2025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历史学家会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分古人类的生活时期。将使用打制石器的古人类生活时期划分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期划分为新石器时代。这种划分的标准是( )
A.古人类的生产关系 B.气候特征的不同区域
C.古人类的生活习性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古代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且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下列现象有利于古代民族文化交融的是( )
A.汉武帝派军队反击匈奴 B.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
C.元朝将人民按民族区别对待 D.清王朝反击沙俄的入侵
3.2023年国产动画片《长安三万里》风靡全国,动画情节中李白与高适相逢于前往长安求取功名的路上。唐朝时,国家施行的哪一选官制度为平民提供了求取功名的途径( )
A.世官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4.《东京梦华录》中记述:“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骇人闻见。”上述内容反映了北宋( )
A.人身控制逐渐松弛 B.坊市界限分明
C.商业的繁荣与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
5.清朝前期,一位军机处官员用“依葫芦画瓢”来形容军机大臣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军机大臣们只需揣摩皇帝的意图,按皇帝的旨意办事即可。这本质上反映出( )
A.皇权高度集中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丞相权力受限 D.政治制度的缺陷
6.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由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发展史,中国人民为发展民族工业不断进行探索。我国第一批工矿企业出现于哪一时期(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C.洋务运动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后
7.1919年6月下旬,上海地区的工人宣布进行罢工,声援北京地区的学生运动,要求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上海工人罢工声援的学生运动是指( )
A.辛亥革命 B.一二·九运动 C.五四运动 D.护国运动
8.“打倒土豪,分田地”“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些口号有力地调动了( )
A.人民的抗日热情 B.农民参加土地革命的激情
C.解放军的战斗士气 D.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热情
9.194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根据所学知识,下表空白处应该填入的是( )
1月 3月 4月 7月 9月 10月
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号召彻底推翻国民党政权。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提出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国共和谈破裂。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 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阐述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治体制。 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抗美援朝运动开始
C.土地改革完成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10.提取有用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手段,观察下图,提取有用信息,判断该图片反映历史事件是( )
A.中日邦交正常化 B.尼克松访华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1.1993年,云南省河口口岸—越南老街口岸正式开通,河口逐渐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和窗口。下列选项中,与上述材料密切相关的是( )
A.民族自治 B.闭关锁国
C.土地改革 D.对外开放
12.深圳、香港、西藏、台湾同属于中国领土,但是现在又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对四个地区的特殊性表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深圳是我国最早的自治区 B.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西藏是我国尚未统一的地区 D.台湾因日本的占领而与祖国分离
13.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历史学习资料。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曲折探索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4.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如下图。大桥全长55千米,是一项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工程建设人员克服了种种困难,解决了建设过程中的许多技术难题。大桥的修建完成说明我国( )
A.基础设施建设世界第一 B.桥梁建设技术首屈一指
C.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D.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15.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为巩固统一和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他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即(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陶片放逐法 D.《罗民法典》
16.日本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宫城都坐北朝南,都有东西两市、棋盘式街道,甚至连名称与走向都相同。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大化改新的影响 B.君主立宪的建立
C.幕府统治的强化 D.全盘西化的推动
17.美洲的原住民为印第安人,16世纪开始,大量欧洲白人来到这里,印第安人的数量急剧减少,此后大量黑人接踵而至。对美洲人口结构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C.自然环境的恶化 D.印第安人的落后衰败
18.下图所示为达·芬奇所作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它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富有生命力。作者通过画作表达了( )
A.神权至上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理性主义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19.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其法案内容中有: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废止法律;议会定期召开,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等条款。这些条款旨在( )
A.完善封建制度 B.改善人民生活
C.限制国王权力 D.保障贵族权利
20.依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下列选项中,研究美国内战可信度最高的是( )
A.电影《南北战争》 B.版画“黑奴加工烟草”
C.人物传记《亚历山大二世》 D.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1.每一个时代都有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人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发展迅速、人才辈出,哪一位发明家通过他的发明使电走进千家万户( )
A.爱迪生 B.法拉第
C.卡尔 本茨 D.爱因斯坦
22.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通过下表《苏联主要工业(部分)产量》所示可得出,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特点是( )
1913年 1928年 1937年
生铁(百万吨) 4.2 3.3 14.5
钢铁(百万吨) 4.2 4.3 17.7
煤炭(百万吨) 29.1 35.3 128.0
石油(百万吨) 9.2 11.6 28.5
电力(十亿千瓦) 1.9 5.0 36.2
A.成就高 B.速度慢
C.水平低 D.技术新
23.二战后,广大亚非拉国家希望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不愿卷入美苏争霸。为此,1955年,亚非国家召开了( )
A.雅加达会议 B.不结盟会议
C.万隆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4.2024年,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他在第一个任期内对华采取遏制政策,大规模提高关税,严重阻碍了中美之间的正常贸易,严重破坏了世界贸易。若再发生这种情况,我国可以利用哪一国际组织进行申诉,维护自身权益,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
A.欧洲联盟 B.联合国大会
C.东盟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25.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及海平面上升。由此可知,人类发展中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 )
A.人口过快增长 B.生态环境恶化
C.科技发展停滞 D.贫富差距过大
二、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期 对外交往
两汉时期 丝绸之路
唐朝时期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
宋朝时期 海外贸易兴盛,如市舶司的建立
元朝时期 马可·波罗来华
明朝时期 郑和下西洋
清朝时期 闭关锁国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变化。
(2)阅读材料,任意提取两个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铁农具
(1)请写出材料一中铁农具出现的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铁农具的出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近代中国三种产业资本在主要年份的比例
年份 外国资本 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
1894年 60.7% 31.2% 8.1%
1913年 80.3% 9.7% 10.0%
1920年 70.4% 11.4% 18.2%
1936年 78.3% 5.4% 16.3%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94——1936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材料三由于种种原因,旧中国没有实现工业化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的道路。1949~1978年,中国实施集中计划经济体制,走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工业化道路,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伴随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中国逐步走上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编自朱玉湘《试论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阶段,说明工业化建设的意义及启示。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大革命失败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两次生死考验。经历了大风大浪的共产党人愈加坚毅与成熟,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愈加深刻。走向了独立自主的革命新阶段。
——摘编自高中华《中国共产党如何从两次生死考验中走出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一例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两次生死考验”中走出来的。
材料二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对比
1937年军队人数 1945年军队人数 消灭日伪军人数 作战次数 自身伤亡人数 大规模作战
共产党 56万人 120多万人 171万人 5万次 60万人 1次
国民党 200万人 450万人 80万人 2万次 321万人 22次
——摘编自袁成毅《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量化”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的观点进行解释。
材料三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在人民战争的基础上,在军队和人民团结一致、指挥员和战斗员团结一致以及瓦解敌军等各项原则的基础上……
——摘自毛泽东《当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2月25日)
(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的历史经验。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185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其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从而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
——摘编自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1)材料一中“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结合史实说明英国是如何“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的。
材料二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了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美国主导着全球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
——摘自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归纳美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的两个因素。
(3)有人认为,新崛起大国与现存大国必然会发生战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025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C A C C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C A A B D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A C D B
26.(1)变化:由积极开放到封闭保守。
(2)示例:观点:开放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
论述: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控制海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结论:对外开放使国家富强,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27.(1)时间:春秋后期。
影响: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提高了生产力,导致私田大量增加,加速了井田制瓦解;使新兴的地主阶级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加速了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答出一点即可)
(2)特点:1894~1936年民族资本主义有发展,但发展艰难曲折。
原因: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根本原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3)阶段:1949——1978年。
意义: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答出一点即可)
阶段:改革开放后。
意义:推动现代工业化体系全面建成;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为其他国家工业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答出一点即可)(任选一个阶段作答即可)
启示: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必须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党的领导与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保障。(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8.(1)大革命失败后:1927 年 8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之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大革命失败的困境中走出来。(答出一例即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之后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答出一例即可)
(2)解释: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由56万人发展到120万人,力量不断增强。虽然人数相对国民党弱小,但是不断开展斗争。作战5万次,歼敌171万人,作战次数和歼敌人数都比国民党多,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意思相近即可)
(3)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建立统一战线;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等。(答出两点)
29.(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说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民主政体,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拥有最广阔的海外市场;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等。(答出两点即可)
(2)因素: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通过两次世界大战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
(3)观点一:同意。新崛起的大国会威胁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比如,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作为新兴大国,随着经济实力增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这威胁到了英国等现存大国的利益,双方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爆发。(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二:不同意。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题,各国经济联系紧密,相互依存度高,如各国在国际贸易、全球产业链等方面相互合作。同时,先进武器的巨大杀伤力,尤其是核武器的存在,使战争对全人类生存构成巨大威胁,这使得各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像冷战时期,美苏虽对峙但未直接爆发战争,就是因为核武器的威慑。这些都能证明新崛起大国与现存大国不必然发生战争。(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