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双基测试
九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卷上作答无效。
2.本卷共8页。两道大题,19道小题。满分70分。时间75分钟。开卷答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说明: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下图中的文物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其“人土曰耜,耜柄曰耒”。据此推测,“耒耜”可用于( )
骨耜及装有木柄的复原图
A. 取火 B. 耕地 C. 纺织 D. 制陶
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全国推行度量衡标准,制作颁行标准器,并且设立机构每年检查校正生产和商业活动中使用的度量衡。这有利于( )
A. 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B. 不同地域人民语言交流
C. 方便各地的交通往来 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3.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选官制度,该制度正式确立于( )
《清代大金榜》(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A. 汉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元朝
4. “诗史互证”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诗句能够印证唐朝盛世景象的是( )
A.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
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
C. 生当作人杰,死亦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D. 开辟莉楼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复台》)
5. 下表为北宋时期枢密院部分官员情况统计。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北宋时期( )
官职类型 来自于文职 来自于武职 总人数
枢密院正职 54人 18人 72人
枢密院副职 108人 21人 129人
注:据《宋史》、《宋宰辅编年录》及《续资治通鉴长编》整理
A. 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C.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D. 取消节度使收税权
6. “邮”小见大,方寸间见证历史发展。下列邮票中的历史人物( )
林则徐 冯子材 邓世昌
A. 抨击了封建道德礼教 B. 提出了“有田同耕”主张
C. 反抗了外来侵略势力 D. 宣传了“适者生存”理论
7. 民国元年《大自由报》刊登此类广告:“启者民国共和告成,……本主人有鉴于此故,由上海特聘高等裁剪名师专做西式各种改良便服……”。上述材料反映出( )
A. 近代新式教育引发思想转变 B. 政治变革推动社会生活变化
C. 民族工业发展抵御外国侵略 D. 文学艺术丰富人们精神世界
8. “辽沈战役期间,锦州前线附近的民众大多数都参加了支前工作,男人出民工、抬担架,妇女当向导,儿童站岗放哨,老人烧火做饭……”上述材料说明辽沈战役( )
A.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B. 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C. 创建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 D. 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9. 大国重器彰显大国底气。下列图片最能佐证我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辽宁舰” 歼——20战机
国庆阅兵中受阅的坦克方队
A. 载人航天的硕果累累 B. 国防科技的突飞猛进
C. 交通通信的日新月异 D. 民族团结的欣欣向荣
10. 世界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内容体现出古代世界文明的特点是( )
国家 文明特征 文明成就
古代埃及 集权政治 农耕文明 金字塔 象形文字
古代中国 中央集权 农耕文明 青铜器 甲骨文
古代希腊 民主政治 海洋文明 古希腊哲学 帕特农神庙
A. 延续性 B. 统一性 C. 多元性 D. 传承性
11.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B. 西欧庄园中的耕地可分为自营地和份地
C. 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D. 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
12. 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如下三则材料,其相关历史事件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
演讲摘抄 著作目录节选 论文摘要
全世界也知道我们怎样拯救联邦,在给予黑人奴隶自由的同时,也保证自由的人会有自由。 第5章 改革的大名 第6章 不满的武士 第7章 攘夷运动 第8章 维新运动 改革派与保守派针对是否解放农奴,如何解放等问题进行了论战。改革派主张废除农奴制。
A. 增强了资本主义力量 B. 推动了拉美民主改革
C. 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D. 加剧了列强间的矛盾
13. 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以下是某网络学习平台推送的《大国崛起》之“苏俄(联)”专题学习资源。用于研究该专题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 )
A. 电影《十月革命》的片段 B. 历史著作《苏联的兴衰》
C. 二月革命亲历者回忆录 D. 斯大林格勒战役战地照片
14. 在“万隆精神”的影响下,1957年第一届亚非人民团结大会召开,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这表明万隆会议( )
A. 使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受到鼓舞 B. 直接导致冷战两极格局瓦解
C. 使非洲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 D. 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
15. 下图是坐落在联合国总部花园中的两座雕塑,它们表达的企盼是( )
A. 理性与法治 B. 自由与平等 C. 和平与发展 D. 民主与科学
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共40分)
16.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某班以“大一统”为主题制作展板,请你参与完成。
中国“大一统”发展
版块一制度篇 ①郡县制 ②行省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分封制
版块二经济篇 材料一 上(汉高祖)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摘自《汉书》 材料二 朕(康熙帝)早夜勤毖,研求治理,念生民之本,以衣食为天。 ——摘自《畿辅通志》
版块三疆域篇
(1)请将版块一中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进行归类。(要求:写出序号)
示例 西周: ④
秦朝: 唐朝: 元朝:
(2)版块二中的材料一反映了汉初统治者的哪一政策?在经济方面,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古代统治者的什么思想?
(3)版块三中图1、图2分别为哪一朝代形势图?图1中A处地域的中央统辖机构是什么?
17. 王老师围绕“民族复兴”主题设计了大单元复习任务单,请你根据任务要求,完成以下学习活动。
任务一【绘制时间轴————梳理探索历程】
任务二【解读文献——了解革命力量】
材料一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天安门集中游行。他们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抗战期间,中国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寇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近80%的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危兆盖《论抗战精神》
任务三【观察图片——感受复兴发展】
(1)对照时间轴,写出对应的历史事件。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
(2)材料一中的哪一句口号最能全面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依据材料二,说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3)图1所示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根据图2并结合所学,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18.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坚持党的领导】
材料一 由于毛主席拨转了航向,使中国革命在惊涛骇浪中得以转危为安,转败为胜。这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毛主席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取得了领导地位。
——摘编自《**会议:伟大征程上的伟大转折》
【坚持人民至上】
【坚持中国道路】
材料二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摘自《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1)材料一中“使中国革命 转危为安”的是哪一次会议?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回答,“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图2反映了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图3会议确立的制度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意义?
(3)材料二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了哪些理论成果?(答出两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19. 某历史小组以“创新·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思想变革·引领时代潮流】
材料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摘编自高文兵《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节选自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技术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人物名片一 人物:瓦特 贡献:改良蒸汽机 研究成果影响: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人物名片二 人物:______________ 贡献:______________ 研究成果影响: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大史事·见证国家发展】
(1)材料一中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熠熠生辉”局面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思潮?这一思潮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请你仿照人物名片一,从蔡伦和爱迪生两位人物中任选一位,完成人物名片二的制作。
(4)请你从以下史实中,任选两项,论证“契合国情的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要求:运用史实,论证观点,条理清楚)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双基测试
九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卷上作答无效。
2.本卷共8页。两道大题,19道小题。满分70分。时间75分钟。开卷答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说明: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共40分)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① ②. ③ ③. ②
(2)政策:修养生息政策
思想:重视农业生产 (3)朝代:元朝、清朝
机构:宣政院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鸦片战争 ②. 洋务运动 ③. 戊戌变法 ④. 新文化运动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影响: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3)决策: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8题答案】
【答案】(1)遵义会议;集中主要任务发展重工业。
(2)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正确革命道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19题答案】
【答案】(1)名称:百家争鸣
(2)思潮:人文主义。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3)人物:蔡伦
贡献:改进造纸工艺
研究成果影响: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4)示例一:选择 1950 - 1952 年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50 - 1952 年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广大新解放区进行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改革,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推动了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户使用,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推动了中国农村社会的进步。
示例二:选择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 年苏俄开始实施,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等一系列措施,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使苏俄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推动了苏俄社会的发展。罗斯福新政:1933 年美国为应对经济大危机,由罗斯福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如整顿金融、调整工业和农业等,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维护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推动了美国社会的进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