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历史二轮大专题复习配套测试题
专题八: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七届二中全会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恢复与发展生产是城市工作的中心;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据此分析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是( )
A.北伐战争胜利在望 B.红军长征胜利在望
C.解放战争胜利在望 D.抗日战争胜利在望
2.当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在孟良崮被围时,附近本可以前往增援的部队或观望不前,或移动缓慢,最终导致第七十四师被歼灭。据此可知( )
A.华东野战军作战快准狠 B.共产党获胜是人心所向
C.国民党的政策不得人心 D.国民党军队不协同作战
3.“有的同志害怕撤出延安后敌人破坏。毛泽东笑着说,延安不就是几座山头和一些土窑洞吗?大不了打烂一些坛坛罐罐。只要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我们不但可以有延安,还可以有西安、北平、上海、南京。”材料所述的背景( )
A.共产党转为战略反攻 B.国共双方决战
C.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 D.国民党发动全面进攻
4.从1946年6月下旬到1947年6月,经过一年时间的酝酿,其间不仅有战略时机的选择,也有进攻样式的考虑,最后中央军委考虑由“渐进式”的进攻模式转变为“跃进式”的模式。“跃进式”的模式指的是( )
A.粉碎国民党对山东的进攻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与国民党军进行主力决战 D.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5.毛泽东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此后我们党的理论创造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这旨在说明毛泽东思想的( )
A.内容 B.作用 C.特点 D.性质
6.“红色旅游”是近年来旅游路线中比较受欢迎的路线。假如我们选择去井冈山旅游,下面能够适用于介绍井冈山的是( )
A.七大会场——指出光明前途 B.红色游船——见证党的诞生
C.革命摇篮——开创革命新路 D.英雄城市——诞生八一军魂
7.1930年5至11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集团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了一场新军阀混战。由于这次战争主要在中原地区进行,史称“中原大战”。双方参战兵力超过百万,最终以蒋介石集团的胜利而结束。材料体现出( )
A.国民党内部派系混乱复杂 B.南京国民政府只是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C.北伐战争以失败告终 D.蒋介石放松对共产党的围剿
8.董必武这样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新纪元的宣告:“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董必武评价的这个历史“大事件”是指(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北伐战争的胜利
C.秋收起义的发动 D.武昌起义的爆发
9.广东、广西等南方省份定期发行关于农民运动的刊物。农民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基本上以“三民主义”“自由平等”“农民解放”“农民协会”等为话题。这一现象应该出现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土地革命时期
10.有人说,一个没有英雄出现的民族是一个可怜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而不懂得珍惜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幸而,古老的三湘大地哺育出了具有伟大爱国情怀的英雄毛泽东,下列事件与毛泽东有直接关系的是 ( )
①秋收起义 ②古田会议 ③南昌起义 ④重庆谈判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观看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漫画可能出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一运动中?(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2.邓小平曾说道:“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该材料总结的是( )
A.“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两个凡是”的教训
13.我们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
A.作出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
B.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C.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D.平反冤假错案
14.“一五”计划实施之前,中国人民还不能自己制造汽车。而今天满大街都奔跑着中国人制造的汽车。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批汽车,如下图是( )
A.解放牌汽车 B.长安牌汽车 C.吉利牌汽车 D.奇瑞QQ牌汽车
15.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①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②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
③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④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坚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17.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回首往事,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可见,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在于( )
A.推动了世界范围内民族解放运动 B.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转折
C.拓展了世界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D.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得以确立
18.“古田,是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 )
A.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19.某部小说的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
A.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B.我眼中的延安——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C.中国社会转型的开端——鸦片战争
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20.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革命”获得“巨大的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工业的发展 B.黄埔军校的建立
C.国共两党的合作 D.国民政府的成立
二、非选择题
2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根据形势发展适时调整政策。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某县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50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 3 74 355 0 4 0 7
(1)导致材料一表中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实施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材料二
1953—195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
时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粮食总产量 166.83 169.52 183.94 192.75 195.05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
(2)材料二中我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下表为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时间 粮食(亿公斤) 棉花(万担) 油料(万担) 生猪存栏数(万头)
1957年 1950.5 3280 7542 14590
1960年 1435 2126 3405 8227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生产队资料
年份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还贷款 交售粮食
1976年 19户110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 —
1979年 20户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800元 30000斤
(4)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这一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中流砥柱”、“灯塔指引”、“进京赶考”六个关键阶段。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题目。(22分)
材料一
【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了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等多次重要会议,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在“五四”运动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分)它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2分)
(2)1923年2月,一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但后来遭到镇压,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这场大罢工是什么?(2分)这场罢工失败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总结了什么经验教训?(2分)
材料二
【星火燎原】1927年9月,秋收起义受挫后,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3)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拉开了什么序幕?(2分)由此创建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什么?(2分)
材料三
【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领导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请回答:
(4)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事件是?(2分)1940年,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以“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为主要目标的大规模战役是?(2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哪一天?(2分)
材料四
【灯塔指引】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朝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5)“插上一刀”指的是什么?(2分)它有何历史意义?(2分)
专题八: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B B C A A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A A C B C D C
1.【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城市工作的中心”可以得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主要内容是党今后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的路线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作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这表明即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即人民解放战争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全国即将解放。据此可知,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是解放战争胜利在望,故选C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1949年春,北伐战争的时间为1926—1928年,排除A项;长征的时间为1934—1936年,排除B项;抗日战争的时间为1931—1945年,排除D项。
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附近本可以前往增援的部队或……第七十四师被歼灭”可知,国民党军队内部纪律涣散,不协同作战,故选D项;材料分析的是国民党战败的原因,不是分析华东野战军作战快准狠,以及共产党获胜是人心所向,排除A项、B项;材料中分析国民党失败是因为军事上原因,不是政策问题,排除C项。
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延安……只要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人,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解放军西北野战军部队只有2万人,处于劣势,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因此材料所述内容的背景是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故选C项;共产党转为战略反攻是1947年6月,刘伯承和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国共双方决战是在战略决战时期的三大战役,而题干内容体现的是中共中央采取诱敌深入的方式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排除B项;这时期国民党全面进攻已被中共粉碎,排除D项。
4.【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夏天,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B项;孟良崮战役粉碎国民党对山东的进攻,属于对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反击,题目强调的是解放军的主动进攻,排除A项;与国民党军进行主力决战的是三大战役,不属于进攻模式,排除C项;1949年,渡江战役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不符合材料时间信息,排除D项。
5.【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作用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影响深远,毛泽东思想不仅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此后我们党的理论创造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故选B项;材料说明了毛泽东思想的影响,影响也就是作用,不是内容、特点、性质,内容意思是指事物所包含的实质性事物,特点的意思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特别或特殊之处,性质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排除A项、C项、D项。
6.【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选C项;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与“井冈山”无关,排除A项;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与“井冈山”无关,排除B项;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南昌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与“井冈山”无关,排除D项。
7.【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其是国民党内部不同集团之间的军阀战争,这场战争实质是国民党内部的争权夺利,也说明国民党内部派系混乱复杂,故选A项;题干主要涉及国民党内部的争权夺利,且其仅提及“以蒋介石集团的胜利而结束”,未反映统一的问题,排除B项;北伐战争以失败告终,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共产党的相关内容,无法体现蒋介石放松对共产党的围剿,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8.【答案】A【解析】据材料“诞生共党”可知,其主要和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有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选A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是在中共一大召开之后,排除B项;秋收起义开始于1927年,是在中共一大召开之后,排除C项;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是在中共一大召开之前,排除D项。
9.【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广东、广西等南方省份” “ 发行关于农民运动的刊物” “三民主义”“自由平等”“农民解放”“农民协会”反映的是1924年到1927年的国民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以新三民主义为基础,在中共推动下,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建立农民协会,提出农民解放等,故选C项;辛亥革命脱离广大群众,没有提出农民解放口号,排除A项;五四运动以学生为先锋,工人为主力,具有广泛群众性,但斗争地点主要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也未提出三民主义,排除B项;1927年开始土地革命时期,是在中共领导下进行,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为目标,不可能以“三民主义”为话题,排除D项。
10.【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了秋收起义,故①正确;1929年12月,毛泽东参加了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故②正确;毛泽东没有参与南昌起义,故③错误;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11.【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1958年总路线的指引下,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主要体现为高速度、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题干图片是浮夸风的表现,故选C项;农业合作化运动指的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属于三大改造时期的,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一次运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
12.【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容易犯急性病”“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世界发展的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故选B项;文化大革命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从中得出的教训有: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安定团结,不要搞内乱,反对极左;要完善法制,发展民主政治,依法治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个人崇拜等,与题干中“急性病”“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等信息不符,排除A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深化改革过程中探讨的问题,与题干“犯急性病”和“违反世界客观发展规律”等无关,排除C项;“两个凡是”实际上是搞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与题干“犯急性病”和“违反世界客观发展规律”等信息无关,排除D项。
13.【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在思想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政治上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我国从此开始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故选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未涉及加快农业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同志的职务,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的转折点主要体现在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是之后的事,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
14.【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从1953年至1957年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此期间,我国的工业项目取得成就,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诞生,故选A项;长安汽车起源于1862年,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汽车企业,前身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上海洋炮局,经过多次发展和变革,成为现在知名的汽车集团,与题干“一五”计划时间不符,排除B项;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1997年进入汽车领域,与题干“一五”计划时间不符,排除C项;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成立于1997年,与题干“一五”计划时间不符,排除D项。
15.【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故①②③正确;中共八大后没有把会议的方针路线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在1958年出现了“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16.【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识,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良好的开端,故选C项;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当时我国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排除A项;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当时我国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排除B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1956年的中共八大,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于1958年,制定了错误路线,排除D项。
17.【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转折。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故选B项;材料主要涉及新中国成立对本国的影响,无法体现对整个世界范围内民族解放运动的推进,排除A项;材料强调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并未涉及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无法体现世界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排除C项;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得以确立,排除D项。
1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古田,是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并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故选C项;1927年三湾改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排除A项;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1935年的遵义会议,排除B项;1927年的八七会议中共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排除D项。
19.【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1945年10月10日……著名的《双十协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故选D项;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延安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2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1926年,国民政府发动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震动了全国,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国民大革命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主要是因为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故选C项;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并不是中国革命获得成功的原因,排除A项;黄埔军校的创建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共合作促进北伐的成功,“国民政府成立”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事件:土地改革;
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变化:我国粮食产量逐步增长主要原因:三大改造时期,农村掀起农业合作化运动。
(3)主要原因: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主要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责任制。
【解析】
(1)事件:据材料一表格数据可知,从1950到1952年,雇农减少,地主阶级被消灭,贫农和中农增多。结合表格所列举时间可知,其主要和土地改革有关。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法律文件: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变化:据材料二产量数据可知,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粮食产量逐步增长。
主要原因:据材料二时间可知,其主要和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关。农村掀起农业合作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主要原因:据材料三表格数据可知,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结合时间可知,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生产下降。
(4)主要原因:据材料四表格数据可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生产队从1976年到1979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上升。结合其时间和地点可知,当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2.【答案】
(1)中共一大召开(2分)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分)
(2)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2分)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2分)
(3)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2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分)
(4)平型关大捷(2分)百团大战(2分)9月3日(2分)
(5)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分)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2分)
【解析】
(1)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罢工:1923年2月, 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罢工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经验教训: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3)序幕: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 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开始时比较顺利,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 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根据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 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0 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 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 100 多个团, 在华北广阔的地域, 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 史称“百团大战”。
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5)“插上一刀”指的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
意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第1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届中考二轮大专题复习08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