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学艺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开学学情调查
历史
(出题人:邹银萍审题人:邹瑞文、了思琪)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印证
B.文献与文物都不可相信
1.2022年在湖北发现的生活在距今约80一110万年的那县人3号头骨,是直立人在中国乃至东
C.文献记录更具有其实性
D,文物与文献同时代出现
亚地区起源与发展的重要证据。这一发现()
8.《三字经》有云“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A.是我国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化石B.实证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演化史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段话反映的主题是(
C.反映了古人类已能制作打制石器D.呈现了中田原始农业的发展水平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奴隶制王朝的兴替
2.通过考察北京人所用的石器,我们能够发现,北京人已经懂得很多制造石器的方法,包括锤
C.华复认同观念的大授
D,早期人类文明起源
击法、碰砧法和砸击法等:己经能够制造很多种类的石器,如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
9.
东周初期,都城发生饥荒,周王室向鲁国求助;鲁国粮食有限,只得又向宋、卫等国请求代
一时期我们称为()
买粮食。周裘王死后,周王空大巨请求诺侯给予丧葬费用。材料反映出当时(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器时代D.铁器时代
A,周王室管辖范围大大缩小
B.初步确立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3.河渡人的房屋是以桩木为支架,上面架梁承托地板,构成架空基座,再于其上立柱、架梁、
C,鲁国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
D,周王室依戴诸侯国的经济支特
盖顶的干栏式建筑。在垂直相交的构件接点上,使用了榫卯结构技术,将中国榫卯木作技术
10.下面三幅图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的时间前推了3000多年。这()
A.证明了长江流域的富庶
B,代表了发达的中原文化
C.体现了先民的劳动智慧
D,反映了不同区域的交流
4.如图是出土于新石器时代的文物,由此可说明(
骨相
铁型
耧车
口OpOD
A.商业贸易活动活跃B,手工业规模扩大C,农业生产工具进步D.文化交流与发展
11.下图是学者在《先秦时期人口刍议》中统计的中国古代人口变化。据此推知,战国时期()
长江流减出土的陶蚕诵
黄河流减出土的石蚕蛹
辽河流减出土的玉蚕
距今约6800一6300年
距今约6000年
2000
距今5500一5000年
A.我国养蚕业的起源
B.农业生产以养蚕为主
135
196
285
450
C.南方丝织业的发展
D,丝绸是重要贸易商品
5.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距今约4300一4000年,该遗址己陆续发掘出城墙、宫殿
区、王陵区、政府草控的大型仓储区等。该遗址的发掘可以用来研究()
夏朝初年商朝初年西周初年春秋后期战国时期(人口:万)
A,长江流域原始农业的出现
B,黄河流域早期国家的出现
A.生产力快速发展
B.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C.长江流域早期国家的出现
D,部落问开始进入联盟时代
C.铁农具广泛使用
D.诸侯战争日益减少
6.相传黄帝的妻子螺祖会缫丝,擅长纺织。据考古发现,河南荥阳城东青台村中出土了距今约
12.下表内容反映出战国时期政治局面的显著特征是()
5000年的炭化丝织物。据此可知()
改革
主要内容
A.考古发现能佐证所有神话传说
B.中国是最早出现丝织业的国家
魏国李狸变法
制定新法,发展生产,稳定市场,任用人才
C,神话传说能折射一定历史信息
D.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楚国吴起变法
剥夺旧贵族政治、经济特权,同时发展经济,增强军力
7.下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的“利篇”,其腹内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
泰国商鞍变法
度除贵族的世装特权与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等
史事件。此记载与《尚书·牧誓》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
A.兼并战争
B,制度变革C.百家争鸣D.王室衰微
13.诸子百家普用比喻和寓言来说理,被后人凝练为各种成语。如《韩非子》中的“自相矛盾”,《吕
七年级开学学情调查历史试题第1面,共4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