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
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殷商时期,大小祭祀仪式由作为神的联结者巫师主导,“礼”以服务鬼神为主,“先鬼而后礼”。西
周时期,周王以下的统治阶层内日常要践行的“礼”有二十余类,每一类从祭品、地点、参与人员
服饰到配套礼乐,对不同阶层人规定不同的标准以实现对社会成员的规范。这一变化反映出
A.儒家礼教的影响增强
B.早期人文精神的凸显
C.社会阶层趋于平等化
D.王权与族权日益融合
2.汉初,朝廷多次减免田租,加倍征收商贾的人口税,还免除孝弟(悌)力田之人的租徭,规定生孩
子人家免除两年徭役,“女子十五以上三十不嫁,五算(罚600钱)”,及实行免除养马者徭役等措
施。这些举措
A.可佐证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合理性
B.践行了“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
C.反映出传统价值观影响国家治理
D.缓和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3.南北朝时期,佛教中的菩提树形象类型丰富、形态多样,其源头可追溯至汉代以来的各种神树
图样。其中最为常见的扇形阔叶菩提圣树是以求仙问道的玉树崇拜贯穿主线。这体现出南
北朝时期
A.佛道文化交融互鉴
B.农耕生态环境良好
C.佛教社会地位低下
D.佛教本土化的趋势
4.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李藩为门下省给事中,“制救有不可,遂于黄敕后批之,吏日:‘宜别
连白纸(应该另外写奏章)”。李藩说:“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这体现了
A.门下省具有封驳的职权
B.皇权被中枢机构不断削弱
C.中央文书行政体制完备
D.门下省内部权力相互制衡
5.元朝至元年间(1264一1294年),政府规定市舶“抽分抽税”后符合“检视”标准即可:此外由政
府“官自具船、给本,选人人番贸易诸货,其所获之息,以十分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
的方法也十分普及。据此可知
A.政府谋求对外贸易的巨大利润
B.市舶司发挥完全垄断贸易的职能
C.外贸税成为了国家的主要税源
D.游牧民族对外征伐政策有所调整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第1页(共6页)】
25-L-638C大通县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高三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考查先秦时期的礼乐制度与人文精神。从先秦形成的“礼”逐步由宗教文化转向礼仪文化,即思想上从对
神明的尊敬转向关注人的生活,强调人的道德自觉,规范人间的秩序,这体现了早期人文精神的凸显,故B项
正确。西周时期,儒家尚未形成,故排除A项:西周分封制下社会等级森严,故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王权与
族权的关系,故排除D项。
2.C考查汉朝国家治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减免田租、免除孝悌力田之人租徭、鼓励生育以
及实行免除养马者徭役等措施,体现了对农业的重视、对传统道德(孝梯)的倡导以及对人口繁衍的重视,这
些都反映出传统价值观影响国家治理,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郡国并行制相关内容,无法佐证汉初郡国
并行制的合理性,故排除A项:材料中朝廷减免田租、征收商贾人口税、对生育和不嫁女子进行规定等,这些
举措并非是“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反而说明政府在积极地对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管理和调控,故排除B
项:材料并未体现这些政策实施的具体影响,故排除D项。
3.D考查中外文化交流。佛教是外来宗教,南北朝时佛教菩提树形象仿照汉代以来的神树,最常见的是渗透
着道教思想的玉树崇拜,这体现出佛教为了在中华传播,融入了本土思想文化,体现出佛教自身本土化的趋
势,故D项正确。材料看不出道家对佛教思想的吸收,故排除A项:佛教中对树的崇拜不等于农耕环境良
好,故排除B项;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社会影响力大,故排除C项。
4.A考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可知,门下省对于制救,有不认可的,可以用另外白纸的形式呈上自
己的意见,这是门下封驳职权的体现,故A项正确。这是在履行分权,削弱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故排除B
项:材料虽涉及文书行政体制,但看不出“完备”,故排除C项:材料中的“吏”并没有制约门下省给事中的权
力,故排除D项。
5.A考查元代海外贸易。根据材料可知,政府规定市舶在“抽分抽税”后,只要符合“检视”标准即可放行,这
一制度不仅确保了攻府从海外贸易中获得稳定的税收来源,还确保贸易的合法性和商品质量,维护了市场秩
序和国家的经济利益。而由政府提供船只和资金,选拔人员前往海外进行贸易,这种官方主导的海外贸易模
式,不仅加强了国家对海外贸易的控制,还确保了国家从海外贸易中获得大部分的利润。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对于海外贸易的高度重视,以及将海外贸易视为国家经济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故A项正确。市舶司是管
理海外贸易的机构,且“完全垄断”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主要税源”说法不符合史实,元朗的经济仍以
农业经济为主,因此主要税源为农业税,故排除C项:D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
6.B考查清朝的政治统治。根据材料“一代开创之主”“定鼎中原,合一海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
清朝继承并继续巩固了大一统秩序:“躬诣”“为明复仇讨威”指的是清朝的“正统性”来源于明朝,这都是在论
述清朝统治的合法性,故B项正确。“天朝上国”是对外的,材料是在论述明清王朝的联系,故排除A项;“消
弭”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提高明朝的历史地位”不是目的,故排除D项。
7.A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制绳认为“太平天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这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在继承以往农民战争反抗封建统治传统的同时,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以往的农民战
争,例如太平天国提出了《资政新篇这一革命纲领,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其备的:郑祖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中除了农民之外,还有手工业者、矿工等其他社会底层民众参与,太平天国运动不仅仅局限于农民反抗地主
这一简单模式,而是涉及更广泛的社会阶层对清朝腐朽统治的反抗:徐修宜以1856年天京变乱为重要标志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5-L.-638C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考二模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