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2025甘肃省-定西市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评估资源包七年级历史(答案)

A.货币样式多样 B.中外贸易繁荣 C.币制管理混乱 D.外商财力雄厚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评估资源包
8.“河南封丘县陈桥驿:大宋王朝从这里走来”。与这一文化旅游宣传词有关的历史典故是( )
A.纸上谈兵 B.草木皆兵 C.黄袍加身 D.破釜沉舟
七年级 历史
9.下表为北宋时期枢密院部分官员情况统计。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北宋时期(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官职类型 来自于文职 来自于武职 总人数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枢密院正职 54 人 18 人 72 人
1.《旧唐书·李密传》中这样描述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
尽。”之所以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 ) 枢密院副职 108 人 21 人 129 人
A.开凿大运河 B.创立科举制 C.厉行节俭 D.统治残暴 A.推行崇文抑武方针 B.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2.“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原是魏征引用的话,唐太宗常用它来告诫后人,把君主和百姓的 C.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D.取消节度使收税权
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下列举措体现了这一观念的是( ) 10.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干
A.营建东都洛阳 B.考察官吏政绩 C.注意虚心纳谏 D.减轻百姓田租 戈”。这段材料可以用于说明宋辽议和( )
3.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应该出现的是( ) A.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 B.促进了女真族的崛起
A.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创立殿试 B.注重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 C.减轻了北宋人民负担 D.维持了长久和平局面
C.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基础 11.下图示意的是辽、北宋与西夏并立之形势,其中 a、b、c分别代表的政权是( )
4.思维导图是有效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唐朝衰亡”的思维导图中空白处分别应填( ) A.辽、北宋、西夏
B.西夏、辽、北宋
C.北宋、西夏、辽
D.辽、西夏、北宋
1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
特征是( )
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A.黄巢起义 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的建立和巩固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D.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二、材料题(共 30 分)
5.印度历史学者马宗达在其《古代印度》一书中说:“我们记述的有关曷利沙伐弹那的绝大 13.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12
部分事实都来自一个游方僧的惊人的记载。此外,这些记载还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印度当时情况 分)
的图画,这种图画是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这体现了《大唐西域记》对印度历史学的重要贡 材料一 隋朝大业年间,增设进士科,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
献。这位“游方僧”指的是( ) 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子弟通过门第进入仕途
A.阿倍仲麻吕 B.鉴真 C.玄奘 D.崔致远 的局面。
6.《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认为各民族没有什么不同,“盖德泽洽,四海可使如一家”。 材料二 唐朝科举考试内容
为此,他( )
科目 初试 二试 三试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C.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D.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7.“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 2022 年 3 月 20 日在成都举行,通报三星堆遗址现已出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 答时务策三
明经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土重要文物。下图所示图片是唐代墓葬或遗址中出土的货币,它们共同反映了唐代 ( ) 《尔雅》,每经帖十条 道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 作时务策五
进士 作诗、赋、文各一篇
帖十条 道
材料三 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代科举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
只要登科一般都授予官职,逐渐形成庞大的文官集团,在考试内容上有较大改变、加大对儒家 材料二 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经典义理的阐释,强调语言组织,表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唐太宗 唐玄宗
材料四:在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
崇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通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
(1)材料一中,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2 分)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选官制度的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主要特点是什么?(2 分)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有哪些?(2 分)武则天对科举制进行了什
材料三
么改革?(2 分)
(3)据材料三,归纳宋朝科举考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 分) 随着对历史人物认识的深化,以及对隋唐历史的深入探讨,学界对隋
炀帝的评价,脱离了非此即彼、功过分成、暴君明君之争的固定模式,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说唐朝科举制的作用有哪些?(2 分) 更加理性、更加客观和科学,涉及的领域更广泛。
隋炀帝
14.阅读材料,探究问题。(9 分)
材料一:对后世的中国文人来说,唐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国家由
一个精力充沛但聪明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着他的帝国,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地听 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戒奢从简,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后期却
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 不理政事,贪图享乐,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从此日趋衰落。
于他的成就,而且由于他接受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他表现了君臣
唐玄宗
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剑桥中国隋唐史》 (1)隋炀帝完成的“一项福泽至今的工程”指的是哪一工程?(2 分)这一工程的完成有何历史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2 分) 请列举三位唐太宗重用的贤臣。(3 分) 意义?(2 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3 分)
材料二: ......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朝)旧(制度)。只因宋初太祖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有哪些?(2 分)
宗不识大体,立意(决心)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 三、论述题(6 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6.材料一: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唐太宗积极创立和完善了各项政治制度和法规,他进行了
(2)阅读材料二,宋太祖是怎样“把相权拿归自己”的?(2 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还采 分权制度的初步尝试,从隋朝开始的三省六部发展到贞观王朝时三省职权划分明确,相互牵制,
取了什么措施?(至少回答两条)(2分) 李世民的政令也要由门下省“副署”生效,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皇权的独断性和随意性,极大地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效率,成为“贞观之治”出现的一大制度保障。他还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增
15.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总有前行者留下的足迹,启迪后来人从过去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 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他在位 20 多年,经济繁荣,
王老师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9 分) 政治清明,开创了唐朝“贞观之治”治世局面。
材料一 千百年来,在民间的街谈巷议和一些史书中,隋炀帝的名声几乎是臭不可闻的,一 一一摘编自高峰《唐太宗的治世之道》
个“炀”字就将他铁定成了“逆天虐民、离德荒国”的化身,“罄竹难书”这个只有罪大恶极 材料二:唐玄宗即位后,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
的人,才能背负得起的成语,也是有人专门为他量身打造。然而当我们走进真实的历史,我们 革税制······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
又看到了隋炀帝另外的一面:一幅扩大了的中国版图,一个延续千年的制度,一项福泽至今的 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
工程……真实的隋炀帝原来非常的复杂、立体。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
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评估资源包 14. (1)(5分)
七年级历史
姓 名 请将身份信息填到左侧
准考证号 (2)(4分)
条形码粘贴区(居中)
缺考 注意事项 填涂样例 15. (1)(4分)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在规定位置贴
好条形码。 正确填涂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及以上黑色字
违纪 迹的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严格按照题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错误填涂
4.保持卡面清洁,不装订,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2)(3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3)(2分)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三、论述题(共 6分)
5 [A] [B] [C] [D] 10 [A] [B] [C] [D]
16.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30 分)
13.(1)(4分)
(2)(4分)
(3)(2分)
(4)(2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 1 页 共 1 页
姓名 : 班级: 考号;
----------------------------------------------------密-----------------------------------------封-------------------------------------线------------------------------------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2025甘肃省-定西市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评估资源包七年级历史(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