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准考证号
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的状态。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
材料反映的是
()
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
A.土地改革的性质
B.土地改革的背景
C.土地改革的内容
D.土地改革的影响
八年级历史
5.1956年毛主席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该诗句赞
誉的是
A沈阳第一机床厂
注意事项: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1.本试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C.武汉长江大桥
3.答案金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D.兰新、兰青、包兰铁路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时间轴反映出
《中国人民政洛协《中华人民典
《中华民国临时的法》
商会议共网铜倾)和回宪法》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1912年
1949年
1954年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
A.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B.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到达的地方,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外
C.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先后收回北京、上海等地被列强占有的领土主权。材料说明
D.改革开放不断开拓深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7.在某校历史学科“家风传承”校园特色活动中,初二年级某
A.实现了国家主权独立
B.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
学生展示了一张1956年公私合营企业领息的凭证,(如右
C.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图)该凭证最适合用于研究
2.对于西藏解放,中央邀请班禅进京谈判;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也致电毛泽东主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席,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希望早日解放西藏。由此可知,西藏的
C.三大改造
解放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A.推动第一个自治区诞生
B.受到了外国势力干扰
8.某同学听长辈讲述一段生活经历:为了完成钢铁产量的高指标,农村也兴建小高炉
C.实现了祖国的完全统一
D.得益于双方共同务力
大炼钢铁:粮食产量放高产卫星。这段经历属于
()
3.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西方一个经典的评价是:在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上,新中国
A.土地改革时期
B.“大跃进”时期
再也不会退让,最关键的一个,打出了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发言权。据此可知,抗美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授朝战争
()
9.习近平总书记说:“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
A.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与以上表述相符合的是
C.加速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D.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
4,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
A.开天辟地
B.生死攸关
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
C.洗雪前耻
D.伟大转折
八年级历史第1页(共8页)
八年级历史第2页(共8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则
八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第I卷选择题
1.A2.D3.B4.B5.C6.B7.C8.B9.D10.D11.C12.B13.C14.D15.D
第Ⅱ卷非选择题
16.问题1:②焦裕禄,兰考的好书记。风沙肆虐,盐碱遍地,他毫无退缩之意,心中装着
百姓,带病坚持工作。他深入基层,访贫问苦,以鞠躬尽瘁的奉献,对抗兰考的贫瘠。他
就像那泡桐树,扎根兰考大地,虽生命短暂,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言之有理即可,2
分)④雷锋,平凡而伟大的战士。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像一
颗螺丝钉般坚守岗位,又以春风化雨的热情,扶危济困。他的普举如点点星光,照亮无数
心灵。雷锋精神,跨越时空,成为人们心中永不磨灭的道德旗帜。(言之有理即可,2分)
问题2:展板一:①④。(1分)展板二:②。(1分)展板三:③⑤。(1分)(多选、
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结语: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成就与失误并存,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行(探索时期虽然曲
折艰辛,但是成就依然巨大)。(1分)
17.(1)形势:国内,经济调敝(经济濒于崩溃):(2分)国际,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
锁。(2分)
(2)目的:保家卫国。(2分)
(3)主要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
展。(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18.(1)变化:相比于新中国成立前,陈友汉家在1953年的谷物收成及油、盐的消耗量均
大幅度提升。(言之有理即可,2分)
原因:1950一1952年底,我国在新解放区推行土地改革。(2分)
(2)积极作用:有利于克服个体农业经济经营分散的困难,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有利于推动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答出任意一点
得1分,共2分)
(3)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
2分)
特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
亏。(2分)
(4)相同之处: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都解放了生产力: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19.(1)关系: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两个凡是”
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于是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
论。(2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
础。(2分)
(2)农村现状:人民公社制度下的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收入
低。(1分)改革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城市现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1分)改革措施:进行城
市经济体制改革(或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