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区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A
C
B
D
B
D
C
B
C
A
A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大题,其中16题16分,17题16分,18题16分,19题22分,共
70分。)
16.(1)①作为新中国成立时首次升起的第一面国旗,它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凝聚
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是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史的关键实物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③这张土地证是新中国土地改革的重要历史凭证;标志着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摧毁: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对于研究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政策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
值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2)①黄继光: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中的战斗英雄,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
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②王进喜:大庆石油工人,参加石油大会战,用自己的身体搅拌油井,带领工人克服重
重困难,打出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被誉为“铁人”。
③雷锋: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
工作: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是解放军的好战士,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
榜样。
评分说明:任选两位人物,所写事迹符合题意,即可得4分。
精神品质: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17.(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原因:国营经济的支持:人民踊跃认购建设公
债:苏联的帮助:人民群众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2)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作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了
生产力的发展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3)格局:经济特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2分)
意义:带来了外部资源:拓展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空间:扩大了对外交流:推动了国内
的改革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18.(1)特点:参会代表的广泛性:民主的普遍性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准备:通过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
了国都、纪年、国歌、国旗: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
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2)依据: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基本建立(2分)
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2分)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
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
想路线,是思想路线上的转折: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
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体现政治路线上的转折: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时期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19.(1)①邓小平理论(2分);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分)
举措: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实施:筹建和成立亚
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2)内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分)
个人:我们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重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
中国梦而奋斗;培养创新思维等。
评分说明: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国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注重
科技创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关注民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推
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3)示例:观点: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论述: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农业产量大幅提高,之后在中央
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1984年,
我国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发行了我国第一支股票,增强了企业
的活力,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全
球经济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评分说明:给出恰当的观点得2分;论述过程中围绕所给基本史事有理有据,任意一
点得2分,共6分。(除给出示例外,如写出其它符合题意的观点,且论述有理有据,
亦可按评分说明给出相应得分。)榆次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题(卷)
八年级历史
姓
名
准考证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1.1949年,“人民”一词成为最流行的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英
雄纪念碑”到“人民币”“人民医院”“人民公园”等,“人民”一词频
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C.大陆获得了统一
D.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到1952年,平均每人每年可多收入100千克到150千克粮食,改变了以
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状况。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八字方针”的提出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工业化建设的蓬勃开展
3.“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
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
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上述材料旨在强调抗美
援朝战争的
A.必要性
B.可能性
C.过程性
D.可行性
4.阅读章节标题,可以把握内容的主旨。关于下图“▲”处的主题,表述
最恰当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主题
4
B.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2课抗美援朝
D.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3课土地改革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5.对联内容的变化折射着时代的变迁。下列反映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成
就的对联是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钢花映日鞍钢立,铁龙穿山宝成通
C.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重浪
D.南方谈话指方向,祖国建设谱新章
6.下面是李华同学设计的年代尺,其中②处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可概括为
②
L
③
④
19491956
19761978
2012
至今
A.艰辛探索,曲折发展
B.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C.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D.崭新篇章,民族复兴
7.历史宣传画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右图的宣传画反映了当时
A.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
B.农业生产中的浮夸风
C.农业科技取得大突破
D.农村改革的成果显著
一个萝卜个斤正,两头毛的拉不功
8.小明同学在历史课上绘制了如下知识结构图。图中的空白处应填写
奠定
中共十一届
推进
全面拨
思想基础
三中全会
乱反正
A.“两个凡是”方针
B.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
C.恢复刘少奇的名誉
D.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9.“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资,外资企业不但为中国政府提供了大量税
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上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A.建立的背景
B.发挥的作用
C建立的条件
D.发展的过程
10.1979年10月,中国诞生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
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
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的出现
A.反映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迫切要求
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表明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D.适应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