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2024-2025统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二、非选择题(共 30 分)
21. (6 分)
(1) “内外压迫者”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1 分)。意义: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
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答出两
点得 2 分 )。
(2) 历史意义: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2 分)。
(3) 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西藏和平解放奠定了政治基础;西藏和平解放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巩固新生政权的重要举措(1 分 )。
22. (6 分)
(1)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 分)。英雄人物:黄继光(或邱少云等,1 分 )。
(2) 原因: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不改变这种情况,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
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
命胜利的基本果实(2 分 )。
(3)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
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
分 )。
23. (6 分)
(1) 特点:钢、煤、电产量大幅增长;与 1949 年和最高年产量相比,增长幅度更大(2
分)。主要原因:“一五”计划的实施(1 分 )。
(2) 历史事件:三大改造(1 分)。历史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
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出两点
得 1 分 )。
(3) 共同目的: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1 分 )。
24. (6 分)
(1) 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 分)。主要成就: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乡镇企业异
军突起(2 分 )。
(2) 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
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 分 )。
(3) 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对外开放奠定了
物质基础;对外开放引进了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两者
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转型(2 分 )。
25. (6 分)
示例
题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观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展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同时扩大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
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证明,坚持这一道路,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 。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质量测评卷
历史(人教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
卡相应位置上。

1.竺可桢在一则日记中写道:“二点即乘车赴中南海怀仁堂…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全体委员…
全体代表由车运至天安门外之广场上,为殉难之志士以及解放军之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他参加的这次会议
的主要议题是
()
A.筹建新中国
B.推翻旧制度
C.巩固新政权
D.发展新文化
2.纪录片《彩色新中国》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这一天“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世界”是因为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成立
()
A.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
C.标志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D.开辟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3.解放军进藏途中,藏族群众主动帮助修路、运输物资。昌都战役期间,仅运粮牦牛就超过十万头,曲美巴珍等
模范人物成为支前典型。这反映了西藏和平解放
A.受境外反动势力干预
B.标志社会主义的形成
C.实现祖国大陆的统
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下面雕塑是为纪念人民志愿军而俦,他们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这支军队
参加的是
A.抗美援朝
B.开国大典
C.解放西藏
D.抗日战争
5.下图是某画家创作于1950年的铜版画《分得了土地》。该作品反映了
A.地主阶级完全消灭
B.农村面貌彻底改变
C.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D.土地公有目标实现
6.下表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期间,苏联答应援建的骨干工程数目及其占比。据此可知,“一五”计划
行业名称
项目数/个
占比%
煤炭
25
16.02
电力
25
16.02
机械加工
24
15.38
航空、电子
22
14.10
兵器
16
10.26
钢铁、化学
14
8.97
有色金属
13
8.33
其他
17
10.89
A.农、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培养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D.彻底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历史试卷第1页(共4页)
7.下面是《手绘邮票里的新中国》视频专栏推出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
A.宜告了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正式开启
大自
B.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C.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框架
D.开启了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8.1952年,中共中央文件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
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村
()
A.走集体化道路
B.进行包干到户
C.开展公私合营
D.发展乡镇企业
9.东莞手工业历史悠久,闻名海外。1954一1955年,东莞把莞城、石龙、太平二大镇作为发展重点,成立了7个手工
业合作社,并成立了30个手工业生产小组。由此可知,国家对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
()
A.允许个体户经营
B.公私合营
C.建立生产合作社
D.赎买政策
10.在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的大变革中,部分小商贩也被纳入改造范围,造成经济结构单一;对部分私
营企业主的批判,导致人才流失。材料体现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
()
A.实施局限
B.历史成效
C.灵活渐进
D.效率低下
11.某地一座大宅院的灰墙上一副墨字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
省”。这副对联反映的史实
()
A.捍卫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B.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制度
C.充分调动了人民的能动性
D.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12.1958年12月13日晚,向秀丽在何济公制药厂化工车间工作时,酒精瓶破裂引发火灾。她不顾个人安危,以身
灭火,最终因伤势严重而牺牲。牺性前,她仍关心工厂和群众安全。材料体现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精神

()
A.依靠群众
B.无私奉献
C.坚持真理
D.同仇敌忾
13.从1979年到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不断增长,GDP总量在2010年跃居世界第二,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综合
国力显著提升。这一系列经济成就的取得开始于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14.根据右图,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A.合作生产
B.土地改革
C.包干到户
D.三大改造
良西省河南地区农婆局万名农业工人
19限5年年人个均生产小麦1万斤
15.1984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在国务院规定的生产经营计划、产品销
售、产品价格、物资选购、资金使用等方面扩权的基础上,对企业月度生产计划、计划改造等有更多自主权。
材料反映的是
A.创新技术广泛应用
B.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C.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6.对于市场和政府的作用,要讲辩证法、两点论,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的更好结合。其中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市场
B.个人
C.政府
D.企业
17.改革开放之初,面对国内资本和技术短缺的双重困境,广东领导人向中央请示,允许广东划出几个地方,按照
国际市场的需要组织生产,争取在不触碰国内传统经济的基础上,探索国外资本进入中国的可行模式。据
此,我国开始
()
A.扩大对外开放
B.推动乡镇企业崛起
C.设立经济特区
D.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历史试卷第2页(共4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2024-2025统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