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素质测
试
高一历史试题
命题人:杨磊
审题人:曹劲松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
1.西亚地区是大麦、小麦的原产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驯化出以珍珠粟、非洲稻为代表的耐旱、耐高
温的本土作物;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形成了长江中下游以水稻为主和黄河流域以黍、粟、豆、
麻为主的农业结构:东南亚及大洋洲地区,发展出薯蓣(小山药)、芋头等茎块作物。该材料反映出
()
A.农业的发展具有封闭性
B.世界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C.地理环境影响区域作物
D.农业类型受多种因素制约
2.两河流域早王朝时期,统治者往往被称为乌鲁克城的“恩”、某城的“卢伽尔”或“恩西”。公元前2600
年起,苏美尔人“母语之地的‘恩’”指整个苏美尔地区的“恩”。在阿卡德王国时期(前2334年~
前2191年),统治者的头衔变成了“世界之王”和“四方之王”。这可用来研究(
A.波斯帝国推行文化包容的政策
B.古代两河流域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C.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古代两河流域民众具有尚武好战传统
3.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会
所、剧场和体育场,而希腊的巡回濱出剧团则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中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上
述举猎旨在()
A,保证公民的政治经济权益
B,改变东方国家的社会形态
C.完善帝国的公共基础设施
D.增强被统治区的文化认同
4.下表为非洲部分文化遗址简介。这可用于佐证()
地区
文化遗址
简介
新城为西式楼房和阿拉伯民族风格住宅,旧城多古老阿
北部非洲
拉巴特城
拉伯建筑和清真寺
东部和南部非洲拉穆古镇
斯瓦希里文化发源地;建筑材料源于当地,建筑设计和
城市结构展现了浓厚的欧洲、阿拉伯半岛等地文化特色
西部和中部非洲
马里阿斯基亚帝包括金字塔形坟墓、两个平顶清真寺建筑、清真寺公墓
和露天的广场
A.非洲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
B.对外征服伴随着区域文明交融
C.非洲文明兼具同源性和包容性
D.非洲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
5.公元10世纪后,日本庄园领主纷纷以各种借口向政府施压,提出免租及禁止各级政府行政人员干预
庄园事务的要求,即所谓“不输不入”。中小庄园主为了获得特权,纷纷以出让部分庄园收入为代价
把土地寄进给中央权贵或地方豪强,以求保护。这反映了当时日本()
A.土地兼并趋于缓和
B.幕府统治面临挑战
C,地方豪强实力削弱
D.封建秩序发生异动
6.16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并在当地沿用已有的制度,不久埃及发生叛乱。1524年,奥斯曼
帝国苏丹命人调查埃及的土地与税收状况。根据埃及的实际,本着减轻刑罚、减轻民众负担的原则,
奥斯曼政府确定了埃及每年应缴纳的赋税总额。这表明奥斯曼帝国在埃及()
A·推行文化融合的政策
B.建立严格的税收制度
C.减少军事控制的手段
D.因地制宜地实施治理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