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安徽省淮北市龙兴中学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八年级历史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
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人民的各项自由权利,政协会议的性质和职权,以及国家
的军事制度,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文化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它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连环画是同学们喜爱的课外读物。下图描绘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举行的盛大欢庆活动,与
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农业合作社的开展
B.《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
C.土地改革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3.1954年,公私合营复兴隆锅厂正式成立。1954年8一12月,工厂铁锅产量达286635丈,获得利润
1.56万元。1955年工厂总产值达23万元,总利润3.36万元,约超过公私合营前的1倍。这一现
象的出现得益于
A.“一五”计划顺利完成
B.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确立
C,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4.下表列举了新中国两个时期的部分工业建设成就。据此可知,1953一1966年我国工业化建设
1953-1957年
1957—1966年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
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
础,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
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
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
发展起来
A.初步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B.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
C.彻底改变区域分布不平衡状况
D.实现中外贸易自由化
5.在连绵降雨中,大庆许多工地都成了“水塘”,工人们经常站在没过膝盖的水中作业,丝毫不减热情,
最终亘古荒原被大庆人唤醒,在“贫油”落后的中国创下了世界奇迹。这主要体现了大庆人(
)
A.忧国忧民精神
B.团结协作精神
C.艰苦奋斗精神
D.革命乐观精神
6.1962年,在大力压缩各项生产指标的同时,我国对工业企业进行关厂并厂,缩小规模,使全国的企业数
由1959年的31.8万个减少到1962年的19.7万个,减少了38%。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经济建设趋于理性
B.工业生产严重过剩
C.“左”的错误影响巨大
D.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八年级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4页)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A
C
A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B
C
D
二、辨析改错(12分)】
16.(1)“/”。(3分)
(2)“×”:(1分)将“林彪反革命集团”改为“江青反革命集团”。(2分)
(3)“×”;(1分)将“《人民日报》”改为“《光明日报》”。(2分)
(4)“×”:(1分)将“1978年”改为“1977年”。(2分)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7.(1)会议: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2分)历史影响: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
路的良好开端或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4分)
(2)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分)
(3)表现:原来所提的“物质文化需要”侧重于满足温饱,现在所强调的“美好生活需要”
立足于更高层次需求,非常契合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朝着现代化国家迈进
的实际。(4分)
18.(1)原因:抗美援朝战争推动:三大改造的促进;工厂职工的辛勤付出。(任意二点,4分)
作用: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国家经济建设。(2分)
(2)变化:家用缝纫机由城市转向农村:引进先进国家的缝纫机制造技术和设备:工业缝
纫机的产量以及品种不断增加。(任意二点,4分)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企业家的
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任意二点,2分)
(3)主题:缝纫机为国家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缝纫机是时代的一个见证
等。(任意一点,2分:符合题意即可)
四、活动与探究(15分)
19.(1)①③⑦:②④⑤⑥。(每空2分,共4分)
(2)标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进程。
(任意一点,3分)
(3)示例:
观点: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释: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休。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道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综上所述,邓小平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观点2分,阐释6分,共8分)
八年毁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1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安徽省淮北市龙兴中学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