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课标版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练习--第7讲 中华文明的分野与涤荡——民国后期(答案)


2024年课标版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
第七讲 中华文明的分野与涤荡——民国后期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滨州高三测试)1927年,中共中央的一次会议提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利用秋收季节,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完成,“必须实现于反对已成为反革命的资产阶级之斗争之中”。这深刻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适时调整自身的方针政策
B.基本摆脱了共产国际的指导
C.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
D.确定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2.(2023陕西咸阳二模)1927年2月成立的湖北黄冈县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农村信用社,由农民协会管理和监督现金的使用,并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行货币(见下图)。据此可知,该社(  )
A.体现中国共产党掌握金融自主权的尝试
B.反映农民阶级最迫切的愿望
C.属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产物
D.巩固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成果
3.(2023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1926年,赣西地区有中国共产党员30余人,赣南地区有党员630人,闽西地区有党员85人。1933年秋,中央苏区共有党员约13万人,占全国党员总数的44%。这一变化是因为(  )
A.北洋政府对赣闽地区的残酷剥削
B.国民革命的高潮传播至江西地区
C.农民对“工农武装割据”的认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
4.(2023四川绵阳二模)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中国抗战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扭转战局,蒋介石在南岳衡阳举办了游击培训班,还专门邀请中国共产党方面的人去讲课,并说:“二期抗战,以游击战为主。”该材料主要说明(  )
A.国民政府重视敌后抗战
B.国共战略方针趋于一致
C.国民党放弃了正面抗战
D.国共合作程度持续深化
5.(2023四川成都二模)
1938年11月前后晋察冀边区解决军粮供应的办法
时间 征收原则 征收方式 交粮途径
1938年11月之前 县合理负担并向下摊派 用现金向县购买 村→乡→县
1938年11月之后 村合理负担 按财产收入分级征收 分储各村
根据材料可知,上述变化(  )
A.提高了县级政府的行政效率
B.增强了民众的生产积极性
C.适应了游击作战的现实需求
D.践行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6.(2023四川乐山二模)1940年春,李公朴到晋察冀考察后写道:“在晋察冀,就是一位老乡遇到困难问题的时候,他就这样的讲:‘开个会讨论讨论。’”其意在描述当时根据地(  )
A.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
B.团结抗战局面的巩固
C.传统社会秩序的瓦解
D.群众参政意识的增强
7.1941年,冀中抗日根据地开展“冀中一日”写作运动,收到来自干部、士兵和老百姓共5万多篇稿件(如下图所示)。这一写作运动(  )
A.抓住了抗日战争形势好转的时机
B.广泛传播了土地革命的方针
C.增强了根据地军民的政权认同感
D.有效提高了根据地文化水准
8.(2023四川宜宾三模)土地改革完成后的解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互助合作,除了主要以劳动力的变工、换工互助合作外,有的地方还有耕畜、农具的互助合作,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以劳动力、土地作股,收获按股分红的合作方式。这一措施(  )
A.废除了农村封建生产关系
B.建立了农村社会主义所有制
C.推动了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D.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多元化
9.(2023河北调研)1947年9月,中共中央指示:“不但土地、山林、水利平均分配,而且要将地主富农两阶级多余的粮食、耕牛、农具、房屋及其他财富拿出来适当地分配给农民中缺乏这些东西的人们,地主富农所得的土地财产不超过也不低于农民所得。”这一指示的落实(  )
A.废除了解放区的土地私有制
B.使解放区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解放
C.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D.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的到来
10.(2023四川绵阳三模)下图是某学者统计的解放战争时期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的涉及中国问题次数。这一变化说明(  )
A.中国共产党统战策略成效显著
B.中国革命形势急剧变化
C.苏联全球战略重心转移
D.美苏冷战决定中国走向
11.1948年1月7日,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党内指示,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每两个月就辖区各项活动的动态,活动中发生的问题和倾向,对于这些问题和倾向的解决方法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此举旨在(  )
A.加强中央领导适应革命形势发展
B.调动一切力量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C.着力粉碎国民党对边区全面进攻
D.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
12.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该思想(  )
A.总结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
B.为解放战争战略决战指明了方向
C.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
D.明确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
二、非选择题
13.(2023江西南昌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1月10日,苏区中央局《关于巩固党的组织与领导的决议》指出:“一切工作要推动支部去进行……建立起中心和模范支部,务使支部成为工厂作坊乡村街道群众中和其周围一切群众政权武装组织中强有力的领导者。”同年3月,苏区中央局组织部召开闽、赣两省组织工作会议,重点介绍和推广了模范党支部——兴国县高圩区黄岑乡党支部的经验。党支部在土地革命斗争和苏区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领导乡苏维埃、乡工会和乡贫农团的工作,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和文化运动。
——摘编自张明楚《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
材料二 1939年1月,晋察冀边区发出《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关于村选的指示信》,根据这一指示,县、区两级成立村选促进会,村成立村选筹备会。通过村选,大批农民当选公职。据统计,在1940年的选举中,冀中地区的村代表中地主富农代表占8.1%。到了1941年和1942年,按“三三制”原则改造过的村政权中,各阶层所占比例的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如太行五分区281名村代表中,地主富农占了21.1%。1942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关系的决定》。根据这个决定,党委具有领导该地区党政军民所有工作的职权,一切乡村政治力量和社会组织都必须在党委的领导下进行活动。
——摘编自许福海《试论抗战时期根据
地乡村治理模式的建构(1937—194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央苏区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央苏区相比,抗日根据地基层治理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党在根据地基层治理的启示。
14.(2023安徽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已经历了近百年的演变,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
时期 名称 背景
国民革命时期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国共第一次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
土地革命时期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以农民阶级为基础,广泛发动各阶级,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全面抗战时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族抗战,抗击日本侵略
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与各党派合作、各界别联合,倡导平等协商、和平建国
——摘编自郝丽《党的统一战线百年回顾:从历史逻辑到现实定位》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某一方面,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第七讲 中华文明的分野与涤荡——民国后期
1.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反革命的力量变化,适时调整了方针政策,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故选A项;中国共产党逐渐摆脱共产国际的指导是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后,排除B项;武装反抗国民党正是形势需要,排除C项;“群众”不符合题意,应为“农民”,排除D项。
2.A 由材料可知,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了第一家农村信用社,通过农民协会管理和监督现金的使用,开展多项金融服务,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尝试掌握金融自主权,故选A项;农民阶级最迫切的愿望是获得土地,排除B项;1927年2月处于国民革命时期,不是土地革命时期,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创办金融的尝试,无法体现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排除D项。
3.C 材料的变化发生在1926年至193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转入低潮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农民群众由于对中央苏区革命的认同,积极踊跃加入中国共产党,故选C项;北洋政府对赣闽地区剥削一直残酷,并不能说明1933年中央苏区人数上升的原因,排除A项;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于1937年9月,排除D项。
4.A 由材料可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积极学习敌后战场游击战的战术,说明对敌后抗战的重视,故选A项;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排除B项;“放弃”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国共合作程度受到影响,排除D项。
5.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晋察冀边区的军粮供应从用现金向县统一购买转化成了分别储存在各个村,这样减少了粮食运输的成本,同时可以配合边区部队的活动路径,直接将军粮运抵部队,利用群众把粮食保护起来,实行清野空舍,防止被敌人抢夺,保证了转移中的部队供应,适应了敌后游击作战的现实需求,故选C项。
6.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民众组织参加乡村政权建设,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维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提升了农民的政治地位,反映出当时根据地群众参政意识的增强,故选D项;材料中反映的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排除A项;材料主旨为抗日根据地群众的参政意识增强,没有涉及各个阶层抗日的情况,排除B项;1940年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情况不能代表传统社会秩序的瓦解,排除C项。
7.C 由材料可知,“冀中一日”写作运动得到民众的广泛支持,说明该活动增强了根据地军民的政权认同感,故选C项;1945年时抗日战争形势走向好转,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土地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有效提高了根据地文化水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8.C 由材料可知,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在土地改革完成后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业互助合作,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推动解放战争的胜利,故选C项;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材料强调的是土地改革之后的措施,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大改造,建立了农村社会主义所有制,排除B项;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村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
9.B 材料所示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的相关信息,这一指示使得解放区农民分得了土地,在政治上、经济上实现了解放,故选B项;土地改革是变地主土地私有为农民土地私有,并未废除土地私有制,排除A项;提出工作重心转移的是1949年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排除C项;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就已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D项。
10.B 由材料信息1948年后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的涉及中国问题次数呈现出快速增加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进行了战略决战,1949年三大战役取得胜利,革命浪潮的发展,形势的急剧变化,引起联共(布)中央政治局的高度关注,故选B项。
11.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这一做法加强了中央对各分局及地方的了解与管理,便于统一集中领导,以适应革命的发展需要,故选A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46年7月至10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排除C项;民主集中制涉及的是政治建设,而材料强调的是加强中央领导来适应革命发展,排除D项。
12.C 材料“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属于国体性质的范畴,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故选C项;A、B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当时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排除D项。
13.参考答案 (1)特点:加强党的领导;突出支部作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注重经验推广;涉及工作层面广。
影响:有利于推动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有利于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为以后的基层治理提供重要借鉴。
(2)不同:推行“村选”;以“三三制”原则构建乡村政权;调动地主富农的参政热情;加强党的集中领导;服务于抗战的需要。
(3)启示:明确党在基层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坚持以民为本,构建良好的党群关系;创新和健全基层建设体系和机制;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且根植于国情。
14.参考答案 示例
论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调整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论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统一战线工作。在国民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中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与国民党合作,建立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依托农民阶级和社会其他革命阶层,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并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道路。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取得最终的伟大胜利。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选择独裁内战方针,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各界开明人士合作,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取得了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是历史因素与现实环境相结合的产物,深刻地体现出一致性与多样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历史发展逻辑。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课标版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练习--第7讲 中华文明的分野与涤荡——民国后期(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