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课标版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练习--第13讲 信息文明的到来与深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答案)


2024年课标版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
第十三讲
信息文明的到来与深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一、选择题
1.(2023湖北4月联考)1949年10月,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乔治·凯南提出:“实现美国世纪最有效的途径是加强美国自身制度的活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证明能做其他国家的领袖呢 我们所有的想法,诸如‘世界领袖’‘美国世纪’‘有竞争力的民主制’能否实现都和这一问题的回答息息相关。”乔治·凯南的这一主张(  )
A.使美国从孤立主义走向全球主义
B.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C.反映出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意图
D.促使两极对峙格局确立
2.(2023安徽名校3月联考)下面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苏联报刊上发表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人物口衔橄榄枝,并在纸上写下“我为和平而奋斗,裁军”的宣言。该漫画(  )
A.说明国际局势走向缓和
B.体现出美苏争霸走向白热化
C.表明美元霸权遭受冲击
D.讽刺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
3.(2023陕西咸阳一模)1947年初,法国政府制定“莫内计划”,对煤、电、钢铁、水泥、农机及运输六种主要工业部门规定了为期四年的生产指标,并计划大量进口原料和机械。法国此举旨在(  )
A.应对来自两极格局的挑战
B.促进经济复苏与发展
C.加大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4.(2023四川高三第一次统一监测)下面为1950年5月有关欧洲发展状况的漫画《舒曼的交响乐》。画中贝文尽管也在鼓起腮帮努力演奏,但他左右双臂怀抱着两个婴儿,一个代表“社会主义规划”,另一个代表“英联邦”。该漫画表明(  )
A.欧洲的联合面临复杂挑战
B.欧洲煤钢联营组织的发展
C.欧洲国家抵制马歇尔计划
D.英国主导欧洲一体化进程
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研究出现一种新模式——“大科学”,它研究目标宏大,对资金、设备和跨学科要求更高,远超普通企业的承受能力,只能由大型企业、政府甚至多国政府资助和组织。这一现象(  )
A.适应了现代工业发展需要 
B.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技术的垄断
C.表明企业成为科研的主体 
D.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6.(2023河南一模)1964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构思和实施了普及特惠税制度,根据这一制度,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等商品在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时,可以享受免税或者降低关税。这得益于(  )
A.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壮大
C.联合国职能的转变
D.战后世界贸易体系的构建
7.(2023河南洛阳高三摸底)1964年1月,法国照会美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总统约翰逊表示:“我们对此无能为力……我们根本操纵不了。”1972年,日本与中国建交,美国总统对日本的行为不满但无力改变。由此可见(  )
A.世界多极力量的成长
B.北约东扩的进程加快
C.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西方七国集团的分裂
8.(2023陕西宝鸡一模)下面是战后美苏争霸中美国和苏联的经济实力对比表,此表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
国家 国民生产总值(10亿美元计) 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 高新技术产业比例(%)
1973年 1982年 1973年 1982年 计算机 生物工程 新材料
美国 1 295 3 047 27 24 100 100 100
苏联 624 1 212 13 10 15.2 14.6 46.8
A.美苏争霸苏联处于劣势
B.经济实力是导致战后世界格局发展演变的根本因素
C.美苏争霸的核心是军备竞赛
D.美苏争霸由重视军事逐渐发展为重视经济和科技
9.(2023四川巴中高三“零诊”考试)有学者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强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该学者意在强调(  )
A.两极对峙竞争有益世界和平
B.两极格局中产生多极化趋势
C.两大阵营内部存在矛盾冲突
D.两极格局将被新兴力量摧毁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标准化广告日益受到国际知名企业的青睐。它基于人类共同的情感、需求,大幅度节省了广告费用,在全球范围内统一、整合了品牌形象,提高了品牌影响力。这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  
B.本土化阻碍了经济全球化
C.文化冲突制约世界贸易  
D.经济全球化淡化了民族性
11.(2023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1947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条确定了“最惠国待遇原则”,杜绝世界贸易中的排他性,一视同仁;但在第24条又允许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的存在,此后引发了很多争议。这一情况说明(  )
A.冷战局势影响了世界经济格局
B.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均在发展
C.贸易保护主义遭到全世界抵制
D.世界各国对贸易自由抱有疑虑
12.(2023重庆南开中学高三检测)21世纪以来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出现一些新名词,如“金砖四国”(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基础四国”(巴西、南非、印度、中国)“新钻十一国”(孟加拉国、埃及、伊朗、韩国、菲律宾等)这些新词的出现反映了(  )
A.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不断发展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二、非选择题
13.(2023高三模拟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产业空心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的萌芽期。关键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和技术绝对领先地位的确立。……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1981年的第一个推进期。关键事件:欧共体的成立。……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2000年的潜伏期,也可看作是推进期的一个特殊阶段。关键事件:里根总统上台。……
第四阶段,2001至2006年的再推进期。关键事件:互联网泡沫经济的破灭。……
第五阶段,2007至2009年的爆发期。关键事件:次贷危机。
——摘编自任净、周帅《美国产业空心化问题研究》
材料二 2010年8月1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签署了《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力图以此刺激本国出口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美元是世界主要的货币储备资产,许多国家的对外贸易以美元来计价,美国又是消费大国,大量的商品从外国进口,美国依靠贸易赤字向国外提供美元。当制造业重返美国后,美国能够自给自足,同时出口增加,贸易也许会变为顺差,对于那些以美元作为外汇储备的国家势必造成影响,从而美元的统治地位也会动摇,这样也许不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曹洁琼、刘晓宁《美国次贷危机
与产业空心化》
材料三 美国的大部分人包括企业家、经济学家、政府官员都认为本国已经进入了引领全球的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所谓的后工业时代,他们大力发展服务业,甚至以股票为主的虚拟经济已经发展到了非常之高度。他们错误地将财富等同于货币数量,甚至把金融杠杆下放大的产值也认为是财富。事实并非如此,评论一国财富的多少,是看一国的生产能力,而不是货币的数量。正如亚当·斯密所言:一个国家的财富不是货币的数量,而是其人民的生产能力。
——摘编自马云泽、刘春辉《美国产业空心化
与金融危机》
(1)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元地位的变化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角度,分析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产业空心化不断持续推进的原因。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改革开放为界,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发展进程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14.(2023四川宜宾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传统的帝国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走向终结,领土争端在很长一段时间不再是国家间对抗的主要缘起。20世纪60年代,伴随非洲独立运动的开展,冷战下两大阵营的对立、核武器出现并由多国掌握,避免了世界大战爆发,世界局势似乎存在可控、发展趋于合理。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戛然而止、新技术发展、新兴力量急剧变化,世界快速走向扁平化。一些冷战掩盖下的矛盾凸显,大国间关系悄然变化。地区一体化受阻,地缘政治再次成为世界热点,局部战争和冲突也从未停息,各种力量时隐时现,国际关系更加复杂。
——摘编自[美]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
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等
材料蕴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丰富的国际关系的信息。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阐释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第十三讲 信息文明的到来与深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C 根据材料可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西欧力量大大衰减,而美国实力剧增,面对这种情况,美国试图称霸世界,故选C项;据所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国就已放弃了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排除A项;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排除B项;1955年5月,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排除D项。
2.D 据漫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口衔橄榄枝并呼吁和平裁军,但实质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却推行霸权主义,这一时期的美国为了利益正以其经济实力为后盾,大力扩充军备,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演示,故选D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两极格局,虽未直接爆发美苏两国的正面战争,但局部战争仍然存在,国际局势并未缓和,排除A项;美苏争霸白热化的标志是古巴导弹危机,且古巴导弹危机主导者是苏联而非美国,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美国的军事政策,没有明确具体的经济政策,排除C项。
3.B 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通过生产指标和计划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以促进经济复苏与发展,故选B项;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于1955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材料中的现象而非目的,排除C项;法国借鉴的是美国的做法,排除D项。
4.A 漫画表明,在推动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法国和德国积极配合,英国则是不配合的形象,还有社会主义的因素,故选A项。
5.A 根据材料“研究目标宏大,对资金、设备和跨学科要求更高,远超普通企业的承受能力,只能由大型企业、政府甚至多国政府资助和组织”,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学研究对资金、设备、专业等要求更高,适应了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故选A项;“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技术的垄断”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强调科研需要国家或政府的资助,“企业成为科研的主体”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是科学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
6.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获得政治独立后,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其势力发展壮大,推动发达国家重视与其改善关系,推动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发达国家时免税或者降低关税,故选B项;多极化趋势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材料中的现象有助于加强国际合作,并未体现联合国职能改变,排除C项;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标志着战后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7.A 由材料可知,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美国无力干涉控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世界多极力量不断发展,故选A项;北约是以美国为首对抗苏联的军事集团,材料并未提及,排除B项;材料强调美国对中法关系、中日关系改善的态度,并未涉及中美关系的走向,排除C项;西方七国集团成立于1976年,排除D项。
8.B 据材料可知,和苏联相比,美国的经济实力处于优势,而此时美苏争霸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时期,美国由20世纪70年代的守势转变到80年代的攻势,处于优势,说明经济实力是影响战后世界格局发展演变的根本因素,故选B项;材料体现了美苏争霸中苏联经济实力处于劣势,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并不是本质,排除A项;军备竞赛是美苏争霸的表现,并不是核心,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争霸一直就重视军事、经济和科技,排除D项。
9.B 由材料可知,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在国际局势相对稳定的背景下,西欧、日本、亚非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故选B项;“有益”表述错误,两极格局下美苏冷战,不利于世界和平,排除A项;材料强调两大阵营之外国际力量的发展壮大,并未涉及两大阵营内部的矛盾,排除C项;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的结束,故两极格局不是被新兴力量摧毁的,排除D项。
10.A 根据材料“在全球范围内统一、整合了品牌形象,提高了品牌影响力”,可知标准化广告受到国际知名企业青睐,面向全球市场,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故选A项。
11.B 根据材料可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条是一个推动全球化的条款,打击贸易保护主义,试图建立国际贸易中公平自由的竞争秩序,但第24条给区域集团内部的贸易保护予以宽容和接受,承认区域经济组织的存在,这两者的冲突其实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冲突,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试图将二者纳入自己的体系,也说明当时二者都在发展中,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的关系,与冷战局势无关,排除A项;“全世界”过于绝对,排除C项;“各国”过于绝对,材料反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试图平衡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的关系,并不是对贸易自由抱有疑虑,排除D项。
12.D 材料中的新词都是指向新兴经济体,并几乎都是发展中国家,这说明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发言权也越来越重,反映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故选D项;“新钻十一国”不包含中国,材料也不是在强调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排除A项;这些国家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属于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B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至今仍没有确立,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13.参考答案 (1)①美元变化:1971—197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元与黄金脱钩,没有黄金约束的美元不断超发,为转移国内通胀和利用金融霸权获取超额收益,超发的美元只能以贸易逆差的形式输出到国外,长期贸易逆差必然导致美国国内失去比较优势的传统制造业向海外转移。
②产业政策: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到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二阶段,美国高层精英依仗美国信息技术的全球领先优势执行了错误的产业政策,过度发展服务业,过度发展虚拟经济,忽视实体经济的发展。
(2)①第一阶段(1949—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被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孤立封锁,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里逐渐失去苏联的援助,通过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间虽然有过一段挫折,但在长期相对较为封闭的环境下主要依靠自身努力,初步建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并取得一些尖端科技成就。
②第二阶段(1978年至今):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改革开放与美国产业空心化进程不断推进,在时间上基本同步,从1979年中美建交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循环逐渐加深,也承接了西方的产业梯度转移,在生产技术水平上与西方的差距逐渐缩小。中国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2011年,利用10年时间深度参与全球化下的经济循环,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一。从2011年开始,美国被中国速度惊醒后,“逆全球化”趋势抬头,中国反而成为全球化的力推者。
14.参考答案 示例
观点:国家间力量的博弈和新技术的发展推动现代国际关系变化。
阐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苏为核心的两大阵营对抗,国际局势趋于紧张,由于双方都拥有摧毁对方的核武器,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发生。期间,欧洲走向联合,日本经济“起飞”,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第三世界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苏联解体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当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传统的安全威胁减弱,而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传统威胁增加。冷战时期被压制的民族主义、宗教冲突、领土纠纷在冷战结束后也凸显。多种力量纷纷介入,局部战争有扩大的可能。
结论:用对话来取代对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方案。
其他示例:国家力量和国家利益影响现代国际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各种因素制约当前世界局势;新技术发展和新兴力量推动国际关系变化等。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课标版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练习--第13讲 信息文明的到来与深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