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课标版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练习--通史知识专项整合练(三)(答案)


2024年课标版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
通史知识专项整合练(三)
一、选择题
1.(2023四川南充高考适应性考试)雅典的“宪法”规定将军、执政官、议员、陪审员等公职人员均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选举法规定,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这反映出,雅典崇尚(  )
A.主权在民,轮番而治
B.直接民主,分权制衡
C.依法治国,绝禁人治
D.天赋人权,人人平等
2.(2023四川成都高三摸底)查士丁尼时期编撰的《法学阶梯》规定,空气、水流、海洋以及由此而来的海岸为所有人共有,任何人都不被禁止接近海岸,但应远离别墅、房屋。这可以说明,罗马法(  )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基本诉求
B.兼顾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
C.缓和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D.贯彻了公平正义的司法原则
3.(2023陕西铜川二模)苏格拉底认为,一切事务都坚持最“美”的状态,同时,他注重教师自身的人格道德修养对于学生的影响,真正做到了言传身教。苏格拉底的主张意在(  )
A.重振雅典人的道德素养
B.提升雅典城邦的地位
C.消除智者学派的影响
D.将哲学焦点转移到人
4.(2023河南名校高三联考)中世纪以来,西欧社会一直等级分明,僧侣、贵族、农民和市民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但到了16、17世纪,原有的界限被打破了,一些人地位上升,另一些人下降,有些人甚至地位颠倒。与这些变化有关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B.工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C.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D.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密切结合
5.(2023贵州模拟)有学者认为,率先开辟新航路的西班牙在享受掠夺美洲成果的同时,也在自食这个恶果,因而在与荷、英的殖民竞争中落败,短暂辉煌过后随即落幕。该学者意在强调(  )
A.海军建设不足是西班牙失败的主因
B.荷、英两国较西班牙更有地理优势
C.镇压美洲的反抗使西班牙逐渐衰落
D.财富未能转化为西班牙变革的动力
6.(2023河南焦作一模)1832年,法国人托克维尔在其游记中写道:“总之在要求执行的快捷或想法的连贯的所有事业上,人们都会感觉到中央集权在美国的缺乏。”这一言论反映出美国(  )
A.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
B.政府政策缺乏一定连续性
C.行政权力受到了严格限制
D.分权政治影响了行政效率
7.(2023广西桂林、崇左一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欧美国家的政体自诩为“均衡政治”,但英国首相被认为是“首相民主”,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据此可知(  )
A.欧美代议制渐趋衰落
B.“首相民主”反映民选首相的机制
C.行政权已超越立法权
D.西方民主运行机制在发展中调整
8.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正统”是英国的自由放任思想,“看不见的手”是最有力的手,而19世纪70年代的德国认为国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德国工业快速发展。这反映了(  )
A.殖民扩张推动德国跨越式发展
B.国家力量推动经济发展的趋势
C.德国容克贵族集团封建性浓厚
D.自由主义政策退出了历史舞台
9.(2023江西南昌二模)共产主义产生是由于大工业以及相伴而生的现象: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无法控制的竞争;具有日趋严重的破坏性和普遍性的商业危机;无产阶级的形成和资本的积聚以及由此产生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材料旨在说明 (  )
A.商业危机引发阶级斗争
B.资本主义矛盾运动不可调和
C.工业革命激化社会矛盾
D.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0.(2023江西吉安高三联考)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后,便积极在各国建立支部,建立了巴黎、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和美国支部,到第一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时,已建立了20多个支部。与此同时,第一国际支持和参加各国工人的罢工斗争和一切进步运动。这表明第一国际(  )
A.促进了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
B.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
C.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组织基础
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权的学说
11.(2023四川蓉城名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强调继承万隆会议精神,发表“反对一边倒”的声明,指出帝国主义“想要我们做它们的附庸,希望只要它们发出命令,我们就做出呼应。这样的事情绝对不会发生”。这反映出(  )
A.世界殖民体系的终结
B.亚非新兴国家形成一致的外交政策
C.国际格局实现多极化
D.第三世界争取独立自主的政治愿望
12.(2023河南新乡二模)1990年4月,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的第一份《亚太战略框架报告》中以“维持均势”、防止任何“地区性霸权”作为未来战略取向;1990年8月,美国总统布什也首次强调“地区威胁”的问题。此后,美国更加注重对地区威胁的应对。美国此举表明(  )
A.苏联的威胁仍然存在
B.亚太地区和平稳定
C.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D.两极格局土崩瓦解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先秦经秦汉到曹魏,随着令的编写和完善,律由原可不断增减的开放性体系,变成大致固定和封闭的体系。《魏律》是秦汉法典体系演变成果的集中体现。《法经》是一部法学著作,而不是一部法典;盗、贼、囚、捕、杂、具,是法学意义上的分类。所谓“汉律九章”,是在《法经》分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类,同时也泛指汉律篇章之多。从文本上看,律、令都有一个由原始的诏书到改写成精密的法律条文的过程。无论是内容还是法律效力,秦汉时期的律、令似乎并无不同。
——摘编自孟彦弘《秦汉法典体系的演变》
材料二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废共和而行帝制。皇帝敕令开始显示力量,并逐渐成为罗马法的渊源之一。在帝制前期,皇帝敕令并不经常被使用,而是借由元老院之手颁布法律。以公元235年塞维鲁斯遇刺为起点,罗马帝国开始分崩离析。政治动荡使皇权愈发集中,皇帝操纵了立法权。皇帝敕令几乎成了唯一的法律渊源,甚至被直接称为“法”。在查士丁尼的支持下,东罗马帝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法典编纂(汇成《罗马民法大全》)。在《法学阶梯》(查士丁尼时代的法学教科书)一书中,保留了大量的皇帝敕令。
——摘编自沈超《从皇帝敕令的演进过程看
罗马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材料三 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制定一部民法典的条件已经具备。基于这样的政治经济背景,经由学者的呼吁以及最高决策层的决断,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法治任务与目标,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工作由此拉开帷幕。我国民法学界以后讨论的问题也不再是“中国为什么需要民法典”,而是“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民法典”。
——摘编自李星、王利民《中国民法典的
定位与编纂》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汉法典与古罗马法律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汉法典与古罗马法律演进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制定民法典的意义。
14.(2023陕西榆林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阶段划分。
阶段 时间范围 相关史实
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 约1500 —1916 年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的兴起与繁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火车、汽船相继发明问世;汽车、电报、电话、飞机等相继问世,并投入使用;1869年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并被英法控制,1914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并被美国控制
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 1917— 1991年 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世界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也进行着一定程度的合作,两个平行市场内部合作加深,各种形式的一体化得到发展;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新一轮的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走向体系化和制度化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阶段 1992年 至今 世界局势得到缓和,各国都制定了适合本国发展的政策;各种新技术、新制度把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进一步深化;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美国提出“美国优先”的口号,在国际事务中推行单边主义
——摘编自陈江生《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及中国机遇》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从另一个角度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进行分期,并分阶段加以阐释。(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通史知识专项整合练(三)
1.A 由材料“将军、执政官……均由选举产生”可知主权在民,由材料“任职期限均为一年”“不得连续担任公职”可知轮番而治的特点,故选A项;分权制衡是近现代民主政治的特征,排除B项;“绝禁人治”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雅典民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并未实现人人平等,排除D项。
2.B 由材料可知,空气、水流、海洋、海岸是共同所有的集体利益,而别墅、房屋是个体所有的个人利益,在《法学阶梯》明确了所有人共有集体利益,同时远离不属于自己的个体利益,说明兼顾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故选B项;查士丁尼编撰的法典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缓和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材料并未提及,排除C项;司法原则是司法机关在行使司法权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规则和基本精神,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的具体内容,排除D项。
3.A 由材料可知,苏格拉底注重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对于学生的影响,体现了苏格拉底在雅典道德沦丧的背景下,主张重振雅典人的道德素养,故选A项;材料强调人的道德素养问题,没有提到雅典城邦的地位问题,排除B项;“消除”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人格道德修养的教育问题,没有体现哲学焦点转移到人身上,排除D项。
4.A 16、17世纪西欧社会的变化与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有直接的关系,故A项正确;工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主要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主要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密切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C、D三项。
5.D 根据材料可知,率先开辟新航路的西班牙掠夺了大量财富,但并未将这些财富转变为资本原始积累,也未能促进西班牙的变革,导致其在殖民争霸战争中落败,故选D项;西班牙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号称“无敌舰队”,排除A项;西班牙与荷、英是沿海国家,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在殖民竞争中落败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自身发展的动力不足,排除B项;西班牙逐渐衰落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将掠夺的财富转变为资本原始积累,而不是镇压美洲的反抗,排除C项。
6.D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地方有一定的权力,由于地方的分权政治,中央不能直接插手地方事务,使需要快速执行的事务受到拖延,影响了行政效率,故选D项;美国实行联邦制,中央政府的权力大于地方政府的权力,材料强调地方分权政治下行政效率受到影响,但中央集权制并没有受到严重削弱,排除A项;政府的政策缺乏一定连续性与政府的政策实行有关,材料强调的是各项事务无法快速执行,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采取三权分立的原则,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行政权力有一定的限制,并非严格限制,排除C项。
7.D 本题考查对代议制的准确理解。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联系的日益紧密,将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权的扩大,以适应纷繁复杂、变化迅速的国内外形势,提高国家治理的效率,故D项正确。欧美代议制还在不断发展,故A项的“衰落”错误。英国首相是由议会下院多数党的领袖担任,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故B项错误。虽然19世纪后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权力有所扩大,但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仍然遵循分权制衡原则,故C项错误。
8.B 德国是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且国际竞争加剧,通过国家力量加快经济发展和进行国际竞争,体现了国家力量推动经济发展的趋势,故选B项。材料反映经济发展的方式,没有体现A、C两项所反映的内容;D项不符合史实。
9.D 由材料可知,共产主义的产生是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危机、阶级斗争等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故选D项;商业危机、阶级斗争只是材料中的部分信息,不能以偏概全,排除A项;资本主义矛盾是材料中的部分信息,不能以偏概全,排除B项;工业革命激化社会矛盾是材料中的部分信息,不能以偏概全,排除C项。
10.A 第一国际积极在各国建立支部并支持各国工人斗争,说明其促进了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第一国际成立于1864年,而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故C项错误;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权的学说,故D项错误。
11.D 在两极对峙的国际格局下,与会三国强调万隆会议精神,声明反对一边倒,拒绝做帝国主义的附庸,实际上就是要争取独立自主,故D项正确。1990年非洲大陆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宣告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终结,A项错误。亚非新兴国家虽然在反帝反殖、维护独立自由等方面达成共识,但各国的外交政策并不一致,例如当时的中国就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项错误。1956年世界处于两极格局,多极化格局至今还未形成,C项错误。
12.C 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谋求全球霸权,但是随着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阻碍了美国全球霸权战略,致使美国更加注重对地区威胁的应对,故选C项;材料强调多极化趋势对美国的影响,没有体现美苏问题,排除A项;亚太地区只是多极化趋势下对美国影响的一个方面,仅从材料无法推知亚太地区的发展状况,排除B项;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土崩瓦解,排除D项。
13.参考答案 (1)相同之处:由开放转向封闭;承袭前代,影响后世;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效力;具有法学基础;逐步形成法律体系;维护现实统治。
(2)历史背景:
秦汉: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君主专制加强;思想实现大一统;法家思想的影响。
古罗马:帝制的建立;领土的扩张;皇帝的重视和法学家的努力。
(3)意义:维护人民民事权利,增进人民福祉;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14.参考答案 示例
角度:经济全球化推动主体的变化。
阶段1:由西欧国家政权主导的阶段,约1500—1840年。
阐释:新航路开辟得到了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早期殖民争夺也主要是各国之间的军事斗争而非商战;西欧各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国家干预商品生产和进出口税率;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排挤荷兰的航运业。
阶段2:由资本主义企业主导的阶段,约1840—1944年。
阐释:工业革命完成后,广大资本主义企业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相继推行“自由主义”政策,撤销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特权贸易公司;保留半殖民地政治实体,以“门户开放”为口号的新殖民主义兴起。
阶段3:由国家及国际组织主导的阶段,1945年至今。
阐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全球性组织以及欧共体(欧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区域性或行业性组织纷纷成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政府加强了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新兴民族国家独立后普遍重视以国家政权保护民族经济(埃及、巴拿马分别收回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课标版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练习--通史知识专项整合练(三)(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