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过关训练
一、选择题
1.商朝建立后,实行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西周时期,分封制下的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也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这一变化表明西周( )
A.中央集权得以确立
B.官僚政治逐渐取代了贵族政治
C.宗法制开始形成
D.“天下一家”政治理念得以强化
答案:D
解析:商朝内外服制下,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但到了西周时期,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控制力比商朝加强,“天下一家”政治理念得以强化,故选D项。A、B两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宗法制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而题干材料强调西周分封制下周王控制力比商朝加强,故排除C项。
2.唐玄宗时期中书令权力很大,是宰相之首。唐肃宗以后,很少再设中书令,宰相也就无首次之分,轮流值守制才得以完全确立。这反映了唐朝( )
A.宰相制度名存实亡
B.参议辅政制度变化
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三省六部制度完善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中从“中书令权力很大,是宰相之首”到“宰相也就无首次之分,轮流值守制才得以完全确立”,反映出中书令权力的削弱,参议辅政制度的变化,故选B项;题干材料反映了唐朝相权的分散与削弱,并没有衰亡,排除A项;C项是指清朝时期,排除;题干材料反映了中书令权力的削弱,没有涉及三省的决策过程,无法推断其完善,排除D项。
3.12世纪,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城市中,实行一种由执政官或统治委员会掌握权力的共和政治。这些城市共和国发展出一整套不同于中世纪王权的政治制度,形成了丰富的政治文献,阐释了民主思想。这表明意大利( )
A.发展早期民主政治模式
B.正式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C.资本原始积累发展迅速
D.传播践行了启蒙思想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由执政官或统治委员会掌握权力的共和政治”“民主思想”,可知这与西方近代民主政治模式相近,A项正确。“正式确立”说法错误,排除B项;C、D两项不能由题干材料得出,排除。
4.
时间和 文件 1215年《大 宪章》 1628年《权利请愿书》 1689年《权利法案》
制定者 封建大贵族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多数的议会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多数的议会
内容 以法律限制王权,特别是征税权,没有贵族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税 以法律限制王权,特别是征税权,没有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税 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实际统治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上表内容最适合用来论证的主题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B.君主立宪制不是完美的政治制度
C.民主政治的建立过程具有渐进性
D.法律是保证中央权力的重要武器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从1215年的《大宪章》到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再到1689年的《权利法案》,制定者由封建大贵族变为议会,君主的权力变小,议会的权力变大,这说明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建立具有渐进性,故选C项。
5.自1873年起,法国国民议会讨论制定宪法。“共和国”一词仅仅出现在关于总统选举方式的条款中:“共和国总统应由参众两院选出。”这表明,当时法国( )
A.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薄弱
B.以迂回的方式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C.倡导自由平等的政治理念
D.仿效美国实行了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答案:B
解析:法国历史上长期实行君主制,国内保守派势力十分强大,因此“共和国”出现次数少主要是为了减少阻力,但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应由参众两院选出”,实际上仍以条文的形式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故选B项;19世纪中期法国工业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不缺乏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排除A项;总统的选举方式与自由平等的政治理念无关,排除C项;法国实行议会制共和制,不同于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排除D项。
6.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宋教仁说:“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B.旨在维护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
C.体现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D.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答案:B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目的是限制总统的权力,旨在维护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故选B项;题干材料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的目的,没有强调其性质,排除A项;题干材料强调资产阶级的革命性,而不是软弱性与妥协性,排除C项;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取得胜利,排除D项。
7.阅读《庆阳县两年来“三三制”执行情况(1944年)表》,对表中反映的政权理解正确的是( )
项目 家庭成分 社会出身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绅士 商人 学生 军界 工人 务农
数量 7 17 41 26 9 15 10 2 2 53
备考 全县参议员91名,内有候补议员12名
A.具有民主性和广泛性
B.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原则
C.性质是工农民主政权
D.与人民民主政权群众基础相同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三三制”政权涉及阶层广泛,具有民主性和广泛性,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8.《战国策·秦策》载:“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农耕经济的繁荣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案:C
解析:“正度量,调轻重”使商品的流通具备了一定的标准,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
9.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经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 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机构臃肿
答案:D
解析:王安石变法前两年,宋廷收入已经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这体现的是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冗官、冗兵等问题,故D项正确;北宋经济相对于前代来说是进步的,故A项错误;起义频繁是这种现象的结果,故B项错误;北宋实行养兵法,造成冗兵问题,故C项错误。
10.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
时间 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 《四洲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万国公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 《民约论》《万法精理》《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D.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
答案:C
解析:从鸦片战争到戊戌政变,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的演变,题干信息正反映了这一现象,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设立内阁后,阁臣选拔有特简和廷推两种方式。由皇帝直接任命,不通过吏部为特简。由吏部会同九卿、科道推举若干名人选,再由皇帝选择点用为廷推。内阁建立初期,阁臣均由皇帝亲自选任。正统时,曹鼐、马愉等人均由推举入阁。宣德时期,内阁的官职由正五品一跃成为正三品。嘉靖以来,内阁规模扩大,还设立内阁首辅。在朝位座次上,内阁首辅已经超过尚书。特别是万历年间的张居正,总揽朝政,权倾朝野。崇祯时期,阁臣选任继续采用特简方式外,在廷推的过程中引入了“校卜”的方法,又采用了考试的方式来选拔。
——摘编自冯宪军《明代内阁阁臣的选任》
材料二 1714年,新任英国国王乔治一世不懂英语,内阁会议由指定一名大臣来主持。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任首席财政大臣,他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任首相。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得到进一步发展。1841年,罗伯特·皮尔获得大选胜利,迫使维多利亚女王命其组阁。首相和内阁需从下院多数党中挑选,并依靠其多数优势以保证执政党政策和法令的顺利实行。两党制形成后,执政党可以利用其议会多数的优势改变和操纵议会工作议程。1887—1897年,政府议案占下院工作时间由83%增加到84.5%。1905年,经国王爱德华七世批准,内阁长官正式被授予“首相”称号,在法律上明确了首相与其他阁员的主次关系。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职能强化》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英内阁大臣产生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责任内阁制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1)中国明朝:阁臣选拔有特简、廷推、校卜、考试等方式;阁臣的选拔、升降最终由皇帝决定。英国:由选举产生,首相提名,议会投票确认,国王任命。
(2)特点:内阁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内阁权力不断加强;首相地位不断提高。意义: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欧美等国的民主政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1)西周: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古希腊:公民享有参政权;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
(2)历史条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发达的贸易;独立自治的传统。
(3)影响: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完善的简要进程。
国家 进程
英国 ①1688年光荣革命后,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起来; ②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③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④18世纪20年代内阁制开始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⑤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⑥1867年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使民主制日趋完善
法国 ①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②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③1792年、1804年分别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并制定拿破仑宪法; ④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⑤1848年、1852年、1870年分别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⑥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的一票多数通过了共和制
材料二 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工商业企业家阶层人口大量增加,大量国民没有选举权的旧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要求了。结果,各地吁求议会改革的群众请愿运动此起彼伏。1832年6月,英国的议会改革法最后由国王签署生效。经由这样一种相对和平和渐进的演变过程,英国的宪政民主政治逐渐形成且不断完善起来。1726年,孟德斯鸠在欧洲各地进行了为期3年的旅游。尤其在英国18个月的考察,对孟德斯鸠的思想影响甚大。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了著作《论法的精神》。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韦森《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
建构与演进》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英法两国代议制形成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两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共同原因。
参考答案:(1)英国:经历相对和平的改革渐进历程;斗争和妥协相结合。法国:伴随不断的革命历程,政权不断更迭;共和派与保皇派反复较量,共和道路曲折艰难。
(2)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人民群众的斗争;启蒙运动的推动。第一单元过关训练
一、选择题
1.商朝建立后,实行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西周时期,分封制下的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也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这一变化表明西周( )
A.中央集权得以确立
B.官僚政治逐渐取代了贵族政治
C.宗法制开始形成
D.“天下一家”政治理念得以强化
2.唐玄宗时期中书令权力很大,是宰相之首。唐肃宗以后,很少再设中书令,宰相也就无首次之分,轮流值守制才得以完全确立。这反映了唐朝( )
A.宰相制度名存实亡
B.参议辅政制度变化
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三省六部制度完善
3.12世纪,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城市中,实行一种由执政官或统治委员会掌握权力的共和政治。这些城市共和国发展出一整套不同于中世纪王权的政治制度,形成了丰富的政治文献,阐释了民主思想。这表明意大利( )
A.发展早期民主政治模式
B.正式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C.资本原始积累发展迅速
D.传播践行了启蒙思想
4.
时间和 文件 1215年《大 宪章》 1628年《权利请愿书》 1689年《权利法案》
制定者 封建大贵族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多数的议会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多数的议会
内容 以法律限制王权,特别是征税权,没有贵族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税 以法律限制王权,特别是征税权,没有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税 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实际统治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上表内容最适合用来论证的主题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B.君主立宪制不是完美的政治制度
C.民主政治的建立过程具有渐进性
D.法律是保证中央权力的重要武器
5.自1873年起,法国国民议会讨论制定宪法。“共和国”一词仅仅出现在关于总统选举方式的条款中:“共和国总统应由参众两院选出。”这表明,当时法国( )
A.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薄弱
B.以迂回的方式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C.倡导自由平等的政治理念
D.仿效美国实行了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6.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宋教仁说:“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B.旨在维护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
C.体现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D.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7.阅读《庆阳县两年来“三三制”执行情况(1944年)表》,对表中反映的政权理解正确的是( )
项目 家庭成分 社会出身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绅士 商人 学生 军界 工人 务农
数量 7 17 41 26 9 15 10 2 2 53
备考 全县参议员91名,内有候补议员12名
A.具有民主性和广泛性
B.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原则
C.性质是工农民主政权
D.与人民民主政权群众基础相同
8.《战国策·秦策》载:“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农耕经济的繁荣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央集权的加强
9.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经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 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机构臃肿
10.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
时间 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 《四洲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万国公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 《民约论》《万法精理》《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D.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设立内阁后,阁臣选拔有特简和廷推两种方式。由皇帝直接任命,不通过吏部为特简。由吏部会同九卿、科道推举若干名人选,再由皇帝选择点用为廷推。内阁建立初期,阁臣均由皇帝亲自选任。正统时,曹鼐、马愉等人均由推举入阁。宣德时期,内阁的官职由正五品一跃成为正三品。嘉靖以来,内阁规模扩大,还设立内阁首辅。在朝位座次上,内阁首辅已经超过尚书。特别是万历年间的张居正,总揽朝政,权倾朝野。崇祯时期,阁臣选任继续采用特简方式外,在廷推的过程中引入了“校卜”的方法,又采用了考试的方式来选拔。
——摘编自冯宪军《明代内阁阁臣的选任》
材料二 1714年,新任英国国王乔治一世不懂英语,内阁会议由指定一名大臣来主持。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任首席财政大臣,他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任首相。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得到进一步发展。1841年,罗伯特·皮尔获得大选胜利,迫使维多利亚女王命其组阁。首相和内阁需从下院多数党中挑选,并依靠其多数优势以保证执政党政策和法令的顺利实行。两党制形成后,执政党可以利用其议会多数的优势改变和操纵议会工作议程。1887—1897年,政府议案占下院工作时间由83%增加到84.5%。1905年,经国王爱德华七世批准,内阁长官正式被授予“首相”称号,在法律上明确了首相与其他阁员的主次关系。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职能强化》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英内阁大臣产生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责任内阁制发展呈现出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完善的简要进程。
国家 进程
英国 ①1688年光荣革命后,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起来; ②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③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④18世纪20年代内阁制开始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⑤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⑥1867年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使民主制日趋完善
法国 ①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②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③1792年、1804年分别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并制定拿破仑宪法; ④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⑤1848年、1852年、1870年分别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⑥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的一票多数通过了共和制
材料二 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工商业企业家阶层人口大量增加,大量国民没有选举权的旧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要求了。结果,各地吁求议会改革的群众请愿运动此起彼伏。1832年6月,英国的议会改革法最后由国王签署生效。经由这样一种相对和平和渐进的演变过程,英国的宪政民主政治逐渐形成且不断完善起来。1726年,孟德斯鸠在欧洲各地进行了为期3年的旅游。尤其在英国18个月的考察,对孟德斯鸠的思想影响甚大。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了著作《论法的精神》。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韦森《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
建构与演进》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英法两国代议制形成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两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共同原因。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浙江专版2023-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政治制度 单元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