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阿勒泰地区九年级历史期中测试卷
满分75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英国考古学者唐纳德·P瑞安的《古埃及二十四小时》,讲述一场跨时空的文明之旅,穿越者穿越到古埃及和当时当地24个不同身份的居民一起,去体验古埃及文明的“24小时”,他有可能的经历( )
A.在恒河流域驻足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B.沿尼罗河而行,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C.在两河沿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
D.看帕特农神庙,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2.迄今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中关于公平、正义曾有过这样的表述:“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这部法典的制定者是( )
A.伯里克利 B.梭伦 C.汉谟拉比 D.凯撒
3.伯里克利曾表述:“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因为政体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一政体具体表现在公民大会成员都有参加讨论发言和投票表决之权,上述材料表明古代雅典建立了( )
A.种姓制度 B.君主专制 C.联邦制D.民主政体
4.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的描绘是,“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表明( )
A.罗马各地经济联系加强,贸易空前繁荣
B.罗马成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
C.罗马打败迦太基争霸地中海
D.罗马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5.在中世纪的西欧,一个小封建主对他的封主毕恭毕敬,而对另一个更大的封建主却敢于出言不逊。这是因为当时西欧实行的什么制度导致的( )
A.封君封臣制B.民主政治 C.奴隶制度 D.君主专制制度
6.中世纪的西欧庄园内有酿酒、磨面、冶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可以自己制作。唐诗《田家》中有“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的描述。这两种历史现象体现出的共同经济特征是( )
A.实行土地公有制B.都是自由农民C.经济自给自足 D.都有雇佣关系
7.贺国庆的《中世纪大学和现代大学》记载:“在大多数中世纪大学里,神学都是最不受欢迎的学科,原因是人们认为神学太理论化了。在医、法、神三个高级学院里,民法通常最受欢迎,教会法紧随其后,然后是医学。”材料可以表明( )
A.中世纪人们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B.课程设置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
C.大学里的法学课程最受欢迎
D.大学有教育自主权等自治权利
8.“帝国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和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材料强调拜占庭帝国( )
A.属于古罗马文明的一部分
B.开启了资本主义化时代的大门
C.突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
D.启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9.“7世纪至9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对中国文化的追求和模仿,将日本推入一个经济和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与上述材料有关的改革是______。( )
A.大化改新B.查理.马特改革C.伯里克利改革D.明治维新
10.阿拉伯帝国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材料说明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是( )
A.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化
C.统治者轻视人才教育 D.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
11.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14世纪中期以后,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农民通过各种途径扩大耕地面积,同时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自己耕种,由此开始形成的小规模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
A.庄园 B.手工作坊 C.手工工场 D.租地农场
12.“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进入了“人”的觉醒的时代,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开始动摇。在“个性解放”的旗帜下“为所欲为”,这是当时的一种时代风尚,是思想的大解放,从而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大发展。”材料论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 )
A.原因 B.经过 C.性质 D.影响
13.1500年后,欧洲涌现出大量科学成果,最先出现的是航海学和天文学,紧接着是物理学和弹道学,随后医药、植物、化学等系统科学也慢慢出现了。由此可知( )
中世纪大学是科学发展的基础B.文艺复兴有利于科学的产生
C.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科学的进步D.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14.马克思精辟地指出:“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示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打开了世界市场”指的是( )
A.郑和下西洋B.新航路的开辟C.资本主义的确立D.丝绸之路的开通
15.“千千万万的黑人或在长途跋涉中死于炎炎烈日之下;或在阴暗、狭窄、恶臭的船舱里死于瘟疫;或因船上的粮食、淡水不足而被活活地抛入大海,葬身鱼腹。”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能感受到三角贸易的( )
A.持久性 B.残酷性 C.两面性 D.商业性
二、非选择题(其中16题10分,17题11分,18题14分,19题10分)
16.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提升史学素养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路径。围绕经济全球化主题,完成以下探究活动。(10分)
材料一 东东同学学完世界近代史部分内容,依据唯物史观制作了如下思维导图。
材料二 (见图)
(1)请依据思维导图中的提示,帮助东东同学完善思维导图中的内容。(6分)
①:____;②:____;③:____;
怎样培养时空观念,小明依据材料二的图片设计了以下问题:新航路开辟中,最早到达非洲好望角的航海路线是____(填序号);发现美洲大陆航海家的航海路线是____(填序号)。(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埃及古王国时代稳固的神王观念深刻地影响着这一时期埃及人的来世信仰,神王在来世生活所独享的种种特权,从某种角度上代表了古王国时代埃及人对于死后世界认识的最高理想。而无论是国王在来世生活所享有的特权,还是他对臣民来世负有的保障责任,体现的都是他作为神王的威仪,这是他在现实生活中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折射。
——摘编自张赫名《古王国时代埃及的神王观念与来世信仰》
材料二 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若奴隶忤逆主人,一经定罪,主人可以割下他的耳朵;任何将皇宫以及公民的男女奴隶带出城邑的人将被判处死刑……任何窃取寺庙或者皇宫的财产的人将被处以死刑,而从他那里收受赃物的人也一并处以死刑。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三 在当时的西方,根本不存在与印度的诸如种姓、“法门”、“杀戒”、“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之类的基本观念和制度有些微相似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仅仅是印度思想中深奥的抽象观念,这种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构成了印度文明的基础,决定了印度人的思想和日常生活。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埃及政治文明的特征。(1分)
(2)材料二中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什么?(2分)他制定法典的真实目的又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古代印度文明的主要成果?(2分)
(4)上述材料中的三个文明古国有何共同的文明特征?(4分)
18.14世纪,世界发生巨变,西欧进入了“人被发现”时代。而后近代欧洲文明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孕育并成长起来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除盐、铁和贵族需要的奢侈品外,西欧庄园可生产本身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它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庄园中的每个农户,也可以家庭手工业和农业相结合,生产着自己所需要的布匹等日用品,很少需要对外交换。由领主在他的庄园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事务,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摘编自《西欧中世纪史》等
材料二 9-10世纪,西欧国王们为防止北欧海盗入侵而建立的“堡”,因其能提供防卫功能而吸引着工商业者,结果成长为城市。9世纪前后,欧洲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耕作技术不断提高,导致农业剩余产品不断增加,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商业的发展。此外,西欧的部分封建主还直接投入人力、物力或财力参与城市的兴建。10世纪开始,西欧城市普遍兴起。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等
材料三 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四 (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西欧庄园的劳动者所耕种的土地有哪些类型?(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庄园的特点 (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居民争取自治的手段 (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的原因 (2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被发现”影响?(4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这一运动的实质。(2分)
19.多样文明相互交融、和谐共存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础和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二: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遥远的西方。
——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
图一非洲奴隶被掷出船外图二殖民地劳工正将烟草装船
图一:由于美洲劳动力不足,16世纪到19世纪的300多年时间里,奴隶贩子疯狂贩卖黑奴,共有2000多万黑奴被贩卖到美洲。其中大多数是青壮年。如果按照从捕获到运抵美洲的过程中死亡者和幸存者的比例是5:1来计算的话,非洲在奴隶贸易过程中共丧失1亿人口。
图二:17世纪到19世纪,美洲大陆黑人奴隶的价格从400美元上涨到2000美元,奴隶贩子从中获得巨额利润;同时,他们又从美洲将大量的黄金、白银以及糖、烟草、棉花源源不断地运回欧洲。这些不义之财成为奴隶贩子创办企业的重要资本来源。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明交流与互鉴”的主题,选取两个史实,自拟题目,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简练)参考答案:
1.B2.C3.D4.A5.A6.C7.B
8.D9.A10B11.D12.D13.C14.B 15.B
16.10分
(1)近代;文艺复兴;早期殖民掠夺;(2),①,②;
17.11分
(1)特征:王权与神权相结合。1
(2)目的: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2真实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2
(3)成果:实行种姓制度(或创立佛教)2
(4)共同文明特征:都属于大河流域文明:2都实行奴隶制中央集权制度。2
14分
(1)土地:份地、自营地。2特点:独立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2
(2)手段:金钱赎买、武力斗争。2
(3)原因:封建天主教会势力强大,人们不敢公开对抗教会、否定教会。2
影响: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没写出思想文化的不给分)4
(4)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或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2
19.10
(4)观点示例:观点2分,论证6分,结论2分)开放性答案,言之有理,格式正确可相应给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
文明交往有暴力、和平等多种方式。
文明交流促进社会发展。
文明互鉴利于共创和谐世界。
人类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互鉴中共创和谐。
人类文明因区域不同而内容相异,但文明的内涵是在交流互鉴中得以丰富。
【示例1】观点:文明交流促进社会发展(开放性答案,言之有理,格式正确可相应给分)
论证: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的丝绸传到罗马,影响了罗马的社会生活,同时向西域传播了中原文化,也引进了葡萄、石榴、胡麻、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丰富了中国与其他地区的物质文化。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深刻影响了欧洲近代天文学、哲学的发展;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结论:总之,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地交流互鉴,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示例2】观点:文明交往有暴力、和平等多种方式。
论证:比如罗马帝国的扩张,属于暴力的方式。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随着他的对外征服与扩张,罗马文化渗透到其统治下的广大地区。
比如马可波罗来华则属于和平交往的方式。13世纪, 他在中国生活多年,他把在中国的经历和见闻[述成一本书叫做《马可波罗行纪》,该书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结论:不管是哪种形式,都可以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但是,暴力带来的文明具有血腥性,和平交往是人类共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