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共20分)
1.(1分)在元谋人遗址,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这证明元谋人(  )
A.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B.已经过定居生活
C.已经知道用火 D.已经会人工取火
2.(1分)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为制作“北京人”档案搜集到如下图片。图中可以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可靠证据的是(  )
A.用火场景想象图 B.北京人头像复原
C.狩猎场景想象图 D.北京人头盖骨
3.(1分)石器是已知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根据制造方式的不同分为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下列使用打制石器的古人类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山顶洞人
④半坡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1分)据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  )
A.使用粗糙打制石器 B.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C.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政治上实行禅让制
5.(1分)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野生动物遗骸,主要以鹿科动物为主,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农具“骨耜”大多数是用鹿的肩脾骨加工制成。由此可知河姆渡居民(  )
A.家畜饲养主要以鹿为主
B.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C.狩猎是重要的生产活动
D.农具以打制石器为主
6.(1分)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
C.北方人喜好吃粟,南方人喜好吃稻
D.北方不产稻,南方不产粟
7.(1分)如图是河姆渡出土的猪纹陶钵,通过这件文物,我们能推论出(  )
①河姆渡人会制造新石器。
②河姆渡人开始饲养家畜
③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
④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1分)中华文明主要是在大河流域诞生的。如图所示的文物(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  )
A.黄河流域 B.珠江流域 C.长江流域 D.辽河流域
9.(1分)每年清明节,全国各地的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和炎帝陵进行祭奠敬拜,表达对炎、黄两帝的景仰之情。后人尊敬他们主要是因为(  )
A.教人们挖井,发明车船
B.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C.发明农业和医药
D.打败蚩尤
10.(1分)传说中的炎帝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乐器琴瑟”(  )
A.发明纺织 B.制作陶器 C.挖掘水井 D.煮盐
11.(1分)《祭大禹》“黄河滚滚波浪翻,九曲蜿蜒十八湾;三过家门皆不入(  )
A.治理洪水 B.建立夏朝 C.讨伐纣王 D.大败蚩尤
12.(1分)《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把品德高尚和能干的人选出来),最能体现“选贤与能”的制度是(  )
A.君主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13.(1分)历史遗址及出土的实物史料等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列二里头遗址及出土的文物共同反映出(  )
A.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B.明显的阶级分化
C.青铜铸造业工艺高超 D.社会生产的发展
14.(1分)“它是商衰周兴的转折点,经此一战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建立的新王朝培育了后世中华民族的文明基础”。这段话中的“它”指的战争是(  )
A.涿鹿之战 B.阪泉之战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15.(1分)俗话说:“故土难离”,但商朝却曾多次迁都。最后使商朝都城稳定下来、国力逐渐强盛起来的一次迁都是(  )
A.启迁都阳城 B.盘庚迁殷
C.周平王迁都洛邑 D.周武王迁都镐京
16.(1分)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  )
A.强化了诸侯权力 B.扩大了统治范围
C.加速了西周灭亡 D.确立了君主专制
17.(1分)在商周时期,下列哪一器物逐渐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
A.青铜器 B.甲骨文 C.玉器 D.象牙雕刻
18.(1分)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9.(1分)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见图),主要因为“它”是(  )
A.商代的文字
B.字母文字的起源
C.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20.(1分)观察如图,对其中文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
B.体现了最原始的造字法
C.发现地集中在长江流域
D.主要记载了夏朝的历史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1)在材料一所描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为了生存下去,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材料二:在发掘北京人居住的山洞时,曾从土石的地层里发现烧过的木炭和灰烬……并不是普遍地分散在地层里,只是堆积在一起
——裴文中《中国石器时代》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如图
(3)从材料三的图1、图2中你能得出关于山顶洞人的哪些信息?
22.(6分)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请观察图1和图2中的工具,哪一个是用磨制方法制作而成的?再观察图5图6,哪一种房屋是种植粮食作物粟的居民居住的?
(2)图3图4的稻谷和粟分别是哪些原始居民种植的?稻谷和粟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
(3)通过以上所答,指出关于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主要是通过哪一种途径获取?
2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一族之形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材料一中的华夏族是今天哪个民族的前身?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华夏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材料二:民国初年,孙中山书写了祭陵词,寥寥几十字,神州轩辕自古传。……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2)材料二中“平定蚩尤乱”的过程中曾发生过哪一战役?“平定蚩尤乱”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什么影响?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1中人物是谁?图2再现了后人对该人物的什么态度?
24.(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 礼运》
(1)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说明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唐】孔颖达
(2)依据材料二指出,周武王实行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3)上面三幅图片揭示了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我们得到的最主要的启示是什么?
25.(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青铜冶炼铸造技术,是在红铜冶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是世界上青铜器发明最早的地区之一。中国青铜时代的艺术品,显示了绵延1500多年中国青铜器的萌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
(1)材料一中青铜冶炼铸造技术(方法)是什么?请列举一件能代表当时铸造工艺水平的青铜器名称。
(2)青铜器除了用来做礼器,还有哪些用途?请列举两例。
材料二:如图刻有文字的甲骨
(3)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甲骨文是谁首次发现的?甲骨文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什么?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分)
1.据“大量炭屑、小块烧骨”可知,C项正确,而不是磨制石器;题干体现不出元谋人已经过定居生活,排除B项,排除D项。
故选:C。
2.可以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可靠证据的是北京人头盖骨,因为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AC都是想象图,排除,排除B。
故选:D。
3.半坡人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他们使用工具是精美的磨制石器(我们将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成为新时期时代)、角器等生产工具、北京人。
故选:C。
4.题干现象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山顶洞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他们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狩猎为生,会缝制衣服。
故选:C。
5.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野生动物遗骸,主要以鹿科动物为主。由此可知河姆渡居民狩猎是重要的生产活动,他们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过着定居生活。他们还饲养家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故选:C。
6.造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然环境造成的,而不是生活习惯和自身喜好的原因。
故选:A。
7.据所学知识分析,河姆渡出土的猪纹陶钵,开始饲养家畜,B项正确,不能体现河姆渡人会使用新石器和种植水稻,ACD项错误。
故选:B。
8.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故如图所示的文物出土于黄河流域。
故选:A。
9.因黄帝和炎帝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全国各地的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陵祭拜黄帝和炎帝。后人尊敬黄帝和炎帝是因为他们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故选:B。
10.依据所学知识,炎帝教人们开垦耕种;还制作陶器,会煮盐。他还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教人医疗与农耕。挖掘水井与炎帝无关。
故选:C。
11.禹的父亲鲧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他用了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采用疏导的方法。他全身心投入治水,经过10多年的努力。禹治水有功,被尊称为“大禹”。
故选:A。
12.最能体现“选贤与能”的制度是禅让制,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成套的青铜酒器,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4.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中的“它”指的战争是牧野之战,建立西周。
故选:C。
15.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殷墟遗址向人们展现的是商朝的社会风貌。
故选:B。
16.据题干“通过分封制度……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可知,分封制扩大了统治范围。
故选:B。
17.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商朝以后,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故选:A。
18.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选:B。
19.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战争、官制、医药。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主要因为“它”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20.图片文字是甲骨文的人,反映了人的造字方法是象形。故对其中文字叙述正确的是体现了最原始的造字法。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1)在材料一所描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为了生存下去。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2)材料二证明了北京人学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从材料三的图1、图2中我能得出关于山顶洞人的信息有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制作装饰品。
故答案为:
(1)群居生活。
(2)证明:北京人学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意义: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山顶洞人有了审美观念;山顶洞人会用骨针制作简单衣服。
22.(1)图1是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故是打制的方法制作的,河姆渡人主要使用磨制工具。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图5是种植粟的居民居住的。
(2)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我国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
(3)通过以上所答可知,关于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主要是通过考古发现的途径获取的。
故答案为:
(1)图2工具是经磨制而成;图5是种植粟的居民居住的。
(2)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
(3)考古发现。
23.(1)从所学知识可知,华夏族是今天汉族的前身,诸族错居,各去小异而大同,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和所学知识可知,接触交通,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
(2)战役:从材料“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和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从所学知识可知。
(3)人物:从材料三图1和所学知识可知是禹。态度:从材料“图2”和所学知识可知、爱戴
故答案为:
(1)汉族。诸族错居,各去小异而大同。
(2)战役:涿鹿之战。影响:以后华夏族逐渐形成。
(3)人物:禹。态度:赞赏。(言之成理即可)
24.(1)根据“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子其子;大人世及以为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说明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禹死后,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依据材料二“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周武王实行分封制度来管理国家,巩固疆土。
(3)根据题干三幅图片揭示了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末代君主昏庸无道;得民心者得天下。
故答案为:
(1)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分封制;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3)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昏庸无道。启示:暴政会导致亡国;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25.(1)技术:结合所学知识,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制作工艺高超、锡、铅的比例。铸造技术采用“泥范铸造法”、雕刻纹饰、高温烙烧,加工修整等工序,能代表当时铸造工艺水平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
(2)商朝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祭祀及军事等方面、酒器,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3)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了甲骨文、指事、形声。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故答案为:
(1)技术:泥范铸造法。代表:司母戊鼎。
(2)兵器、酒器。
(3)王懿荣。象形。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3-2024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