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微山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注意:本试卷共27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 著名学者周谷城在谈到夏商两代部落国家的组织时说:“每一氏族可称为一国,许多氏族的联合,仍可称为一国”。而在西周,诸侯统治的国家叫国,卿大夫统治的国家叫家,“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这表明西周( )
A. 铲除了异姓贵族建立的封国 B. 早期国家形态走向了成熟
C. 消除了血缘关系的政治影响 D. 中央实现了直接管理地方
2. 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 )
A.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 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
C. 西周王权至高无上的权威性 D. “以天为祖”宗法制思想
3.众所周知,分封制在周代达到鼎盛,郡县制在秦代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读下面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对比图,可知( )
A.分封制下地方已完全失控 B.郡县制下贵族政治已消失
C.分封制严重挑战天子权威 D.郡县制能对地方垂直管理
4.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 )
A. 该凭证是官员告老还乡的依据 B. 中国古代的制度建设走向规范
C. 三省相互牵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D. 尚书省的签署具有决定性作用
5.明朝嘉靖时期,以殿阁长官为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后又设制敕房、诰敕房,主要掌管诏册、制诰等文书工作,是从属于内阁的秘书性辅助机构。这(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B.发挥了政府行政职能
C.抑制了君主的专权行为 D.造成了办事效率低下
6.“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
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
7.在雅典,对于将于次年任职的议事会成员、执政官等重要官吏,首先由500人议事会审查其资格,而后再由陪审法庭审查,最后决定权在于陪审法庭。这说明雅典民主( )
A.体现了小国寡民的特点 B.保证公民对国家官吏实施有效监督
C.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D.体现了雅典公民的自由和平等
8.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
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9.《权利法案》在英国政治史上影响深远,它最主要的作用是( )
A.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C.维护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D.实现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10.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启蒙思想家三权分立理念。下列选项中符合①②③应填内容顺序的是( )
A.行政、司法、立法 B.立法、司法、行政C.司法、立法、行政 D.行政、立法、司法
11. 20世纪初,一些知识分子在小说中描绘了未来中国的“庆典想象”。梁启超在“维新五十年庆典”中设想国家因维新而富强,列国首脑皆亲临祝贺;赵君豪的《双十节》描写了飞机等交通工具已由国人制造,工人代表在典礼上得到总统表彰。这些小说的创作( )
A. 为维新变法进行舆论准备
B. 意在传播西方民主政治观念
C. 引领了近代社会变革方向
D. 契合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12.中国的民主是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的民主,人民能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的协商,体现了代议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的政治形式,形成了区域利益与界别利益纵横交错的表达机制,意味着主权在民与精英参政内在统一的运作方式。材料论述了我国( )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必然性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优势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符合国情 D.享受民主权利主体的广泛性
13.商鞅变法之所以能成为一次比较彻底的改革,并促进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什伍、连坐制度
14.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国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这一成果表明了( )
①脱贫攻坚开始于新中国成立②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③脱贫攻坚工作的阶段性发展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 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主张“禁暴止乱”,他通过“铸刑鼎”限制了贵族任意解释刑条的特权,既强调治国要“齐之以礼”,又重视“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这反映了当时( )
A. 儒法一体观念普及 B. 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C. 法治思想有所发展 D. 礼乐制度趋向崩溃
16. 北宋初年,中央政府增设考课院负责州县官员的考核,对地方官考核的重点为劝课农桑、户口增益、剪除盗贼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地方官的升迁、平调或是抑黜。由此可知宋初( )
A. 推动经济发展是官吏考核的重点 B.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到增强
C. 官员考核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D. 地方官员的治绩受限于考核制度
17. 如表是南宋部分州府解试赴试人数(终场者)及录取比例。据表可知,当时( )
地区 时间 赴试人数 解额 录取比例 资料来源
资刑 庆元初 5000 32 156∶l 《鹤山文集》
福州 开禧年间 18000 54 333∶1 《漫塘集》
温州 开禧年间 8000 17 470:1 《万历湿州府志》
严州 景定间 7000 18 388:l 《景定严州续志》
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B. 政府意图优化官僚队伍
C. 南方成经济文化中心 D. 科举制录取程序更规范
18.20世纪初,清政府特设修订法律馆,受命担任修律大臣的沈家本认为,须以“模范列强为宗旨”,当时翻译的各国法律包括法、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的民商事法律以及英美的公司法。清末以来,移植大陆法系民商法,但在亲属法和继承法以及物权法方面,保留了一些反映当时国情的制度。该材料主要表明清末以来,民商法的制定( )
积极回应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诉求 B.完全照搬了大陆法系国家立法模式
C.本质上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D.既仿效西方法律又考虑了本国实际
19. “即便是主张废科举的人士,到后来才发现科举制的废止,等于将维系传统社会秩序和支撑官僚系统以及促使儒家文化传承的政治根基突然铲除。”据此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科举制的废除意味着儒家文化的灭亡 B. 废除科举制在当时导致极大社会混乱
C. 科举制的废除为辛亥革命开辟了道路 D. 科举制的废除导致了传统社会的消亡
20. 下表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部分)。这表明( )
时间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时期 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 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 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20世纪80年代 五讲四美三热爱
20世纪90年代 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三大系列活动;颁布《爱国主义教育 实施纲要》
2001年 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中共十八大 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提升国家执政能力
B. 思想道德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相得益彰
调节人际关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
D.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21. 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化的大生产,导致政府主管事务的膨胀,政府除了管理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外,还加强了对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确立强大王权的必要 B. 建立职业官僚体系的必要
C. 政府职能扩张的需要 D. 国家管理职能的扩展
22. 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依次展开,1994年重点建立和实施考试录用制度,1995年重点实施辞职辞退制度,畅通公务员队伍出口,1996年实施了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1997年对建立正常的竞争上岗制度进行研究试点。这表明我国( )
A. 坚持了党管干部原则 B. 公务员制度逐步完善
C. 干部选拔走向制度化 D. 公务员素质得到提高
23. 明代继承前代“以例辅律”的传统。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例”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升为“现行则例”。此举( )
A. 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 B. 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
C. 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 D. 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24. 近代欧洲存在着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大陆法系以罗马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民法为典型,以演绎为思维特点;普通法系以英国法律为代表,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普通法为基础,以归纳为思维特点。据此可推知( )
A. 欧洲法律体系都是罗马法的延续
B. 地理环境决定了法律体系的特点
C. 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
D. 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
25. 观察图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理解正确的是(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 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A. 社会发展助推法制建设 B. 法制建设服务于政治需要
C. 开始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D. 法律制度建设已臻于完善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先进模范人物与时代精神
材料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工业化的全面展开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新一批的英模人物。这一群体的英模人物在时代的映衬下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 ——据张明师《1949—1978:共和国英模人物群体研究》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时期时代精神的认识和理解。(12分)
27.(3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门下省复核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并分析这种新机制的进步意义。(10分)
材料二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个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
——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结合史实说明英国在政治上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的制度表现。(10分)
材料三孙中山指出:“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但其共和政制设计并非完全照搬西方国家,在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还有考选权与纠察权。“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创立各国古今所未有的政治学说。”
——摘编自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
(2)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的核心内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政治构想。(10分)
材料四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解析)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8分)高二历史答案
1-5 BADBB 6-10 CBADD 11-15 DBADC 16-20 ABDCD 21-25 BBACA
26.认识:这一时期时代精神的特定内涵有大力弘扬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无私奉献、敢于创新等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人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服务等。这一时期,国内进行了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共八大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国际上,错踪复杂的国际形势,中美国关系紧张,中苏关系恶化,坚定了中国人民走独立自主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在这一时期时代精神下,激励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力量,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激发了广大劳动者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推动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12分)
27.(1)程序:中书出令、皇帝画敕、门下 审核、尚书执行。(4分)
进步意义:各部门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部门合作,集思广益,有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古代中央官制走向成熟,影响深远;分割相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6分)
(2)特点:发展道路呈现和缓、平稳、渐进;政治斗争中民主力量与封建势力既斗争又妥协融合;最早实行政治变革,成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样板。(4分)
表现:推翻君主专制,确立君主立宪制;建立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形成政党政治等。(6分)
内容:建立共和政府;实行五权分立。(4分)
评价:否定君主专制,追求民主共和,具有时代进步性;体现爱国救亡精神;学习借鉴西方近现代政治文明成果,继承发扬传统政治制度,具有开创性(方法论意义)。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在当时的中国并不能贯彻实施。(6分)
(4)前提: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2分)
成就: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