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考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从材料看到,春秋时期征战颜繁,冲击了西周以来的宗法分封秩序,C项正确。A项“导致”“崩遗”的说法
不合史实,排除。B项与材料主台不符,排除。D项说法无法从材料得知,排除。
2.B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派遣使臣出使西域的过程中引人了西域的葡萄和首蓿,丰富了内地的经济生
活,说明政治交往促进经济交流,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对西域葡萄、首蓿
的引进,不能说明西汉社会风俗发生变化,排除C项:材料与文化转型无关,排除D项。
3.B由材料可知,进士必须是经过考试获取,不然皇帝也不能随便赐予他人,说明唐代科举注重取士用人的信
度,B项正确:材料和“削弱了门阀世族势力”无关,排除A项:科举制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和君权,排除C项:
“尚学风气形成”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4,C清政府在金川地区改土归流,打击了地方叛乱,这有助于加强中央对金川的控制,C项正确:改土归流并
不一定会激化矛盾,排除A项;改土归流削弱了民族地区的自治权限,排除B项:在清政府以前,四川就纳人
了中央版图,排除D项。
5.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学问须用来“救世”“明道”,黄宗羲倡导用毕生精力“扶危定
倾”,说明他们都强调社会责任,A项正确;两人的主张与宋明理学强调社会责任是一致的,排除B项:材料不
能说明两人重视伦理秩序,排除C项:反对君主专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6,D据材料“主动对英国出让·领事裁判权”可知,司法主权被破坏,是清政府自动奉送的结果,说明清政府
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D项正确:吏治腐败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据材料“认为让英国人管理英国人是免
除争端最省事的方法”可知清政府没有近代外交素养,外交上的无知,排除BC两项。
7.D张之洞在1898年5月提出“中体西用”,传统政治和思想文化占主导背景下这一做法是为西用的推广减
轻阻力,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排除B
项;此时百日维新尚未开始,排除C项。
8.C根据材料可知,甲午战争后,张謇等一批宜员纷纷弃官经商。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
大税源,放松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工商业发展形势有改善,一些官员本着实业教国的精神,弃官经商,
投身实业,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清末商人地位得到迅速提高”,排除A项:官僚资本主义取得垄断地位
是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使清朝统治秩序走向土崩
瓦解,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9.B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无论圣贤或不肖之人都不能再“做中国皇帝”,因为民众不答应。结合所学可
知,这一现象说明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使国民的民主意识增强,B项正确:材料表明这一时
期国民的民主意识增强,并不表示儒学思想被否定或者政党政治趋于成熟稳定,排除A、D两项;材料反映的
是国民思想意识的变化,没有涉及社会生活新现象,排除C项。
10.A由材料中“文学改良刍议”“言之有物”“不禁仿古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胡
适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从本质上反映出其反对封建传统思
想,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学革命,并未涉及社会政治变革主张,排除B项;主张文学革命是对材料内容
的概括,并非本质反映,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出胡适反对传统思想,体现不出其对儒家思想的否定,排除
D项。
11.C依据材料“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体现了扶助农工的政策,表明孙中山对劳苦大众的关注,C项正确:材
料反映的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思想,没有体现国共合作和其准备发动大革命,排除A、D项;材
料中孙中山反对少数人垄断社会财富,不是反对军阀专制,排除B项。
12.A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没收地主土地并分给农民的土地革命,主要是为了调动农民的革命
积极性,从而为根据地打下牢固的群众基础,故A项正确。BD两项非主要目的,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
排除。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149C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摸写在试幕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中上
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城内作答,写在诚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城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月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站来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文。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由于征战频繁,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成败贵族和失国贵族。如楚国的钟氏贵族钟

仪,在和郑国交战之中被郑国俘虏,后又被郑国交给了晋国,类似现象屡有发生。这一现象
A.导致了贵族统治的崩溃大中半B.加剧了楚国的人才外流
C.冲击了宗法分封的秩序的举一D.缓和了诸侯国间的矛盾
2.据心史记记载,汉武帝多次派使节携带大量钱财布帛出使西域诸国。在大宛国一带,“以蒲陶
为酒…俗嗜酒,马嗜首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肯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
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陶、首蓿极望”。这一记载反映了
A中央集权助推外交发展
B.政治交往促进经济交流

C,西汉社会风俗发生变化
D.丝绸之路推动文化转型
3,唐玄宗时,有官员希望将赏赐给其女娟的官位换成进士科名,玄宗答应后通知礼部给进士及
第。礼部将此事禀报宰相,宰相认为“明经,进士,国家取材之地。若圣恩优异,差可与官,今
以及第与之,将何以劝?”结果只好作罢。由此可见,唐代科举
A.削弱了门阀世族势力
B,注重取土用人的信度
C.有利于限制君主专权
D.促进了尚学风气形成
4.1723年,清朝设金川安抚司,以步罗奔为士司官。乾隆十二年(1747年),金川与清廷的矛盾
激化,清朝派兵征讨,土司莎罗奔投降。171年其孙再反,至1776年被平定,金川改为流官。
这些举措
【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
24149C
A.激化了满藏民族的利益冲突
B.扩大了民族地区的自治权限
C.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力量
D.促使四川地区纳入中央版图
5,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教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渭雕虫案刻:亦何益截!”黄
宗袭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强调社会贵任
B.反对宋明理学
C,重视伦理秩序
D.反对君主专制生
6.者英在《南京条约》签订的第三天,主动对英国出让“领事裁判权”,认为让英国人管理英国人
是免除争端最省事的方法。这本质上反映了
A.清朝吏治腐败
B.清朝官员外交灵活务实
C.清政府奉行妥协外交政策
D.清政府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
7.张之洞在1898年5月发表的《劝学篇》中将“中国史事,本朝政论”称为“中学经济”,将“西方
各国政治、兵制、学校、财赋、商务”统称“西学经济”。明确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
洞提出中体西用旨在
A.强化清朝传统制度
B.减轻洋务运动推广阻力
C.抵制百日维新推行
D.扩大对西学经济的学习
8,甲午战争后,张謇以“状元下海”投身实业后,一些官员如上海的李平书、江苏的许鼎深、浙江
的沈云沛等也纷纷由官至商。此现象反映了
A.清末商人地位得到迅速提高
B.官僚资本主义取得垄断地位
C.民族工商业发展形势有改善
D,清朝统治秩序走向土崩瓦解
9.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在辛亥以后,“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圣,像秦始皇、
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水远没有人答应”。这表明
这一时期
A.传统儒家思想被否定。
B国民的民主意识增强
C.社会生活出现新现象
D,致党政治趋于成熟稳定
10.1917年,湖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台议,提出~文学改良”之“八事”:言之有物,不
事仿古人务去滥调套连、不用典,不讲对仗,不漫俗字俗语等。“八事”从本质上反映出胡活
A.反对封建传统思想
B.倡导社会政治变革
C.主张开展文学革命
D.否定传统儒家思想
【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
24149C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考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