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历史试题(答案)

牡丹江二中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三次阶段性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
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
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十(下)1一5课。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魏晋时期,刘徽受《易经》中关于数量关系的启发创立了割圆术。南潮祖冲之用割圆术,求得
了精确到第七位数字的圆周率,他还著有《易义辨》《孝经注》和《论语注》。北周甄鸾的《五经
算术》,则专为《诗经》、《周易》、《礼记》等作注。据此可知当时
A.科学家在研究中注重逻辑思辨
B.技术水平在世界居领先地位
C.儒学加深了人们对数学的认识
D.自然科学与实践的关系紧密
2.中国古代农民对市场交易的参与,更多的是“剥削推动的商品化”和“生存推动的商品化”,以
牟利为目的的出售剩余产品的商业活动并不占主导。这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农民阶级受政府的剥削沉重
B.社会主流体制制约商品经济
C.市镇经济和手工业发展滞后
D.古代农民缺乏逐利竞争意识
3.南宋学者袁毂感叹:“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
相为盛衰矣。”这表明
A.经济重心的转移推动了经济发展
B.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
C.社会流动冲击了原有的等级秩序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的衰败
4.明朝内阁不随权力的增强而提升品秩,而清代内阁的职权虽逐步被削弱,但其品秩却不断得
到提升。这些现象反映出明清时期
A,六部大臣位高权重
B.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
C.宦官集团垄断权力
D.中枢机构权力的下移
5.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上海天主教神父郎怀仁对教友结婚做出规定:对家长指腹为婚
买卖式婚姻一律禁止;禁止童养媳制及童年订婚;凡教徒婚礼由神父主持,必须在教堂举行。
这一现象反映出
A.中西合璧婚俗日渐增多
B.西学东渐已经较为普遍
C.非法传教活动得到默许
D.西学传人影响社会生活
【高三考试·历史第1页(共6页)】
9061C
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
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时农民战争更大。”由此可知,洋务运动
A.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
B.促进近代化发展历程
C.维护了封建王朝统治
D.使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7.1865年一1895年间是近代中国中文报刊的早期发展时期,全国共新办中文报刊86种,外文
报刊91种。多数报刊以商业、宗教等为主要内容,极少涉及时政评论和政治改革问题。1895
年后,报纸的数量急剧上升,开始大量传播救国保种的相关思想。这表明当时
A.民众参政环境发生了变化
B.大众传媒迎合了时代主题
C.读报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D.政论性报刊成为媒体主流
8.开始于1914年的这一轮实业投资热,被史家认为是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在过去的40多
年里,外国公司已经在众多民生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引发了消费的空间,民族资本正是
在这一前提下,靠生产成本的低廉以及对本土市场的熟悉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材料说明民族
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前提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与国内市场扩大
B.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支持
C.一战时期国际环境的推动
D.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9.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明确指出:“资本主义某种程度的发展代替
了外国和本国封建的压迫,不但是进步,而且有利于资产阶级。”该报告内容
A.根植于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
B.指明了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
C.指引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
D.批评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0.分析下表可知,1952一1956年的中国
1952与1956年国民经济中经济成分比较
项目
时间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
个体
资本主义经济
1952
19.1%
1.5%
0.7%
71.8%
6.9%
国民收入
1956
32.2%
53.4%
7.3%
7.1%
接近0
时间
社会主义工业
国家资本主义工业
资本主义工业
工业总产值
1952
56%
26.9%
17.1%
1956
67.5%
32.5%
接近0
国营和供销
国家资本主义、
时间
私营商业
社商业
合作化商业
商品零售额
1952
42.6%
0.2%
57.2%
1956
68.3%
27.5%
4.2%
A.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
D.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11.学者俞可平曾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据此
推断这一“增量”包括
A.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
B.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2.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
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由此可知,乡镇企
【高三考试·历史第2页(共6页)】
9061C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