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随堂练习
八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卷上作答无效。
2.本卷共6页。两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70分。时间60分钟。开卷答题。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说明: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装
1,1836年《中国丛报》登载:“(中国)是一个不大理会其他国家的自命不凡的国家。
她视所有其他国家都不如她…一记来自外国强国的有力、准确的一击,就会动摇她
的基础。”率先对中国“准确的一击”的国家是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法国
2,马克思在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
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材料中的“好处”是指
A.制占九龙司
B,强租旅顺和大连
C.割占辽东半岛
D.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3.中国近代某一文献中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等语,据此可知该文献应是
A.《天演论》
B.《资政新篇》C.《海国图志》
D.《天朝田亩制度》
4.史学家蒋廷黻认为:“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
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下列属于其“成绩”的有
①创建北洋舰队
②兴办湖北织布局
③江南制造总局
④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人民日报》曾评价:“在某战役中,冯子材以近70岁高龄挺身而出,置个人安危于
不顾,驰赴沙场,精忠报国,其展现出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主义精神令人称颂。”该战争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己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
浅
野蛮的真面目。”此评论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旅顺大屠杀
D,威海卫战役
7.1893年,中国消费品原料进口占进口总额的13%,到1903年,这一比例上升到
22.3%。导致中国近代消费品原料进口额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条约》的影响
B.《瑷珲条约》的影响
C.《北京条约》的影响
D.《马关条约》的影响
8.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
A.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C.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
D.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八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A D D B C C D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A A B C C D B A B C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共40分)
21.(10分)
(1)鸦片战争(1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英国、法国(1分);《北京条约》(1分)
(3)列强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2分)
(4)“门户开放”(1分)
(5)《辛丑条约》(1分);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1分)
22.(10分)
(1)金田起义(1分);天京事变(1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1分)
(2)新疆(1分);左宗棠收复新疆(1分)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民主共和制度(1分)
(4)地点从北京转移到上海(1分);主力从学生变为工人(1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分)。
23.(8分)
(1)林则徐(1分);虎门销烟(1分)
(2)邓世昌(1分);黄海海战(1分)
(3)A(1分);1894年成立兴中会、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写出两件即可,2分)
(4)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忧国忧民、爱国……(两个以上,言之有点即可,1分)
24.(12分)
(1)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写出一个即可,1分)
(2)组织学会(1分);创办报刊(1分)
(3)辛亥革命(1分)
(4)民主、科学(2分)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围绕“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的循序渐进的历程”这个主题,从从材料中给出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进行论证,史论结合,条理清楚。(6分)
评分标准如下:
等级 要求 分数
1 紧扣主题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的两个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5
2 能够围绕主题加以论述,运用了材料中两个史实,条理基本清楚 5-4
3 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加以论述,运用了材料中一个史实,但数量不够,或史论结合不充分 4-3
4 论述与提供的主题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史实 2-0
两次鸦片战争战败,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以奕 、李鸿章、曾国藩等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组建新式洋枪队和新式海军,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器物上的近代化。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洋务运动破产,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度,虽然变法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随着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确立民主共和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制度上的近代化。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1915年以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代表发动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推翻旧文学,建设新文学。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是思想上的近代化。
由此可见,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的循序渐进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