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上学期新高考模拟历史卷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妇好是商朝君主武丁的妻子,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至少 1.6吨。其中有兵器100多件,显示其重要军事家身份。”这反映了( )
A.商朝时妇女政治地位高于男子 B.随葬青铜器多少是地位的象征
C.青铜兵器的制作工艺水平精良 D.青铜器具的主要作用在于随葬
2.汉初在丧葬上推崇薄葬,汉文帝的霸陵多以瓦器陪葬,“不以金、银、铜、锡为饰”。汉武帝后盛行厚葬,“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臧之”。汉代丧葬习俗的变化反映了( )
A.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 B.社会习俗受主流思想影响
C.奢靡铺张风气的流行 D.伦理道德规范的逐渐弱化
3.安史之乱后,全国户口从九百万户骤减到一百九十余万户,虽然其中有相当人口是在战乱中死亡,但大部分主要是逃亡。形成“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形成( )
A.标志着唐朝社会由盛而衰 B.加剧了唐政府的财政危机
C.使得均田制出现瓦解趋势 D.促进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4.阅读下表。宋代不断调整市舶贸易机制的主要目的是( )
唐末期 市舶贸易多“以帅臣领之”
宋初期 “州郡兼领”市舶贸易,“以知州为(市舶)使,通判为判官,及转运使司掌其事”,转运使代表皇帝监督州郡,将州郡财赋转运朝廷
宋中期 罢“州郡兼领”,改转运使兼提举市舶,市舶司直接听命于中央
A.规范地方行政职权 B.防止武臣专权 C.加强中央管控能力 D.改变贫弱局面
5.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之时,清朝有一些加强东北边防、设立中俄界碑、绘制实测舆图等边界观念。之后,议政王大臣等将中俄平等的划界订约修饰成清朝对俄国的一种恩惠;乾隆要求沙皇对其臣服,对俄政策重回“朝贡礼”路线。这表明( )
A.传统边界因中俄订约划界而动摇 B.天下观念的持续稳固与强化
C.中国近代国界观念的形成受制约 D.清朝疆土频遭割让藩属丧失
6.在清廷向十一国宣战后,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与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下表是有关对刘坤一的评价,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来源 内容
清廷谕旨(1902年) 前年近畿之乱,该督保障东南,匡扶大局,厥功甚著,老成硕望,实为国家柱石之臣。
梁启超《呜呼刘坤一! 呜呼陶模!》(1902年) 拳匪之乱,立东南保护之约,不无小功。然自此以往,外国在南方之权力范围,亦愈确立矣。……刘近日所以得保其位置,隆隆日上者,由其媚外政策之日娴熟也。
蔡和森《义和团与国民革命》(1924年) 方镇总督以至地方官……奴颜婢膝宣告,不顾北京形势如何,对于外人条约权利保护不怠,去讨好外国帝国主义。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 B.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评价
C.不同的评价体现人物的多面性 D.不同时期对人物评价大同小异
7.阅读下表。据此可推知( )
1928-1932年全国新注册工厂数及资本额统计表
工厂数(家) 资本额(元)
1928年 250 117840000
1929年 180 64020000
1930年 119 44950000
1931年 117 27690000
1932年 87 14590000
A.民族工业的春天稍纵即逝 B.国民政府刻意打压民族资本
C.政治动荡影响经济的发展 D.全面抗战影响了工业的发展
8.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编制经历了三次变化。据此可知,决定人民军队编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第一次 各地军队以所在解放区命名,如中原解放军、晋冀鲁豫解放军、晋察冀解放军
第二次 全国主力部队编成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华北五大野战军
第三次 各地野战军统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服从于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
A.敌我双方军事较量的态势 B.从游击战到运动战的转变
C.集中兵力打击敌人的需要 D.人民军队主攻方向的调整
9.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讨论通过了经毛泽东修改后的《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并正式对外发布。修改后的口号共23条,其中第5条改动明显。这一改动( )
初稿第5条 正式稿第5条
工人阶级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者,解放区的工人阶级是新中国的主人翁,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更早地实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A.折射出中共的工作重心发生转变 B.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
C.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D.标志着一种全新的政党制度的诞生
10.该图为拜占庭帝国盛极一时的地图。关于该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巴尔干半岛为拜占庭帝国扩张的区域 B.非洲北部的部分为查士丁尼征服地区
C.箭头所指范围为查士丁尼即位的范围 D.6世纪中期西班牙占据诸多欧洲领土
11.1570年,尼德兰制图学派绘制的《寰宇大观》,对欧、亚、非、北美、南美五大洲上的主要国家及地区的地理和历史状况进行了概述。至1612年,该书相继推出了荷兰语、法语、德语、英语等多种语言共31个版本,所收录的地图数量也不断增多。《寰宇大观》的绘制及发展反映出( )
A.各大洲相互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B.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不断开阔
C.欧洲人开启了殖民扩张的步伐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12.《权利法案》大体分为三部分:首先列举了詹姆士二世的种种恶行;其次宣布关于权利和自由的十三条款(其中第一条为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最后确定王位继承顺序。法案制定的目的是( )
A.否定詹姆士二世的统治 B.规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
C.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D.明确英国国王的世袭制
13.如表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议会通过的部分法令。这反映出( )
法令 主要内容
1802年《棉纺厂儿童健康和道德调整法案》 学徒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吃饭时间不计在内
1819年《棉纺工厂法案》 不得雇佣9岁以下的儿童,9至16岁之间的儿童每天工作不得超过12小时
1842年《矿山法》 将政府立法保护的范围扩大到棉纺织厂之外,同时首次将妇女列人了保护对象
1844年《儿童半时工作日法》 13岁以下的儿童一天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个半小时,不得雇佣8岁以下的儿童
1847年《十小时工作日法》 规定妇女和青少年1天不得工作超过10个小时
A.英国强化对劳资关系的政府调节 B.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儿童的地位
C.工业资产阶级掌握国家立法权力 D.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有重大变革
14.1804年海地作为拉美第一个独立的国家,很快就完成了从奴隶制为主的殖民地向共和制的转化,然而独立后的海地却长期陷入动乱。独立后的巴西虽经过一系列符合本国国情的改革,但进步缓慢。据此可知,拉美国家( )
A.普遍采用改良手段实现民族独立 B.实现民族独立的前提是社会发展
C.民族独立后面临艰巨的发展任务 D.移植了原殖民宗主国的生产方式
15.下图为1929~1937年间美、苏、德、英、法等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的比重对比状况(%),由此可见,当时苏联( )
A.率先摆脱经济危机 B.重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计划经济优势显现 D.农业集体化程度不断提升
16.法国戴高乐总统“四两拨千斤”的外交谋略至今在国际外交界令人称道。以下是某同学进行探究学习时采用的素材,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
1958年9月在致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备忘录中提出组成美英法三国核心领导机构。 1958年11月赴西德与阿登纳会晤,建立巴黎一波恩轴心。 1959年6月拒绝美国在法国领土储存核弹头和在法国建立中程导弹基地。 1963年6月法国从北约撤回大西洋舰队,不再参加北约联合军事演习。 1964年1月中法建交,法国是第一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1964年走访11个拉丁美洲国家,签订了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协定。 1966年3月正式通知北约盟国,法国结束对北约组织一体化的从属关系。
A.冲击两极格局争取大国地位 B.强化国家干预推动欧洲联合
C.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D.积极参与北约组织东扩进程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传统礼仪制度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礼记》中的很多篇自对人们起床以及入睡时间、从早到晚不同阶段所应该从事的劳作类型及承担的职责等进行了明示和阐述。自周代起,学校中的学生到了农忙季节就要离开学校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只有在每年冬天的农闲阶段才是进入学校学习的主要时间段。在我国古代社会,一般家庭都具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提倡重视脑力以及体力劳动,并且通过家训家风的形式将这种优秀传统传承和发扬下去。
—摘编自杨玲《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劳动教育中的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马列主义成为国家建设的指导思想。受此影响,教育与轻视劳动人民的“旧时代”、剥削阶级垄断的“旧教育”相揖别。劳动、劳动人民、劳动教育成为“关键词”。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一方面大力普及各级各类教育,另一方面充分联系生产建设的实际需要,引导未升学的学生参加劳动生产。当时主流的教育论述、讲话和研讨都指向劳动教育,并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鉴于学校课程学术性高于实用性,升学性先于就业性,国家将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把“勤工俭学”作为教劳结合的手段,并大力发展“半工半读学校”和“业余学校”。
—摘编自陈南《劳动教育:思想演变与地位流变—兼论开展劳动教育的时空背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劳动教育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历来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慈善药房的兴起,为英国城市下层民众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服务。药房和志愿医院一样,主要通过捐赠获得资助,并将救济对象与捐赠者的推荐信相挂钩。药房的日常管理及设施、人员配备相对单一,使得其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慈善药房通常采用合股公司式的运作方式,其捐赠者不仅被赋予推荐病人的权力,还被赋予选举管理者的投票权。药房则主要提供门诊护理、医疗咨询及家庭探访服务,极大地弥补了医院的不足,使得它们能够照顾范围更广的病人。
——摘编自元鹏成《论近代英国惩善药房的兴起》
材料二 井冈山时期医院经费主要是通过打土豪、从国民党军队中缴获和向老百姓募捐筹集的方式解决的;中央苏区时期成立互济会(类似于今天的合作医疗),互济会成员看病不要钱,区、乡工作人员药费也能报销,红军家属和贫苦民众凭乡村苏维埃政府证明给予免费治疗。医治小病、购买膏药等也不要钱,并将人民的医药问题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明确规定:对一切雇佣劳动者“实行免费的医药帮助……不论是普通病还是因工致病、遇险受伤、职业病等,都不需要支付医药费,其家属也同样享受免费的医药帮助”。中央苏区各县、区、乡普遍建立药业合作社来保障药品的市场流通。私人捐助药品也成为当时药品大的来源途径之一。
——摘编自曾红、李瑞《论中央苏区时期医药卫生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慈善药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央苏区发展医药卫生保障事业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慈善药房和中央苏区发展医药卫生保障事业的相似之处。
19.1999年12月,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第二十三处、全国四处之一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摩崖石刻:“晚甘候”——武夷茶最早的雅名 唐代,孙樵出差来到武夷山,品尝了地方官员招待的武夷茶后,赞叹不已。回京后孙樵将武夷茶与朋友分享,他将武夷茶拟人化为“晚甘候”,意为晚节高尚的贵人。晚甘,也意指武夷茶的“回甘”,回味无穷。 武夷山茶是朱子理学的摇篮。朱熹留下了多处石刻,并创建理学新派系——闽学,成为力学一代宗师。
材料二 三教经过争论融合,到了隋唐,佛教实现中国化,倾国奉佛,而主体儒学却奄奄一息,照此发展趋势,中国有成为佛教国家的可能。在这关键时刻,朱熹奋起排佛抑道,深研各种典籍,推倒两汉以来树立起的“五经”在国家上层建筑中的主导地位,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组成“四书”代替“五经”的权威,认为“四书”才真正能体现出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真谛。朱熹把它们联成一体,并精心注释,使之成为新儒学(理学)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高令印《朱子学在中华文化史上的价值和作用》
材料三 中国是世界茶叶原产地,茶叶外销有据可查的最早史料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民国出版的《茶叶产销》一书提到:“五世纪后期,土耳其人至蒙古边境,以物易茶,首肇其端。”其后日本、朝鲜、南洋等周边国家虽从中国进口茶叶,但数量还很有限。16世纪中国茶传入西方,亚洲市场变得微不足道,美洲、大洋洲、非洲市场均由荷兰、英国转口输入茶叶。输入茶叶的国家,17世纪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俄国等国,18世纪输入茶叶的国家则增加了法国、普鲁士、丹麦、瑞典、美国、匈牙利、意大利等。19世纪英国独霸茶叶外销市场。茶叶初入欧洲市场被人视为稀罕的舶来品,“茶价异常昂贵”,18世纪上半叶1磅茶要17先令半,18世纪50年代仅8先令。1790年茶价为每磅3先令7便士,1810年减为2先令。清代前茶叶出口以江南茶和绿茶为主,清代以后外销茶产区包括苏、浙、赣、皖、粤、闽、滇、湘、鄂九省。最先出口的是武夷红茶,旋即绿茶压倒红茶,18世纪后半期起出口又以红茶为主,至此奠定了我国外销茶区及茶类的基本框架。
——摘编自陶德臣《简论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的特点》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摩崖石刻有哪些史料价值。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熹为理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的特点,并说明其繁荣的原因。
三、论述题
20.确定历史的发展主线并加以研究是认识历史发展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一体化是近代历史发展的一条线索,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出现许许多多不合理、不平等和非正义的规象,带来剧烈的动荡、混乱和各种痛苦。因此,世界近代史中便充满了各种各样反抗奴役压迫、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这成为世界近代史发展的另一条线索,这些斗争虽然带来了全球性的对抗与分裂,表现为一种与一体化相悖的离心倾向,但它有助于纠正世界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不平等、非正义的现象,从而使世界日趋公平和谐,因此,一体化与合理化这两条主线贯穿于世界近代史,世界历史也因此在这两大板块的互动中循序渐进地向前发展。
——摘编自王玮主编《世界近代史》,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确定两条历史发展线索,就这两条线索之间的联系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所定线索不得与材料重复,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据题干“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至少 1.6吨。其中有兵器100多件,显示其重要军事家身份。”可知正是因为妇好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且是商朝君主武丁的妻子,地位高,故其随葬青铜器数量多、份量重,B项正确;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男子的政治地位高于妇女,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青铜兵器的制作工艺水平,排除C项;商朝时青铜器具主要是礼器、食器,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汉初经济凋敝,受黄老学说影响,所以薄葬习俗盛行。汉武帝时期一方面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另一方面受董仲舒新儒学影响,强化了孝道和三纲五常的等级观念,所以厚葬习俗盛行,B项正确;经济持续繁荣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思想的影响,非奢靡铺张风气的流行,排除C项;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伦理道德规范逐渐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唐朝户口秩序混乱,土地兼并严重,加剧了唐政府的财政危机,B项正确;唐朝社会由盛转衰的标志是安史之乱,并非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排除A项;伴随着土地兼并,均田制无法继续推行,但并非瓦解,排除C项;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推动因素是北民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工具,与土地兼并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宋朝对市舶贸易机构的管理经历了“州郡兼领”到转运使兼提举市舶,市舶司直接听命于中央,这种调整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市舶贸易的管控能力,C项正确;规范地方行政职权并不是宋代不断调整市舶贸易机制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宋初对市舶贸易机制的调整确实有防止武臣专权的意图,但是宋代市舶贸易的调整并不只针对武臣,排除B项;宋初国家谈不上贫弱,且宋代不断调整市舶贸易机制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的管控,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题干“议政王大臣等将中俄平等的划界订约修饰成清朝对俄国的一种恩惠;乾隆要求沙皇对其臣服,对俄政策重回‘朝贡礼’路线。”可分析出,中国近代国界观念的形成会受到之前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传统边界因中俄订约划界而动摇,排除A项;天下观念的持续稳固与强化与题干信息和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频遭割让”,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梁启超、蔡和森等均对义和团的评价有着明显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三者站在不同立场出发导致的,B项正确;记载不同是表象,非本质因素,排除A项;材料与人物的多样性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评价有着明显的不同,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8—1932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928—1932年,全国新注册工厂数及资本额均呈下降趋势。此时南京国民政府已建立,虽然旧军阀已经消灭,但是国内新军阀林立,加之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加剧,当时动荡的政治环境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出现在一战时期,排除A项;国民政府建立初期采取了一些措施鼓励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战役胜利后,解放军的历史任务转变为解放全中国,以战略地区为中心的野战军编制已经过时,故第三次提出"各地野战军统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由此可知,三次改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敌我双方军事较量,解放军不断发展壮大,解放战争顺利进展的良好态势,A项正确。解放战争爆发前,面对国民党的假和平、真内战,中共就作出了从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的军事部署,排除B项;集中兵力打击敌人、人民军队主攻方向的调整与人民军队的编制变化无必然因果关系,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9.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作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第五条改动的内容由工人阶级变化为各民主动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贤达,增加了参会人员的范围,由此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B项正确;参会人员的变化并不能折射中共工作重心的转变,排除A项;材料所述改动的内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不是建立人民共和国的理论基础,排除C项;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一种全新的政党制度的诞生,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拜占庭帝国时期。根据所学,查士丁尼继位后向西扩张,逐渐占领了意大利、北非和西班牙一部分,非洲北部为查士丁尼征服地区,B项正确。查士丁尼刚继位时的疆域为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不属于扩张得来的领土,排除A项;C箭头所指为拜占庭帝国的扩张路线,即向西扩张,不是继位时的范围,排除C项;D时西班牙尚未占领欧洲,并且西班牙一部分被拜占庭帝国占领,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7世纪(荷兰)。《寰宇大观》介绍了五大洲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和历史状况,从侧面展现了新航路开辟的成果,该书的绘制和发展反映出欧洲人对世界了解的不断深入,B项正确;1570年之前,各大洲相互隔绝的状态已经被打破,欧洲已经与亚、非、北美、南美等洲有联系,排除A项;1570年以前,西葡两国已开始殖民扩张,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其次宣布关于权利和自由……最后确定王位继承顺序”可知,《权利法案》扩大了议会的权力,限制王权,且国王不得停止法律执行,反映了议会的立法权要高于王权,且王位继承顺序由议会确定,也体现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C项正确;列举罪行不代表全面否定其统治,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国王无权停止法律只是其部分内容,表述不全,排除B项;材料没有清楚说明王位继承顺序,“世袭”通过材料看不出来,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材料的时间是19世纪上半叶,法令涉及工厂法以及矿山法,法令内容主要是对工人尤其是妇女儿童工作时间的规定,主要是调节劳动者和资本家的关系,A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对妇女儿童劳动时间的限制,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作用,但并不是其地位得到提高,排除B项;工业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是在19世纪30年代议会改革之后,这些立法内容不能反映工业资产阶级是否掌握立法权,排除C项;这一时期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有重大变革是指工厂制度的建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拉丁美洲)。从材料“1804年海地作为拉美第一个独立的国家,很快就完成了从奴隶制为主的殖民地向共和制的转化,然而独立后的海地却长期陷入动乱。独立后的巴西虽经过一系列符合本国国情的改革,但进步缓慢”和所学知识可知,很多拉美国家独立以后在社会转型方面都出现了失误,发展比较缓慢,说明这些国家面临的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通过武装起义的方式获得民族独立,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拉丁美洲在获得民族独立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并不充分,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拉丁美洲在被志敏器件移植了宗主国的生产方式,但民族独立后,进行了一些列的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1937年(美国、苏联、德国、英国)。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29年到1937年,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经济大危机时期,从1929年到1937年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制造业呈现下降趋势,但是苏联凭借其经济体制的优势,制造业比重不断上升,显示了计划经济的优势,C项正确;苏联当时推行计划经济体制,且被国际帝国主义排斥,因而未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排除A项;材料数据反映的是国家整个制造业的变化,无法说明重工业在其中所占的比重,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制造业比重的变化,而非农业方面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8年至1966年(法国)。根据材料,1963年6月法国从北约撤回大西洋舰队,不再参加北约联合军事演习。1964年1月中法建交,1966年3月正式通知北约盟国,结束对北约组织一体化的从属关系,反映了法国追求建立大国地位和摆脱北约组织的信息,这对当时的两极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冲击,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法国逐渐摆脱北约,寻求政治上独立自主的过程,欧洲联合在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经济上的一体化,不能从材料中得出强化推动欧洲联合的信息,排除B项;根据材料,主要反映了法国逐渐在欧洲摆脱北约的过程,无法反映维护世界和平的信息,排除C项;北约东扩主要是指苏联解体后,苏联部分加盟国家加入北约的过程,题干不涉及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17.(1)特点:劳动教育与礼仪制度相融合;注重耕读结合;政府(官办学堂)、家庭多种主体相互配合;劳动教育与个人道德修养相结合(脑力培养与体力训练相结合)。
成因:传统社会以农耕经济为主导;社会主流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古代学校的学生家庭多为农业生产的参与者或经营者;聚族而居和注重家训家风的传统;政府稳固统治基础,培养实干人才的现实需要。
(2)意义: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民本思想和尊重劳动的价值观的传播;有助于塑造与政治及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对学校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家庭教育内涵的丰富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古代中国。第一小问是特点,据材料一“我国传统礼仪制度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可知,劳动教育与礼仪制度相融合;据材料一“自周代起,学校中的学生到了农忙季节就要离开学校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只有在每年冬天的农闲阶段才是进入学校学习的主要时间段”可知,注重耕读结合;据材料一“学校中的学生”“家庭都具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可知,政府(官办学堂)、家庭多种主体相互配合;据材料一“提倡重视脑力以及体力劳动”可知,劳动教育与个人道德修养相结合(脑力培养与体力训练相结合)。第二小问是成因,据材料一“学校中的学生到了农忙季节就要离开学校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可知,传统社会以农耕经济为主导;据材料一“《礼记》”可知,社会主流思想强调道德修养;据材料一“学校中的学生到了农忙季节就要离开学校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只有在每年冬天的农闲阶段才是进入学校学习的主要时间段”可知,古代学校的学生家庭多为农业生产的参与者或经营者;据材料一“一般家庭都具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提倡重视脑力以及体力劳动,并且通过家训家风的形式将这种优秀传统传承和发扬下去”可知,聚族而居和注重家训家风的传统;结合所学从政府稳固统治基础,培养实干人才的现实需要的角度分析 。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古代中国。结合所学从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民本思想和尊重劳动的价值观的传播、有助于塑造与政治及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对学校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家庭教育内涵的丰富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角度分析。
18.(1)特点:资金来源主要通过捐赠的方式;药房的日常管理及设施、人员配备相对单一;药房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医疗服务对象较为广泛。
(2)意义:为苏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调动了苏区人民群众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为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发展医药卫生保障事业提供了借鉴。
(3)相似之处:都有捐助者参与;都关注弱势群体;服务范围都较为广泛;都对民生产生重要影响。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
根据材料一“主要通过捐赠获得资助”可知,资金来源主要通过捐赠的方式;根据材料一“药房的日常管理及设施、人员配备相对单一,使得其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可知,药房的日常管理及设施、人员配备相对单一,药房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根据材料一“使得它们能够照顾范围更广的病人”可知,医疗服务对象较为广泛。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
根据材料二“互济会成员看病不要钱,区、乡工作人员药费也能报销,红军家属和贫苦民众凭乡村苏维埃政府证明给予免费治疗”可知,为苏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材料二“不论是普通病还是因工致病、遇险受伤、职业病等,都不需要支付医药费,其家属也同样享受免费的医药帮助”并结合所学可知,调动了苏区人民群众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为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发展医药卫生保障事业提供了借鉴。
(3)本题是特点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
根据材料一“主要通过捐赠获得资助”、材料二“向老百姓募捐筹集”可知,都有捐助者参与;根据材料一“使得它们能够照顾范围更广的病人”、材料二“对一切雇佣劳动者”可知,都关注弱势群体;根据材料一“使得它们能够照顾范围更广的病人”、材料二“对一切雇佣劳动者”可知,服务范围都较为广泛;结合所学可知,都对民生产生重要影响。
19.(1)史料价值:实物史料;摩崖石刻是研究福建武夷山历史与文化的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理学思想和茶文化;也可用于研究古代的书法艺术、诗词文学等。
贡献:将“四书”集为一体,并重新进行注释;在书院讲学,推动了理学思想的体系化、世俗化;继承和发展了北宋(二程)理学思想,建立了严密的理论体系;吸收佛道,巩固儒家正统地位。
(2)特点:茶叶外销历史悠久;贸易范围不断扩大;茶叶价格呈现下降趋势;外销茶区、外销茶类格局基本形成。
原因: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茶叶贸易自身的优势;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发展,对茶叶的需求增加;茶文化的传播。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第一问史料价值,根据材料一摩崖石刻和晚甘侯史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武夷山的摩崖石刻是研究当地历史文化的一手史料,也是实物史料;石刻内容能够体现茶文化和理学思想;由图片可知石刻文字也可用于研究书法艺术和诗词文学等。
第二小问贡献,由材料二“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组成‘四书’代替‘五经’的权威”和“朱熹把它们联成一体,并精心注释,使之成为新儒学(理学)的思想体系”可得出将“四书”集为一体,并重新进行注释;由材料一、二和所学可得出在书院讲学,推动了理学思想体系化、世俗化;从程朱理学的哲学上来看,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北宋(二程)理学思想,建立了严密的理论系统。据所学知识可知,吸收佛道,巩固儒家正统地位。
(2)本题为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三“茶叶外销有据可查的最早史料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得出茶叶外销历史悠久;据材料三“其后日本、朝鲜、南洋等周边国家虽从中国进口茶叶,但数量还很有限。16世纪中国茶传入西方……”得出贸易范围不断扩大;据材料三“18世纪上半叶1磅茶要17先令半,18世纪50年代仅8先令。1790年茶价为每磅3先令7便士,1810年减为2先令”,得出茶叶价格呈现下降趋势;据材料三“18世纪后半期起出口又以红茶为主,至此奠定了我国外销茶区及茶类的基本框架”,得出外销茶区、外销茶类格局基本形成。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根据材料三“其后日本、朝鲜、南洋等周边国家虽从中国进口茶叶,但数量还很有限”可得出茶叶贸易自身的优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三“17世纪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俄国等国,18世纪输入茶叶的国家则增加了法国、普鲁士、丹麦、瑞典、美国、匈牙利、意大利等”可知,世界市场发展,对茶叶的需求增加,茶文化的传播。
20.示例
论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竞争、合作与互鉴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阐释: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弊端暴露,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一条历史主线。两者的竞争在冷战时期达到高峰,虽然造成世界的分裂,但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各自经济、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货币体系的形成,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20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取得了伟大建设成就,为大危机中的美国新政提供了借鉴,资本主义开始了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的进程,延续了资本主义的生命力;而改革开放的中国则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解放了生产力;两者的合作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雅尔塔体系,联合国至今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21世纪中国加入W正确O,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合作、竞争和互鉴中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有力地促进全球化、多极化,为世界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推动了原有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向公平合理的新秩序发展。世界近现代史在这两大板块的互动中循序渐进地向前发展,实践必将证明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以来的世界。本题相对开放,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世界近代史中便充满了各种各样反抗奴役压迫、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这成为世界近代史发展的另一条线索”和所学知识可知,可结合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竞争、合作进行分析,可拟定论点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竞争、合作与互鉴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关于阐释可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成就、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加入WTO、罗斯福新政及这些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如本题还可以从西方殖民、亚非拉反殖民与民族独立;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经济与民主政治变迁等诸多角度自拟论题,阐释合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上学期新高考模拟(二)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