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上学期新高考模拟(七)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上学期新高考模拟历史卷7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文王以前,江东地区就有太王的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渡江南下,在太湖东北岸建立吴国。下图是江苏丹徒出土的矢簋铭文中的“虞侯矢”,周康王曾把他改封为宜侯。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
A.国王诸子政治地位平等
B.金文主要记录政治活动
C.制度变革推进开疆拓土
D.周初国家经济实力强大
2.《史记》的撰述宗旨实际上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境界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第二层境界是“考之行事”;第三层境界是“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对此,认识准确的是( )
A.司马迁构建了史学理论体系 B.古代史学研究侧重事实考据
C.史学发展取决于史家的努力 D.历史发展过程中蕴含着规律
3.贞观年间,“凡有大燕会,设十部之伎于庭,以备华夷:一曰《燕乐伎》,二曰《清乐伎》,三曰《西凉伎》,四曰《天竺伎》,五曰《高丽伎》,六曰《龟兹伎》,七曰《安国伎》,八曰《疏勒伎》,九曰《高昌伎》,十曰《康国伎》”。由此可知,唐朝( )
A.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B.豪华奢靡的宫廷生活
C.开放包容的文化生活 D.文人雅士的艺术追求
4.如表是汉、唐、宋三朝不同地区人口比例分布表,对表中数据的解读合理的是(  )
时代 人口比列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 75.5% 20.9% 1.6%
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 61.4% 25.8% 2.8%
北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 34.8% 58.4% 6.8%
A.国都变迁影响经济重心的转移 B.北方失去了政治中心地位
C.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趋于分离 D.南方的崛起带动文化发展
5.对下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皇权与相权斗争结果是废除丞相 B.六部取代丞相成为最高权力机构
C.内阁成立以后完全行使丞相权力 D.内阁通过行使票拟权以控制君主
6.甲午之败、马关之辱以及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这说明( )
A.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 B.维新思想因此得到一定传播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清政府的统治难以继续下去
7.辛亥革命时期,浙江掀起了兴办女学的高潮,省内女子学堂不断涌现,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从沿海城市杭州、宁波、温州扩展到绍兴、嘉兴、丽水等地区。除较为偏远的山区地带(金华、衢州),其他各地均已出现国人自办的女子学堂,且数量众多。这一现象( )
A.有助于当时社会风气的转变 B.改变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歧视
C.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 D.使浙江女子教育走在中国前列
8.在抗日战争中针对一次重大战事,国民党、共产党、日军发表了如下评论。这反映出( )
国民党 共产党 日军
捷电传出,大家心理为之一变,国际上的观感也就焕然一新。 给全世界援助中国的友人以满意答复,给一切反对侵略的人们证明中国军队英勇的作战,是可以把侵略军击退的。 没有给予重庆军应有的打击,相反地,更加促进了这块土地上全民防御的高潮。
A.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 B.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C.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囚笼"政策 D.长沙会战的胜利产生积极影响
9.阅读1949—1957年京版图书出版数量统计表,可得出京版图书( )
年份 全国出版量 北京出版量 京版百分比(%)
社科 科技 综合类 合计
1949—1954 47739 3646 3835 46 7527 15.77
1955 11694 2747 2490 33 5270 45.07
1956 16751 3199 2804 19 6022 35.95
1957 16227 2677 3390 21 6088 37.52
——北京地方志总编辑委员会
A.各类图书逐年下降 B.与国家战略需要密切相关
C.出版内容引领全国 D.占据了出版行业半壁江山
10.《汉谟拉比法典》第12条规定,诬告者死刑,被告者为证明自己无罪,则须投水求河神决定:浮起来的,无罪;沉者即有罪。第23条规定,被盗窃者为证明自己确乎遭受损失,可在神前发誓,则盗窃发生地点或其周围之公社及长老,应赔偿其所有失物 。这些规定( )
A.借助神意维护统治秩序 B.反映出阶级矛盾的加剧
C.扩大了王国的统治基础 D.确保了民众的合法权利
11.下图所示为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时间轴(局部)。生产工具的革新是图中第二个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原因。图中第一个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奥秘”在于( )
A.全球航路的探索引发价格革命 B.殖民掠夺增加了资本原始积累
C.王室资金大量投入垄断性贸易 D.列强瓜分世界以扩大资本输出
12.杨和平在《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中写道: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下面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光荣革命”是革命的倒退 B.国王“统而不治”是妥协的结果
C.内阁制是英国宪政的核心 D.宪政体制下国王与议会分权制衡
13.根据如表内容分析,与西方传统人文主义相比,关于“人”的价值的认识,马克思( )
但丁 《神曲》 肯定“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卢梭 《社会契约论》 人生而自由,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的表现和运用体现人民意志。
康德 《实践理性批判》 “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马克思 《共产党宣言》等 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真正实现平等,人成为真正意义上自由的人。
A.更为注重人在精神世界的价值 B.主张人的价值通过自身的解放来实现
C.强调以自我的意识为核心标准 D.指出政治权利是人类价值的主要载体
14.阅读下面的《非洲形势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新航路开辟使殖民活动逐步展开 B.列强争夺殖民地形势愈发严峻
C.地理大发现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D.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了非洲秩序
15.如表为苏联1932年和1937年工业生产人员情况表,据如表可知,苏联( )
1932年 (千人) 1937年 (千人) 1932年 (100%) 1937年 (100%)
普通工人 6007 7924 75 78
工程技术人员 420 722 5 7
职员 700 649 9 6
学生和低级服务人员 不详 不详 11 9
A.工业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B.工农业发展失衡局面加重
C.经济发展政策脱离现实 D.经济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
16.1975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官方开发援助共计62.39亿美元,1981年增加到84.66亿美元,占捐助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93%,远远超过联合国第二个十年国际发展战略所规定的,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开发援助应占捐助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0.7%的指标。这表明( )
A.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B.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南南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宋代铜钱购买力低于自身实际价值,宋人曾记载“销熔十钱,得精铜一两,造作器物,获利五倍”。据《宋史·食货志》载:“颁行新政,删去旧余,削除钱禁,以此边关重车而出,海泊饱载而回。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又自废罢钢禁,民间销毁无复可办。”按王安石免役法规定,原来当役人户,要交纳免役钱,原不承担差役者,要交纳助役钱……而接北宋最高年铸(铜)币量506万贯算,平均每人一年仅占203文,远远不足以交纳役钱。史载:“京城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然则器皿之用,畜藏之货,何可胜算 ”宋成平四年(1001年),裁汰诸路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给赐过优”客观上阻断了部分货币向市场的流向。两宋时期,货币经济区域化的理念,多种贱金属钱币并行,纸币作为信用工具却存在严重的漏洞,再加上特殊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等问题,使得这些问题都存在于这一时期的货币经济体系当中。《宋史·食货志下二》记载,宋太祖一继位就针对铜钱外流的问题下达了明确的诏令:“铜钱围出江南、塞外及南蓄诸图,差定其法,至二贯者徒一年,三贯以上弃市,募告者赏之”。此后不断地完善和加重对私带铜钱外流的处罚,庆历初年又规定:“闲出铜钱,视旧法第加其罪,钱千为首者抵死。”两宋时期政府为调整货币币值而推行的三个具有典型性的政策——即官方“短陌制”、推行夹得钱和“待大伐”。
——摘编自孙杰等《宋代钱荒产生原因探析》
材料二 中国进入近代以来,随着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在沿海、沿江交通发达的商埠逐步发展起来。同时,由于外患内乱,导致中央政府权成式微,地方制据势力严重,中国货币也愈加混乱,金融体系庞杂,给经济发展和交流带来很大困难。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伊始,为实现全国统一,就着手研究统一币制的改革。1983年罗斯福上台以后,美国推行白银政策,抬高银价,造成中国白银外流,通货紧缩,百业凋敝,直接影响了国民政府的税收。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为了巩因对东北的占领,其对华北不断侵略蚕食,威胁到国民政府的根基。法币政策推行后,法币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国民政府控制了大部分金融资源,短期内解决了通缩问题,促进了经济发展。1935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废弃了落后的贵金属本位制,实现货币集中发行,建立货币发行准备,促进中央银行制度建设,是中国全融史的标志性事件。由于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官僚买办势力的利益,其领导的法币改革不可避免带有局限性,最负面的影响就是无法阻止恶性通货膨胀发生,最终造成法币丧失货币功能,走向崩清。
——摘编自王乾《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钱荒产生的原因,并指出其应对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背景。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新中国成立才两个多月时,解放战争还在进行中,国家初创,百废待兴。经党中央政治局决定,日理万机的毛泽东主席出访苏联。这是新中国诞生后第一个重大的外交活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出国访问,也是两个最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第一次会面,商讨双方有关的重要政治与经济问题。……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签字……《华盛顿邮报》认为:这是一个“惊人的胜利”。一名美国参议员说:“这个同盟严重打击了美国在亚洲的地位。”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中俄都是世界上有重大影响力的新兴大国,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政治上相互信任包容,为其他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提供了基础条件。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国事访问期间指出,各国要“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认为中俄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2015年5月,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关于中方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开启了中俄发展战略与具体项目、法律政策与行业标准相互对接之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构建新型区域和全球安全架构,提出了中国方案、俄罗斯方案和中俄共同的方案。
——摘编自中国报道《中俄伙伴关系: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加强与苏联关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俄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俄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中期将满文较大规模地应用于各级行政机构、边疆事务和对外交涉等领域,彰显了清代“首崇满洲”的族群秩序。此外,汉语、蒙古文、藏文、察合台文、托忒文等文字也广泛使用,构建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多语文合璧制度。
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中小学堂开设“国文”科,主要教授汉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学相关内容。同时,还要求“各学堂皆学官音,以《圣谕广训直解》一书为准”。1911年出台的《蒙藏回地方兴学章程》,要求在边疆学堂中普及汉语、汉文。在一批边疆官员的提倡和支持下,蒙古、西藏、新疆、川边地区的不少新式学堂均开始使用汉文教学。新式国民教育已初步突破了清廷延续200多年的“各语其语”的民族教育格局。
——摘编自湛晓白《清末国家语文统一与满汉族群关系变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提出了汉字简化、推广普通话和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文字改革三大任务。1956年2月,国务院正式发出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82年,“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央政府在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倡导“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的保护和传播”。
——摘编自袁钟瑞《新中国推广普通话的历程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语文教育的变化,并简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推广普通话政策的特征和意义。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一切历史都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产生的、发展的、结束的。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语境下,时序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
下表所示为世界近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
“全球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亚非拉独立运动”
——摘编自李秦苏《例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序意识的培养策略》等整理从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同一时间背景下”的关键词,据此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材料“就有太王的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渡江南下,在太湖东北岸建立吴国”“后来周康王把他改封为宜侯”体现的是西周通过分封制拓展了疆域范围,C项正确;西周社会等级森严,国王诸子政治地位平等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与金文记载的内容无关,排除B项;周初国家的经济实力并不强大,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根据材料“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体现了司马迁收集史料的重视;“考之行事”即考察史事,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分析;“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即从历史事件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见《史记》的撰述宗旨是重视历史事件的客观性和对历史事件的总结,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司马迁构建了史学理论体系,而是强调了《史记》的撰写宗旨,排除A项;虽然史家的努力对史学发展有影响,但史学发展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等,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历史发展过程中蕴含着规律,而是强调了《史记》的撰写宗旨,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凡有大燕会,设十部之伎于庭,以备华夷”,“《燕乐伎》《清乐伎》《西凉伎》《天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疏勒伎》《高昌伎》《康国伎》”,说明唐王朝对中外各种音乐文化的兼收并蓄,是当时文化生活开放的表现,C项正确;据材料“凡有大燕会,设十部之伎于庭,以备华夷”,说的是唐朝凡有大型的宴会,必设十部伎用以欣赏,无法体现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以及豪华奢靡的宫廷生活,排除AB项;“十部伎”是宫廷歌舞音乐,无法反映文人雅士的艺术追求,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唐、宋三朝(中国)。根据材料表中的数据,西汉到北宋黄河流域人口比重减少,而长江珠江流域人口不断增多,结合所学这一现象与经济重心南移密切相关,表明此时北方的政治中心与南方的经济中心趋于分离,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唐、北宋都城在北方,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不大,排除A项;北方失去了政治中心地位,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文化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明朝、丞相权重、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及所学可知,明朝初期,宰相擅权专政,对皇权产生了严重威胁。由此,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加强了君主专制,A项正确;“六部取代丞相成为最高权力机构”与题干主旨及史实不符,排除B项;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行政机构,属于皇帝的秘书机构,选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内阁通过行使票拟权以控制君主”表述错误,内阁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并不能对皇权产生制约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甲午战后(中国)。据材料“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可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在此背景下,严复用进化论思想为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B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维新思想的传播,并不是民族危机状况,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排除C项;材料说明的是维新思想,并未提及清政府的统治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浙江地区女子学堂的不断涌现且数量众多,有助于推动男女平等就学,有利于女性文化素养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进步,从而推动社会风气的转变,A项正确;女学的涌现,女性文化素养的提高,并不能说明“改变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排除B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排除C项;材料强调辛亥革命后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无法说明“浙江女子教育走在中国前列”,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题干中“捷电”“把侵略军击退”“没有给予重庆军以应有的打击”等信息可知,材料所述为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一次胜利,并且在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结合所学可推断是长沙会战,在1941年12月开始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此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D项正确;淞沪会战的结果是日本获胜,上海沦陷,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武汉会战的结果是日本获胜,占领了武汉三镇,控制了中国的腹心地区,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所述战争发生在正面战场,百团大战发生在敌后战场,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7年(中国)。根据材料“1949—1957年京版图书出版数量统计表”可知,在全国的图书出版量下降的情况下,京版的图书在社科和科技方面却有所增加。结合时间,1949年到1957年的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对图书的需求量大、质量也高,这与国家战略需要密切相关,B项正确;1957年的社科类图书就有增长,排除A项;出版内容引领全国,没有对比,无法判定,排除C项;“半壁江山”有夸大之嫌,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巴比伦。材料中案情无法决定时,不必设法侦查,只在神前发誓,便可结案,据此可知这些规定借助神意维护统治,A项正确;规定没有反映出阶级矛盾的加剧,排除B项;这些规定无法体现王国统治基础的扩大,排除C项;D项“确保了”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示意图中的关键信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英国海军打败无敌舰队”“麦哲伦船队完成全球航线”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殖民统治者从殖民地掠夺大量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这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即将发生的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市场等重要条件,B项正确;价格革命属于殖民掠夺的结果,排除A项;对殖民地采取贸易垄断政策也属于殖民掠夺的手段,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进入到资本输出阶段,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88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可以看出国王权力受限制是妥协的结果,B项正确;从材料中,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可以看出,不是历史的倒退,排除A项;材料强调英国宪政的影响,体现不出内阁的地位,排除C项;英国国王和议会之间并不存在相互制约,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据材料“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可知,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重视人的全面解放,人的价值要通过人的解放来实现,B项正确;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非常重视,并非更为重视精神世界,排除A项;强调以自我的意识为核心标准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排除C项;政治权利是人类价值的主要载体并非马克思的观点,而是启蒙运动中出现的观点,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非洲)。从题中图片里的“英埃苏丹”“比属刚果”“葡属东非”“英属索马里”等信息可知,列强撤起瓜分非洲的狂潮,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列强加紧争夺殖民地,欧洲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激化,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活动发生在15—16世纪,与题中信息不符,排除A项;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是19世纪末,排除C项;题中未涉及民族解放运动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到1937年的苏联。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据表格可知,1932年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人员中,技术人员不论从数量上还是比例上都有一定的增长,因此这可以推断出这一时期苏联经济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D项正确;技术人员的增加不一定体现工业技术的重大突破,经济规模的扩大也可以扩大技术人员数量,排除A项;表格是工业生产人员情况表,不能据此推断农业发展状况,排除B项;此时正处于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的经济政策并未脱离现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发展中国家)。材料表明1975-1981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捐助占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远远超过联合国第二个十年国际发展战略所规定,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官方开发援助不断加强,说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南合作关系取得了新的进展,C项正确。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属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但材料未提及其发展情况,排除A项;这一时期西方发达国家一直主导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发达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17.(1)原因:①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客观上增加了对货币的需求;②王安石变法,赋税政策变化;③窑藏金属货币,造成流通领域货币减少;④金属铸币海外流失严重;⑤宋代的财政支出庞大;⑥铜贵钱贱;⑦宋朝货币经济体系的弊端。措施:①掌控货币流通;②发行纸币;③调节货币币值。
(2)背景:①传统金属货币使用及其缺陷;②美国白银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③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剧侵华,客观上推动改革的步伐;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现全国统一的需要。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
原因:据材料一“颁行新政,删去旧余,削除钱禁,以此边关重车而出,海泊饱载而回。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又自废罢钢禁,民间销毁无复可办。”可知金属铸币海外流失严重;据材料一“按王安石免役法规定,原来当役人户,要交纳免役钱,原不承担差役者,要交纳助役钱……而接北宋最高年铸(铜)币量506万贯算,平均每人一年仅占203文,远远不足以交纳役钱”可知王安石变法,赋税政策变化;据材料一“裁汰诸路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客观上阻断了部分货币向市场的流向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的财政支出庞大;据材料一“两宋时期,货币经济区域化的理念,多种贱金属钱币并行,纸币作为信用工具却存在严重的漏洞,再加上特殊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等问题,使得这些问题都存在于这一时期的货币经济体系当中。”可知铜贵钱贱;宋朝货币经济体系的弊端;结合两宋商品经济发展、积贫积弱等史实可知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客观上增加了对货币的需求;窑藏金属货币,造成流通领域货币减少;宋代的财政支出庞大。
措施:据材料一“宋太祖一继位就针对铜钱外流的问题下达了明确的诏令……此后不断地完善和加重对私带铜钱外流的处罚”可知掌控货币流通;结合所学可知发行纸币;调节货币币值。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35年(中国)。据材料二“随着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在沿海、沿江交通发达的商埠逐步发展起来。同时,由于外患内乱,导致中央政府权成式微,地方制据势力严重,中国货币也愈加混乱,金融体系庞杂,给经济发展和交流带来很大困难”并结合所学可知传统金属货币使用及其缺陷;据材料二“1983年罗斯福上台以后,美国推行白银政策,抬高银价,造成中国白银外流,通货紧缩,百业凋敝,直接影响了国民政府的税收。”可知美国白银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据材料二“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为了巩因对东北的占领,其对华北不断侵略蚕食,威胁到国民政府的根基”可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剧侵华,客观上推动改革的步伐;据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伊始,为实现全国统一,就着手研究统一币制的改革……威胁到国民政府的根基。法币政策推行后,法币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国民政府控制了大部分金融资源,短期内解决了通缩问题,促进了经济发展”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现全国统一的需要。
18.(1)原因:中苏两党的意识形态分歧;苏联出于美苏争霸的全球战略需要;外交政策分歧,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或者“霸权主义”),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立场。
(2)影响:有助于国内大规模经济改革顺利推进;有助于提升两国人民福祉;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有利于巩固中国战略后方安全与稳定。
(3)启示:坚持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坚持多边外交,推动全球化。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50年的中国、苏联。
根据材料“这是新中国诞生后第一个重大的外交活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出国访问,也是两个最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第一次会面,商讨双方有关的重要政治与经济问题”及所学可知,分别从中苏两党的意识形态分歧;苏联出于美苏争霸的全球战略需要;外交政策分歧,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或者“霸权主义”),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立场等方面概括。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1世纪的中国、俄罗斯。
根据材料“中俄都是世界上有重大影响力的新兴大国,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政治上相互信任包容,为其他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提供了基础条件。”及所学可得出有利于巩固中国战略后方安全与稳定;根据材料“2015年5月,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关于中方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开启了中俄发展战略与具体项目、法律政策与行业标准相互对接之路。”及所学可得出有助于提升两国人民福祉;根据材料“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及所学可得出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有利于巩固中国战略后方安全与稳定;根据材料“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构建新型区域和全球安全架构,提出了中国方案、俄罗斯方案和中俄共同的方案。”及所学可得出有助于国内大规模经济改革顺利推进。
(3)本题是启示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1世纪的中国、俄罗斯。
启示:根据所学可从坚持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坚持多边外交,推动全球化等角度概括。
19.(1)变化:由多语文合璧制度到以教授汉文为主,突破了“各语其语”的民族教育格局。原因:汉族官僚势力的上升,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
(2)特征:政府主导,法律保障,保护多元。意义: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构建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多语文合璧制度”、“各级中小学堂开设‘国文’科,主要教授汉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学相关内容”、“新式国民教育已初步突破了清廷延续200多年的‘各语其语’的民族教育格局”可知,清末语文教育的变化是由多语文合璧制度到以教授汉文为主,突破了“各语其语”的民族教育格局。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汉族官僚势力的上升,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概括。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新中国推广普通话政策的特征根据“党和政府提出了汉字简化、推广普通话和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文字改革三大任务。1956年2月,国务院正式发出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得出政府主导;根据“‘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得出法律保障;根据“也倡导‘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的保护和传播’”得出保护多元。意义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主要是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
20.示例
关键词:“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 “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论题: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加速了世界的分化。
阐述: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显著变化,还推动了英国的议会改革(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完善),并使得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阵营。英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宪章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和积极投身工人运动的过程中,率先在伦敦发表《共产党宣言》,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英国之后相继投入工业化浪潮,受此影响,19世纪中后期,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俄国推行了农奴制改革,日本发起了明治维新,德国在实现统一之后确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资本主义制度在东欧、北美、东北亚得以确立,并随着这些国家瓜分世界的步伐而建立起资本主义对全球的支配。
综上所述,工业革命不但加速了社会阶级的分化,还刺激了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使得资本主义制度越出西欧的范围,确立了在世界上的支配和统治地位。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世界。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首先,选择关键词,根据题意,选择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同一时间背景下”的关键词,如:“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都处于19世纪这“同一时间背景下”。
其次,确定论题,根据选择的关键词,可以提炼出论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加速了世界的分化。
再次,围绕论题“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加速了世界的分化”,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工业革命的影响、国际工人运动等角度进行详细的阐述,如: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显著变化,还推动了英国的议会改革(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完善),并使得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阵营。英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宪章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和积极投身工人运动的过程中,率先在伦敦发表《共产党宣言》,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英国之后相继投入工业化浪潮,受此影响,19世纪中后期,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俄国推行了农奴制改革,日本发起了明治维新,德国在实现统一之后确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资本主义制度在东欧、北美、东北亚得以确立,并随着这些国家瓜分世界的步伐而建立起资本主义对全球的支配。
最后,总结升华,再次明确选择论题的准确性,如:综上所述,工业革命不但加速了社会阶级的分化,还刺激了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使得资本主义制度越出西欧的范围,确立了在世界上的支配和统治地位。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上学期新高考模拟(七)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