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试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2023年2月23日河南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联合武汉黄陂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共同策划的“商邑金戈——盘龙城青铜文明展”在洛阳揭幕。黄陂盘龙城是武汉城市文明的源头、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盘龙城遗址先后发掘了城址、宫殿等大型建筑及墓葬,出土了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大量中原文化特色的文物。盘龙城遗址( )
A.折射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化特点 B.体现出商王朝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C.反映了商朝中原文化的传播与扩展 D.体现出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易经》中《乾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为马”,马象征孜孜不倦、奋力进取;《坤卦》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为牛”,牛象征无为而治、厚德载物。因此,儒道两家学派创始人在后世的艺术形象常如下图所示。从中说明这两派学说初创时( )
A.针对现实问题有的放矢 B.两者互相矛盾互不兼容
C.均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纳 D.迎合新兴地主阶级需求
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们再次见证了中医药的作用。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 )
A.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B.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C.记载了麻沸散制作的方法 D.是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4.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距今约4300年——3900年)发现墓葬1000余座。约占90%的小墓几乎没有随葬品,而9座大墓都是男性,随葬品达一、二百件。该现象反映当时该地区( )
A.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 B.已迈入母系氏族社会
C.发动战争以掠夺财富 D.标志奴隶制王朝建立
5.商周时代的音乐创作达到——个高峰,当时乐舞作品的评价标准是“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西周天子每年正月初一向全国颁布的教学纲要“十有二教”中,第四项就是以“乐礼教和,则民不乱”。这表明商周时期的音乐( )
A.凸显宗法等级秩序 B.是社会治理的工具
C.是典型的贵族文化 D.体现平民的价值观
6.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满足个人喜好
7.《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
A.豪强势力影响了国家政权发展 B.儒家思想在东汉地位显著提升
C.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8.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A.郡县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9.西汉时期,盐业官营的形式,是在产盐区设置的盐官备煮盐用的“牢盆”,募人煮盐,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放。铁业官营的形式,是由产铁区设置的铁官采冶铸造,发卖铁器。盐铁官营
A.表明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B.增加了百姓的赋税负担
C.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D.稳定盐铁价格保障民生
10.下图是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中的塑像,该石窟始建于后秦(384—417年),大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392—452年),后经隋唐及以后各代不断开凿扩建,遂成为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该图主要反映了魏晋至隋唐时期
A.民族矛盾尖锐 B.中外交流频繁
C.文化灿烂辉煌 D.佛教广泛传播
11.鉴于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宋朝采取了通过控制地方官员,以控制地方财政、司法和军事大权的策略。宋朝采取这一策略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根除地方腐败 C.提高行政效率 D.解决唐末弊政
12.目前,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云闪付等电子支付方式盛行,有人甚至预计纸币将退出历史舞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A.商朝 B.隋唐 C.北宋 D.南宋
13.王国维认为,夏商“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而西周初期“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导致以上变化的原因是( )
A.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 B.宗法分封制度的实施
C.敬天保民观念的形成 D.礼乐制度的逐渐废弛
14.隋朝广设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又包括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据此可知,隋朝( )
A.建立了完善的救济制度 B.社会赈济完全由政府主导
C.政府重视社会保障救济 D.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优抚
15.下表是宋代的几则史料。据此可知,宋代( )
时间 史料
宋太祖时期 有大臣上言:“近廷臣承诏各举所知,或有因行贿获荐者,请自今许近亲、奴婢、邻里告诉,加以重赏。”太祖批准实行
宋仁宗时期 宰相陈执中本家答女奴迎儿致死,引起轩然大波,开封“道路沸腾”,陈执中被“罢免相位”
宋神宗时期 朝廷广开言路,微至于庶人皂隶,苟有可言,皆得上闻
A.国家立法保护奴婢 B.雇佣关系普谝确立
C.奴婢获得平等地位 D.底层民众地位提高
16.据史书记载: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年税收剧增到52101029石。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20年之用”。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A.缓解了财政困境 B.触及了权贵利益
C.改善了百姓处境 D.实现了富国强兵
17.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学者用“重瓣花朵”加以形容,他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以中原为核心的,其外围分布着众多文明。这一说法
A.是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象解读
B.旨在强调中原文明的优越性
C.开拓了早期国家政治形态研究的视野
D.主要基于原始部落分布格局
18.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上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 )
A.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B.政权与神权已相互分离
C.官僚政治体系基本形成 D.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19.如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有可能填写的是
A.铁犁牛耕 B.男耕女织 C.土地私有 D.自给自足
20.陈苏镇在《汉代政治与<春秋>学》说:“秦之‘法律令’与关东文化存在距离……”由文化差异与冲突引起的楚人对秦政的反感,及齐、赵等地人民对楚人反秦战争的同情。”材料认为秦灭亡的重要原因是
A.实行严刑峻法 B.征收苛捐杂税 C.文化差异冲突 D.焚书坑儒政策
二、材料分析题(15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步辇图》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现存的一幅十分珍贵的作品,是初唐画家、政治家阎立本的名作,所表现的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向唐太宗李世民请婚的场面。画中坐辇者唐太宗威严和睦、神情庄重,形象高大;其身侧的宫女身形娇小,或执扇或抬辇,呈众星拱月般簇拥在唐太宗周围。画面左侧第一人和第三人为翻译官和典礼官;左侧第二人为使臣禄东赞,他拱手站立、身形瘦健,目光诚挚谦恭。《步辇图》无论是在创作内容、表现技法,还是在画面布局,人物造型等方面,都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的绘画技艺,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
从图文材料中提取三个有效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说明。(要求:所提取信息有效,表述成文,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唐·白居易《朱陈村》(节选)
材料三 唐制:凡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受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老及笃疾、废疾者,人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户主)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余为口分。
——《新唐书·食货志》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其研判史料的价值。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自隋文帝罢九品中正制,始立科举。炀帝时设进士等科,并命按十科举人,科举制度形成。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对孝文帝汉化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 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自觉的、坚定的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的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进步的历史运动。
观点二 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吸收的多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却是拓跋族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是迂腐的汉化。
——摘编自景有泉《近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综述》(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文帝汉化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
1.C2.A3.A4.A5.B6.C7.A8.C9.C10.D11.A12.C13.B14.C15.D16.A17.A
18.D19.A20.C21.
信息提取 说明
画面主要表现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向唐太宗李世民请婚的场面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开明,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于吐蕃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画作表现了汉藏一家亲的主题,成为唐代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反映。
唐太宗威严和睦、神情庄重,形象高大;宫女众星拱月;禄东赞拱手站立、身形瘦健,目光诚挚谦恭。 从人物的姿态、比例看,画面体现了不同人物的身份特征和尊卑等级,极力突出唐太宗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塑造唐太宗开明威仪的形象。封建社会皇权至上,身为唐代政治家又是画家的阎立本在画作中不免要体现这一社会特点。
无论是在创作内容……都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 的绘画技艺,堪称中国绘画 史上的经典 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唐朝文化艺术达到新的高峰。《步辇图》不仅具有较高历史价值,还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总之,《步辇图》是历史真实事件的艺术再现,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珍贵作品。
特点: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农民安土重迁、民风淳朴;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大力培植自耕农阶层等。价值:《新唐书》的均田制度规定,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可信度较高,可作为直接史料运用;汉代砖石画像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唐诗《朱陈村》是文学作品,二者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唐代农业经济的特征,但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要注意甄别。
(1)九品中正制的弊端(豪强地主操纵选拔官僚)日益暴露;(阶级关系变化)士族没落,庶族地主要求获得政治权利;打击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涵: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打破了世家大族选官特权;促进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
趋势:标准由家世、门第到才能;方式由推荐、评品到考试,日趋严密;逐渐公平、公正化。
(3)孝文帝汉化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孝文帝汉化改革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封建统治;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隋唐时期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孝文帝汉化改革使鲜卑族逐渐丧失传统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削弱了北魏军事力量;使鲜卑贵族迅速腐化,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