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高二上学期(期中)区域性学业质量监测(A卷)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区域性学业质量监测(A卷)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据考订,殷商时代的人认为天命将永远不离子孙;周人由殷商覆亡的教训中体会出天命靡常,恒无一定的道理,认为上苍鬼神是否佑助周王朝,并非上苍自己的决定,应该凭恃百姓的意志决定。据此可知,周人( )
A.萌生尊重祖先的意识 B.具有敬德保民的观念
C.否定崇拜先王的行为 D.传承天命无常的思想
2、从秦至汉武帝之前,对商鞅变法正面评价最为普遍;从汉武帝至清末民初,商鞅变法饱受批评;清末民初至今,对商鞅变法的认识逐渐客观。这表明( )
A.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 B.历史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C.时代越接近评价越客观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汉代,“群臣上书通于天子者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弹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且规定不同事务的上奏文种,均有严格的书写格式。这表明汉代( )
A.重视行政运行规范 B.实施权力制衡机制
C.行政效果明显提升 D.监察制度渐趋完备
4、北魏确立了“存留养亲”条款:死罪的人,若家中有七十以上的祖父母或父母无人照顾,而犯罪者又是家中的独子“单丁”,律则网开一面,可奏请皇帝予以宽宥;《唐律》对存留养亲制度又作了详细规定,该制度一直保留到清代。“存留养亲”的规定( )
A.违背了法律公正 B.表明统治者对老人的优抚
C.缓解了社会矛盾 D.深受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
5、下表反映了唐代( )
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
时期 概况
高祖、太宗时期 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
高宗、武后时期 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
玄宗时期 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
A.朝廷内部权力再分配 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
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D.翰林学士控制决策
6、下图所示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 )
A.阻碍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 B.改变南北经济文化的格局
C.削弱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 D.强化中央对地方有效管辖
7、明代钦差中既有文武官员,也有宦官;既有临时差遣者,也有固定差遣者;既有官职崇显者,也有官职低微者,还有无官职的。这反映出明代( )
A.君主专制统治加强 B.官僚体系受到冲击
C.中央行政效率提升 D.官员参政积极性高
8、清朝考核制度规定:凡京察三品以上官员和各省督抚,先行自陈,然后经吏部、督察院查实,题列引见,以备敕裁;大计自最基层的州县起,经抚道司到督抚,最后呈交吏部。这说明清朝考核制度( )
A.注重道德评判 B.流程相对严密 C.彰显政府职能 D.便于人才选拔
9、下表反映了( )
1871-1889年回国留学人员任职一览表
职业 人数 职业 人数
国务总理 1 税务司 1
外交官员 16 冶矿技师 9
海军军官 16 经营商业 8
政界 3 医生 7
铁路官员 14 律师 1
电报局官员 16 报界 2
海关官员 2 教师 3
A.近代教育解决了人才匮乏问题 B.中国教育体制发生巨大变化
C.留学教育内容具有较强时代性 D.清政府建立了近代选官制度
10、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储领)提出:本党与各党名额及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源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共产党这一做法( )
A.表明国共关系从对峙走向缓和 B.适应了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
C.标志着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D.有利于巩固工农兵苏维埃政权
11、下图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摘录。这体现了( )
A.基层民主制度的发展完善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完全确立
C.该制度的人民性和民主性 D.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已构建
12、1980年,广西宜山县等地的村民自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制定村规民约。1982年,村民委员会被写进宪法。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这表明( )
A.政府主持基层民主选举工作 B.村民自治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C.改革开放导致民主制度完善 D.依法治国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13、《十二铜表法》以死刑惩罚下列侵权行为:叛国、法官受贿、谋杀、纵火、使用魔法毁坏他人的种子以及夜间在他人田地上放牧。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侧重保护平民的私有财产 B.掺杂着习惯法的残余
C.注重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D.惩处犯罪的效果不佳
14、533年,汇编而成的《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在序言中阐明罗马法律的定义:“善良”即道德,“公平”即正义,合而为法律本质的自然法观念。这反映出罗马法( )
A.建立在前人立法基础之上 B.始终恪守公平的道德理念
C.摒弃违背自然规律的成分 D.实现道德与法治有机结合
15、1886年2月,法国议会通过法律取消曾经统治法国的家族成员的一切选举资格,禁止这些家族的亲王及其继承人在法国逗留,家族成员不准担任公职与在军队服役。这表明当时法国( )
A.普选权受到了一定限制 B.分权制衡原则得到了落实
C.民主共和制度得到维护 D.国家权力中心发生了转移
16、20世纪以来,文官逐渐“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实权的真正力量”,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思考“如何防止职业文官左右总统的政策”。这反映美国( )
A.三权分立机制发展完善 B.总统立法权力遭遇侵夺
C.文官集团垄断政府权力 D.行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二、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学者对吴晓波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章节内容做了如下解释:
章节 标题 解释
第十讲 计划经济 1950年,政府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第十二讲 改革开放 (1978年-2002年)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参照第十讲,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对第十二讲的解释。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对两宋时期的历史进行文本挖掘分析。下面是出现较多的词汇:
参知政事、南北面官、榷场、转运司、糊名法、节度使、通判、天子门生、禁军、猛安谋克、寒门等。
——摘编自李华瑞《近二十年来宋史研究的特点与趋势》
从材料中提取三个关联的词语,并据此拟定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内容进行论述。(要求:写出关联词语,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三、材料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后期,英国国内要求改革议会的呼声渐起。温和派认为现在国家只保护土地贵族的权益,应该扩大议会选举权,并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激进派提出了实行普选、秘密投票、年度选举等要求。工人阶级要求本阶级代表进入议会,为争得政治权利。对此,执政的托利党人惠灵顿公爵表示,英国的议会制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制度,罗伯特·皮尔则认为扩大选举权和重新分配选区,将会毁坏现有宪法的平衡。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1832年6月,英国议会通过改革法案:降低选举资格,城市居民凡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户主和年租在10镑以上的房客都有选举权;农村中的选举资格为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在50镑以上的租地农业家。同时取消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衰败选区”,增加了新兴起的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的代表名额。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18世纪后期针对议会改革英国国内的两种态度及对应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并对议会改革进行简要评价。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宋时期,帝王与士大夫非常重视子女训诫,唐朝诗歌家训别具一格,宋朝家训除诗歌、铭、短文外,还出现了大量专著。唐宋家训首重忠君报国,次则重修身守礼,士大夫家训无不要求子弟苦读以求取功名,读书做官论充斥其中。唐宋贵族文人家庭也重视女子教育,《女孝经》《女论语》应运而生。
——摘编自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
材料二: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空前繁荣,甚至商贾之家都有家训。明太祖颁布“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的《教民六谕》,成为明朝家训的指导原则。清朝统治者对明太祖的“六谕”稍作修改,要求乡约每月宣讲。明清家训重视贞烈观,以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妇孺皆知。
——摘编自徐少锦《中国家训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家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家训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殷商时代人们认为天命永远离不开子孙,恪守天命观念,周人则认为天命靡常,恒无一定的道理,对周王的佑助是百姓的意志决定的,周人由恪守天命的观念逐渐转向敬德保民的观念,B项正确;尊重祖先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未体现,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敬德保民观念的出现与是否崇拜先王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虽然周人认为天命靡常,但“传承”一词在题干中无法体现,D项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从秦至汉武帝之前……对商鞅变法的认识逐渐客观”可知,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总体评价不同,这说明对于同一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认识,由于所处时代环境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结论,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项正确;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评价有一定的标准或原则,而且具有客观性,“难有定论”、“缺乏统一标准”的说法错误,排除AB两项;历史评价与时代久远没有关系,因此“时代越接近评价越客观”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代规定不同事务的上奏文种,均有严格的书写格式,说明汉代重视行政运行规范,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权力制衡机制,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行政效果,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监察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D
解析:根据“死罪的人,若家中有七十以上的祖父母或父母无人照顾,而犯罪者又是家中的独子‘单丁’,律则网开一面,可奏请皇帝予以宽宥;”可得出“存留养亲”主要是受到儒学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给犯罪之人留下后代,因此深受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D项正确;法律是公正的,但这属于特殊情况,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不是对老人的优抚,排除B项;“存留养亲”的规定使犯罪之人避免受罚,有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排除C项。故选:D。
5、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可知,唐代翰林学士由备君主顾问到开始参与决策再到专掌诏令起草,正式参与了决策,说明翰林学士逐渐获得了参与决策国家事务的权力,成为决策集团的其中一分子,即在朝廷内部决策权力进行了重新分配,A项正确;仅根据翰林学士地位的变化无法证明整个文官地位日益提高,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在唐前期就已经趋向成熟,排除C项;翰林学士是逐渐参与决策权力,决策权始终还是归皇帝所有,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D
解析:从材料和所学可得出,元代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有效管辖,D项正确;行省制并不会阻碍民族交融,排除A项;南北经济文化格局与行省无关,排除B项;元朝行省制度有利于增强政治认同,排除C项。故选:D。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钦差类型多样,官职差异巨大,这反映出明代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A项正确;材料没有相关官僚体系受到冲击的信息,排除B项;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无法反映官员参政积极性高,排除D项。故选:A。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三品以上……先行……然后……以备”“最基层的州县……经……最后”可以看出明清朝考核制度的流程相对严密,故B正确;A中“道德”在材料中不体现,排除;CD都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9、答案:C
解析:1871—1889年,回国留学人员中从事外交、海军、铁路、电报局、冶矿、商业的人员比较多,再结合19世纪中后期洋务运动的内容可知,该时期留学教育内容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故选C项。
10、答案:B
解析:根据“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源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在抗战时期的敌后根据地推行“三三制”的民主政策,其主要目的是团结一切进步力量进行抗战,适应了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1937年9月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排除A项;遵义会议标志着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排除C项;当时已经不存在工农兵苏维埃政权,排除D项。故选:B。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中图片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等可知,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人民性和民主性,故C项正确。基层民主制度主要是指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而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此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还未完全确立,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已构建,排除D项。
1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制定了村规民约,负责全村的公共事务。村民委员会被写进1982年宪法。1998年,我国正式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可知,材料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法制化,我国基层民主治理不断完善,故B项正确;材料未反映政府参与基层选举,排除A项;改革开放仅是原因之一,材料并未强调改革开放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依法治国成为社会共识,排除D项;故选:B。
13、答案:C
解析:材料“叛国、法官受贿、谋杀、纵火、使用魔法毁坏他人的种子以及夜间在他人田地上放牧”等信息体现《十二铜表法》注重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故C正确;A不能涵盖题干主旨,排除;B题干不能体现,排除;题干没有涉及惩处犯罪的效果,故排除D。故选:C。
1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善良’即道德,‘公平’即正义,合而为法律本质的自然法观念”,可知,罗马法强调将道德、正义融入自然法理念,实现道德与法治有机结合,D项正确;材料并未指出罗马法与前人立法的关系,排除A项;“始终恪守公平的道德理念”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摒弃违背自然规律的成分”,排除C项。故选D项。
1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法国议会通过法律取消曾经统治法国的家族成员的一切选举资格,禁止这些家族的条王及其继承人在法国逗留,家族成员不准担任公职与在军队服役”可知,法国议会通过法律防止封建势力复辟,维护民主共和制度,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普选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分权制衡原则,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权力中心,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文官逐渐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实权的真正力量’”可分析得出文官在法律的规定下行使权力,这反映了美国行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三权分立,排除A项;总统无立法权,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了文官在法律的规定下行使权力,促使总统也能够合法地做出决策,并未反映文官集团削弱了总统权力,排除C项。故选:D。
17、答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步推广,按照逐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政企分开原则,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0年,设立特区,1984年,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使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开始迈出重大步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迈入新台阶;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解析:根据“1978年—2002年”及所学知识可列举相关史实进行解释。
18、答案:选词:通判、转运使、禁军。论题:宋朝中央集权得到加强。论述:宋统治者鉴于唐五代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总之,这些措施加强了宋王朝的中央集权,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客观上有利于当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学生可提取关联词参知政事、转运司、通判。由此得出论题:宋朝专制集权得到加强。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参知政事、转运使和通判如何加强专制集权,最后进行总结升华。
19、答案:(1)支持改革,理由是未能保障各阶层的选举权。反对改革,理由是会毁坏现有宪法的平衡。
(2)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工人阶级力量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民主制度不断完善。评价:议会改革扩大了选举权,降低了选举资格限制,增加了新兴工业城市的议会名额。这使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获得更多议席,有利于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地位,促进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是忽视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并未实现普选,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
解析:(1)态度:根据材料一“温和派认为现在国家只保护土地贵族的权益,应该扩大议会选举权,并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激进派提出了实行普选、秘密投票、年度选举等要求。工人阶级要求本阶级代表进入议会,为争得政治权利”,可知温和派和激进派、工人阶级支持改革,理由是未能保障各阶层的选举权。根据材料一“罗伯特·皮尔则认为扩大选举权和重新分配选区,将会毁坏现有宪法的平衡。”,可知反对改革,理由是会毁坏现有宪法的平衡。
(2)原因:根据材料二“降低选举资格”、“农村中的选举资格为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在50镑以上的租地农业家”、“同时取消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衰败选区’,增加了新兴起的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的代表名额。”及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工人阶级力量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民主制度不断完善。评价:结合所学,辩证地分析,积极方面,从对民主政治的完善、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等分析,局限:从对工人阶级要求的不重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阶级局限性等角度分析。
20、答案:(1)特点:统治阶层重视;形式灵活多样;渗透儒家思想;功利色彩浓厚;重视对女子德行的规范。
(2)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加强;理学深入社会基层;社会矛盾显现。
解析:(1)特点:根据“唐宋时期,帝王与上大夫非常重视子女训诫”得出统治阶层重视;根据“唐朝诗歌家训别具一格,宋朝家训除诗歌、铭、短文外,还出现了大量专著”得出形式灵活多样;根据“《女孝经》《女论语》应运而生”得出渗透儒家思想;根据“士大夫家训无不要求子弟苦读以求取功名,读书做官论充斥其中。”得出功利色彩浓厚;根据“宋朝文人家庭重视女子的文化知识教育,对女子德行的规范已经带上封建纲常的烙印。”得出教育对象扩大。
(2)变化:根据“甚至商贾之家都有家训”得出扩展到社会各阶层;根据“明太祖颁布……《教民六谕》,成为明朝家训的指导原则。”得出朝廷直接指导民间家训;根据“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得出强化封建礼教;根据“女子家训、家法惩戒、婚丧嫁娶规范等内容愈见增多。”得出教化内容增多^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高二上学期(期中)区域性学业质量监测(A卷)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