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某同学在整理某一课笔记时,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A. 秦朝 B. 新朝 C. 东汉 D. 西汉
2.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3.东汉光武帝在分封功臣爵邑(爵位与城邑)时,阴乡侯阴识虽有军功,然以贵人阴丽华之兄身处外戚,竟不得增邑。当时,外戚授官,也以九卿为限。材料说明光武帝时期( )
A. 重用宦官 B. 控制外戚 C. 宦官专权 D. 外戚专权
4.“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 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 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C. 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D.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5.据统计,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时,全国人口只有西汉盛时的1/5,约1000多万人。公元57年,刘秀去世时,全国人口增长到2100多万。这段材料可以佐证( )
A. 七国之乱 B. “文景之治” C. 光武中兴 D. 八王之乱
6.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
A. 诸侯势力的兴起 B. 少数民族的内迁
C.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7.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下列选项与其无关的是( )
A. 州牧势力的膨胀 B. 农民起义的打击 C. 王莽施政的危害 D.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8.如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陶院落模型,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当时何种社会现象
A. 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情形 B. 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
C. 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 D. 贵族奢侈腐化的生活风气
9.京都流传着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导致这一王朝后期的政治事件是
A. 秦末农民起义 B. 王莽夺权 C. 黄巾起义 D. 张骞通西域
10.“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这是中国古代哪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口号 (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刘邦、项羽起义 C. 西汉绿林赤眉起义 D. 东汉黄巾起义
11.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与陈胜吴广起义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A. 起义前制造舆论 B. 目标是推翻旧政权
C. 起义前精心组织和策划 D. 充分利用佛教来壮大力量
12.黄巾起义的显著特点是有组织、有准备。以下最能说明其特点的是( )。
A. 张角创立太平道并长期传教 B. 起义军头裹黄巾
C. 在全国多地同时发动 D. 起义军力量比较强大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
13.让我们一起走进东汉,探讨一下东汉的历史。
材料一 南宋诗人陈亮在《龙州集》中称赞:“自古中兴之盛,无出于光武。”
材料二 “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摘编自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材料三 东汉后期多黑暗,君权旁落局面乱;反抗情绪民间蔓,振臂起义天下应。
(1)材料一中陈亮赞颂的是哪位君主统治时期出现的什么局面?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2)东汉后期哪一现象造成“君权旁落局面乱”?材料三中的“振臂起义天下应”是指什么?有何影响?
(3)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可以取得百姓的信任?
14.阅读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武帝是一个实际的政治家,他知道大乱之后,急于要休养生息,所以一味地减官省事。……所以其时的政治,颇为清明。
材料二:后汉(东汉)的乱源,共有好几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外戚和宦官。
材料三:在下流社会,则各种迷信,逐渐结合,而形成后世的道教。在汉时是其初步。……张角却声势浩大,以公元一八四年起事。
——以上均摘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材料一光武帝是哪个朝代的建立者?“休养生息”政策的首创者是哪位皇帝?“减官省事”能对应光武帝采取的哪项措施?
(2)材料二表明东汉的乱源,最重要的是哪两股势力?他们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导致的结果是什么?(4分)
(3)写出材料三中人物创立的教派,并说明与材料三中提到的宗教之间的联系。
(4)根据所学指出“以公元一八四年起事”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戚、宦官的权力起伏消长,成为东汉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利用身边的宦官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
材料二: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经有数十万人。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1)材料一反映了东汉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现象? 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弊端和危害?
(2)材料二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这次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起义结果如何?
( 3)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1)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少数民族内迁。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3)统治者应该为政清廉,实行仁政,关心人民生活,爱惜民力等,才可以取得百姓的信任。
14.【答案】(1)东汉;汉高祖(刘邦);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2)外戚和宦官;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3)太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个派别。
(4)黄巾起义。
15.【答案】(1)即位的皇帝大都年幼。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 (2)黄巾起义。太平道。起义最终失败,但是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3)由于即位的皇帝年龄比较小,导致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社会动荡黑暗,导致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 同步练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