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
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
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将答案
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从2013年起,三星堆两次入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
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青铜人像、金面具、金杖等又彰显出古蜀文明的
异彩纷呈。这反映了
A.古蜀文明己超越中原文明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C.华夏认同观念的逐步形成
D.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
2.公元前756年,秦国国君秦文公僭越周礼私自使用天子礼祭祀上天。鲁惠公也派人去向
周平王请求使用天子礼祭祀上天....还没等周平王同意,鲁惠公就仗着鲁国强大的国
力私自举行祭天仪式,并邀请了晋、郑、卫等国国君来鲁国参观。这表明
A.天子权力丧失殆尽
B.诸侯争霸格局形成
C.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D.分封制度已被废除
3.睡虎地秦简中保存了一篇《为吏之道》,对官吏的行为进行指导,正面的赞许有“五善”,
反面的告诫则有“五失”。岳麓书院藏秦简保存了一篇《为吏治官及黔首》,除了原来
的“五失”外,还进一步细化为“五过”“五失”与“五则(贼)”。由此可见,秦朝
A.强化思想控制
B.重视吏治建设
C.提倡以吏为师
D.主张严刑峻法
4.“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一则监察郡国、太守,
同时监督监御史;二则不常驻州郡,而是每年在固定的时间到所辖的州郡去巡视。这一
举措
A.清除了王国威胁
B.标志着刺史制度正式确立
C.分割了郡守权力
D,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5.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都是东汉时期的,共有十三幅,其中包括两幅壁画,分
布地区统计如表1。据此推断,东汉时期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出土省份
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2幅壁画)
江苏
泗洪重岗、睢宁双沟镇
表1
A.南方农业水平领先北方
B.政府高度重视农业
C.北方的牛耕较南方普遍
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6.汉代,置铁官44人,多在北方,准南只有广陵、庐江,江南一无所设。三国以后,原
来落后的山越和广州夷人也都掌握了治铁技术.,·,石城、茅山、冶城、广州等地都有
冶铁业的记载,特别是会稽郡,是南方治铁技术较高的地方。这一变化说明
A.治铁业中心在南方
B.江南开发程度提高
C.尚未实现盐铁官营
D.治铁技术水平均衡
7.从拓跋珪建国到政权消亡的近150年间,北魏王朝始终坚持门当户对的通婚理念,积极
倡导胡汉通婚。据北朝四史与墓志统计,整个北魏时期,胡汉高层通婚多达412例,其
中以鲜卑与汉通婚为最多。这表明,当时
A.门第观念依然盛行
B.民族隔阂己经消除
C.鲜卑族汉化最彻底
D.婚姻观念平等开放
8.图1显示的是隋朝主要粮仓的分布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水
渤海
河
京师
东
丽水广通级
济
东都
在584年新
河南君3
605年开
8
(洛阳)仓
610年升
农
余抗部口
杭州》
图1
A.与民休息政策成效显著
B.交通情况影响粮仓布局
C.粮食储备制度开始形成
D.北方农业发展水平较高
9.开元二十五年,唐廷下诏由“长征健儿”充当边疆镇兵,代替以往的兵募。开元二十六
年,中央不再派造统一征发的兵募到各个军镇,而是让各个军镇在当地招募“长征健儿”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 3 4 5 6 7 8
B C B D C B A B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C D B D C B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14分)
(1)特点:历史悠久;项目多且不断丰富;注重礼仪规范;缺乏高度的竞争意识(不太计较比赛成绩);教化民众的工具。(5分)
(2)表现:体育活动范围广;体育项目多样;体育项目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民俗体育蓬勃发展;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等。(4分)
原因:唐代经济繁荣;国家统一稳定;文化开放;民族融合加强;中外交流频繁;统治者的推动等。(5分)
18.(14分)
(1)原因:宋代赋税沉重;劳役繁重;土地兼并加剧;农民社会地位低(“贱农”的倾向);末业受重视;人口剧增与自然资源不足的矛盾。(6分)
(2)有利条件:安土重迁观念的淡化;募兵制的实施;统治者对流民问题的关注和重视;手工业的繁荣(手工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抑商政策的松弛(从事商业的传统);大都市商品经济的发展。(8分)
19.(12分)
【评分标准】论题部分0~2分,阐述部分0~10分,具体赋分要求如下:
分值 要求
10~12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引用两个及以上的历史时期,支持论题;史实分析准确,论证充分,结论合理;逻辑严谨,表述通顺。
7~9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引用两个及以上的历史时期,支持论题;史实分析较准确,论证充分,结论合理;逻辑较严谨,表述通顺。
4~6 能够拟出论题,基本符合要求。 能够运用史实支持论题;有一定的分析、论证;表述较通顺。
0~3 能够拟出论题。 能够运用史实说明。
示例
论题:对孔子称谓的变化反映了儒学地位的历史变迁(2分)
阐释: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儒学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并不被统治者所重视,因此对孔子的称谓也是褒贬不一。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融合法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提出了以“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核心的新儒学思想,得到了汉武帝支持。汉武帝重用儒生,设立太学与“五经博士”教授儒家思想,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对孔子的称谓也变成了“至圣”“褒成宣尼公”,并使其位列头等爵位。唐代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考查儒家经典。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唐朝时期,对孔子的称谓也变成了“先圣”“文宣王”,地位与天子比肩。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被确立为官方哲学,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元朝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宋元时期,对孔子的称谓也是愈加尊崇。
综上所述,对孔子的称谓具有时代性,与儒学地位的历史变迁紧密相连。(10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20.(12分)
(1)变化:从海禁到开海(2分)
背景:人地矛盾;走私贸易兴盛;朝贡贸易衰落;戚继光抗倭胜利;有识之士推动。(4分)
(2)作用:海上贸易变得更加繁荣;充实政府财政;缓解福建粮食短缺;拓展世界资本市场;刺激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促进货币白银化;维护海疆稳定;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聚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