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重庆市綦江区未来学校联盟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綦江区未来学校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半期考试
历史试题
(闭卷本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共90分钟)
温馨提示:
试卷各题答案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答题卡的要求作答。
1. 国家利益至高无上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他用广东禁烟、虎门销烟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誓言。他是( )
A. 林则徐 B. 关天培 C. 陈化成 D. 邓世昌
2.导致下图中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赔款2100万银元
C. 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D.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3.1855年,美国驻华公使希望北上,逼迫清政府举行全面修约的谈判。英国驻华公使说:“用孤单的行动而不伴以强大的军事压力,就没有希望从中国取得任何重要的让步。”这说明( )
A.美英对华态度存在根本分歧 B.英国企图用战争的手段达成目的
C.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D.英美为了共同的利益互相勾结
4.太平天国打破了清朝的统治机器,爱新觉罗氏的皇权陷于衰落,不可能再建立起集权的中央政府,从而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权力。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维护了人民利益 B.具有反侵略性质
C.打击了清朝统治 D.破坏了社会经济
5.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多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权益。下列条约内容中,能体现西方列强经济侵略方式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变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是( )
A.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增开天津为商埠 D. 允许日本在通商的口岸设工厂
6.1895年5月10日《申报》发文:“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指参加会试的举人)千余人,上书二万言,力拒议和,叩求都察院代奏”。该文描述的历史事件(  )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D.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7.1895年,清朝使臣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谈判时,曾有过这样一段对话(见表)。从中可得出的信息是(   )
李云:我接台湾巡抚来电,闻将让台湾,台民鼓噪、誓不肯为日民。 伊云:听彼鼓噪、我自有法。 李云:此话并非相吓,乃好意,直言相告。 伊云:我亦闻此事。 李云:台民戕(杀)官聚众,视为常事,他日不可怪我。 伊云:中国一将治台权让出,即是日本政府之责。
A.台湾人民坚决反抗日本割占台湾 B.清朝官员为虎作伥加速台湾沦陷
C.台湾已被置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 D.台湾人民的斗争被日军残酷镇压
8.如图是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某一单元的目录。该单元的主题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9.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称:“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 是一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运动 B. 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C. 自始至终都得到清政府的大力支持 D. 使变法图强成为共识
10.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从分裂走向统一 B. 从专制走向民主
C.从屈辱走向独立 D. 从封闭走向开放
11.小明同学对中国历代货币很感兴趣,他在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一枚标有“中华民国十五年”的银元,“中华民国十五年”,按公元纪年应该是(   )
A. 1924年 B. 1925年 C. 1926年 D. 1927年
12.“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五四运动爆发、弘扬五四精神而设立。在五四运动学生高呼的口号里,全面反映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取消二十一条”
C. “誓死力争,关我青岛” D.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13.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 虎门销烟——没有显示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B.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资政新篇》——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D.《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14.学习历史,要求掌握一定的时序性,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④①②③ B. ①③④②
C. ④③①② D.①④③②
15.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下列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对发动和鼓舞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B.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提出的两大口号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D.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历史进程中意义重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8分,第17题12分,第18题9分,第19题6分,共35分。请按答题卡的要求作答。)
16.(8分)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向和会送交了对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胶济铁路以及其他权利直接归还中国……中国代表曾呼吁请英、美、法等国予以支持,但终因他们与日本有着共同利益,而拒绝了中国的请求。4月30日,由英、美、法三国决定,将德国在山东掠夺的权利全部让与日本。
一-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代表团为收回山东作出的努力和日本得以掠取在出东权利的原因。(3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在中国人苦苦向西方学习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进步暴露了资本主义的严重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与此同时,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的所作所为,已经过一轮觉醒的先进知识分子终于认识到西方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向外侵略的本质。……“五四”后的一年中,新出版的刊物达400多种。这些刊物是新文化运动的“产儿”,它们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作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最为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许多人开始改变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旧观念、旧思想,出现了一个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 ——摘编自宋进《坚定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2)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二中得出的,请在题后对应的括号内填“ ”;违背了材料二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题后对应的括号内填“X”;是材料三没有涉及的,请在题后对应的括号内“O”。(3分)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幻想。( )
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成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第一次觉醒。 ( )
③在五四运动的第二阶段,工人阶级成为爱国运动的主力。 ( )
(3)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后新刊物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在联系,并概括五四运动后中国青年主张的救国道路的变化。(2分)
1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材料五 学习历史,要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中国的近代史除了是一部列强的侵略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外,它也是一部探索史。鸦片战争后,面对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在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下列是中国人至五四运动前(1919年)早期近代化探索的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的特点(1分)和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出发点。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认为我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有何历史意义。(1分)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中国的近代化早期探索历程中学习西方内容发生的变化以及归纳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特点。(4分)
18.(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开设的新学堂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方面。
--摘编自方建春《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二 可是追本溯源,维新派的言论也只是师承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在《原君》篇中所揭露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荼毒天下”之类内容而有所深化,并结合了刚刚传入中国不久的某些宣扬西方近代民主主义思想的言论加以糅合的产物。同时,甲午战败之后,基于朝野有识之士对亡国灭种惨祸可能来临的忧患意识,“变法自强”的爱国主义思想就成为他们的共同心声……但是其中大部分思想不切实际或过于激进,很难为一般群众所理解和接受。
——摘编自余明侠《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关系及其性质问题》
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许多意义重大的改革,主要有:……教育方面,提倡男女同校,废止小学读经等。这些政策在当时虽然没能全部贯彻执行,但对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平等思想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临时政府的改革措施》
材料四 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中共二十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出现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维新派指导思想的组成部分。(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及其意义?(2分)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分)
19.(6分)阅读下列材料:
请选择以上两个及以上相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答题卡的要求作答。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B C D B A B A B C A D C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8分,第17题12分,第18题9分,第19题6分,共35分。请按答题卡的要求作答。)
16.(8分)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
(1)努力:①向和会送交对山东问题的说帖②曾呼吁请英、美、法等国(列强)予以支持(2分)
原因:英、美、法等国(列强)与日本有着共同的利益。(1分)
(2)① ( √ ) ② ( ) ③( O )(3分)
(3)内在联系:这些新刊物既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又推动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分)
变化:从走资本主义道路到走社会主义道路。(1分)
1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特点:官府控制 ;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任意一点即可)(1分)目的: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2分)
(2)出发点: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制度。(1分)原因:只引进技术,不改变制度,无法使中国走上富强。(1分)
(3)国弱:我国实行君主专制(专制政体);(1分)
主张:实行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行宪法、开国会)任意一点即可(1分)
(4)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任意一点即可)(1分)
(5)变化: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3分)
特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道路是曲折的,由表及里,层层推进(任意一点即可)(1分,答到1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可同等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分。)
18.(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变化 :人才培养目标变化:从培养官僚士绅到培养近代实用人才;教学内容变化:从侧重科技知识转向重点关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2分)
(2)组成:①黄宗羲揭露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危害的思想 ②西方近代民主主义思想 ③爱国主义思想(3分)
(3)措施:提倡男女同校,废止小学读经等;(1分)意义:对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平等思想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1分)
(4)认识:与时俱进的教育或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可同等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2分。)
19.(6分)阅读下列材料:
评分标准
水平等级 拟定的观点 材料运用与论述 分值
4 明确,有新意或有思想深度 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两个事例,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6
3 明确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材料中的事例,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是基本清楚 3-4
2 不够明确 有论述或说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论结合不充分 1-2
1 没有凝练出观点 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事例 0—1
【示例一】
所选事件: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观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论述: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结论:由此可见,列强的侵略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要建立强大的国防,才有能力捍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的完整。
【示例二】:
所选事件: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观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论述:从战争的目的上看,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他们发动两次战争的目的是一致的。从战争的影响上看,《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使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丧失更多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结论:由此可见,从目的上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从影响上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扩大。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示例三】:
所选事件: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观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危机加剧。
论述: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还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剧。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结论:由此可见,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所以,我们要建立强大的国防,才有能力捍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的完整。
【示例四】:
所选事件:图二:圆明园遗址(圆明园遭受的浩劫) 图三:旅顺大屠杀
观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对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致使中国大量的文物损害和丢失,圆林被破坏,留下残破不堪的遗址,带来一场巨大的浩劫,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伤痛,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我国同胞两万多人,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结论:综上所述,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反对侵略,珍爱和平。
【示例五】:
所选事件:三元里抗英 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反帝运动
观点:列强的侵略遭到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
论述:英军占领广州城北的四方炮台,广州三元里及各乡数千乡民手持武器包围并攻击盘踞在四方炮台英军。广大群众手持刀矛,英勇杀敌,给侵略者沉重的打击。1895年,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后,台湾人民和部分留台清军对日本的占领进行了英勇顽强抵抗。日本近卫团有一半被消灭,台湾义军和留台清军除少数人生还外,大部分战死。此后台湾人民继续坚持抗战。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义和团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八国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义和团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义和团反帝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结论:总之,列强的侵略遭到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抵抗,粉碎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重庆市綦江区未来学校联盟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