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0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课件+练习)(2份打包)

(共45张PPT)
第十一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基础必备 探新知
史料探究 释疑难
随堂训练 测达标
目标展示 定方向
课程延伸 提素养
目标展示 定方向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1.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2.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认识。 1.通过分析史料,了解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表现,提升史料实证能力。
2.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3.通过分析史料,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意义,提升历史解释素养。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
基础必备 探新知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含义:2015年10月,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强调“小康”讲的是___________,“全面”讲的是发展的_________、协调性、可持续性。
2.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发展水平
平衡性
3.成效
(1)2013年,习近平提出了“___________”理念。经过努力,到2020年11月,我国最后九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这标志着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2)2021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4.意义: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国书写了_________ ______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精准扶贫
经济快速
发展
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1.十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稳居_____________;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___________;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世界第二位
世界前列
2.国家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全社会研发经费居世界第二位,明显快于发达国家,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___________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___________、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等取得重大成果,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基础研究
载人航天
3.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5万元。国家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我国还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_______________和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4.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重构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和军事政策制度,全面推进_______________,我军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
社会保障体系
国防科技创新
三、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1.对外贸易
(1)挑战:2018年以来,我国外部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美国单方面执意挑起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2)应对:面对国际上保护主义的抬头、单边霸凌的逆流,我国采取有力反制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利益,捍卫___________和多边体制,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
自由贸易
2.国家统一
(1)香港
①挑战:2019年6月,香港爆发“修例风波”,充分暴露出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存在的制度漏洞。中央政府坚定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打击和惩治暴力犯罪活动,止暴制乱,恢复秩序。
②应对:2020年6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明确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当地公布实施,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制度机制作出_________、规范化、明晰化的具体安排。这一重大举措,全面贯彻“_____________”原则,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国家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香港、澳门保持了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
法律化
爱国者治港
(2)台湾问题
①地位: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②新发展: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_________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___________,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推动下,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台湾同胞来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同等待遇,分享大陆发展机遇。
新加坡
首次会面
③挑战: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台独”势力猖獗。面对着“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
④应对:_____________鲜明地提出,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开展了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_________和主动权。中共二十大重申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
中共十九大
主导权
3.新冠疫情
(1)挑战: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爆发,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应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___________有效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___________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
科学精准
生命安全
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背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2)提出:2014 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推进___________________的战略思想,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
(3)意义:为实现“_____________”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两个一百年
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提出: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全面阐述:2015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讲,全面阐述_________________内涵,呼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3)地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我国宪法序言。
(4)践行
①中国坚定奉行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独立自主
②中国积极参与_______________的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_________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推动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_____________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全球治理体系
国际法
发展中国家
③中国坚定奉行___________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_____________的正确方向。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互利共赢
经济全球化
史料探究 释疑难
主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史料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有着自身独特的内涵,其核心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充分说明,我们要着重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五个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在政治上:要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二)在安全上:要坚持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三)在经济上: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四)在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五)在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摘编自王立培《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想的内涵及新时代意义》
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的任一组成维度内容,自拟论题并展开阐述。(要求:论题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提示:论题:坚持平等协商,摒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阐述:当今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世界各国应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摒弃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示例”仅供参考,其他论题如“促进经贸自由,坚持开放共赢”“尊重文明多样,互鉴多元发展”“合力减排低碳,共守绿色地球”等,阐述充分,言之有理亦可)
课程延伸 提素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
时代中国外交的创新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启大国外交新时代,开拓全领域外交新空间,开辟主场外交新形式,开通“一带一路”新平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和理念登上人类道义的制高点,标志着中国外交正在经历几个方面的转变:从守势外交为主向以攻势外交为主调整,从全方位外交向全领域外交转型演变,从硬实力外交为主向软实力、硬实力兼顾的形式转向。中国外交不仅是人民外交,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且要在追求中国人民福祉的同时,推进各国人民共同福祉的实现,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一带一路”倡议都是史无前例的大手笔,将中国带入国际舞台中央,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随堂训练 测达标
1.2020年4月23日,中国最后9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在全球贫困状况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中国的脱贫攻坚成就( )
A.解决了全球性贫困和冲突加剧问题
B.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现
C.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成果
D.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C
[解析] 根据材料“2020年4月23日,中国最后9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在全球贫困状况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说明中国的脱贫攻坚成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成果,C项正确;“解决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实现,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是脱贫攻坚,没有体现国民经济结构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2.“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战略构想。从党的十二大报告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析正式提出小康目标,到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再到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反映了( )
A.中国逐步与世界接轨的过程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
C.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过程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主旨为小康社会从提出到建成的历史进程,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中国与世界接轨的过程,排除A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中国国际影响力是否不断提升,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各历史发展阶段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3.下表所示是21世纪我国在部分领域取得的成就。这反映了我国( )
C
领域 成就
交通 2015年后,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
经济 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
航天 2021年10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
体育 2021年东京奥运会获得88枚奖牌,位居奖牌榜第二
A.产业结构的优化 B.对外开放纵深发展
C.综合国力的提升 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解析] 本题是单项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21世纪的中国。根据材料“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东京奥运会获得88枚奖牌,位居奖牌榜第二名”可知,21世纪以来,我国在交通、经济、航天、体育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升,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产业结构相关问题,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21世纪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而不是对外开放,排除B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综合国力提升的表现之一,D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故选C项。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多年持续快速增长,高铁里程世界第一,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快速发展。这反映了我国( )
A.科技创新领先世界
B.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C.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D.基础建设不断发展
B
[解析] 依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多年持续快速增长,高铁里程世界第一,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快速发展”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B项正确;“领先世界”,表述绝对,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整体综合国力的提升,排除D项。故选B项。
5.2015年11月7日参考消息网报道:习近平和马英九在香格里拉酒店举行历史性会晤,这是 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之间的首次会晤,习近平和马英九的握手时间持续超过一分钟,历史将这一时刻称之为“习马会”。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出现是基于双方都( )
A.拥护“一国两制”方针
B.反对外国干涉势力
C.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D.坚持两岸和平统一
C
[解析] 一国两制是大陆提出的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这一政策并没有得到台湾领导人的认可,A项错误;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大陆反对外来势力干涉内政,但是台湾却依赖于美国的保护,B项错误;两岸和平交流的基础就是双方都认可“一个中国”的原则,否则两岸不可能有良好的关系,“习马会”也是基于这一原则举行的,C项正确;大陆一直坚持两岸和平统一,但是台湾方面的政策则比较模糊,D项错误。故选C项。
6.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10年来,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始终将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将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将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取得了积极进展和一系列重大成果。这说明( )
A.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潮流
B.中国具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C.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将会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D.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
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13年(中国)。据材料“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10年来,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可知,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与沿线国家人民一道,促进沿线国家的发展,说明中国的大国担当,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的大国担当,并不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国的作用,并不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第十一单元 第30课
一、素养达标
1.1978年,中国人均收入仅为200美元,而到2016年中国人均收入已达到8260美元。预计2023—2025年中国人均收入能够成功突破12 735美元。我国人均收入的变化印证了(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实现
B.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要抉择
C.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D.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正式批准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号“921工程”。从1999年实施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到2003年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显示出我国( )
A.已经独步世界航空业领域
B.国际空间合作能力不断加强
C.自主创新和制造实力增强
D.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3.2020年,太空全球经济总量达万亿美元,商业卫星占总卫星比例从冷战时期的4%到2017年的36%,而且一些商业卫星的性能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军用卫星的水平。商业航天从传统的通信、导航、遥感应用卫星领域,拓展到载人航天、空间探测、在轨服务等多个领域。这表明( )
A.现代科技孕育经济新增长点
B.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
C.航天技术威胁各国国家安全
D.现代科技各领域互相渗透
4.1970年7月,中国正式启动代号“707”的航母研制计划,迈开了自行研制航母的步伐,但直到2012年9月25日,中国才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它诞生的主要因素是我国( )
A.海权意识增强 B.综合国力提升
C.国防实力增强 D.造船工业进步
5.2021年12月19日,香港的士司机从业员总会组织了500辆的士进行巡游活动。在的士车尾行李箱后盖插上了五星红旗,呼吁广大香港市民为香港未来发展选出新贤能。到场的士司机纷纷表示支持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的前提是坚持( )
A.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统一方针
C.维护国家稳定 D.共商共建共享
6.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方针,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始终是“一国两制”框架的根本原则,任何分裂国家与主权的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该论述( )
A.解释了港澳的政治实体地位
B.强调了和平统一的价值
C.阐明了“一国两制”的意义
D.设定了高度自治的底线
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了全方位对外交往,致力于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举措( )
A.利于摆脱外交孤立状态
B.彰显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C.意在构建多极世界格局
D.实现了全球治理的现代化
8.全球重大问题,从恐怖主义到气候变化,从国际贸易壁垒到金融危机风险,没有一个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有效解决,有些方面甚至越发严重,出现了惊人的治理赤字。针对这些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理应( )
A.坚定不移地反对国际霸权主义
B.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进一步发挥联合国的核心作用
D.强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调作用
9.“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形成的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对台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扎实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但一个时期以来,台湾民进党当局加紧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一些外部势力极力搞“以台制华”,企图阻挡中国实现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不容置疑也不容改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阐述:指出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对台湾“工作理论”的创新及“实践”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影响解决台湾问题的阻碍因素。
二、能力提升
10.2018年4月23日是中国海军成立69周年纪念日,众人瞩目的国产航母成功进行倾侧试验。中国海军现已装备辽宁号航母、052D型导弹驱逐舰、054A型导弹护卫舰、056型护卫舰等一系列新式舰艇。这说明( )
A.中国海军已是世界第一
B.中国已经进入世界海军强国之列
C.中国国防实力不断增强
D.中国完全可以解决一切领海争端
11.回归祖国开启了香港民主的新纪元,在中央主导下,香港选举制度循序渐进向前发展,既充分体现“爱国者治港”原则要求,又做到了包容开放;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加强协商民主。据此可知,当今香港选举制度( )
A.体现出香港民主发展的多元形态
B.反映了我国民主发生根本性变革
C.说明“一国两制”步入成功实践阶段
D.促进了国家统一大业的持续发展
12.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呼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反映了( )
A.中国积极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
B.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大国的共同愿望
C.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承担大国责任
D.中国的合作方案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13.意大利学者帕兰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不断得到认同,不仅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西方社会同样如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够获得全球认同,主要是因为( )
A.符合合作与共赢的发展需要
B.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增强
C.通过结盟消除国家间的分歧
D.可持续发展理念获得广泛认同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在内蒙古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首次实现太空行走。
2011年11月1日至17日,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2012年6月16日至29日,“神舟九号”任务完成,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5年9月20日7时,中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点火发射并取得成功,标志着中国长征系列家族再添新成员。长征六号一次性将20颗卫星送入距离地球524公里的轨道,创亚洲之最。中国研制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也一道完成首次飞行试验,标志着长征系列火箭从发动机到商业应用实现质的飞跃。
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进入天宫二号……2020年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空间实验室任务标志我国载人航天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承前启后,意义重大……
【教你读史】
史料介绍了1956年至今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历程。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概括指出1956年至今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
(2)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第十一单元 第30课
一、素养达标
1.1978年,中国人均收入仅为200美元,而到2016年中国人均收入已达到8260美元。预计2023—2025年中国人均收入能够成功突破12 735美元。我国人均收入的变化印证了( B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实现
B.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要抉择
C.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D.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年以来(中国)。根据材料“1978年,中国人均收入仅为200美元,而到2016年中国人均收入已达到8260美元”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均收入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印证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要抉择,B项正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2020年才实现,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人均收入提高,没有涉及经济发展质量的情况,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2.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正式批准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号“921工程”。从1999年实施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到2003年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显示出我国( C )
A.已经独步世界航空业领域
B.国际空间合作能力不断加强
C.自主创新和制造实力增强
D.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2年以来的中国。材料主要讲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载人航空事业的发展,从无人飞行到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表明我国自主创新和制造实力的增强,C项正确;虽然中国载人航天成功但并非世界首次,不能体现“独步”,排除A项;材料未谈到国际空间合作,排除B项;中国载人航空事业不属于基础设施建设,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0年,太空全球经济总量达万亿美元,商业卫星占总卫星比例从冷战时期的4%到2017年的36%,而且一些商业卫星的性能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军用卫星的水平。商业航天从传统的通信、导航、遥感应用卫星领域,拓展到载人航天、空间探测、在轨服务等多个领域。这表明( A )
A.现代科技孕育经济新增长点
B.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
C.航天技术威胁各国国家安全
D.现代科技各领域互相渗透
[解析] 航天科技属于现代科技,而“太空全球经济总量达万亿美元;商业卫星占总卫星比例从冷战时期的4%到2017年的36%”等,说明太空经济发展潜力大,发展快,领域广,孕育经济新增长点,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科技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国家安全问题,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各领域互相渗透”,材料都在叙述航天科技,排除D项。故选A项。
4.1970年7月,中国正式启动代号“707”的航母研制计划,迈开了自行研制航母的步伐,但直到2012年9月25日,中国才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它诞生的主要因素是我国( B )
A.海权意识增强 B.综合国力提升
C.国防实力增强 D.造船工业进步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70—2012年(中国)。由材料可知,航母的建设需要资金、资源、技术、人力为支撑,世界上只有少数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能建造航母,1970年中国正式启动了航母研制计划,但直到2012年才产生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这说明航空母舰的研制成功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综合国力提升的结果,B项正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海权意识增强是中国建造航空母舰的原因之一,但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航空母舰的建造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C项因果关系倒置,排除;“造船工业进步”只是航母建造所需诸多条件之一,航母建造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1年12月19日,香港的士司机从业员总会组织了500辆的士进行巡游活动。在的士车尾行李箱后盖插上了五星红旗,呼吁广大香港市民为香港未来发展选出新贤能。到场的士司机纷纷表示支持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的前提是坚持( A )
A.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统一方针
C.维护国家稳定 D.共商共建共享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1年(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有利于“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符合香港市民的根本利益。“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的原则,A项正确;和平统一方针是针对台湾问题,排除B项;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有利于维护香港长期稳定繁荣,并且材料主旨内容主要围绕香港,而不是全国,排除C项;“一带一路”建设是系统性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6.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方针,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始终是“一国两制”框架的根本原则,任何分裂国家与主权的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该论述( D )
A.解释了港澳的政治实体地位
B.强调了和平统一的价值
C.阐明了“一国两制”的意义
D.设定了高度自治的底线
[解析] 根据本题材料“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方针”“任何分裂国家与主权的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必须在维护国家主权、爱国的基础上才能享有高度自治的权利,不允许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发生,该论述为香港、澳门高度自治设定了底线,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港澳与内地之间的地位关系的论述,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要求香港和澳门必须加强爱国主义,并没有强调用和平方式维护统一的价值,排除B项;材料与“一国两制”的意义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了全方位对外交往,致力于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举措( B )
A.利于摆脱外交孤立状态
B.彰显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C.意在构建多极世界格局
D.实现了全球治理的现代化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年后(中国)。根据材料“致力于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中国为促进人类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彰显了大国大党的气度风范,彰显我们党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天下情怀,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独特优势,B项正确;建国第一年,中国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打破西方外交孤立,进入70年代以来中国彻底打破了西方的“孤立政策”,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材料强调的是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排除C项;根据材料不能得出全球治理已经实现现代化,且“实现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8.全球重大问题,从恐怖主义到气候变化,从国际贸易壁垒到金融危机风险,没有一个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有效解决,有些方面甚至越发严重,出现了惊人的治理赤字。针对这些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理应( B )
A.坚定不移地反对国际霸权主义
B.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进一步发挥联合国的核心作用
D.强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调作用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全球重大问题,……没有一个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有效解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主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面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各国人民应携手解决和平、发展、安全等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全球性问题涉及多个方面,A项和C项是在政治领域的应对,排除A、C项;D项是在经济领域的应对,排除D项。A、C、D项均不够全面,排除。故选B项。
9.“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形成的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对台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扎实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但一个时期以来,台湾民进党当局加紧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一些外部势力极力搞“以台制华”,企图阻挡中国实现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不容置疑也不容改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阐述:指出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对台湾“工作理论”的创新及“实践”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影响解决台湾问题的阻碍因素。
答案:理论创新:“一国两制”。
实践表现:推动两岸双方达成“九二共识”;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绝不放弃使用武力;“习马会”等。(写出任意3点即可)
因素:“台独”分裂势力;外部反华势力。
[解析]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理论创新:结合所学知识,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政策。实践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践表现有推动两岸双方达成“九二共识”;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绝不放弃使用武力;“习马会”等。因素:由材料“台湾民进党当局加紧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一些外部势力极力搞‘以台制华’”可知,“台独”分裂势力;外部反华势力。
二、能力提升
10.2018年4月23日是中国海军成立69周年纪念日,众人瞩目的国产航母成功进行倾侧试验。中国海军现已装备辽宁号航母、052D型导弹驱逐舰、054A型导弹护卫舰、056型护卫舰等一系列新式舰艇。这说明( C )
A.中国海军已是世界第一
B.中国已经进入世界海军强国之列
C.中国国防实力不断增强
D.中国完全可以解决一切领海争端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我国海军正在快速发展,逐渐强大,故C正确;题干信息未涉及比较,无法得出中国海军已是世界第一和中国已经进入世界海军强国之列,故排除A、B项;“完全”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故选C项。
11.回归祖国开启了香港民主的新纪元,在中央主导下,香港选举制度循序渐进向前发展,既充分体现“爱国者治港”原则要求,又做到了包容开放;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加强协商民主。据此可知,当今香港选举制度( A )
A.体现出香港民主发展的多元形态
B.反映了我国民主发生根本性变革
C.说明“一国两制”步入成功实践阶段
D.促进了国家统一大业的持续发展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中央政府重视香港民主的发展,“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加强协商民主”,体现了包容开放的特点,有利于香港民主多元形态的发展,A项正确;我国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民主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反映的是香港民主发展的多元形态,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香港民主发展,D项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故选A项。
12.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呼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反映了( C )
A.中国积极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
B.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大国的共同愿望
C.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承担大国责任
D.中国的合作方案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7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当代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现了中国承担大国责任,C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的大国担当,并未涉及多边主义,排除A项;“人类命运共同体”受到了某些大国的抵制,因此并不是世界大国的共同愿望,排除B项;“中国的合作方案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可”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3.意大利学者帕兰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不断得到认同,不仅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西方社会同样如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够获得全球认同,主要是因为( A )
A.符合合作与共赢的发展需要
B.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增强
C.通过结盟消除国家间的分歧
D.可持续发展理念获得广泛认同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本题材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不断得到认同,不仅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西方社会同样如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既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又符合合作与共赢的发展需要,A项正确;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有发展中国家,排除B项;“消除国家间的分歧”的表述过于夸大化,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够获得全球认同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在内蒙古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首次实现太空行走。
2011年11月1日至17日,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2012年6月16日至29日,“神舟九号”任务完成,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5年9月20日7时,中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点火发射并取得成功,标志着中国长征系列家族再添新成员。长征六号一次性将20颗卫星送入距离地球524公里的轨道,创亚洲之最。中国研制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也一道完成首次飞行试验,标志着长征系列火箭从发动机到商业应用实现质的飞跃。
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进入天宫二号……2020年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空间实验室任务标志我国载人航天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承前启后,意义重大……
【教你读史】
史料介绍了1956年至今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历程。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概括指出1956年至今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
(2)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答案:特点:(1)独立自主研制;发展迅速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走向国际市场。
(2)因素:国家政策;国际竞争;时代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等。
[解析] (1)由材料“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自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等信息可以推出,中国的航天科技的发展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研制;由材料可知,中国从2003年成功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到2008年实现太空行走,再到2012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最后在2020年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仅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体现了中国航天科技发展迅速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由材料可知,中国在1990年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2015年更实现了长征系列火箭的商业应用,中国航天科技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国家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有国家政策、国际竞争、时代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0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课件+练习)(2份打包)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