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2024高二上学期11月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4.下表反映了当时
2025届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1912年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历史
1913年
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1914年
修正总统任期,总统可连选连任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5
1915年
护国战争爆发
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
A.政权更替的频繁
B.政党政治趋于成熟
考试用时90分钟。
C.民主共和道路的曲折
D.资产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5.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召开了第二届参议会,在选举中,为解决群众因不识字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而无法投票的问题,发明了很多有特色的投票方法,如“背箱法”“投豆法”“烧洞
注意事项:
法”等。这种做法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A.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题卡上填写清楚。
C.显示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广泛性
D.有利于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6.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并要求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皇族拓
跋氏改姓元,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婚。孝文帝的这些措施
A.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管理
B.瓦解了门阀势力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C.有效缓和了北魏社会矛盾
D.促进了民族交融
1.周人秉承“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的原则,将最为重要的周公、召公分别分封到
7.有学者评价九品中正制时说:“中正评定人才,越来越依据士人的家世…朝廷任命
西周的东方和北方,将武王幼子唐叔分封到眦邻宗周便于防御西北方向戎族入侵的晋
中正官时,往往要征求本地出身的高官们的意见,连中正本身的公正性也逐渐丧失,
地。此举意在
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这反映了九品中正制
A.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B.确保王位顺利继承
A.是选官制度的重大倒退
B.成为维护土族特权的工具
C.结束分裂实现中央集权
D.防范潜在政治风险
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家世是评定人才唯一标准
8.下表是唐代前期科举出身官员的身份来源统计表(单位:人)。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2.古代雅典的市政广场上建有“纪名英雄墙”,有关城邦的事务及法令预案都公告于此,
供人们讨论。建于公元前5世纪末的圣殿是雅典的公共档案馆,有档案文献及收支
科目
出身
618~649年
650-683年
684~709年
710~732年
账目向公民开放查询。这说明古代雅典
士族
14
34
32
进士
A.法令彰显民众意愿
B.公民群体得以壮大
寒族
2
5
21
19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城邦民主受到监督
士族
4
7
18
14
3.1786年,华盛顿指出:“如果不施以强制力量,人们是不会采纳和实行为他们自己的
明经
寒族
1
3
利益精心制定的措施;如果不设立某种权力机构,使其能够在全联邦范围内实施各州
6
政府所具有的那样有效的权威的话,我不认为我们作为一个国家能长久存在。”这说
士族
13
9
15
15
制科
明华盛顿
寒族
2
3
5
>
A.主张加强中央权力
B.未认清美国面临严峻形势
A.门阀观念不断强化
B.寒门庶族势力上升
C.极力保障各州权力
D.倡导中央和地方权力并重
C.科举程序存在弊端
D.官员选拔标准不公
历史ML·第1页(共8页)
历史ML·第2页(共8页)2025 届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D A C A D B B D D C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D C C D A C D A B A B
【解析】
1.周的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是分封土地的依据。
也就是说,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所以我们会同心同德,一起守护西周这个王朝。通过材料
中的“将武王幼子唐叔分封到毗邻宗周便于防御西北方向戎族入侵的晋地”可知为了加强
对边疆的控制,故选 A 项;王位的继承主要采用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内容,排除 B
项;秦朝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周代没有,排除 C 项;材料并无政治风险的信息,排除
D 项。
2.古代雅典在市政广场上公示城邦事务、法令预案等供人们讨论,雅典公共档案馆的所有档
案文献、收支账目均向公民开放,说明古代雅典在管理城邦时,实行民主政治,接受公民
监督,D 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法令与民众意愿的关系,排除 A 项;政务公开并不能推动
公民群体的壮大,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的并非参政是公民的义务,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3.华盛顿认为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那国家就不能长久存在,这说明华盛顿对于
邦联体制不满,主张加强中央权力, A 项正确;华盛顿对于美国政治的认识符合实际,排
除 B 项;州权主义强调地方权力,与材料中华盛顿的主旨相反,排除 C 项;材料强调加强
中央权力,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4.据表格内容可知,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无限扩大总统的权力,说明共和政体遭到破
坏,1915 年的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称帝,反映了民主共和道路的曲折,故选 C 项;据所学
可知,1912~1915 年始终是在民国政体之下袁世凯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权更替的频繁
与史实不符,排除 A 项;据所学可知,袁世凯就任临时总统之后,利用权力解散了国民党
和国会,说明民主力量和专制力量较量之下的政党政治仍处于弱势,政党政治趋于成熟与
史实不符,排除 B 项;袁世凯代表的是大地主和官僚的利益,不属于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内部矛盾尖锐与主旨不符,排除 D 项。
历史 ML 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6 页)
{#{QQABAYaQogCAAABAAAhCEwFACEKQkBACCIoGxFAIMAIBgRFABAA=}#}
5.据材料可知,边区政府在参议会选举中,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采用具有根据地特色
又贴近群众的投票方式,解决群众因不识字而无法投票的问题,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
故选 A 项;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是 1940 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排除 B 项;仅
通过题干材料无法看出民主政治的广泛性,排除 C 项;1941 年仍处于抗战时期,有利于抗
日战争走向胜利,排除 D 项。
6.据材料信息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说汉语、用汉姓,和汉族通婚,这些措施推动
北魏封建化,促进民族交融,故选 D 项;北魏本身就是少数民族政权,排除 A 项;北魏孝
文帝的措施推动了鲜卑的封建化,并没有瓦解门阀势力,排除 B 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缓
和了民族矛盾,推动民族交融,并无缓和社会矛盾的信息,排除 C 项。
7.据材料“越来越依据士人的家世……公正性也逐渐丧失”可知,九品中正制发展到后期,
越来越看重门第,士族把持选官权力,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其特权的工具,故选 B 项;材
料强调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是历史发展的结果,“重大倒退”说法错误,排除 A 项;科举
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官员来源,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基础,排除
C 项;“唯一标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D 项。
8.从材料“唐代前期科举出身官员的身份来源统计表”和所学知识可知,寒族人数有所增加,
说明科举制下寒门庶族势力上升,故选 B 项;材料可见寒族出身在科举中比重上升,说明
门阀观念弱化,排除 A 项;材料并无科举程序的信息,不能得出科举程序存在弊端的结论,
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出身官员身份的来源,并不能说明选拔标准不公,排除 D 项。
9.题干提及 1910 年宣统帝上谕宣布“翰林院编修”“各部”官员从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学
生中选拔,而北洋大学堂属于近代教育机构,故选 D 项;“尚未完全废除”不合时空,科
举制废止于 1905 年,排除 A 项;近代文官考试思想开始于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排除
B 项;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的标志是 1904 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排除 C 项。
10.据所学可知,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选官制度上都以考试作为主要选拔手
段,故选 D 项;北洋政府政事堂铨叙局负责选拔官员,南京国民政府由考试院负责选拔
公务员,排除 A 项;据所学可知,不论北洋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在选拔官员过程
中都存在着任用亲信的现象,排除 B 项;据所学可知,不同于北洋政府的相关法规,南
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排除 C 项。
11.据材料“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共开展提醒、函询和诫勉 139.6 万人次,其中提醒 110.8 万人
次,函询 16.9 万人次,诫勉 11.9 万人次”可知党的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提醒、函询和诫
勉,体现了党管干部原则,故选 C 项;材料“提醒、函询和诫勉”主要体现警示党管干
部原则,对干部进行警示教育,没有涉及严惩腐败原则,排除 A 项;材料“对领导干部
提醒、函询和诫勉”不是审查,排除 B 项;材料“开展提醒、函询和诫勉”体现了党管
干部,但没有涉及干部任用改革,排除 D 项。
历史 ML 参考答案·第 2 页(共 6 页)
{#{QQABAYaQogCAAABAAAhCEwFACEKQkBACCIoGxFAIMAIBgRFABAA=}#}
12.据材料“……孝以忠先的追求”“……夫妻和睦的提倡”“……主奴秩序的构建”可知,
秦通过法律强化家庭伦理观念从而构建尊卑有别,贵贱有序的政治秩序,维护秦朝统治,
巩固大一统局面,故选 D 项;大同社会是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包括权力公有和财物公
有,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符,排除 A 项;编订这些法律条文的目的是整合政治与家庭伦理,
通过强化家庭伦理进而强化统治秩序,其背后的立法思想并不是为了弥补秦文化传统的
薄弱,另外“弥补秦文化传统的薄弱”属于影响,排除 B 项;C 项属于秦的治国理念和
方式,不属于这些家庭伦理法律文献背后的指导思想,排除 C 项。
1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人口问题关乎国家生存与发展,罗马元首制的缔造者奥古斯
都于公元前 18 年颁布《尤里乌斯法》,试图借助法律的力量敦促罗马人结婚生子,提升
人口数量,以保障庞大帝国的延续与进步。其中规定:“罗马男子如果有三个孩子则可以
免除公民劳役;禁止独身者接受遗产和遗赠,无子嗣者只能继承留给他们的遗产和遗赠
的一半。”这说明罗马法强调国家利益至上,C 项正确;材料与“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无
关,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鼓励生育,“限制了公民的权利”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
排除 B 项;材料未体现重视保护私有财产,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4.据材料信息可知,1978 年后,人民检察院、司法部、诸多法律相继颁布,结合所学改革
开放的史实可知,这有助于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故选 D 项;材料强调 1978 年以后我国
加强法制建设,与政府职能无关,排除 A 项;材料强调 1978 年以后我国恢复司法机构的
地位、推动法制建设,并不能得出社会主义法制权威的结论,排除 B 项;1997 年提出依
法治国,排除 C 项。
15.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对外是朱元璋确定的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格调。依据材料可知,明
太祖确定不征之国,以德怀柔万国,奉行的是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C 项正确;明太祖在
位期间多次颁布禁海令,也秉承了历代王朝处理周边关系的基本朝贡模式,但这并非材
料主旨,排除 A、B 两项;明太祖确定不征之国,以德怀柔万国,其主旨并非蔑视诸国,
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6.据材料“整个社会都开始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可知,民族语言加强民族认同,有助于民
族国家形成,故选 C 项;据材料“百年战争的爆发……开始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可知,
这一现象产生时间并不久远,排除 A 项;宗教改革开始于 16 世纪,时间与材料不符,排
除 B 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语言认同感加强,这与民众的宗教信仰无关,所以不会改变
民众对上帝的看法,排除 D 项。
17.据材料“在保护少数民族权益制度化方面建立了一个少数民族保护体系”“少数民族保护
的制度设计”“对国际联盟最先创设的这一制度的继承”可知国联的这些条款在国际法领
域实现了创新,故选 D 项;“各民族”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A 项;材料主旨是少数民族
历史 ML 参考答案·第 3 页(共 6 页)
{#{QQABAYaQogCAAABAAAhCEwFACEKQkBACCIoGxFAIMAIBgRFABAA=}#}
权益保护,与世界殖民体系无关,殖民体系走向崩溃是在二战后,排除 B 项;材料没有
这些条款对战胜国的作用,排除 C 项。
18.根据材料“中国政府于 2000 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 5 个自治区、27 个自治州
和 82 个自治县(旗)都列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还有 3 个自治州参照享受国家西部大开
发优惠政策”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政府积极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体现出各民族
共同繁荣的原则,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A 项
正确;材料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的奠定无关,排除 B 项;材料主旨信息是对少数民族
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与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合法权益无关,排除 C 项;材料未涉及西
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相关内容,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9.据所学可知,任何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都是维护国家利益,据题干可知,自新中
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不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还是 21 世纪初的“睦邻、安邻、富邻”周边外交政策,抑或是十八大以来的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外交方针,其主要目的在于能够与周边国家深化合作,以谋求
共同发展,故选 C 项;据所学可知,由于根本利益的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并不会消除,
排除 A 项;据题干可知,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非常重视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其
目的在于促进国家之间的共同发展,但是并不能实现“均衡”发展格局,排除 B 项;题
干述及的是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述及世界其他地区,排除 D 项。
20.根据材料“赵、齐、楚等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蚁鼻钱等”“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统一铸造五铢钱”等信息可知,中国古代货币由多样走向统一,D 项正确;根据材料“中
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可知,五铢钱以重量相称,排除 A 项;根据材料“中央统一铸造五
铢钱”和所学知识可知货币由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排除 B 项;根据材料“纸币交子
在四川地区诞生”可知货币是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方向发展,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1.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元与黄金挂钩,材料中涉及的也是美元与黄金的关系,在
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出现了美元危机,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缺陷,A 项正确;材料没
有涉及美苏两国冷战加剧,排除 B 项;二战至今美国一直是全球经济霸主,排除 C 项;
关税贸易总协定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确定了世界经贸和金融秩序,但
是仅一次美元危机无法说明战后国际金融秩序混乱,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2.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后,唐政府推行两税法,要求地方按照国家规定征税,并停止藩镇
一次性缴纳辖区赋税的做法,改为由各藩镇属下的州县直接上供”可知,安史之乱之后,
政府推行两税法,要求地方按照国家规定纳税,绕开各藩镇,由藩镇属下的州县直接上
交税收,说明政府希望通过此举措削弱藩镇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 项正确;增加财政
历史 ML 参考答案·第 4 页(共 6 页)
{#{QQABAYaQogCAAABAAAhCEwFACEKQkBACCIoGxFAIMAIBgRFABAA=}#}
收入,是一个目的,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A 项;减轻农民负担,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排除 C 项;抑制土地兼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清朝时期的赋税制度改革使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减弱,这就使得
百姓有可能脱离农业生产,为城镇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A 项正确;这一改革并不一
定能够保证财政收入的富足、使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和确保民众生活的富足,B、C、D 三
项的说法都过于绝对,排除。故选 A 项。
2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个人所得税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不
断提升,反映了我国重视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B 项正确;材料仅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
变化,未体现贫富差距变化情况,排除 A 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变化是为了调节社会
财富的分配,C 项未体现,排除 C 项;材料无法体现公民纳税意识,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25.(14 分)
(1)(6 分)原因: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崇文抑武的方针;
中央行政制度的影响(若答“中央官僚机构制约”或“宰相和台谏的制约”亦可);儒家
思想的影响(士大夫的责任感);科举规模扩大,文官和士人地位的提高;皇帝个人因素。
(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即可)
(2)(8 分)不同:宪法制约。(2 分,若答“机构制约”“制度制约”不给分)
评述:天皇的权力受到宪法、议会、军部等制约,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天皇神
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这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成
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6 分)
26.(12 分)
(1)(6 分)背景:政党分肥制的弊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需要高效的官员队伍;
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和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政府管理低效无能;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即可)
(2)(6 分)影响:培育了法律文化的独立性;有利于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引导了西方法
律价值观;推动了法律的基本原则的确立;促进了法律语言、程式的形成。(每点 2 分,
任答三点即可)
历史 ML 参考答案·第 5 页(共 6 页)
{#{QQABAYaQogCAAABAAAhCEwFACEKQkBACCIoGxFAIMAIBgRFABAA=}#}
27.(12 分)
示例:论题:大国在国际关系中发挥关键作用。(2 分)
阐述:宗藩体系是一种中华帝国一统天下的垂直等级结构,历代中原王朝是宗主国,
周边大量政权是藩属国,二者形成朝贡关系;宗藩体系是中华文化圈的象征,形成的关
键是中国当时强大的实力与影响力。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由欧洲一些主权国家构成,建立
在均势权力基础上,主导者随着大国力量的兴衰而转变,荷兰、法国、英国先后成为第
一强国,体系中相对弱小的国家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大国,体系中用谈判方式解决争端,
体现了大国协商的组织原则。由此可见,在国际关系中,国家的综合实力影响了其在国
际上的地位与影响力。(10 分)
28.(14 分)
(1)(6 分)背景:货币制度混乱;太平天国运动加剧了通货膨胀;西方侵略导致白银大
量外流;洋务运动引进西方造币技术;清末新政的推行。(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即可)
(2)(8 分)历史条件:中共领导的解放区连成一片;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国民党货
币政策失败,失去民心;中共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发行货币的经验积累。(每点 2 分,任答
两点即可,4 分)
作用:配合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确立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抑制了长期的恶性
通货膨胀;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
设奠定基础。(每点 2 分,任答两点即可,4 分)
历史 ML 参考答案·第 6 页(共 6 页)
{#{QQABAYaQogCAAABAAAhCEwFACEKQkBACCIoGxFAIMAIBgRFABAA=}#}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2024高二上学期11月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