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国家是在氏族制度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与氏族组织有着根本区别。国家按地区来划分国民,区别于原始社会以血缘划分的组织结构,国家设立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但是,中国古代,直至商代和周代,其氏族、宗族、家族等血缘组织和结构还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还处于血缘和地缘相混合的状态。这说明中国商周时期
A.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B.氏族制度仍长期延续
C.政治制度有部族色彩D.政权与族权逐步分离
2.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活跃。以下为关于“士”的几种评论。
上述材料反映了
A.士阶层开始崛起B.养士之风盛行
C.士重视发展经济D.士人竞争激烈
3.公元39年,刘秀下“度田令”,令各郡县丈量土地、核实户口,又命“考察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有十余个郡太守因“度田不实”被诛杀,“学为儒宗、八世博士”的大司徒欧阳戴也因测量田亩作弊、贪污,被捕下狱死在狱中。“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这说明
A.度田有助打击豪强B.度田是为整顿吏治
C.东汉初年政局动荡D.土地兼并妨碍民生
4.西魏一北周时期的统治者,采取了推诚布信、劝以耕稼、引导民风、以“廉简”治理“群蛮”、以清廉之政争取羌人、积极抚慰及恩威并用等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这些政策
A.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B.加大了南北统一的阻力
C.消除了各民族间的隔阂D.有效强化了内部凝聚力
5.唐末黄巢起义时,起义军围攻广州,黄巢向朝廷求任广一州节度使。在朝议时,官员于珠反对,他说:“南海有市舶之利,岁贡珠巩。如今妖贼所有,国藏渐当废竭。r’由此可见唐朝
A.节度使已成朝廷大患B朝议制度影响了决策
C.朝贡贸易的利润丰厚D.外贸是重要财政来源
6.汉刺史与宋监司均负有巡历地方的监察之责。汉代后期,作为监察机构的刺史侵郡守行政权力而积重难返,刺史渐成州牧,集军政诸务于一身。宋朝地方监司却合行政监察为一,运行二百年多年。宋朝地方监司与汉代刺史机构设置的显著不同是
A.崇文抑武B.诸司并立C.权力集中D.因循保守
7.明正德年间,王阳明选取34封朱熹与人往来的书信,编成《朱子晚年定论》。他认为朱熹晚年思想与陆九渊趋同。该书刻印流传后引发激烈批评和争论,批评者认为此书完全是“颠倒黑白”,“援朱入陆”之作。顾炎武批评该书“颠倒早晚,以弥缝陆学而不顾矫诬朱子,逛误后学之深。”由此推知
A.阳明是为了宣扬心学B.朱熹与陆九渊思想趋同
C.顾炎武反对理学的虚伪D.朱熹的思想被后世误解
8.康熙皇帝在与大学士等官员的一次谈话中说:当时“田亩多归绪绅豪富之家”,“约计小民有恒业者十之三四耳”。下表为安徽休宁县某地占地情况。
—章有义《明清徽州土地关系研究》
以上材料表明
A.该地情况印证康熙皇帝的判断B.该地情况反映了国家政策变化
C.清代的土地占有并未趋向集中D.清代的土地状况各地可能不同
9.史家常用“内外”分指中央与地方,用“轻重”来描述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形势。历史学家罗尔纲认为,晚清形成了“内轻外重”的局面。可用于分析这种格局的直接形成原因和表现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鸦片战争戊戌变法B.太平天国运动东南互保
C.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D.甲午战争清末新政
10.1894年,孙中山创建革命团体,亲自起草团体章程。在这个章程中,他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一具有民族复兴思想内涵的口号。他的这个口号
A.表明民族意识全面觉醒B.开辟民族复兴光明前景
C.反映近代中国主流思潮D.集中体现三民主义思想
11.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要求时,广大民众迅速行动,掀起抵制运动,各城市成立众多团体“为政府后援”,支持政府与日交涉。921年至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除北洋政府派出的全权代表外,国内社会团体还推出两人作为国民代表出席会议,向国内公众汇报会议的进展情况。这说明
A.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B.国民外交渐成外交的主流
C.外交成功关键是民众支持D.国民革命推动了外交事业
12.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分析了当时形势并作出决议。会议决定,改变过去的“工农共和国”为“人民共和国”,改变过去对富农的政策,对富农的土地和财产,除了封建剥削外,给予保护政策;在发展党员问题上,决议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早全民族的先锋队。这次会议召开的重要背景是
A.长征胜利结束,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B.民族危机加剧,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C.局部抗战开始,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形成
D.国共合作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3.下图为漫画家张乐平40年代后期创作的系列漫画《三毛流浪记》中的《不如洋娃娃》。
该漫画
A.讽刺抗战背景下恶性通货膨胀B.折射出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C.揭露内战时期的人口贩卖问题D.批判洋货涌入冲击了民族工业
14.1976年前,中国的城市化总体发展缓慢,城市化率较低。根据《中国城市化率现状调查报告》整理1949至1975年中国城市化发展状况如下:
对上表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的主因是经济的恢复B.第二阶段的主因是大跃进运动
C.第三阶段因国家进行政策调整D.第四阶段因国民经济持续下滑
15.1986年,电视剧《新星》在全国热播,赢得了超高收视率,引起强烈反响。武汉市社科院学者对该剧观众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项调查为“观众对评论《新星》的语句选择”,统计情况如下:
—王铁《把民族的热情保持在伟大历史悲剧的高度上—电视剧<新星>观众调查报告》
由此可见,该剧获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
A.满足人民需要B.批判社会问题C.紧扣时代脉搏D.文艺百花齐放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盐]15分
材料一:根据《中国滋味:盐与文明》整理中国古代盐政发展简况
材料二:(宋)蔡京创行盐引法,用官袋装盐,限定斤重,封印为记,一袋为一引,编立引目号簿。商人级纳包括税款在内的盐价领引,引核对号薄支盐运稍。到期盐未售完,即行毁引,盐没于官。……当时盆引又称钞引,在盐钞取盐凭证的基础上增加了官许卖盐执照的性质,在行悄制度方而更为严密。
(明)开中制,就是政府控制盐的生产和盐的专卖权,根据边防需要,定翔或不定期出榜招商,应招商人必须把政府需要的实物输送到达防卫所,才能取得贩盐的专利执照“盐引”。然后,(商人)凭盐引到指定的盆场支盐,并在指定地区内稍售。……后来盐商为了减少运粮的费用,纷纷到北边军镇附近屯垦,将所产粮食就近供应边关。……开中盐法首创于山西,在纳根贩盐的商人中,山西商人最多。
—摘编自王仁湘《中国滋味:盆与文明》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盐政发展的特点。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古代的盐业经营变化进行阶段划分,并简要说明划分依据。(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蔡京创行“盐引”的直接作用。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开中制的积极影响。(7分)
17.【科学救国思潮及研究】14分
材料一近代科学救国思潮最早可追溯到鸦片战争时期。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提出”师敌之长技以制敌”的口号,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运动时期魏源的主张得到了初步实践。905年康有为首倡“科学实为救国之第一事”。此后,科学救国的呼声开始稀疏的出现于报刊杂志。辛亥革命后、科学救国渐成为社会有识之士的救国口号。1915年中国科学社的创立及其《科学》杂志的刊行,是科学救国思潮形成的标志。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渐成为一种具有相当社会基础的思潮,成为鼓舞青年献身科学的口号,该思潮逐渐理论化、系统化,影响也更为深远。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科学救国思潮向纵深发展,扩大到社会各层面,在更为深远的范围内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
—《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研究》
材料二:50年代以来对“科学救国思潮”的研究简况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科学救国思潮兴起的社会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国以来学者对科学救国思潮研究的总体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18.【农业互助合作运动】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两个时期的农业互助合作的不同背景。(8分)
(2)简析中国共产党在三四一年代领导开展农业互助合作的意义。(6分)
19.【武汉建设】12分
一九五三年,成立武汉大桥局,开始筹备兴建武汉长江大桥。一九五四年七月,苏联派遣专家组来华进行技术援助。一九五七年九月竣工,十月验收交付使用。至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大桥在技术设计中,中苏技术人员的共同研完,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尚无先例的、新的塞础结构和新的施工方法一一大型管柱基础、管柱钻孔法。在工程进行中,全国人民给子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国内科学技术专家亦贡献了不少的宝贵意见。为建设长江大桥来自全国各地的职工,不论酷署严寒,不避狂风骤雨,不畏洪水骇浪,英勇搏十,表现了工人阶级无比的英雄气概。
—摘编自者武汉长江大桥建桥记》
武钢1.7米轧机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国家重点建设项目。19 72年中央决定从日本、西德引进一米一七轧机成套设备。1974年9月破土动工,1981年12月交付生产。引进建成后,为提升1.7米轧机总体装备和工艺水平,武钢公司在掌握引进的几百项专利和技术诀窍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到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7米”开发创新的新技术项目达187项,其中达到20世纪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有47项。
—摘编自《武钢一米七轧机的引进始末》
以上两段材料提供了两个武汉重要建设项目的案例,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诸多启示。请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一次联考
历史答案
一 选择题
1 C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但政治制度带有部族色彩。在五帝后期的“万邦”时代,一些邦国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故A错。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与原始氏族制度显著不同,故B错。选项D与商周不符。
2 D 从材料可知,为获任用,为求富贵、权势,士人竞争激烈。A材料均为战国时期,“开始”不正确;B、C材料未涉及。
3 A 光武帝刘秀度田令清查土地、人口,损害豪强利益,引发叛乱。度田是为了限制豪强大家势力,便于封建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度田过程中,官僚豪强勾结,造成度田不实,B错。东汉初年政局渐趋稳定,C错。材料不能说明D。材料所说“群盗并起”是因度田损坏豪强利益。
4 D 西魏-北周统治者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了民族交融、有效强化内部凝聚力(新版《纲要》上P33学习拓展),对后来北周灭北齐、隋完成南北统一有促进作用。
5 D AB材料未体现,C“市舶之利”指外贸,朝贡贸易利润不大。
6 B 材料表明汉代刺史逐渐“集军政诸务于一身”,而宋代监司分为“帅、漕、宪、仓”诸司,“分化事权”从不同方面监控节制。
7 A 王阳明认为理学家朱熹理念中有心学元素,认为朱熹晚年思想与陆九渊趋同,实际是依据其心学思想对朱子论著作了新的阐述,是为了宣传心学。
8 D 康熙皇帝认为土地集中现象严重,自耕农占比不大。而材料表格中休宁一地的土地占有情况,自耕农依然占大多数,占地25亩以上的地主占比并不大。综合材料分析,各地土地状况可能不同。
9 B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湘淮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晚清地方督抚权力扩大。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洽谈“东南互保”就是表现。
10 C 挽救民族危亡是近代中国主流思潮之一。孙中山“振兴中华”的口号反映了当时人们希望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五四运动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故A错。抗战胜利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故B错。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首次提出三民主义,故D错。
11 A 1915年民众支持政府与日交涉,1921年民众推出代表监督政府全权代表,反映民众对北洋政府信任度降低。BC说法错误。与国民革命无关,D错。
12 B 1935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会议前,日寇在侵占东北三省后,制造“华北事变”。北平学生发起“一二九运动”,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长征胜利结束是1936年10月,A错。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中国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洛川会议,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形成,C错。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3 B 漫画反映出40年代后期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经济崩溃,洋货涌入,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老百姓生存艰难(卖儿卖女),这些都是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的表现。
14 C 第一阶段经济的恢复不能解释城市化率下降。第二阶段城市化发展与经济的恢复发展,一五计划实施,工业大跃进等有关,但1958年大跃进运动不是主要原因。第三阶段,国家为克服困难,实际国民经济调整,压缩城镇人口。第四阶段国民经济不是持续下滑。
15 C 八十年代初期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关心改革。问卷调查统计整体上,特别是最高的三项(4、6、11)都反映了人民对改革的关切。该剧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抓住了改革时代的脉搏。
二非选择题
16 1. 特点:以官营(官府专卖)为主;盐业政策在继承中有发展创新;逐步形成了比较严密的盐法体系。(4分,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划分阶段:秦汉以前,以民营或商营为主;汉至明代,官营与民营并存,以官营为主;明后期至清代,以商营、民营为主。(其他划分方法,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答案必须包括时期和理由)(4分)
2.直接作用:保证食盐专卖制度的贯彻执行。(2分)
积极影响:保证了边关军镇的粮食供应、储备,有利于边防的巩固;平抑了边地粮价,充实了边疆人口,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和开发;减少财政支出,保障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晋商商帮的发展)。(答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得5分)
17 1.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先进知识分子寻找救国(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西方思想、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成就传入中国,有识之士认识到科学的重要作用;近代中国社会在动荡和变革中走向近代化,思想不断解放。(6分)
2.总体趋势:研究增多,不断深入;渐趋全面、客观;研究与时俱进。(任答两点2分)
50-70年代,史学研究重视对阶级斗争和革命史的研究,忽视对科学救国思潮的研究。
七十年代末,受“左”倾思想、教条主义以及政治因素影响,存在将学术问题政治化、上纲上线的做法,因此对科学救国思想的研究评论主观性强,多为否定和批判。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不断解放,学术研究活跃,百家争鸣,历史研究渐趋客观。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研究者也重视对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研究,对其中的积极成分予以肯定和重新审视。随着时代发展,历史学研究与时俱进,研究不断深入、系统。(6分)
18 1.30年代: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苏区开展土地革命,发展农业生产,巩固革命根据地。(4分)
40年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军的扫荡、围剿(囚笼政策),国民党反共倾向日益增长;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巩固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4分)
2.推动根据地(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改善根据地人民生活,有利于根据地的巩固;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有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建国后农业合作化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干部队伍)。(6分)
(其他答案,如“使党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有利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农业互助合作理论形成”等,可酌情给分)
19.例: 现代化建设要坚持自主创新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在近代中国艰难的现代化探索历程中,因不能独立自主,在技术等多方面依赖西方,洋务运动等现代化探索尝试都失败了,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新中国成立初期,得到苏联的技术、资金帮助,建设了一系列重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中国的科学家和建设者坚持独立自主、创新探索。中苏关系恶化后,我国充分依靠自己的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取得系列重要突破。
七十年代,我国在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下,在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推动了工业的现代化,武钢的一米七工程就是典型的案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经验,引进先进的设备,为我所用,进行现代化建设。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坚持自主创新,科学技术在多个领域取得新成就。例如载人航天技术获重大突破,高性能计算机打破西方技术封锁,三峡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
进入21世纪,我国在重要学科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
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走自主创新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其他论题举例:在现代化建设中要广泛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创新创业精神是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
评分标准:本小题共12分。论题(1-3分)要观点明确,符合要求。论证过程(1-8分)需史论结合,能从多角度运用多重论据进行论证;表述成文,表述逻辑清晰,表达准确。总结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