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B C B D C D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A B B C D A
第17题:【答案】(14分)
(1)时代背景: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提高;随着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封建经济产生并快速发展;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瓦解;士阶层的崛起;百家争鸣的推动。(答对4个点得8分)
(2)表现:国家编户齐民成为主要财政来源和兵源;乡里行政制度使国家控制加强;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废除世卿世禄,实行军功爵制,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答对3个点得6分)
第18题:【答案】(12分)
(1)创新:确立三省六部制;改行州县两级制;创立科举制(3分)
影响: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分工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3分)
(2)共同之处:均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统—;存续时间均较短,二世而亡;均开创多种制度,被后世继承和发展。(6分)
第19题:【答案】(15分)
(1)共因: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考试制度。(3分)
(2)措施: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地位。(答对4点得4分)
影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强了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成为统治者文化专制的手段,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答对4点得8分)
第20题:【答案】(11分)
示例一:论题:唐朝的民族政策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阐述:唐朝采取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态度,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政策。通过实行设置行政机构,加强对边疆的管辖;和亲;册封;战争;会盟多种治理方式,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各民族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汉族与边疆民族的交往与交流。
总之,唐朝民族的政策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开拓了疆域,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示例二:论题: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北方动荡。公元5世纪由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北方长期分裂动荡的局面,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为了吸收汉族文化,巩固北魏统治,北魏孝文帝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孝文帝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迁都之后采取全面汉化的政策,移风易俗。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了民族矛盾,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奠定了基础。
总之,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长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长: 75分钟 满分: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距今约4500年的陶寺古城,拥有宫城、宫殿建筑、高等级墓地、“天文台”、祭天遗 迹等;距今约4300年的陕北神木石峁石城,也存在精美石雕、内外瓮城、巨大墩台等文化遗存。这说明新石器时代晚期( )
A.社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B.中华文明呈现统一性特征
C.区域经济文化交流较频繁 D.进入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
2. 史料记载,周厉王打破王室与诸侯共享的传统,要求诸侯上交山林川泽的所有物产;打破传统的听政程序,禁止国人议论、监督王政。最终,诸侯拒交贡赋,国人暴动,厉王“流于彘”。这反映了( )
A.家天下的局面名存实亡 B.传统体制对王权有一定约束
C.分封制已经严重破坏 D.民众在政治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3. 下表所示是部分法家代表人物的活动经历,这可以用来说明( )
代表人物 籍贯 游学(从政)国家 改革国家
李恒 卫国 卫国、魏国 魏国
吴起 卫国 卫国、鲁国、魏国、楚国 楚国
商鞅 卫国 卫国、魏国、秦国 秦国
申不害 郑国 郑国、韩国 韩国
李斯 楚国 楚国、齐国、秦国 秦国
A. 法家学说是各国的主流思想 B.战国改革都是法家士子的杰作
C.春秋战国人才流动比较自由 D.法家思想产生于周边小国
4.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定于一”;《吕氏春秋》载:“今周室既灭,天子既废,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由此可知,战国精英的观点说明( )
A.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历史的必然 B.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秦始皇建立专制政权是历史必然 D.战国战乱使人民渴望天子出世
5. 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任官赐印制度,无论朝廷大臣还是地方小吏皆是如此。官印是官吏任职的凭证,任官授印,免官收印,印随官转。秦《法律答问》规定,丢失“官玺”必须治罪,即使寻得,也要承担一定的刑罚责任。这说明秦朝( )
A.官印成为权力唯一凭证 B.法律制度比较严苛
C.官员任免程序十分复杂 D.中央权力趋于强化
6. 下表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 )
记载 出处
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让人代为请示) 《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
A.做事请客的程序很复杂 B.国家法律制度残酷
C.政府行政程序规范严密 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7. 《汉官仪》记载,东汉时期,百官在每年年尾会获得一笔“腊赐”(类似“年终奖”),其中大将军、三公能得到钱20万(一说3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几乎相当于他们一年的官俸。这一做法易导致( )
A.阶级矛盾走向激化 B.高管贵胄贪腐成风
C.社会等级秩序崩溃 D.世家大族势力膨胀
8. 下图是出土于新疆民丰尼雅遗址的织锦护臂,质地为汉代蜀锦。上面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汉隶文字,为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这一文物( )
A.可用作研究汉代纺织技术的一手史料 B.可用于证明汉代的官方文字体例
C.是汉代政府直接管辖新疆区域的证据 D.见证了汉代对外丝路贸易的兴盛
9.对以下面两幅出土的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
A.北方经济发展超过南方 B.北方游牧民族转变成农业民族
C.生产中北方民族的交融 D.北方农业民族转变为用游牧民族
10. 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刘渊建汉时以汉朝的继承人自居;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夏政权,“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健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反映了当时( )
A.游牧文明意图取代农耕文明 B.内迁民族均承认华夏共同祖先
C.五胡内迁导致汉文化的丧失 D.华夏文化得到内迁民族的认同
11.表1为唐玄宗时期新建州县情况。该信息( )
时间 新建 今属 时间 新建 今属
735年 巴川县 四川 741年 尤溪县 福建
736年 汀州 福建 742年 青阳县 安徽
737年 唐城县 湖北 743年 唐年县 湖北
738年 明州 浙江 752年 太平县 安徽
740年 歙州 安徽 754年 浦阳县 浙江
表1
A.是唐代时南方地区经济显著发展的证明
B.是唐玄宗为加强边防而采取的有力举措
C.是唐玄宗时期应对藩镇割据局面的措施
D.是唐代完善道州县地方行政体制的表现
12. 史料记载,唐天宝末年,“修文教,废武备……人至老不闻战声”。中央禁卫军士兵大多来自“市人白徒”,富者“贩缯彩,食粱肉”,壮者“角抵拔河、翘木扛铁”,整日打架斗殴,以致“有事乃股栗”,无力作战。据此可知,当时( )
A.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盛行 B.盛世的社会下面隐藏着危机
C.唐朝尚武使社会走向腐朽 D.唐朝的兵源得不到有效保证
13.下表统计了唐代部分官员出身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
阶层 群体 士族 小姓 寒素
朝廷品官 66.2% 12.3% 21.5%
司法官 大理寺卿 69.84% 11.11% 19.05%
刑部侍郎 93.48% 6.52% 0.00%
刑部尚书 95.90% 3.28% 0.82%
A.科举制的促进了社会公平 B.世家大族的对政权影响很大
C.科举制存在科目方面的弊病 D.士族制度是唐朝核心的制度
14. 隋代“六品以下官吏,咸吏部所掌”“海内一命以上之官,州郡无复辟署”。隋代这些规定( )
A.吏部成为政府中最高权力机构 B .有效防止了朋党之争的现象
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 D.消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15. 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空中飞舞的神。北凉、北魏时期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带有男性特征,腰系印度围裙,深目高鼻,上身半裸。到唐代,飞天已基本女性化,脸形丰满,姿态妩媚,有些飞天头梳唐代妇女流行的双丫髻。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飞天形象的变化说明了( )
A.丝绸之路推动唐朝的民族交融 B.唐代女性成为佛教主要的推动力量
C.敦煌壁画推动唐代文化的繁荣 D.外来宗教开始融入中原社会生活
16. 南齐顾欢在《夷夏论》中讲到佛教“下弃妻孥,上废宗祀。嗜欲之物,皆以礼伸;孝敬之典,独以法屈。悖礼犯顺,曾莫之觉。弱丧忘归,孰识其旧?”由此可见他( )
A.秉持儒家伦理反对佛教 B.主张佛教应与礼教结合
C.已经形成三教合一思想 D.认为佛教导致社会动荡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私”字大行的时代,财产私有化迅猛发展;人们为争私利熙熙攘攘而奔走上下,直至大打出手,朝野不安;社会关系以私为纽带进行了空前的大改组;士人的私理、私论大行其道、传播天下。总之,私字布满社会各个角落。
——刘泽华《春秋战国的“立公灭私”观念与社会整合(上)》
材料二 春秋战国两个时期革新最核心的差异在于是否以君主集权为旨归。结果,国君权力分散走低的趋势至此出现转机,开始了君主集权占据主流的时期……君主集权成为最可行能救急的模式,故制度的调整或改良就成为巩固权力的一个硬性要求,客观上促进了革新的深入与加速……数量日益上升的国家编户齐民,扩大了兵源,贡纳租税占了国家财政的相当比重……乡里行政制度渐渐严密,国家控制加强,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整个行政权力架构对下层民众的倚重。
——摘编自苏辉《春秋战国之际的动荡格局与权力更迭》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私’字大行”出现的时代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国家”的表现。(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评述战国时代列国各有差异的状况:“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国通过战争消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隋初的制度创新成果及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和隋朝的共同之处。(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隋唐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及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12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深刻地指出,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结合魏晋或隋唐的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2023-2024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