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练习
历史学科练习卷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 ,共 60分)
1.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不同类型的资料。资料中研究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最有力的证明是:
( )
A. 视频: 《人类起源 — —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上下五千年》
B. 书籍: 《中国通史》 《易中天中华史》
C. 地图: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D. 化石: “北京人”和“ 山顶洞人”头盖骨
2. 下列选项中 ,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
A. 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B.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黄河流域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C .原始社会晚期文物的出土----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D .农作物种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3.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相似之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②房屋样式完全相同 ③进入原始农业时期 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4. 下图是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 )
A. 元谋人 B. 河姆渡人 C. 北京人 D. 半坡人
5. 《礼记 ·礼运》中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是谓大同”。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6.历史谱写着歌曲 ,歌曲承载着历史 。“一玉口中国 ,一瓦顶成家 ,都说国很大 ,其实一个家 … …”歌曲中提到的“ 国
家”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 )
A. 尧舜禹时期 B. 夏朝 C. 商朝 D. 周朝
7.关于夏朝, 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 以探索“夏墟”
的存在 。这反映了 ( )
A. 先秦文献的可靠性 B. 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
C .考古发掘的重要性 D. 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
8.如图是某位同学的课堂笔记, 图中③说明 ( )
A. 周天子的义务 B. 诸侯的义务 C. 分封制的内容 D. 分封制的作用
9. 史书记载 ,春秋初年的 170 多个诸侯国 ,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 。这一趋势反映了 ( )
A. 社会局面日趋安定 B. 人民苦难更加深重
C. 国家统一大势所趋 D.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10. 明代杨慎在《二十一史弹词》 中写道:道德三皇五帝 ,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伯闹春秋 ,秦汉兴亡过手 。其中
“五伯闹春秋”是指 ( )
A. 武王伐纣 B. 国人暴动 C. 诸侯争霸 D. 三家分晋
11. 根据规定 ,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 。据鲁史《春秋》记载 ,二百四十二年间 ,鲁国国君朝见周
天子只有三次, 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 。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
A. 周王室衰微 B. 中央集权加强 C. 社会和平稳定 D. 儒学居主导地位
12. 唐朝诗人胡曾 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 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 )
A. 周王室衰微 B. 分封制崩溃 C. 兼并战争不断 D. 注重兴修水利
13. 公元前 346 年的新年 ,秦国一个老人的四个儿子回到家中 ,老大说他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 ,老二说他因勤
于耕作被免除徭役 ,老三讲自己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 ,老四说他因经商致富得到政府奖励 。 根据你所学的知
识 ,这四个儿子中最不可能实现的是 ( )
A .老大 B. 老二 C. 老三 D. 老四
14.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 ,秦法不败” ,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变法 ( )
A. 得到秦孝公 大力支持 B.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
C. 符合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D.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15. “万流归一汇 ,八百里青城沃野 ,都从太守得来 。”此对联中 “太守”是指 ( )
A. 李冰 B. 郑国 C. 张仲景 D. 李斯
16. 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令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等人对当时的文字做出了调整(见下图)。该措施的实行( )
1
A .增加了文字的复杂程度 B. 有利于文化交流与发展
C .促进秦朝军事实力提升 D. 有利于外交活动的开展
17.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 。这场战
争发生在 ( )
A. 商纣和周武王之间 B. 夏桀和商汤之间
C. 秦二世和陈胜之间 D. 项羽和刘邦之间
18.年代尺有助于我们理清历史的脉络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
的哪一处 ( )
A B C D
19. 秦朝开创的体制包含三大要素,即君主“独制” 、地方集权于中央以及官僚任免而不得世袭 。材料中“体制” 的创立
( )
A.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
C.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D.导致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20. 2018 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 为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 。秦朝时 ,在中央也设置
了类似职责的官员 ,负责掌管监察事务 。此官员的名称是 ( )
A. 御史大夫 B. 丞相 C. 皇帝 D. 太尉
21. 下列各项是某班同学编演的秦朝历史剧的相关信息,其中最可能符合史实的是 ( )
A.一位商人携带五铢钱前往南海郡做生意
B.诸侯王到咸阳朝觐皇帝
C.各地的告示均用大篆书写
D.农民缴税时用相同容量的“斗”
22. 《史记 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 “天下苦秦久矣 。” 以下最能反映秦朝之“苦” 的是 ( )
A. 法律严苛,徭役 、兵役沉重 B. 恣意挥霍 、穷奢极欲
C. 凶残屠杀文武大臣 D. 统一文字
23. 陈胜、吴广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首举义旗,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其“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 (“)削
木为兵,揭竿为旗” 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千千万万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 。据此可知,这一农民战争 ( )
A.具有反抗封建压迫的首创精神 B.使农民起义成为社会发展主流
C.直接推翻了秦王朝的黑暗统治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斗争
24. 有学者指出,在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尖锐对立 。秦朝尊崇法家,遭到儒家批评 。秦朝灭亡后,取代法家的是道家。
文景以后,道家淡出政治舞台,儒家取而代之,登上正统学说的宝座 。这表明秦汉时期( )
A.根据统治需要选择治国思想 B.延续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
C.对待思想流派态度变幻莫测 D.逐渐认识到法 、道思想的弊端
25.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 中写道:“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 … … 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
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 。”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光武帝
26. 《史记 ·平准书》 曾记载,汉武帝巡行全国时所用赏赐, 帛一百多万匹,钱 、金以亿计 。汉武帝时期国家财政状况有
了很大改善得益于( )
A.统一度量衡 B.实施“推恩令” C.确立察举制 D.盐铁官营 、专卖
27. 秦统一六国后 ,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 、货币 、度量衡和车轨 ,修筑万里长城 。汉通 过休养生息 、解决王国问题 、尊崇儒术和北击匈奴 ,巩固了“大一统” 。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
为 ( )
A. 封建国家的巩固以及社会危机 B .社会急剧变革与民族相互交融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国家的产生和奴隶制度的发展
28. 司马迁曾指出,汉“天下初定 … …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然而,过了不到 100 年,到他自己生活的年代,各地区的人
口已翻了一番 、两番,甚至更多 。汉初人口增加主要由于 ( )
A.赋税制度的变革 B.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经济干预进一步加强
29.在我国古代历史上, 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 、经济繁荣 、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 ,如西汉的“文景之治” ,东汉的“光
武中兴”等 。从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 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 )
①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要注意调整统治策略 ③重视农业生产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
劳动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0.下面漫画形象地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的特点是 ( )
2
A.皇帝联合外戚打击宦官 B.外戚利用宦官控制皇帝
C.宦官依靠外戚控制皇帝 D.外戚宦官交替掌握政权
二 、非选择题: (31 题20分 , 32题20分 , 共40分)
31. 改革 、创新 、有效的政策都能推动社会发展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 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 … 与秦以后一统的
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
— —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商君治秦 ,法令至行 ,公平无私 … … 赏不私亲近。
— —《战国策 ·秦策一》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 … …这其中有地理的 、经济的 、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 。除此之外,
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 ,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 —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 主父偃: “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 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 。上以德施, 实分其国, 不削而
稍弱矣 。”上从之。
— —摘自《资治通鉴 ·汉记 · 世宗孝武皇帝》
(1) 回答材料一 中 “西周政治”所指的是哪一制度? ( 2 分) 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 2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商君治秦” 的意义 。(4 分)
(3)回答材料三中创立于秦朝的“ 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名称?( 2 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朝时该制度在地
方上的具体表现? ( 2 分)
(4)材料四中的"上"指哪位皇帝?( 2 分)主父偃的建议是为解决什么问题的?( 2 分)该问题是怎么解决的?(2
分)
(5)依据以上材料, 归纳我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治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 2 分)
32.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 、汉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 中说: “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
一 ,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
材料二:春秋战国间学派繁茁 … …其实卓然自树壁垒者 ,儒墨道法四家而已。
—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古老的概念, 它是指学术上不同的流派开展自由讨论的局面 … …这些彼 此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学派 … … 自由争鸣, 大大繁荣了我国古代的学术, 丰富了我国的思想史 ,对后代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 — 曾宪东《战国百家争鸣考》
材料四:建元五年, 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 诸子学官一时并宏;建元六年,“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延及文学
儒者教百人”; 元朔五年, 开办太学 ,培养儒家治术人才。
— —摘编自《汉魏六朝时期的教育变革》
材料五: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 …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 重民本 、守诚信 、崇正义 、尚和合 、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重要源泉。
—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 写出图中文字的名称( 2 分) 及出现的朝代 。( 2 分)
(2) 列举材料二中所说的“墨” 、“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答出一点即可) 。( 8 分)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 归纳百家争鸣的影响( 不得照抄材料三原文) 。( 2 分)
(4)材料四反映的是汉武帝采取的哪些举措? ( 写出一点即可, 2 分) 结合所学回答 ,其产生了什么影响? ( 2
分)
(5)依据材料五 ,指出习总书记建议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 写出一点即可, 2 分)
323-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练习
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一、(每题 2分,共 60分)
1 D 2 B 3 C 4 B 5 A 6 B 7 D 8 D 9 C 10 C 11 A 12 C 13 D 14 B
15 A 16 B 17 D 18 A 19 A 20 A 21 D 22 A 23 A 24 A 25 C
26 D 27 C 28 B 29 A 30 D
二、31、(共 20分)
(1) 分封制(2分);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式,巩固疆土。(2分)
(2)意义: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2分),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分)。
(3)中央集权制度(2分); 郡县制(2分)。
(4) 汉武帝(2分); 诸侯王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权(或解决王国问题)(2分);实施
“推恩令”(2分)。
(5)中央对地方的治理不断加强;中央集权逐渐加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2分,一点即
可,言之有理即可)。
32、(共 20分)
(1) 甲骨文(2分)、商朝(2分)。
(2) 墨家:墨子(2分),兼爱、非攻(2分);法家:韩非(2分),以法治国 (2分()观
点写出一点即可,其它正确观点也可)。
(3)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
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分)
(4)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兴办太学(任意一点即可得 2分)。
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2分)
(5) 认真汲取其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使其成为涵养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2分,一点即可)
{#{QQABJYSQgggAAABAAQhCQwEQCAEQkAGCAKoGwBAIIAABAA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