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

第六、七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3·广东湛江高一期末]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判断“列强之与中国最有关系者六焉:美法二国,则当表同情革命者也;德俄二国,则当反对革命者也;日本则民间表同情而其政府反对者也,英国则民间同情而其政府未定者也”。这一判断(  )
A.认识到列强在华的势力消长 B.抓住了划分敌友的战略先机
C.与列强的对华态度基本相符 D.忽视了列强的帝国主义特征
2.[2023·广东深圳高一期末]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到海外,华侨社会“人人手舞足蹈,企望革命军成事,且特排列队伍游行中国街衢,以表庆祝之忱”。这表明辛亥革命(  )
A.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提升了民族的自信心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气焰
3.[2023·河南驻马店高一期末]针对中华民国建立后的种种乱象,鲁迅曾深有感触地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也有人看到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新文化运动,认为这是一个孕育着希望的时代。以下表述最能体现这一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
A.民主与专制的较量 B.文明与陋习的交织
C.启蒙与保守的博弈 D.新“声”与旧“音”的碰撞
4.[2023·四川成都高一期末]“带着辫子没法混,割了辫子怕张勋。总统皇帝同时在,百姓难知哪头沉。”这首民谣反映的是(  )
A.辛亥革命移风易俗作用有限 B.北洋时期的政局动荡不安
C.“府院之争”引发了思想混乱 D.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民心
5.[2023·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期末]根据北洋政府农工商部的统计,1914年8月至1919年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323家,资本额为9 100余万元。所涉及行业众多,以面粉、纺织这两个关系到人民衣食的行业发展最为迅速。这表明(  )
A.洋务运动实现了求富的目的 B.戊戌变法刺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C.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6.[2023·山西太原高一期末]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认为孔子的学说“今日有其真价,吾人亦绝不敢蔑视”。“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据此可知,李大钊(  )
A.意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主张理性看待传统文化
C.为儒家思想赋予新内涵 D.否定了传统的纲常名教
7.[2023·广东湛江高一期末]五四运动后,一些通俗的工人刊物应运而生,如《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与此同时,北京、上海等地的早期共产主义者还在工人中创办劳动补习学校。这些活动(  )
A.表明工人成为了办报的主体 B.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C.促进了国民教育体系的重建 D.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8.[2023·山东泰安高一期末]“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此次会议的召开(  )
A.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2023·海南海口高一期末]1925年,胡汉民在《广州民国日报》的刊文中说,孙中山在弥留之际呼“和平”“奋斗”“救中国”达四十余次,周恩来也在当年纪念孙中山的文章中特别强调孙中山弥留之际犹大呼“和平”“奋斗”“救中国不已”的场景。他们意图(  )
A.推进国民大革命发展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使北伐战争获得胜利 D.推动中俄联合革命
10.[2023·山西太原高一期末]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中提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目前革命之需要……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该决议(  )
A.推动了工农联盟的建立 B.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
C.促进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D.适应了革命发展的需要
11.[2023·湖南怀化高一期末]1924年,国民党一大制定的国民党总章,主要内容包括:党员、党的组织机构、中央党部、地方党部、基层组织、党的纪律、经费、党团等。其内容与1919年的俄共章程的大部分条文几乎雷同,且基本结构相似。这一做法(  )
A.表明共产党取得了革命领导权 B.反映了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达到高潮
C.说明国民党接受社会主义思想 D.一定程度体现了国民党进行国共合作的努力
12.[2023·江苏扬州中学高一期末]下图均为中华民国的国旗。从下面的变化中可知当时的中国革命(  )
十八星旗(武昌起义后采用,代表内地十八省) 五色旗(1912年采用,代表五族共和、五行、五德等) 青天白日满地红(1925年采用,代表光明磊落、坦白公正、三民主义、民主自由)
A.以反清排满为主要革命目标 B.思想混乱,缺乏统一认识
C.社会主义革命特征逐渐明显 D.民族、民主革命结合逐渐完善
13.[2023·湖北沙市中学高一期末]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训政纲领》,规定:“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付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由此可见,国民党的训政(  )
A.实践了孙中山民主共和理念 B.以确立国民党独裁统治为目标
C.开启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实践 D.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展
14.[2023·广东湛江高一期末]南昌起义爆发后,按照原定计划,起义军离开南昌南下。10月初,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遭到国民党重兵围攻而失败。南昌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共照搬俄国城市暴动的方式 B.中共违背了共产国际的指示
C.广东的革命力量受挫处于低潮 D.起义军缺乏严格的军事素养
15.[2023·山东临沂高一期末]据统计,1927年党的五大召开时,57 967名党员中工人成分占50.8%;1928年6月,130 194名党员中工人成分占10.9%;1929年工人党员占比降为7%,1930年7月降为5.5%,1930年9月下降为1.6%。这反映了(  )
A.农村革命根据地工人革命性不足 B.中共革命重心向农村转移
C.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不重视工人 D.中共党内的“左”倾错误
16.[2023·新疆乌鲁木齐八中高一测试]上世纪30年代,长征就已中外闻名。苏联和共产国际知道它,英美世界也因斯诺的《西行漫记》的广为流传,对之也很熟悉。1950年1月毛泽东特别指示,对外发布任命张闻天担任中国驻联合国代表的新华社稿件,需标出张闻天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据此可知(  )
A.长征因《西行漫记》才闻名中外 B.中共领导人注重发挥长征影响力
C.长征胜利是中共走向成熟的标志 D.新中国成立不久得以重返联合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2023·广西桂林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清朝入关以来,区别对待汉族,人民积怨已深,迄乎近世,吴樾、徐锡麟、熊成基等,皆牺牲一己,与满族为仇,以时机未至,事皆不成。铁路国有之政策定,人心愈愤激,武昌义旗一举,全国响应。清廷知战争久延,必启瓜分,遣使与民军议和。时孙文(孙中山)自海外归,被举为临时大总统,组织临时政府于南京。磋议两月,议定优待皇室条件,于是清帝逊位。孙文亦辞职,参议院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南北统一,遂为亚洲第一共和国。
——摘编自开智编译社《小学历史教科书(第2册)》(1912年版)
材料二 我国革命之役,起于辛亥之秋,不久而临时政府成立。清廷遣使议和,历时未决,内阁总理袁世凯调停期间,隆裕太后及宣统帝遂逊位让国。临时政府迁于北京。国民以袁世凯有大功,更举为临时大总统。翌年十月,国会选举正式总统,袁世凯当选。政府改组,列邦承认,我国基础由是始定。——摘编自庄适、郑朝熙《单级国文教科书(第12册)》(1914年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和主要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材料一相比,《单级国文教科书》中关于辛亥革命记录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18.[2023·黑龙江佳木斯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仅在农商部注册登记了的,1912年~1914年7月的2年半中,新开设的工矿企业即达99家,资本总额约2 455万元,平均每年开设新式企业近40家,资本总额近1 000万元……在1914年8月到1918年的近4年半中,新设工矿企业377家,资本总额约11 832万元,平均每年开设工矿企业达84家,资本总额超过2 692万元。——史全生《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产业革命热”》
材料二 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倾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荣家企业史料》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面粉业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19.[2023·河南濮阳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束缚,实行民主政治。然而,袁世凯倒行逆施,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如何能够使得那个时代真正走出传统的思维框架,而不仅仅是推翻帝制,成为以陈独秀、鲁迅、胡适、吴虞等人为代表的那一代激进思想家们所思考的重心。他们以西方的“科学”“民主”为旗帜,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材料二 “五四”以前,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少数几个,“五四”以后,这类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五四”后一年中,新出版的刊物多达四百多种。1919年12月,《新青年》在《本志宣言》中提出了自己构制的新的社会蓝图。一些进步青年,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后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变化。(5分)
20.[2023·吉林白城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根据上述三幅图片,以“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第六、七单元综合检测
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武昌起义爆发后,列强的对华政策是以本国利益为中心的和实用主义的,它经历了从“中立”到逐步转向支持袁世凯篡夺革命的变化过程。孙中山的判断没有充分认清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本质,D项正确;排除A、B、C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到海外后,华侨“人人手舞足蹈,企望革命军成事”,这说明辛亥革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升了民族的自信心,C项正确;辛亥革命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排除A项;辛亥革命并没有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气焰,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涉及中华民国建立以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既有一些成就,又有不足之处,显然,新“声”与旧“音”的碰撞的表述更符合题意,D项正确;材料不仅提到政治方面的新旧碰撞,还提到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民主与专制的较量只是政治方面,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民国建立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取得的一些成就与不足之处,不能简单地用文明与陋习来概括,排除B项;启蒙与保守的表述主要是从思想方面概括材料的意思,材料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多方面着眼,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割了辫子怕张勋。总统皇帝同时在,百姓难知哪头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张勋复辟,对应的时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府院之争”引发的思想混乱,主要是政局动荡,排除C项;此时袁世凯复辟帝制已经失败,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1914年8月至1919年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323家,资本额为9100余万元。所涉及行业众多,以面粉、纺织这两个关系到人民衣食的行业发展最为迅速”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14~19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D项正确;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洋务运动就宣告破产,排除A项;戊戌变法仅持续了100多天也宣告失败,与1914年后民族工业的发展没有关系,排除B项;这一时期列强忙于战争,是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B
解析:据题意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认为抨击孔子实际上并不是抨击孔子本人和孔子的学说,而是为了抨击封建专制思想,由此说明李大钊是将孔子和封建专制思想做了区分,强调理性对待传统文化,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被推翻,排除A项;李大钊是主张理性看待传统文化,并不是为儒家思想赋予新内涵,也不是否定传统的纲常名教,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工人刊物的创办以及早期共产主义者在工人中创办补习学校,有利于工人阶级的觉醒,为中共成立提供了阶级条件,D项正确;工人成为了办报的主体属于过度解读,排除A项;为工人运动提供物质基础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其他教育方面的发展,无法得出促进了国民教育体系的重建,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该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会议是中共一大,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A项正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排除B项;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是国民党一大,排除C项;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中共七大,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25年,胡汉民在《广州民国日报》的刊文中说,孙中山在弥留之际呼‘和平’‘奋斗’‘救中国’达四十余次,周恩来也在当年纪念孙中山的文章中特别强调孙中山弥留之际犹大呼‘和平’‘奋斗’‘救中国不已’的场景。”可知,1925年,胡汉民和周恩来均强调孙中山逝世前犹大呼“和平”“奋斗”“救中国”,结合时代背景可知,他们意图推进国民大革命的发展,A项正确;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排除B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排除C项;早在1924年前后,孙中山已确立联俄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因当时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力量弱小,需要联合国民党,共同推动国民革命的开展,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国民党,未涉及工农联盟,排除A项;中共三大召开于1923年,而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排除B项;土地革命在国民革命失败后才开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国民党总章的内容与“1919年的俄共章程的基本结构相似,大部分条文几乎雷同”可知,改组后的国民党力图借鉴俄共的组织模式,一定程度体现了国民党进行国共合作的努力,D项正确;国民大革命中共产党没有取得革命领导权,排除A项;推动国民革命达到高潮的是北伐战争,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国民党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并没有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D
解析:通过国旗下面的说明可知,十八星旗、五色旗的民族革命色彩浓厚,后来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包含了民族革命(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又包含了民主革命的内容,体现了民族、民主革命结合逐渐完善,D正确;“当时”最少包括1911年到1925年,清朝被推翻后革命的主要目的就不是反清了,A排除;对国旗有不同主张是正常现象,不一定说明思想混乱,B排除;新中国建立前,中国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不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国旗的象征意义中也没有明确的社会主义内容,C排除。故选D项。
13.答案:B
解析:“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付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由此可见国民党开始建立自己的独裁统治,故选B项;孙中山的共和是反对任何形式的独裁,排除A项;辛亥革命后宋教仁改组国民党进行议会选举,当时政党政治就已经开始,排除C项;1928年10月,国民革命已经失败,排除D项。
14.答案:A
解析:南昌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中共没有深入农村中去发动和武装农民,而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暴动,夺取政权”的策略,事实证明这在中国是根本行不通的,A项正确;违背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广东的革命力量受挫处于低潮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B、C两项;“缺乏严格的军事素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27年党的五大召开时,……1930年9月下降为1.6%。”可知,反映了1927年至1930年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构成结构中工人的比重不断下降的信息,说明了中共革命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变化,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农村革命根据地工人革命性不足的信息,排除A项;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不重视工人,表述有误,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中共党内“左”倾错误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6.答案:B
解析:长征中外闻名,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特别指示,对外发布任命张闻天担任中国驻联合国代表的新华社稿件,需标出张闻天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意在通过这一身份标签来扩大新中国的影响力,B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共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排除C;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排除D。
17.答案:(1)原因:民族矛盾尖锐;清廷的铁路国有政策,引发民众的不满;一系列武装起义的爆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高涨。
意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推动了亚洲其他国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2)不同之处:没有谈论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淡化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历史功绩;有意夸大袁世凯在清帝退位中的作用;没有涉及辛亥革命的国际意义。
原因: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确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地位;袁世凯通过镇压二次革命,严重削弱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派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其政治影响力显著下降;列强对袁世凯的大力支持。
解析:(1)原因:依据材料“与满族为仇,以时机未至,事皆不成”,得出民族矛盾尖锐;依据材料“铁路国有之政策定,人心愈愤激”,得出清廷的铁路国有政策,引发民众的不满;依据材料“武昌义旗一举,全国响应。清廷知战争久延,必启瓜分,遣使与民军议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一系列武装起义的爆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高涨。意义:从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分析,得出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依据材料“参议院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南北统一,遂为亚洲第一共和国”,得出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从对亚洲其他国家的革命影响分析,得出推动了亚洲其他国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2)不同之处:依据材料“我国革命之役,起于辛亥之秋,不久而临时政府成立。清廷遣使议和,历时未决”,得出没有谈论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淡化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历史功绩;依据材料“国民以袁世凯有大功,更举为临时大总统”,得出有意夸大袁世凯在清帝退位中的作用;从辛亥革命的意义角度分析,得出没有涉及辛亥革命的国际意义。原因:从北洋军阀的统治分析,得出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确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地位;从革命派的力量分析,得出袁世凯通过镇压二次革命,严重削弱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从革命派的影响力分析,得出资产阶级革命派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其政治影响力显著下降;从列强的支持分析,得出列强对袁世凯的大力支持。
18.答案:(1)特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14年8月~1918年比1912年~1914年7月发展快。
原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反帝爱国运动(或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变化:由盛而衰。
原因: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解析:(1)特征:根据材料“1912年~1914年7月的2年半中,新开设的工矿企业即达99家,资本总额约2455万元”“在1914年8月到1918年的近4年半中,新设工矿企业377家,资本总额约11832万元”,可知这一时期民族工业整体上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是1914年8月~1918年比1912年~1914年7月发展快。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深受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首先,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起民主共和国,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提倡国货,反对洋货;在外部环境上,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变化:根据材料“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可知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发展由盛而衰。原因:主要由于一战结束,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
19.答案:(1)历史背景:列强加紧侵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主共和观念推动了思想解放;陈独秀等进步人士的不断探索。(任答三点即可)
(2)变化:进步刊物迅速增加,思想解放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社会思潮。(任答一点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束缚”得出列强加紧侵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根据材料“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得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据材料“袁世凯倒行逆施,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得出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根据材料“如何能够使得那个时代真正走出传统的思维框架……成为以陈独秀……等人为代表的那一代激进思想家们所思考的重心”得出陈独秀等进步人士的不断探索;结合所学,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推动了思想解放。(2)根据材料“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得出进步刊物迅速增加,思想解放进一步发展;根据材料“一些进步青年,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得出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
20.答案: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1927年8月,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后率军开赴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从此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总之,中共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
解析:依照时间顺序,抓住探索主题从国民革命的失败中总结教训继续探索革命道路,决定用武力反抗国民党的屠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的第一枪;随着秋收起义的失败毛泽东将队伍带到了井冈山开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随着根据地的壮大,在瑞金建立革命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些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