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27: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英国殖民者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乱砍滥伐后,终于认识到“过去60年的愚蠢错误和漫不经心所酿成的恶果”,于19世纪中后期在印度各地设置了以保护森林、获得税收为主要目标的森林管理机构。这一转变( )
A.有利于印度收回部分经济主权 B.旨在尽可能地维护经济侵略成果
C.表明英国放松了对印度的侵略 D.预示着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2.非洲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大洲。非洲各殖民地赢得独立时,境内大都存在上百甚至数百个少数民族,如坦桑尼亚、尼日利亚,甚至国土只有47.5万平方千米的喀麦隆竟也有上百个民族。与这一状况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 )
A.二战后非洲独立国家数量众多 B.欧洲殖民者对非洲腹地的探险
C.宗主国任意划定殖民地的边界 D.非洲人民坚持联合反帝的策略
3.到1900年,人类的“世界文明”意识开始苏醒。尽管所有国家在语言、文化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还保持着相当大的差异,但都不由自主地被拖入同一个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之中。但各个民族并非以平等关系参与这场全球性发展,欧洲人(或者说“西方人”)攫取了最大的利益。造成当时各民族关系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是( )
A.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B.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C.世界出现一体化趋势 D.列强之间矛盾的加剧
4.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5.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16—18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变化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6.下图反映的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这种人口分布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 B.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
C.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 D.葡西率先开展了奴隶贸易
7.19世纪30—50年代,英国殖民当局对孟买、加尔各答、马德拉斯港口进行了扩建和改建,修复了从孟买到加尔各答、从加尔各答到白沙瓦、从马德拉斯到班加罗尔的主要干线,同时,在英印间和印度主要城市之间架设电线,创办电报通信业务。英国殖民当局的举措旨在( )
A.促进印度交通运输业发展 B.实现印度国内市场的统一
C.服务于英国工业资本扩张 D.冲击印度传统的经济结构
8.英属北美殖民地是由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移民建立的,他们不但把英国的经济制度,而且把英国的议会制度带到北美来。1763年以前,英国基本对殖民地经济采取放任政策。而西、葡两国则将本国的封建庄园经济移植到拉美殖民地,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这种差异( )
A.大大迟滞了拉美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B.造就了两地区独立后政治体制的迥异
C.取决于宗主国对待殖民地的不同政策 D.至今仍然影响着上述区域的发展路径
9.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人“火与剑”的殖民扩张活动中,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了灭顶之灾。欧洲殖民者在美洲进行的主要活动是( )
A.掳掠黑人奴隶,贩卖到各殖民地从事繁重劳动 B.发展商业贸易,进行工业革命
C.开采金银矿产,发展种植园经济 D.大量购买瓷器、纺织品、茶叶、香料等货物
10.16世纪,西班牙政府规定,其拉美殖民地只允许同宗主国贸易,不能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而且这个贸易只能由王室授予的少数商人来垄断。西班牙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为工业革命积累原料和资金 B.保护殖民地的利益
C.保障西班牙海外殖民的优势 D.扩大资本原始积累
11.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并达成协议。协议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由此可见,柏林会议的实质是( )
A.列强疯狂争夺非洲的新起点 B.帮助非洲振兴的会议
C.列强瓜分非洲的会议 D.使非洲丧失上亿精壮劳动力
12.15—16世纪,拉丁美洲人口出现锐减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奴隶贸易的盛行 B.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扩张
C.战乱不断 D.工业革命的开展
13.从1521年到1544年,某国每年从拉丁美洲运回的黄金约2 900千克,白银30 700千克。该国最有可能是( )
A.英国 B.法国
C.西班牙 D.荷兰
14.“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一:荷兰人与海抗争的经历养成了荷兰人开放的性格,当时一些遭到迫害的人移民到尼德兰,带来了葡萄牙、西班牙的先进技术。独立后的荷兰是欧洲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家。为便利日益扩大的海上商业贸易,荷兰人勇于进行经济制度的创新,并形成了近代的市场经济体制。然而当时缺乏国际安全体系的情况下,商船往往成为各种海盗劫掠的目标。于是,荷兰发展起了规模巨大的商业船队和海军。
——摘编自邱妍《浅析海洋与荷兰崛起》
史料二:东印度公司一旦政权在手,便迫不及待地利用它来实现掠夺。在这方面,它的贪婪、残暴使当年在马拉巴尔海岸胡作非为的葡萄牙人也相形见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早期掠夺就最典型地表现了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在殖民地掠夺的劣迹。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史料三:柏林会议的召开和“有效占领”原则的制定“标志着欧洲在非洲的扩张从此有了国际法”。的确,在此后争夺非洲的过程中,欧洲列强都基本上遵循了一个前提,那就是他国的承认。在此基础之上,各个彼此分割的殖民地最终成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体系,并且也促使了以中心与外缘这一构架为基本内容的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摘编自高岱《论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与构成》
(1)根据史料一,概括荷兰推行海外贸易的有利条件。
(2)根据史料二,概括英国在印度殖民扩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目的。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效占领”原则的影响。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一: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后掀起第二次殖民高潮,殖民列强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等方式向西亚、东亚、南美等地区纵深扩张,使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变为经济附庸。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摘编自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殖民主义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消极影响》
史料二:在殖民体系下,主权是欧洲列强的特权,也是其对其他地区“落后民族”进行野蛮殖民掠夺、占领和侵略的借口和依据。居于金字塔之上的是拥有巨大暴力能力和殖民能力的欧洲列强,居于金字塔中间的则是较弱一等的欧洲国家以及拥有主权或半主权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居于金字塔底层的则是完全丧失主权的亚非拉被征服、掠夺和占领的“落后民族”和“野蛮地区”。这一体系是少部分国家享有主权、大部分国家主权被剥夺的等级体系,也是大国通过武力掠夺、殖民而实现崛起的暴力体系。
——摘编自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
(1)根据史料一,指出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的因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英国殖民者在印度各地设置了以保护森林、获得税收为主要目标的森林管理机构,其主要目的是延续对印度的殖民侵略,维护现有的经济侵略成果,故B项正确;英国设立的机构依然是殖民机构,并不会有利于印度收回经济主权,排除A项;这一时期英国对印度的侵略并未放松,排除C项;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后就到来了,排除D项。
2.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国家很多是按照原始的居住部落来划分的,但是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扩张,任意划定殖民地的边界,打破了原有的民族界限,造成了一个国家境内大都存在上百甚至数百个少数民族的状况,故选C项。
3.A 解析:根据材料“但各个民族并非以平等关系参与这场全球性发展,欧洲人(或者说‘西方人’)攫取了最大的利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西方的发展建立在对贫困落后地区的压榨之上,故选A项。
4.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拉丁美洲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故选D项。
5.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8世纪,欧洲通过向美洲贩运大量的奴隶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奴隶贸易成为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故A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项错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并不只是奴隶贸易,故C项错误;开展奴隶贸易是为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而不是因为开采白银的需要,故D项错误。
6.C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无论是西属美洲,还是葡萄牙殖民地巴西,人口构成中都有非洲奴隶,这是因为欧洲早期殖民扩张进行奴隶贸易,故选C项。
7.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殖民者对印度主要港口进行扩建和改建,在印度修建交通干线,架设电线和创办电报通信业务,以便加强对印度的侵略,说明英国殖民当局的举措旨在服务于英国工业资本扩张,故选C项。
8.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属北美殖民地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政策较为先进,而拉美殖民地则被西、葡两国移植了落后的封建政治经济制度,这造就了上述地区发展路径的差异,这些地区至今仍然受到影响,故选D项。
9.C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纷纷进入美洲地区,开采金银矿产,发展种植园经济,C项正确;A项是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活动,排除;B项是欧洲殖民者在本国的行为,排除;D项反映的是欧洲殖民者在亚洲的行径,排除。
10.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其拉美殖民地只允许同宗主国贸易,不能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可知西班牙想要保障自己在海外殖民地的优势地位,以使殖民地的财富只能流向西班牙,故选C项;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排除A项;西班牙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保护殖民地的利益,而是保障其在殖民地的优势地位,排除B项;西班牙并不注重对资本的原始积累,因此后来才逐步走向衰落,排除D项。
11.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84年欧洲列强通过柏林会议达成协议,强调“有效占领”原则,并决定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体现出柏林会议的实质是列强瓜分非洲的会议,C项正确;通过协定来解决列强瓜分非洲的矛盾与冲突说明柏林会议不是列强疯狂争夺非洲的新起点,更不是为了帮助非洲振兴,A、B两项错误;19世纪末召开的柏林会议,没有推动奴隶贸易的发展,D项错误。
12.B 解析:此时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美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拉美大量人口死亡,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是人口锐减带来的影响而不是原因,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均排除。
13.C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可知,此时控制拉丁美洲的是西班牙,故选C项。
14.A 解析:材料中的“象牙”代表的是经济现象,“《圣经》”代表的是文化现象,象牙的易手表明欧洲与非洲的经济冲突依然存在,而基督教却逐渐被非洲人所接受,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5.答案:
(1)有利条件:开放的民族性格;先进的技术;勇于进行制度创新;拥有商船和海军。
(2)特点: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实行直接掠夺财富和垄断商业贸易。
主要目的: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3)影响:西方列强划分了在非洲的势力范围,确定了在非洲拓展殖民地的共同准则,从此掀起瓜分非洲的高潮。
16.答案:
(1)表现: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因素:工业革命后,为了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西方列强掀起了第二次殖民高潮。
(2)主要特征:以西欧国家为中心;形成西方文化圈,使世界连为一体;殖民体系是一个不平等、充满暴力的等级体系,也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