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同步分层练习(答案)

统编版历史学科高二年级选必二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同步分层练习
【基础篇】
一、选择题
1.《诗经》中有关于商周时期“千耦其耘”“十千维耦”之类对大规模集体耕作状况的描述。形成这种劳动状况的根源在于( )
A.宗法制影响下的集群式农业本质属性 B.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低下
C.土地制度的集体化属性 D.铁犁牛耕推动经济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重大发展,农业上开始使用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农具 D.铁制农具
3.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千耦其耘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4.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国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产生了。促使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灌溉工具的进步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牛耕普及全国 D.曲辕犁的运用
5.下图为元代王桢《农书》中载的某一生产工具。它“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大大提高 生产效率。该工具是( )
A.桔槔 B.翻车 C.筒车 D.水排
二、填空题
1.旧石器时代石器的制作方法以______为主,新石器时代在______的基础上增加了______。
2.公元前15——前14世纪,__________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来这一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3.中国在______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
4.______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______朝以后,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6.唐宋时期,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烧制好的黏土块——______。
7.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__________生产模式。
三、判断题
1.从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看,青铜器最早出现在东亚地区。( )
2.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
3.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筒车,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了革新,其后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 )
4.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人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
5.约3万年前,中国的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 )
6.战国以后出现了大量铁农具的范。( )
7.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
【能力篇】
1.在小亚细亚东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赫梯人墓葬中出土了一把铜柄铁刃匕首,经科技检测为人工冶炼制品,之后此类制品在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和古埃及遗址出土的逐渐增多。农业已成为主要生产部门的古赫梯帝国凭借锋利坚韧的铁器和轻便快速的马拉战车等,一度与埃及争夺霸权。由此可以得出( )
①赫梯人首创人工冶铁技术②铁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③古代铁器曾经应用于战争④冶铁技术在亚欧地区普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管子·海王》记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材料旨在说明( )
A.铁制工具对生产活动的重要性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C.手工业生产工具不断得到改进 D.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分工细化
3.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下表所示的工具和技术,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②④①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②④③①
4.材料一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广大荒野、森林地区的开垦成为可能。随着荒地的不断开辟,公田之外的私田不断扩大,数量超过了公田。“私田”……没有一定的规格,可以买卖、交换、抵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这使得农民增加了在“私田”上的兴趣,而不肯尽力于公田,导致公田日益衰败。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领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领主干活,领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领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土地制度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庄园的基本特征。
【拔高篇】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法国因粮食短缺引起的食物骚乱和农民反叛频发。为解决这一问题,19世纪30年代,法国政府设立农业促进会与示范农场总监等,支持农业竞赛,改良农业技术,传播农业知识。到19世纪中期,正常年份可以收获2.25亿公担谷物,比世纪初增长了50%。1861年,拿破仑三世废除浮动关税制,规定:用法国船只运输的进口谷物,关税减到每公担0.5法郎;用外国船只运输的,每公担则为1法郎。这使法国成为世界农业市场的一部分,外国的廉价农产品能快速运到国内需要的地方。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摘编自周立红《近代法国政府职能转变与谷物自由市场的建构》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日本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在日本战败前供应了日本粮食消费量的20%。数百万的日本人被遣返回国,无疑使日本的粮食供应更捉襟见肘。仅靠定量供应的一点粮食无法维持民众的最低生活需求,这一时期,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也加重了日本国内的饥荒。在占领初期,美国政府声明,日本目前的困境是其本身行为造成的直接后果,盟国将不承担治理的责任。美国占领当局认为,粮食问题是实现日本民主化、非军事化和经济复苏的关键。美国人的最终目标是降低美国的占领成本,减轻美国纳税人的负担。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政府重新评估了对日政策,开始了对日本的粮食援助。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30—60年代,法国解决粮食危机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出现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试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参考答案
【基础篇】
一、选择题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大规模集体劳作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个体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B项正确;AC项是原因之一,非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仍然是生产力水平低下,排除;铁犁牛耕是个体生产出现的根源,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农业上开始使用铁制农具,D正确;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存在,与题干中“开始”限定不符,排除A、B、C。
3.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开始出现铁犁牛耕之后,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D项正确;AB两项是我国原始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排除;千耦其耘 是奴隶社会集体劳作的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出现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渐取代了奴隶社会集体劳作的方式,排除B项。故选D项。
4.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关系的变化,这是由于生产力的变化造成的,铁犁牛耕是生产力水平发展的标志,B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是西汉时期的,排除;D项是唐朝的,排除。故选B项。
5.D
【详解】根据题干“某一生产工具,它‘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大大提高 生产效率”和图示可知此生产工具是东汉杜诗的水排冶铁工具,D项正确;桔槔、翻车、筒车都是灌溉工具,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二、填空题
1.打击、打击、磨制
2.小亚细亚
3.战国
4.汉
5.元
6.支钉
7.男耕女织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能力篇】
1.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农业已成为主要生产部门的古赫梯帝国凭借锋利坚韧的铁器和轻便快速的马拉战车等,一度与埃及争夺霸权”可知,赫梯帝国凭借先进的铁器以及战车,与埃及争夺霸权,因此可推断出铁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②正确,赫梯用生产出来的铁兵器同埃及争夺霸权,因此可推断出古代铁器曾经应用于战争,③正确,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仅材料信息是无法得出赫梯人首创人工冶铁技术的结论,①错误,当时铁器尚未普及,④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根据“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可得出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业的工具,从材料可得出这些工具都有铁制的,说明铁制工具对生产活动的重要性,A项正确;《管子·海王》是春秋时期管仲的文章,而重农抑商是战国商鞅提出的,排除B项;材料除了有手工业,还有农业,因此CD项都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D项。故选A项。
3.A
【详解】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筒车、支钉出现在唐朝;翻车、水排出现在东汉;铁犁桦、双镰铁范出现于战国;匣钵、灌钢法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因此按照时间顺序,③②④①正确,A项正确; 排除BCD三项。 故选A项。
4.(1)变化:由井田制(土地公有)到土地私有。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农民热衷于耕种私田。
(2)特征: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佃户对领主负有劳动义务,领主不能随意剥夺佃户的土地,双方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一“随着荒地的不断开辟,公田之外的私田不断扩大,数量超过了公田。‘私田’……没有一定的规格,可以买卖、交换、抵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这使得农民增加了在‘私田’上的兴趣,而不肯尽力于公田,导致公田日益衰败”可知,由井田制(土地公有)到土地私有。原因:根据材料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广大荒野、森林地区的开垦成为可能”可知,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据材料一“‘私田’……没有一定的规格,可以买卖、交换、抵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这使得农民增加了在‘私田’上的兴趣”可知,农民热衷于耕种私田。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二“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可知,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根据材料二“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领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领主干活,领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领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佃户对领主负有劳动义务,领主不能随意剥夺佃户的土地,双方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拔高篇】
1.(1)途径:成立专门机构,推广农业技术;降低关税,进口廉价粮食。
影响:暂时缓解长期以来的粮食危机;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2)原因:日本战败失去海外殖民地,粮食供应大为减少;数百万日本人被遣返回国,加剧粮食危机;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美国对日本的惩罚和制裁等。
(3)认识:加强农业的自主地位;立足国内,适度进口;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任答两点)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30—60年代(法国)。
途径:根据材料中的“法国政府设立农业促进会与示范农场总监等,支持农业竞赛,改良农业技术,传播农业知识。”可得出成立专门机构,推广农业技术;根据材料中的“1861年,拿破仑三世废除浮动关税制,规定:用法国船只运输的进口谷物,关税减到每公担0.5法郎;用外国船只运输的,每公担则为1法郎。……外国的廉价农产品能快速运到国内需要的地方。”可得出降低关税,进口廉价粮食。影响:根据材料中的“法国因粮食短缺引起的食物骚乱和农民反叛频发。”及“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得出暂时缓解长期以来的粮食危机,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根据材料的时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法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可得出促进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2)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日本)。根据材料中的“二战结束后,日本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在日本战败前供应了日本粮食消费量的20%。”可得出日本战败失去海外殖民地,粮食供应大为减少;根据材料中的“数百万的日本人被遣返回国,无疑使日本的粮食供应更捉襟见肘。”可得出数百万日本人被遣返回国,加剧粮食危机;根据材料中的“日本目前的困境是其本身行为造成的直接后果”可得出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根据材料中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也加重了日本国内的饥荒。”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根据材料中的“在占领初期,美国政府声明,日本目前的困境是其本身行为造成的直接后果,盟国将不承担治理的责任。”可得出美国对日本的惩罚和制裁等。
(3)认识: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比如:根据日本对殖民地粮食的依赖性,可得出加强农业的自主地位;根据法国解决粮食危机的主要途径可得出立足国内,适度进口,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同步分层练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