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注
舒
意字迹工整,卷而整洁。
选择题部分(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
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下表两则资料可用来说明
地点:云南元谋县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出土文物:炭屑和烧骨化石
出土文物:头盖骨、牙齿化石
史证价值: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
史证价值: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
A.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保存火种
B.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C.中国是原始人类的唯一起源地
D.元谋人和北京人体貌具有相似性
2.他们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他们的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
:
遗址,通过对他们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他们”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3.在叶县东部的舞阳县境内,有距今8000多年的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
:
骼。这证实贾湖居民
:
A.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B.已学会制作工具
C.会使用木结构水井
D.懂得使用天然漆
:
4.传说炎帝会制造陶器,考古学者在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遗址发现了大量彩陶,由此证实
了这一传说。这表明
A.传说等同于史实
B.传说是不可信的
:
C.传说具有一定史实成分
D.所有史实都来源于传说
细
5.“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
:
:
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A.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B.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C.诸族杂居,在不断交往中交融而成
D.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6.夏朝后期,牙璋(礼仪玉器之一)向周围辐射,东达黄河下游的海岱地区、西至黄河上游的甘
青地区、北抵黄河中游的河套地区、南到华南地区甚至越南北部都有出土。这反映了当时
A.中原文化的传播
B.长途交通的发达
C.玉雕技术的发展
D.统治中心的转移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7.右图是1937年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朝戴枷的奴隶俑。男俑高6.1厘米,女俑高5.5厘
14
米,男俑的双手被枷在背后,女俑双手则枷在胸前。这两件俑为灰陶,俑的形象比较粗糙。
仅捏塑出人的五官和身体的大概形象。从出土的陶俑能得出的信息是
A.商代奴隶的悲惨处境
B.商朝时制陶技术高超
C.商朝时青铜铸造水平高超
D.秦朝时使用大量奴隶
8.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这一时期变革的是
A诸侯争霸百家争鸣
B.变法图新、确立新秩序
C、铁制农具和牛耕等新技术出现
D.周天于分封诸侯,以稳定政局,扩大政治范围
9.春秋时农业工具仍以木、石制品为主,耕作工具多为木制的耒耜;到战国时,不仅木、石工
具渐渐消失,就是青铜工具也日益减少。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各国炼铜技术日渐走向哀落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C.新兴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D.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10.据史书记载,周平王死后,王室居然穷的没有办法为平王办一场像样的葬礼,继位后的周
桓王只得向鲁国“求贌”、即丧葬费。这表明
A.诸侯竞相争霸,社会动荡不安
B.天子大权旁落,王室衰微
C.天子与诸侯和谐共处
D.经济发展,生产力提高
11.“春秋之初,楚国是中原诸侯国里的南方蛮夷…到楚庄王时期,楚国文化正潜移默化
地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楚人已经完全接受了中原文化,与中原人无异。”可见,春
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A.严重破坏人民的生产生活
B.使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
C.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D.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12.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
①勤于耕织的人②战场立功的人
③经商的人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如图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
A.王室衰微
B.春秋争霸
C.百家争鸣
D.民族交融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