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
1.考古发掘证明,距今约5000年—3000年间,产于阿富汗的青金石(一种蓝宝石),经陆上和海上两条“青金石之路”,运至两河流域,并转运埃及,最后出现在古埃及图坦卡蒙面具、苏美尔人的神庙装饰及祭品等处。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古文明多元一体的趋向 B.百姓日常生活的改善
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发展 D.地区性大帝国的扩展
2.明朝嘉靖四十年起,对原来世代相袭无偿劳动的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到清朝时最终废除了匠户制度。明朝张居正改革将赋役合并,一概征银,清朝雍正时推行“摊丁入亩”,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这些变化( )
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强化了封建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C.使隐匿人口的现象得以减少 D.使赋税形式开始由实物向货币转变
3.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世界不是静止的,矛盾和失衡是自然规律,中国利用了矛盾……壮大自己。这最有可能是形容( )
A.1955年万隆会议 B.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1972年中日建交 D.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4.新航路开辟时期,在一个世纪之内,西班牙的物价上升约四倍,欧洲其他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但是这种状况也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收入的地主的地位被削弱了。这表明( )
A.物价上升致使西班牙经济衰退 B.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商业革命
C.早期殖民的扩张加快欧洲发展 D.价格革命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5.12—16世纪,欧洲国家先后出现对罗马法进行注释、评论和解释,并将其基本原则和概念适用于法律实践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据此可知,这些欧洲国家( )
A.以实现欧洲统一为主要目的 B.为推翻君主制度而寻找依据
C.借罗马法构建新的社会秩序 D.实现了人人平等和公正至上
6.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御史大夫李承嘉曾召集御史,责备他们弹劾不禀告长官就是失礼。监察御史萧至忠则回答说,御史台无长官,御史都是君主耳目,彼此侍奉君主,各自实施弹劾,无需请示长官。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 )
A.官僚内斗现象严重 B.社会等级秩序瓦解 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监察官员权力扩大
7.2018年3月2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对华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及创新政策措施301调查的调查报告,随后特朗普发布总统备忘录,确认中国政府在四个方面的有关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及创新的政策措施对美国商业经营造成了不合理或者歧视性的限制,并采取相关行动。材料本质上说明( )
A.经济全球化发展任重道远 B.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破坏世界和平
C.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 D.中国应该立足国内进行经济建设
8.工业革命不仅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而且还造就了依附于这一阶级的特殊集团,即包括律师、医生、公职官员、记者、作家、教授以及工程师等等。他们既不同于坐取地租的地主,也不同于攫取利润的工业家,他们不直接受市场影响,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和一定的独立性。这段材料意在说明工业革命( )
A.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 B.推动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动
C.导致了传统贵族阶层的衰落 D.引发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9.从1700年起,英国议会多次通过法令,或禁止进口印度花布,或提高棉织品的进口关税。仅1797—1798年,英国就把印度布匹的进口税提高了2倍,1802—1819年又提高了9倍。上述举措( )
A.表明英国放弃了重商主义政策 B.强化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
C.旨在维护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D.推动了英国纺织业的技术革新
10.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10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代表就气候危机、可持续复苏、人道主义形势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探讨应对之策,联合国秘书长指出,世界正处在深渊的边缘。这反映了( )
A.各国在合作共赢中促进了发展 B.经济全球化是强劲的时代潮流
C.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势在必行 D.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开始出现
11.雍正三年(1725年),广东肇庆在百人以上的大族村寨设族正。雍正四年(1726年),政府制定“选立族正之例”,并陆续在广东、江西、福建等省份推行。乾隆年间,族正制进一步在全国得到推广,并同保甲制互相配合。族正由宗族内选举产生,上报州县批准后发给牌照。这说明( )
A.宗族行使地方行政权力 B.宗族成为社会基层组织形式
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 D.基层社会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12.有学者在评价苏俄(联)的一项经济政策时说:“无产阶级专政被理解成不受法律限制的直接强制,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和普遍的军事管理与集中化来发展错综复杂的经济。从大工厂到只有一个理发匠的理发铺,都要实行国有化,导致国家不堪重负。”这一政策的历史意义在于( )
A.集中力量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B.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奠定了战胜法西斯的经济基础
13.如表是1799—1849年英国私人企业中的工资指数(以1850年为100)。数据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英国( )
年代和商业周期 棉纺织工业 建筑业、贸易 机械和造船 农业
1799—1808 182 — — 111
1809一1818 137 — 97 120
1819—1820 101 — 96 97
1821—1826 100 — 96 95
1827—1832 90 91 91 91
1833—1842 93 95 — 91
1843一1849 100 99 102 96
A.工人工资总体呈上升趋势 B.资本家以劳工转移经济风险
C.棉纺工人的平均工资最高 D.建筑机械工人劳动强度最大
14.与商王信奉的占卜不同,周王信奉的占筮内容极广,主要包括"八故",一曰征(战事)、二曰象(风云灾变)、三曰与(与人以物)、四曰谋(策划谋议)、五曰果(事成与否)、六曰至(来到与否)、七曰雨(降雨与否)、八曰瘳(病愈与否)。这反映出( )
A.殷周之际社会动荡 B.天命观念遭到质疑
C.人文理性色彩的增强 D.王权与神权尚未结合
15.西周设立了由“大司乐”总管的音乐机构,对年龄在13岁至20岁之间的贵族子弟进行系统的音乐教育。与此同时,乐与礼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政治制度。西周王朝对“乐”的重视( )
A.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完善 B.有利于家国一体局面的形成
C.强化了森严的政治等级秩序 D.消弭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纷争
16.墨西哥在1821年独立后,以阿兹特克帝国的继承者自居。墨西哥土生白人将阿兹特克人视为祖先,将阿兹特克人的末代皇帝视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民族英雄。这些做法意在( )
A.打击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统治 B.深化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
C.推动墨西哥的民族独立运动 D.重建阿兹特克帝国的文明
17.1649年7月4日至16日,英国议会先后颁布了两项法案,其主要内容是出售国王所拥有的动产及个人地产,原属王室的庄园、土地等财产。其购买者主要是乡绅,还有不少商人、富裕农民、议员和政府职员。这得益于( )
A.君主立宪制形成 B.法律确立议会主权地位
C.政治体制的变化 D.封建势力退出政治舞台
18.1949年,中共西南局通过建立政权、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在制度上的建构,通过恢复生产、进行土地改革实现在经济上的建构,通过民族地区的教育、医疗等工作实现文化上的建构;此外,中共西南局还清除匪患以稳定社会秩序。中共西南局的这些措施( )
A.加快了西南地区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B.体现了我国民族政策的创新发展
C.激发了西南地区基层民主建设的活力 D.增强了少数民族对新政权的认同
19.特许状是指中世纪欧洲国王赐予领主领地免受管辖的特恩权时所颁发的一种证明文书。12—13世纪,英国国王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据此可知,特许状( )
A.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 B.证明了王权推动城市兴起
C.推动了封建庄园经济瓦解 D.促使了英国民族国家形成
20.1927年2月成立的湖北黄冈县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农村信用社,由农民协会管理和监督现金的使用,并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行货币(见下图)。据此可知,该社( )
A.体现中共掌握金融自主权的尝试
B.反映农民阶级最迫切的愿望
C.使中共取得农民阶级的广泛支持
D.巩固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成果
21.欧洲中世纪后期,随着庄园主的奢修品消费增加,他们便开始把劳役地租转化为货币地租,以增加自己的货币收入,不少庄园主开始把庄园的农产品大量投入市场销售,以提高经济收益。这一现象( )
A.推动了欧洲农奴的解放 B.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提高了农业的工资水平 D.为加强王权奠定经济基础
22.古希腊宗教是多神教,众神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导致整个神界比较“混乱”,没有形成严格的宗教教义和宗教组织,其宗教行为由一系列崇拜仪式和习俗构成,所以虔诚的雅典人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制定严格的等级。材料可用来说明古希腊( )
A.多神教决定了世俗政治走向 B.民主政治形成有其文化渊源
C.民主政治带有浓厚宗教色彩 D.雅典人对待宗教非常的虔诚
23.18世纪中期以后,德国思想文化界不仅秉持理性、天才、进步等启蒙理念,而且使启蒙运动进一步“德国化”,明确提出要创立德意志民族特色的思想文化。这反映德国启蒙运动( )
A.以摆脱专制王权为核心 B.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C.理性与民族意识相交融 D.直接推动了德国的统一
24.如表是二战后部分西欧国家的政府文件,据此可知( )
国家 时间 文件名称
意大利 1944年 《1945—1948年战后重建计划》《1948—1950年全国协调的新建设计划》
法国 1946年 《现代化与装备计划1947—1953》
英国 1960年 《1961—1966年英国的经济增长》《1964—1970年全国计划》
A.西方国家转向计划经济模式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局部调整
C.有效避免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D.西欧国家经济逐步走向区域联合
二、材料分析题(52分)
2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处于今云、贵、川一代的少数民族即所谓“西南夷”地区,早在秦代就已置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下。秦亡以后,中央王朝对这里的统治曾一度中断。汉武帝时,唐蒙率军进入夜郎道(今贵州附近)。唐蒙对当地少数民族赠予丰厚礼物,宣扬汉王朝“威德”。当地首领夜郎侯多同愿甘心向汉,汉王朝就在夜郎地区设立郡县,依汉制置吏,并让夜郎侯的儿子任县令。夜郎归属汉朝后,四川一带土著也纷纷要求归附。汉武帝派司马相如出使西南,赢得当地人好感,汉朝遂在当地设都尉,置十余县。汉朝在夜郎地区修筑“南夷道”,在四川开通灵关道,在安宁河上架桥,直达今西昌附近。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二:明朝经过洪武、永乐两朝,对云南、贵州、四川南部等地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基本确立。这些地区的省级机构和内地一样,设三司。基层管理主要依靠当地土著担任的土官,亦称土司,武职称宣慰使、宣抚使、招讨使,文职称土知府、土知县。土司大多为当地民族首领,一般世袭其职,但形式上必须经过中央批准。一部分土司衙门中的佐贰官、首领官由朝廷派出的流官担任,以对土司形成牵制。土司职责是谨守疆界,缴纳赋税,有事要出兵供朝廷调遣。明朝在当地兴办学校,并移内地军民前往屯种。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南土司中,女土司占有一定数量。
——摘编自王天有《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朝对“西南夷”的治理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相比汉代的改进之处,并说明古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历史意义。(12分)
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一般是以官方订货方式来刺激工业生产,对与铁路修筑以及机车制造有关的工业和企业的订货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上的价格,讨论工业、商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办技术学校;出版有关杂志,以交流生产经验。为保证俄国铁路、重工业的发展,当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影响本国生产发展时,实行了巩固关税壁垒的措施。1868—1891年,生铁关税增加9倍,沙皇政府在1861年改革后相当注意引进西方先进国家的机器设备、重要工业原料和新技术。改革前50年,俄国进口的工具和机器总计为83974件,开始迅速地变为铁犁与脱谷机、蒸汽磨与蒸汽织机的俄国”。
——摘编自张桂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60年代俄国经济改革的特点。(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60年代俄国经济改革的影响。(5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后,针对各地权力分散、组织换散的局面,进行了整治。1929年公布、1930年修正的《县组织法》规定,在农村基层组织方面,实行县以下划分为乡(镇)、闾、邻、户制的纵向组织体系。在制度层面,它构建了区的组织、乡的建制,同时又建立了形式多样的防匪组织——清乡队、团防队、保安团、守望队、常备队等。困扰国民党的是,它无法解决保甲制与乡民自治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由于实际运行中基层政权人员仍由旧有乡村势力如土豪、劣绅把持而出现了杜赞奇所言的“内卷化”命运。
——摘编自陈益元《醴陵县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1949—1957)》
材料二: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乡级基层政权后,为进一步发动群众参与到农村政权建设中去的重要而关键的举措。从1950年夏天开始,中共采取了派驻工作队的方式,以图打破旧有乡村权势力量的结构,重新建构起基于财产和出身的阶级划分的新尺度。
土改工作队为加强同农民的直接联系,实行了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发动路径。农村中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动,体现在诉苦会、斗争会建构了农民的阶级意识,强化了他们的权力观念。从此,在社会地位上,阶级出身、经济地位取代了原来乡村权威基于知识、才能、财产、声望而获得认同的标准。农村中涌现了一大批出身低微、能积极响应政权号召的贫雇农积极分子和骨干,他们逐渐上升为农村社会中新的力量。有人把上改的胜利归结为:穷人翻身、土地回老家,全靠毛主席、全靠共产党。
——据李俊龙《战斗中的湖南农民》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京国民政府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特征及历史背景。(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土改运动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意义。(5分)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贝克特在他的著作《棉花帝国》中,选取了棉花产业作为研究和立论的原点。贯穿《棉花帝国》全书的是三个关键词:棉花、资本主义和全球化。其中的每一个词都可以写成一部历史,《棉花帝国》也的确讲述了这三种历史,但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拼装或叠加,而是一部将三种历史交融为一体的、具有自身逻辑的新历史。本书从小处着手,立论却极为高远。作者将棉花产业置于全球史的框架中,试图解决一个宏大的问题,即现代世界是如何起源的。
——摘编自《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序言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中外历史相关知识,模仿贝克特的《棉花帝国》,另选取某个具体物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书名,并就所拟书名进行简要分析。(要求:明确写出物品与研究的历史问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丰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距今约5000-3000年间的亚非地区。据题干及所学可知,产自中亚的青金石在西亚和北非地区得以交换和使用,有利于各地区经济联系,C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的经济往来,而不涉及古代文明的多元一体趋向,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统治者对青金石的使用,而不是百姓日常生活,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古埃及和苏美人国家,而没有涉及某个帝国的扩展,排除D项。故选C项。
2.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朝嘉靖四十年起,对原来世代相袭无偿劳动的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到清朝时最终废除了匠户制度。明朝张居正改革将赋役合并,一概征银,清朝雍正时推行‘摊丁入亩’,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为适应其发展需要,对赋役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A项正确;明清时期,赋役制度的变革,减轻了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人口问题,排除C项;一条鞭法使赋税形式开始由实物向货币转变,其只是明清时期赋役制度的一次变革,不全面,排除D项。故选A项。
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7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利用了矛盾,壮大自己”及所学可知,这符合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苏三国的关系态势,中国利用美苏之间的矛盾,缓和与美国的关系,从而营造了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局势,D项正确;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排除A项;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72年中日建交”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价格革命冲击了欧洲传统的经济关系,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D项正确;经济衰退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展示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发生的价格革命而不是商业革命,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价格革命促进欧洲社会转型,并非殖民扩张,排除C项。故选D项。
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欧洲各国对罗马法进行注释、评论和解释是为了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借罗马法构建新的社会秩序,C项正确;这些欧洲国家的目的是借罗马法构建新的社会秩序,而不是实现欧洲统一,排除A项;这些欧洲国家的目的是借罗马法构建新的社会秩序,未体现为推翻君主制度而寻找依据,排除B项;当时欧洲并未实现人人平等和公正至上,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监察御史萧至忠则回答说,御史台无长官,御史都是君主耳目,彼此侍奉君主,各自实施弹劾,无需请示长官。”可知唐代监察官员可以直接奏请皇帝无需向御史大夫请示,反映唐代君主专制得到加强,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监察官员内部存在权力斗争现象,但据此说明官僚内斗现象严重,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排除A项;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强调的是监察制度,未体现社会等级秩序的瓦解,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监察官员具有较大独立性并不能得出监察官员权力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
7.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近年来,美国以保护知识产权等为名,发起中美局部贸易战,从本质上说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任重道远,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美贸易竞争而非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的危害,排除B项;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只是材料现象,并非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C项;材料分析的是全球贸易竞争中的问题,没有强调中国应该立足国内进行经济建设,排除D项。故选A项。
8.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后(世界)。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的主旨是工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依附于这一阶级的特殊集团即中间阶层,D项正确;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仅仅提到了工业资产阶级,属于以偏概全,排除A项;推动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动,“根本”一词错误,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到传统贵族阶层且无法得知是否衰落,排除C项。故选D项。
9.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印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议会通过法令提高进口棉织品的关税。从而使得外来棉织品在英国变得十分昂贵,国内棉纺织业变得中分有利可图,这对英国纺织业的发展与技术革新产生了重大推动力,D项正确;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排除A项;英国禁止进口印度花布,不是强化对印度殖民侵略的表现,排除B项;当时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尚未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
1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就气候危机、可持续复苏、人道主义形势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探讨应对之策……世界正处在深渊的边缘”可知,当今世界并不安宁,仍面临严重挑战与威胁,各国共同探讨应对之策,反映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势在必行,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世界各国的合作,未涉及合作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经济全球化,排除B项;第7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于2021年,而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D项“开始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由材料“雍正三年……设族正”“雍正四年……制定‘选立族正之例’”“乾隆年间,族正制……同保甲制互相配合……州县批准后发给牌照”等可知,族正具有官方色彩,国家权力对基层宗族组织的渗透逐渐增强,政府把宗族势力置于国家政权的控制之下,宗族成为社会基层组织形式,B项正确;宗族属于民间组织,通过族规或族约管理族人,而地方行政权力属于地方行政部门,排除A项;社会等级结构与经济基础及社会环境有关,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某些地区的强宗大姓之间会发生宗族械斗,从而危及地方秩序,仅由材料得不出基层社会的凝聚力不断增强,排除D项。故选B项。
12.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次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18年至1921年的苏俄。根据材料“无产阶级专政被理解成不受法律限制的直接强制,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和普遍的军事管理与集中化来发展错综复杂的经济。”及所学可知,苏俄(联)这一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具有强制性、军事性、集中性,另外大中小企业都收归国有,这符合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征,A项正确;“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属于斯大林模式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属于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排除C项;“奠定了战胜法西斯的经济基础”属于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可知,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家凭借其政治、经济优势,掌握着工人工作及工资的主动权,且工人工资并未因工业技术的进步而稳定增长,资本家采取多种手段(如降低工人工资等)巧妙地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以不断转移经济运行中的风险,B项正确;表格体现出各行业工人工资有涨有跌,并非总体上涨,排除A项;不同时期工资指数不能整体体现各行业平均工资水平,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工资水平,没有反映劳动强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西周的卜筮与商朝相比,更加关注现实生活,所以更带有人文理性色彩,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商代与西周卜筮内容的不同,没有涉及殷周之际的社会状况,排除A项;生活化的卜筮不能说明天命观遭到质疑,排除B项;西周的卜筮体现出王权利用神权,排除D项。故选C项。
1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据材料“对年龄在13岁至20岁之间的贵族子弟进行系统的音乐教育。与此同时,乐与礼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政治制度”,可知,西周对贵族子弟进行系统的音乐教育,并且乐与礼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以便更好地维护统治秩序,C项正确;西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体制,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家国一体的信息,排除B项;“消弭了”,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821年后(墨西哥)。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独立后的墨西哥以阿兹特克帝国的继承者自居,奉阿兹特克人为祖先,视末代皇帝为民族英雄,以此来强化民众的民族认同,增强民众的国家观念,B项正确;墨西哥独立打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与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统治关系不大,排除A项;墨西哥独立后的做法有利于巩固民族独立成果,而不是推动民族独立运动,排除C项;墨西哥独立后,意在用阿兹特克帝国的文明来增强国家民族意识,并不是重建文明,排除D项。故选B项。
1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49年的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9年5月19日,英国宣布为共和国,英国国王的动产和个人地产等被出售,主要是政体变化所致,C项正确;君主立宪制初步形成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A项;法律确立议会主权地位也是因为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B项;此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尚未结束,封建势力不可能退出政治舞台,排除D项。故选C项。
18.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共西南局落实中央民族工作的政策,清除匪患、恢复生产、稳定经济秩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些措施有利于提升西南少数民族对新政权的认同,D项正确;当时新中国尚未开始社会主义改造,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土地改革等均是在落实党中央的政策,而不是创制新的民族政策,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未体现基层民主建设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9.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材料“英国国王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体现的是英国国王以特许状的形式助推城市的发展,证明了王权推动城市兴起,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显著标志是雇佣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此时庄园经济仍处于发展期,排除C项;英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始于1485年建立的都铎王朝,排除D项。故选B项。
20.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27年(中国)。据材料“1927年2月成立的湖北黄冈县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农村信用社”,可知,由农民协会管理和监督现金的使用,并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行货币,说明中共开始了掌握金融自主权的尝试,A项正确;农民阶级最迫切的愿望是获得土地,排除B项;“广泛支持”,表述错误,排除C项;中共尝试办金融,并不是对国民革命运动的巩固,排除D项。故选A项。
21.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后期(欧洲)。据本题材料“他们便开始把劳役地租转化为货币地租,以增加自己的货币收入,不少庄园主开始把庄园的农产品大量投入市场销售,以提高经济收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欧洲中世纪后期,农业领域的变化,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劳役地租是庄园主对农奴的重要剥削形式,劳役地租转化为货币地租有利于农奴的解放,将会推动欧洲农奴的解放,A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是导致材料现象出现的背景,材料现象是其导致的结果,B项因果关系颠倒,排除B项;农奴与庄园主当时不是雇佣劳动关系,所以无关工资,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加强王权的相关论述,排除D项。故选A项。
2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希腊。据材料可知,古希腊的多神崇拜使雅典没有形成严格的宗教教义和宗教组织,虔诚的雅典人也未在现实生活中制定严格的等级,这使得雅典在政治上很难形成专制的局面,这说明古雅典的宗教特点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雅典民主政治形成有其历史渊源,B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宗教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宗教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古希腊的世俗政治的形成与宗教的关联性,并不是民主政治的宗教色彩,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宗教特点和世俗政治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宗教信仰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2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世纪中期以后(德国)。据材料“秉持理性、天才、进步等启蒙理念……要创立德意志民族特色的思想文化”可知,德国思想文化界,不仅秉持理性、天才、进步等启蒙理念,同时还要创立民族特色的思想文化,C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思想因素,并未提及摆脱专制王权,排除A项;近代科学兴起的时间是16、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直接”,表述错误,应是间接推动,排除D项。故选C项。
2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西欧。根据材料可知,战后西欧国家纷纷出台对经济的计划指导的文件,说明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加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局部调整,B项正确;虽然西欧国家纷纷出台了经济计划的文件,但不意味着他们转向了计划经济模式,排除A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能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排除C项;由西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看不出其走向区域联合的趋势,排除D项。故选B项。
25.(1)以怀柔政策吸引当地少数民族归汉;在归附地区设立郡县,并任用当地人为官;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内地与西南地区的联系。(6分)
(2)改进之处:以流官牵制土官,加强中央对当地的管理;明确了土司对中央政府承担的义务;移内地军民在西南地区屯种;任用女土司。(6分,任意3点 满分 )
意义: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推动了民族交融;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6分)
26.(1)政府直接扶持企业;重视专业人才培养;鼓励经验交流;合理利用关税手段;引进先进技术与机器。(5分)
(2)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俄国政治、司法、教育、军事等其他改革;加快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壮大了俄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以后俄国革命奠定阶级基础等;但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5分)
27.(1)特征:借助和依靠地方传统势力;强化农村社会基层控制;基层组织军事化。(3分)
背景: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全国的统一;长期以来军阀统治导致权力分散、组织换散;中共领导的苏维埃运动的兴起;乡绅治理(自治)的传统。(任意2点满分,4分)
(2)意义:彻底打破了原有社会结构,重建了乡村权力网络和社会关系;强化了农民的阶级意识和权力观念;促进了国家地方治理力量的下移;增强了农民对新中国的认同;促进了乡村经济的逐步恢复。(任意3点满分,5分)
28.(12分)【示例】
书名:马铃薯的传播——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阐述:通过研究马铃薯的传播,可以了解世界各地区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发展情况。
马铃薯原产于美洲,是美洲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马铃薯的种植,为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美洲地区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与印加文明,都曾经发展出了发达的农业,马铃薯就是他们的代表农作物之一。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来到了美洲,并且在随后的世界贸易中,将马铃薯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明末清初时期,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为代表的东西方贸易,推动了东西方之间的文明交流,欧洲殖民者将马铃薯带给了当时的中国。以马铃薯为代表的高产作物在中国的推广,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使得中国人口在清中期迎来了一次大发展时期。
综上所述,马铃薯从美洲逐渐地传播至世界各地,这反映了世界的物种交流,也能够看出不同地区的文明在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后彼此交流与发展的情况。
(其他视角:上古时代小麦从中亚地区向欧洲和东亚传播,西方的主食是面食,中国五谷中有了麦;封建时代中国丝绸的传播,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体现了东西方的商贸文化交流;新航路开辟后甘蔗的传播,成为欧洲种植园的重要作物,既是对殖民地压迫的表现也是世界进一步联系的表现。有其他视角亦可。)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近代世界。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通过以小见大的方法考查观察历史的能力。答题的关键点在于,选取一个微观的物品,来研究宏大的历史叙事。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棉花帝国》中,选取了棉花产业作为研究和立论的原点,贯穿全书的棉花、资本主义和全球化不是一种简单的拼装或叠加,是具有自身逻辑的新历史,结合近代世界史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书名。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证的,书名要具体、明确。例如,以玉玺研究古代的君主专制,以铁质农具来研究小农经济,以四书五经来研究古代儒学的发展,以《圣经》来研究西方思想文化的发展等等。其次,结合相关史实,对书名进行简要分析。在论证部分需要至少两个视角,可以从该物品与中国和西方的联系,该物品不同历史阶段对历史的影响,该物品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等视角分析。要注意明确写出物品与研究的历史问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