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
历史试题
2023.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4.本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祭坛,由直径不同的3个同心圆逐渐升高形成了三层台阶,良渚文化的福泉山祭坛呈阶梯形的上下三重结构。其祭坛周围都埋有大型墓葬,坛上都发现有祭祀遗存。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出现了早期文明曙光B.形成了早期的国家形态
C.建立了森严等级秩序D.铸就了一体化文明格局
2.汉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变更制度,其五经博士制度为儒家发挥智库职能提供了制度空间,博士弟子制度为儒生入仕提供了制度化途径。据此可知汉代
A.儒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于制度建设B.制度建设与儒学发展产生交互影响
C.儒学已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D.通经成为士人涉足政治的最佳途径
3.唐太宗贞观三年诏令:“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明宣德皇帝令内阁大学士于“中外章奏许用小票墨书帖各疏面以进”,提出处理意见,即“票拟”,若内容有不当者,给事中则要求相应部门进行改正。其做法旨在
A.限制宰相权利B.提高行政效率
C.避免决策失误D.实现权力制衡
4.“范文正(范仲淹)治杭州,二浙阻饥,谷价方涌,斗钱百二十。公遂增至斗百八十,众不知所为。公仍命多出榜沿江,具述杭饥及米价所增之数。于是商贾闻之,晨夜争进,唯恐后,且虞后者继来。”朱熹到浙东赈灾时,为了救荒,“印榜遣人散于浙西、福建、广东沿海去处,招邀客贩”。由此可知宋代
A.印刷术进步推动宣传方式演进B.榜文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C.社会救济活动已融入市场因素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5.1896年5月,盛宣怀督办汉阳铁厂,在税负方面他要求清政府“所有湖北铁厂自造钢轨及所出各种钢铁料,并在本省或外省自开煤矿,为本厂炼铁炼钢之用,应请奏明免税十年”。这一要求旨在
A.抵制列强经济侵略B.保护民族资本企业
C.促进重工业的发展D.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6.1895年强学会成立后,参会的有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精英,有袁世凯、聂士成等新军将领,甚至翁同稣、张之洞等身任军机大臣或地方督抚要职的高层官僚也成为会员和赞助人,一些以保守著称的人士也开始出现态度上的新变化。这表明
A.体制创新的有利因素增加B.维新派与封建官僚已达成妥协
C.救亡图存已成为各界共识D.社会各阶层共同推进制度革新
7.表1为1911-1920年间中国白银流动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
A.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弱化B.白银外流受世界局势影响
C.民族资本发展环境趋于好转D.世界白银购买力持续上升
8.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相继开设国学系和国学研究院,各地出现了一批冠以国学名义的杂志以及国学研究会之类的社会组织,中国出现了“国学之黄金时代”。这反映出五四新文化运动
A.调和了中西文化冲突B.强化了传统文化的地位
C.引发了知识界的反思D.排斥了西方的文化渗透
9.朝鲜停战后,苏联政府照会美、英、法三国政府,提议召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五大国外长会议。1954年1月,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决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国际会议,中国参加了会议的全过程。这次会议对新中国的重要意义在于
A.宣告了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B.以独立自主姿态步入了国际外交舞台
C.彰显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威力D.事实上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
10.某学者指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可以随着时代的演进而络绎往返。”这一过程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他认为
A.古代人类文明的产生具有同源性B.古代世界文明的核心在西亚、中亚
C.文明交融产生了西亚、中亚文明D.西亚、中亚是古代文明交流的桥梁
11.12至15世纪,西欧市民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并以此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当时教堂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市民大会堂和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这反映出当时
A.城市发展助长教会势力提升B.教堂建造代表城市经济水平
C.教会的世俗化趋向日益增强D.市民阶层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12.18世纪,苏格兰某思想家指出未来的社会即是一个“商业社会”,是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中去的社会……整个社会以市场交换作为其基础与法则,而市场交换的前提条件和目的就是实现公正,并由此带来整个社会的自由、文明和繁荣。其思想
A.体现了对社会转型路径的思考B.强调了个人的主体地位
C.突出了对重商主义思想的赞美D.肯定了民主政体的作用
13.表2为苏俄(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情况统计表。由此可知
A.耕作面积决定粮食产量B.计划经济优势初显
C.政策调整影响经济发展D.粮食危机基本解除
14.印度国大党激进派代表人物提拉克(1856-1920年)用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论证其思想的合理性,用对印度教经典新的释义来号召群众,利用庆祝宗教节日对民众进行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化,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这反映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突出特点是
A.注重民族文化与反殖民斗争的密切结合
B.利用宗教思想扩大反殖斗争的社会基础
C.采取合法及非暴力的方式组织群众斗争
D.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潜在的反殖民因素
15.图2为德国漫画家贝伦特于1963年创作的漫画《听我说,各位先生!》。漫画中靠在座椅上是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他面前站着的4人分别是英国首相麦克米伦、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阿登纳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该漫画寓意着法国
A.力图调和美苏两国的矛盾B.图谋提高自身国际地位
C.希望世界大国关注欧洲和平D.梦想与美国实现平起平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后期,商书开始大量出现并出版发行,清代不仅种类增多,而且发行量也剧增,这就是所谓的“商书现象”。商书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领域的史料内容。表3为明清时期部分商书的内容简介。
评述明清时代的“商书现象”。(12分)
17.(14分)章炳麟(1869~1936年),原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馗书》,是章太炎第一本系统涉及政治与社会问题的专著。1904年,他对其进行了修改并再次出版。表4为其两个版本中的叙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余艳红《传统、现代与现代之后:章太炎的思想世界》
指出章太炎对孔子评价的变化并对其变化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14分)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提取材料信息,以“《陈永康互助组向全国农民挑战》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15分)表5为恩格斯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创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材料来源与研究方法的描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舒小昀《从材料角度分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从史料的角度分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创作特点。(7分)
(2)概括指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时代价值。(8分)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讲评详解
一、选择题
1.A解析: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均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题目中“祭坛”、“墓葬”“祭祀”等信息可以得出当时出现早期文明的曙光,故A 项正确。根据时间及材料信息不符合早期的国家形态的标准,得不出出现等级秩序和一体化文明格局,故B 、C、D项错误。
2.B解析:题目中讲到的是汉武帝时期接收儒家学者董仲舒的建议进行制度变更,其五经博士制度和博士弟子制度为对儒家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可见制度建设与儒学发展产生交互影响,故答案为B项。制度建设是儒家发展的外在动力,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涉及儒学和制度建设之间的作用,不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故C项错误。通经成为士人涉足政治的途径之一,故D项错误。
3.C解析:唯物史观强调一个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的目的,要看其阶级立场,同时题目中强调唐太宗和明宣德皇帝作出决策前都有多部门参与,提出驳正、改正等,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C项。
4.C解析:题目中只涉及张贴榜文,没涉及榜文是书写还是印刷,故A项错误。榜文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不是宋代才出现,故B项错误。题干中不实际商人地位的问题,故D项错误。范文正和朱熹救灾均利用了招邀商人的方式,故答案为C项。
5.D解析:盛宣怀创办的为洋务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B 项错误。抵制列强经济侵略和促进重工业的发展是其客观影响,不是主观目的,故A、C项错误。通过题干材料描述,其自造钢轨,用本省煤炭等可以得出答案为D项。
6.A解析:强学会是维新派创立的组织,题干中描述参加这一组织的不仅有维新人士,还有新军将领、军机大臣或地方督抚,一些以保守著称的人士也开始出现态度上的新变化。由此可以得出体制创新的有利因素增加,故答案为A。由题干中的材料得不出B、C、D项的结论。
7.B解析:由表一中的数据可知,一战期间白银流入中国为负数,其他时间为负数,而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的资本输出相应减少,由此可知答案为B。只有在一战期间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弱化和民族资本发展环境趋于好转才能成立,题目中的时间则是1911—1920年,故A、C选项错误。题干中的数据跟白银的购买力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8.C解析: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相继开设国学系和国学研究院,各地出现了一批冠以国学名义的杂志以及国学研究会之类的社会组织,中国出现了“国学之黄金时代”这本身是经过对西方世界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五四前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对西方文化彻底肯东的反思,故答案为C。
9.B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打破了美国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宣告了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故A项错误。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它标志着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故B项正确。在日内瓦会议上,美国仍然敌视新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这次会议并没有得到贯彻及实施,故C项错误。新中国重新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是在1971年,故D项错误。
10.D解析:由题干中的材料和图片可知,该学者强调的是古代世界文明之间存在着交流,而西亚、中亚是古代文明交流的桥梁,故答案为D项。A、B、C项表述错误。
11.D解析:由题干中材料可以得出市民建造教堂的热情高涨,而教堂等宗教场所也侧重于为市民服务,故答案为D项。城市发展助长世俗王权势力提升,故A项错误。教堂建造不能代表城市经济水平,B项错误。由材料不能得出教会的世俗化,C项错误。
12.A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亚当·斯密的“商业社会”的构想,体现的是自由主义的思想,这本身就是对当时社会转型路径的思考,故答案为A项。强调个人主体地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故B项错误。该思想家提倡的是自由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民主政体的作用,故D项错误。
13.C解析:由题目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粮食的耕作面积决定不了粮食产量,A项错误。1913—1925年,计划经济尚未建立,故B项错误。在这一历史时期,苏俄(联)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而政策的调整影响了粮食产量,故选C。从材料中得不出粮食危机解除,D项错误。
14.A解析: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印度教经典新的释义、庆祝宗教节日均为印度民族文化,很显然提拉克把这些民族文化应用到反殖民斗争中去,故答案为A项。
15.B解析:漫画中凸显了戴高乐的高大,墙上展示的法兰西地图以及三为人物的头像都在显示法国的强大,故答案为B项。
二、非选择题
1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对于“商书现象”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期出现的原因。同时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材料总结出“商书”的内容和特点,同时还要分析这一历史现象在当时以及对以后产生何种影响。
示例: 评述内容应包括:
⑴商书出现的社会背景(4分)
从商品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的角度作答(2分);
从文化教育、印刷技术的发展为其出现提供客观条件的角度作答(2分)。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⑵商书的特点(4分)
从涵盖内容丰富,反映了明清社会新发展的角度作答(2分);
从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商业理念和传统文化对商业影响的角度作答(2分)。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⑶商书的价值(4分)
从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作答(2分);
从是研究明清时期经济、社会、文化的重要史料,具有独特文献价值的角度作答(2分)。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1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由题目中表格中的材料可以很明显的得出章太炎对孔子看法的变化,即从初刻本总体上给予高度评价,重订本进行批判。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清末新政推行,辛亥革命爆发等可以分析出这一变化的原因。
示例:
变化:从初刻本总体上给予高度评价,重订本进行批判的角度回答(2分)。
解释:初刻时:从民族危机严重,章太炎主张社会改良的角度作答(3分);
从社会改良需要借助孔子名义以减少变法阻力的角度作答(3分)。
重订时:从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章太炎政治立场发生转变的角度作答(3分);
从儒家思想是封建制度根基,进行革命需要对其批判的角度作答(3分)。
18.解析:本题注意从以下角度作答:
(一)信息提取信息举例(6分)
⑴材料性质类信息:宣传画;挑战。
⑵经济生活类信息:粮仓、粮袋、悬挂的玉米、产粮模范锦旗等;
⑶政治寓意类信息:张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毛主席画像、奖状等;
⑷场景主题类信息:整齐的房简、干净的桌椅、喜悦的表情、和谐融洽的氛围等。
若能提取其他信息,合理即可。
层次要求:
层次1: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零散的有效信息(1-2分);
层次2:提取材料信息比较全面,并能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归纳(3-4分);
层次3:提取材料信息全面,并能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归纳,升华为反映建国初期的时代风貌(5-6分)。
(二)赏析角度 (6分)
⑴结合粮仓、粮袋、生产模范锦旗等信息,联系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国民经济的努力,从人民热爱劳动、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角度阐述;
⑵结合整齐的房子、干净的桌椅、喜悦的表情、和谐融洽的氛围等信息,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人民热爱劳动、形成新的社会风尚的角度阐述;
⑶结合红旗、地图、毛主席像等信息,从人民拥护党的领导、认同新生政权的角度阐述。
层次要求:
层次1: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并加以简要说明(1-3分);
层次2: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完整、充分的阐释说明(4-6分)。
(三)历史表述(2分)
层次1:不能表述成文,思路不清,词不达意(0分);
层次2:能表述成文,思路不够清晰,语言不够流畅(1分);
层次3:能表述成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2分)。
1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价值观等核心素养。注意分别从表格中的四则材料每一则材料中总结其一个特点。总结其价值则要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认识到科学理论来源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及思想的发展,同时又服务于当时的时代需要,对后世也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
答案:⑴特点
①从恩格斯在曼彻斯特对工人积极的工作和生活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获取到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第一手资料的角度,说明其创作来源于工人运动的实践(3分)。
②从恩格斯运用大量的政治经济理论著作和古典文献资料进行论证的角度,说明其创作继承和弘扬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2分);
③从恩格斯运用大量的档案材料、运用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等方法研究工人阶级的状况的角度,说明其创作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2分)。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⑵价值
①从揭示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现状,为科学地观察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理论支撑的角度作答(3分);
②从揭示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造条件角度作答(3分);
③从传承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的角度作答(2分)。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