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
2023.11
说明: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
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条形码粘贴在相
应区域。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
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交回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是红山文化的代表器物玉龙,图2是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一蛋壳黑陶杯。在这些
文化形成的时代,人们已经使用磨制方法制作石器,并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
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上述文化形成于
图1
图2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2.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星罗棋布。这些考古成就能说明
A.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B.原始社会发展的全貌
C.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D.早期国家发展的程度
3.陶寺遗址发现的城址规模宏大,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居住区,各区域有明确的职能分
工,功能齐备。墓葬有大、中、小型,随葬品多寡不等,有大型石磐以及玉、石制作的礼器,
也有的墓一无所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社会分工十分鲜明
B.早期国家不断发展
C.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D.阶级阶层分化明显
4.西周时期楚王熊渠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囊则说“赫
赫楚国…抚有蛮夷,在征南海,以属诸夏”。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
B礼崩乐坏局面
C.儒家思想受诸侯认同
D.华夏认同增强
5.春秋时期外交“辞令”多是群策群力,但到战国时期外交“辞令”多为个人随机应变、有的放
矢,甚至还出现了专供辩士们学习与取用的虚拟游说文辞资料。这一变化是当时
A.礼乐制度强化的结果
B.列国纷争激烈的反映
高一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C.王室衰亡加速的表现
D.华夏认同增强的影响
6.春秋战国时期创私学、兴教育最有成绩的是孔子,相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下列思想中,与这一成绩的取得关系最密切的是
A.“道法自然”
B.“相生相胜”
C.“有教无类”
D.“格物致知”
7图3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朝时期的朝代变迁示意图。该图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
东魏
北齐
蜀
十六国
北魏
221-263
304-439
386-534
西魏
北周
魏
西晋
北朝
隋
220-266
226-316
南朝
8
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
229-280
317-420
2
8
图3
A.同源共祖的意识萌发
B.南北政权间始终对峙
C.各民族间矛盾的激化
D.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8孝文帝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理为太祖,不再为拓
跋理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理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
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据此可知孝文帝的改革
A.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实现了全国的统一进程
C.增强了对汉文化的认同
D.冲击了儒家的主流地位
9,据统计,南北朝天象记录密度远高于魏晋,并且其相关记录分布十分不均匀,有关异常天
象的记载多出现于建国之初,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则更为关注天文观测。由此可知,南
北朝天文观测活动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服务于政治统治的需要
B.封建统治者的个人喜好
C.少数民族对科学的渴求
D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10.图4所示制度的发展
錾摯薨
朱熹为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第五甲第九十名进士,赐
同进士出身。此名单出自《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
图4
A.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终结了唐朝以前的贵族政治
C,有利于选拔出创新人才
D.使得宋代形成了”科举社会”
高一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