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北省石家庄市名校联考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解析)

石家庄市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
历 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6题,每个3分,共48分)
1.距今5000年以前的邯郸涧沟文化遗址发现于邯郸市区西部的涧沟。涧沟出土的生产工有石铲、石刀、石镰等,制作精致,刃部锋利。家禽、家畜的饲养量大大增加。可见,当时这些地区
A.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B.已经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C.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D.初步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2.汉代以前已有尚书职官,《唐六典》称秦变周法,“置尚书于禁中,有令、丞,掌通章奏而己”。汉武帝时,尚书由秦代的低级秘书官职转变为西汉时的重要秘书官,稳“中书”,并建立初步的官衙,称尚书署。汉成帝将尚书署升为尚书台,设办公处于皇宫内,称禁中,或省中、台阁,成为皇帝实际上的机要秘书处。这一变化
A.加强君主对权力控制 B.削弱地方权力
C.强化中枢决策的权力 D.降低行政效率
3.舞剑作为自古已有的一项娱乐活动,随着剑的推广和应用,逐渐有了剑舞的艺术形式。唐朝时剑舞并非仅仅流行于将军将士之间,在文人墨客中也广为流传。在军队中、宴会上、长安城的街道里随处可见持剑而舞的雄健风姿以及围观群众的兴高采烈。这反映出唐朝
A.崇尚武力的社会风气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D.文人士大夫的艺术追求
4.北宋庄季裕的《鸡肋编》记载了洞庭山农户:“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绍兴二年冬,忽大寒,湖水遂冰,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这反映出当地
A.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结构 B.农民对市场的依赖
C.自然灾害影响农民收入 D.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5.清朝在全国各地设立驿站、急递铺,形成了以驿、站、塘、台、所、铺等多种形式组成的驿站体系。驿站雇有驿夫、设有驿马,以供舁舆抬扛、递送文书、饲养马匹等。清朝驿站体系的设立
A.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B.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C.使文书行政效率高 D.实现中央对边疆的直接管理
6.在《天朝的崩溃》中作者指出,在战争到来之前,林则徐开始主持翻译英文书报,获知了英国的一些基本情况,并据此分析得出了对英国的基本认识:驻印度海军来华军舰增多,这是为了武装走私鸦片。此种做法( )
A.清楚地认识到英国的国家诉求 B.正确回应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C.是开眼看世界以求自强的努力 D.禁锢了近代中华文化的发展
7.地处安徽省东南端的广德县,从同治四年(1865)到光绪五年(1879),人口从6328人(其中客民1250人)骤增至129548人,其中客民109567人,占了当年总人口的84. 6%。时人指出“土民百不足一,而外来垦荒客民则十倍子土民。”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经济解体的冲击 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C.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 D.近代洋务经济的刺激
8.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后期,选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比如,江西的选举运动在大多数地方已经热烈地进行,并且广大妇女也参与到了选举之中,妇女代表占250%以上。这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C.提高了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 D.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9.表l所示为1949年底国营工业在全国工业中的比例情况。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类别 固定 资本 生产资 料生产 工业 总产值 发电量 原煤 生铁 钢 棉纱 水泥
比例(%) 80.7 48 26.2 58 68 92 97 53 68
A.工业化的基础初步奠定 B.政府掌握国民经济命脉
C.国民经济得到基本恢复 D.生产关系领域完成变革
10.图l所示为1978年10月《内蒙古日报》刊登的文章《全国各地热烈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
A.反映出拨乱反正时期的思想状况 B.表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C.标志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启 D.说明报纸宣传内容的多样性
11.大约公元前2900年,迁移到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从事农业生产,具有灌溉知识,使用金属工具。同时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主持宗教仪式,手刃敌人。这些情况表明苏美尔地区
A.文明交流的频繁 B.楔形文字的成熟
C.自然环境的剧变 D.进入了文明时代
12.新航路开辟后不久,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开始在加勒比海地区种植甘蔗。甘蔗种植国雨后春笋般地在这些鸟屿上迅速增加。在英属巴巴多颠岛上,这个仅有430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竟有900多个甘蔗种植园。这
A.助力西、葡资本原始积累 B.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C.造成美洲劳动力严重缺乏 D.不利于殖民地经济的健康发展
13.写于19世纪40年代的一首英国工人阶级歌曲唱道:“有位残忍无情的国王;超出了诗人的想象;一位暴君自天而降,白人奴隶都熟知,此无情的国王就是蒸汽机。”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技术改进强化了传统等级观念 B.工业革命造成阶级分化对立
C.工人阶级觉醒并登上历史舞台 D.对机器时代技术的人文批判
14.20世纪70年代,西欧放弃了充分就业和高速经济增长的目标,各国决策者们寻求新的理论支持。当时流行的学术观点认为,制定经济政策的职责应当从财政部部长们转移到中央银行家们的手中,后者的运作应当尽可能地避免政治压力。这表明当时资本主国家
A.积极进行自我调节和改革 B.福利国家制度遭到挫败
C.国家社会控制力遭到削弱 D.金融资产阶级实力增强
15.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后,公社希望对下一代进行“科学的完整的教育”和“职业教育”。科
学的完整的教育就是向下一代教授人人所必需的知识,使他们成为“能够发挥自己的一切才能,不仅能用手工作而且能用脑思考’’的完人。这意在
A.理性地引导青年到劳动的道路 B.铲除资产阶级统治的土壤
C.强调教育事业应由国家来办理 D.贯彻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
16.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1961年,在南斯拉夫等国倡导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这表明
A.西方阵营的逐渐分化 B.发展中国家以独立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B.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D.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直诉制始于西周时期,当时起名叫路鼓制,就是将鸣冤大鼓置于宫门外路边,并设有专门官员进行管理,只要有百姓遭受冤屈,就可以到宫门外击鼓鸣冤。然后由专职官员受理,层层向上级汇报,由上级司法机关进行审核与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百姓的利益。如果案情涉及到官员贪赃枉法或是受理冤案的官员徇私舞弊,袒护地方官员,无视百姓的申诉,甚至暴力撤诉,那么就要受到惩罚。西晋时期,路鼓逐渐发展演变成登闻鼓,方法是将鸣冤鼓置于官员朝堂外侧,接受平民直诉,这种名称一直沿用到后世数个朝代。
到了唐朝时期,除了登闻鼓以外,平民上诉还增加了新的渠道,就是在皇帝驾车出行的途中跪地喊冤,把情况直接反应给皇帝,直达最上层。
宋朝基本延续了前朝的直诉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创新,设立了专门的直诉机构,登闻检院和登闻鼓院。两大机构相互协同,共同完成申诉处理,宋朝直诉制度最大的特点在于提高了百姓直诉的门槛,有严格的受理程序。对于不适用上诉的案件打会地方重审,而将真正需要上级机关审理的案件筛选出来,这有助于提高直诉的效率和案件质量。
……清对直诉的条件规定较为苛刻,清末设置大理寺管辖京控案件;辛亥革命爆发后,封建帝制结束,直诉制度就此结束。
——摘编自《浅谈中国古代直诉制度及其对中国现代信访制度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直诉制度存续的基础。(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直诉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沙俄、英国为争夺新疆,加紧勾结、控制阿古柏,新疆由此面临被分割出去的危险。正当中国西北“塞防”吃紧的时候,中国东南“海防”由于日本武力侵台也同时告急。如何决策边防?清政府内部由此发生了一场关于“海防’’与“塞防”的争论。
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况且依清朝的力量,“塞防’’、“海防”很难兼顾,所以主张“海防”为重,“塞防”为轻,移“塞防’’之饷以助“海防’’。
而以左宗棠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海防与塞防互为表里,缺一不可,片面强调海防而忽视塞防,势必“扶得了东边倒了西边”,到头来“西边必倒东边亦未能扶也”。新疆战略地位重要,是保蒙古进而拱卫京师的重地。所以“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
——据李鸿章《筹议海防折》等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概括这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4分)
(2)简要评述海防与塞防之争。(8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欧洲中世纪大事记
1020年,西班牙城市莱昂首次获取城市自治特许状。
1057年,米兰市民武装起义,反对作为城市领主的大主教。
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向教皇“忏悔罪过”。
1088年,“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
1096年,英国牛津大学成立。
1108年,法国琅城市民向城市领主购买了城市自治权。
1171年,意大利设立威尼斯银行,从事存、放款业务。
12世纪后半期到13世纪中叶,《列那狐传奇》完成,欧洲城市文学发展。
1303年,法王腓力四世因征税问题绑架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1313年,教皇克莱蒙五世公开发行花钱就能得到的“赎罪券”。
1367年,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最终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
1485年,都铎王朝建立,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1492年,西班牙 “光复运动” 胜利,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国家。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学者对 “历史解释” 的不同观点。
序号 观点
(1) 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强调人们对同一历史现象,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不尽相同,千人千语。 ——(美)卡尔·贝克《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论历史与政治》
(2) 只有因果性解释可以当做严格意义上的一种解释。因果性解释是历史学家超出简单的事件描述,并且将他的研究与科学规律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的基本程序。 ——(波兰)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
(3) 每一代就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看待历史和重新解释历史……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后的解释。 ——(英)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4)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
(1)分别指出上述学者定义 “历史解释’’ 的依据。(8分)
(2)请用观点4,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革命中任选一历史事件进行历史解释。
(8分)(要求:史实充分,解释合理,逻辑严密,分析全面)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6题,每个3分,共48分)
1.【答案】 C
【解析】 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排除A项;B项“已摆脱”表述错误,当时是新石器时代,生产力仍然十分低下,并没有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排除B项;题干时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工具有石铲、石刀、石镰等,制作精致,刃部锋利。”“家禽、家畜的饲养量大大增加。”结合所学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了,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故C项正确;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排除D项。
2.【答案】 A
【解析】 尚书本来是九卿之一少府属下的小官僚机构,它掌管宫中文书的传递和保管,是皇帝和丞相之间的传声筒。汉武帝要削弱丞相的权力,就利用尚书这个现成的机构来组建内朝。故选A项;尚书和尚书台的权力演进过程属于君相矛盾、中枢机构的变化,不涉及央地矛盾,故B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中枢决策权的加强,排除A项;行政效率降低。材料未涉及效率降低、提高的问题,故D项属于主观臆测。
3.【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唐代的社会生活。据材料“唐朝时剑舞并非仅仅流行于将军将士之间,在文人墨客中也广为流传。在军队中、宴会上、长安城的街道里随处可见持剑而舞的雄健风姿以及围观群众的兴高采烈。”剑舞的流行反映出唐代崇尚武力的社会风气,故选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耕战结合”这一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剑舞的演变是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果,但是材料没有体现出来的,排除C项;剑舞在宫廷、民间广泛流传,与文人雅士的追求无关,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两宋的经济。“多种柑橘桑麻”经济作物的种植,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但不是突破了,排除A项;根据材料“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等信息可得出农民对市场的依赖,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基层市场的蓬勃涌现,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得不出百姓负担的加重,排除A项;驿站体系的设立,有助于中央对边疆地区直辖性管理体制的确立,从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故选B项,排除D项。根据材料信息得不出文书行政效率是否高,排除C项。
6.【答案】 C
【解析】由题意,林则徐没有对英国的行为得出正确的结论,排除A项;据时间判断,战争到来之前,排除B项;这一时期林则徐、魏源积极开眼看世界以求自强,故C项正确;禁锢了近代中华文化的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 据所学可知,广德县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是太平天国与清军交战之处,人口伤亡严重,清政府为了恢复生产,有组织的从湖北、河南等地招募大量移民前去垦荒,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政府在此地大量迁入人口,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主要是涌入了城市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皖南广德地区不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因此自然经济解体的冲击不能作为广德地区人口增加的原因,排除A项;皖南地区地处西南内陆,并未受到西方列强的直接侵略,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洋务运动一方面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一方面利用国内有利的资源条件创办近代工业,皖南广德地区则不符合上述条件,近代洋务经济的刺激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8.【答案】C
【解析】 A项时间错误;由题意,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民主选举制度的推行,保障了群众的政治权力,也大大地提高了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故选C项;红军长征实现战略大转移,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与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49年年底,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部门中,国营经济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这说明当时政府逐步掌握国民经济命脉,故选B项;“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故排除A项;至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基本恢复,故排除C项;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是指三大改造,完成于1956年,故排除D项。
10.【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已经开启,反映出拨乱反正时期的思想状况,故选A项,排除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B项;D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1.【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和“从事农业生产,具有灌溉知识,使用金属工具”等判断苏美尔地区进入了文明时代,故D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文明交流的频繁,故A项错误;楔形文字的成熟不能全面反映题干核心思想,故B项排除;自然环境的剧变也没有体现,故C项排除。
12.【答案】D
【解析】 西班牙和葡萄牙并没有把掠夺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排除A项;人口大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殖民者的残酷压榨和传染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美洲劳动力严重缺乏,排除C项;单一种植园经济不利于殖民地经济的健康发展,故B项正确。
13.【答案】D
【解析】 据材料“白人奴隶都熟知,此无情的国王就是蒸汽机”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人将蒸汽机视为无情的国王,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人阶级利益遭受削弱,人成了机器的奴隶,故选D项;工业革命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等级观念而非强化,排除A项;工业革命造成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分化与对立,但材料仅涉及到工人对于蒸汽机的敌视态度,没有明确对于资产阶级的态度,排除B项; 材料“白人奴隶都熟知,此无情的国王就是蒸汽机”工人阶级把受剥削压迫的根源归结于机器,说明工人阶级还没有“觉醒”,排除C项。
14.【答案】A
【解析】 题干述及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结合所学,在该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针对此种情况,当时流行的观点认为:制定经济政策的职责应当……转移到中央银行家们的手中,后者(中央银行家们)的运作应当尽可能地避免政治压力,说明该观点主张国家应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故选A项;据所学可知,经济“滞胀”现象发生之后,西方国家纷纷减少福利,但是并不能扩大为福利制度遭到“挫败”,排除B项;题干所述观点主张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力度,而不是其“社会控制力”,排除C项;题干所述观点主张让中央银行家们去制定经济政策,这与金融资产阶级无关,排除D项。
15.【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希望对下一代进行 “科学的完整的教育” 和“职业教育”。”和“使他们成为“能够发挥自己的一切才能,不仅能用手工作而且能用脑思考”的完人”,得出巴黎公社意在理性地引导青年到劳动的道路,故A项正确。B项和C项不符合题干中心思想,故排除。D项不符合当时巴黎公社的史实,排除D项。
16. 【答案】 B
【解析】 万隆会议和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以独立力量登上国际舞台,故B项正确;A项和B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表明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故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52分)
17.(12分)
答案:(1)儒家思想的体现;统治者的统治需要。民众对于“清官”的依赖与期盼。(4分,其中2点即可满分)
(2)维护司法公正,减少冤假错案;有效监督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冤
情上达,缓解社会矛盾;完善诉讼制度等。直诉制度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直诉能否成功取决于皇帝,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直诉的代价巨大。(8分,其中4点即可满分)
【解析】(1)儒家思想的体现。在国家治理上,儒家主张“仁政”“德治”。直诉制度施行的目的即是为百姓伸张正义,解决冤屈,体现君主仁政和树立恤民的形象。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在古代中国,任何制度制定的目的都是为了稳固皇权,直诉也不例外。统治者借助直诉监管地方官吏的施政情况,有效控制地方司法活动,加强中央集权。其民众对于“清官”的依赖与期盼。专制统治下司法与行政不分,容易产生官官相护的腐败,百姓求告无门,只能将主持正义的希望寄托于“公正廉洁”的清官身上。(2)只要有百姓遭受冤屈,就可以到宫门外击鼓鸣冤。然后由专职官员受理,……最大限度地保障百姓的利益。可得出维护司法公正,减少冤假错案;如果案情涉及到官员贪赃枉法或是受理冤案的官员徇私舞弊,袒护地方官员,无视百姓的申诉,甚至暴力撤诉,那么就要受到惩罚。可得出有效监督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到了唐朝时期,除了登闻鼓以外,平民上诉还增加了新的渠道,就是在皇帝驾车出行的途中跪地喊冤,把情况直接反应给皇帝,直达最上层。可得出冤情上达,缓解社会矛盾;直诉制度本身发展可得出完善诉讼制度等。当然,直诉制度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直诉能否成功取决于皇帝,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直诉的代价巨大。
18.(12分)
答案:(1)这场争论的焦点是放弃新疆,还是收复新疆。
说明此时清廷一些官吏的国防观念由重边塞向重海疆转变。(4分)
(2) 在这场论争中,左宗棠等人坚持的海防、塞防并重,必须并能够收复新疆的主张是正确的,既反映了他们的近代国防观念,更充分体现了他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 李鸿章等人重视海防,主张加强海防建设的意见是正确的,但他提出放弃新疆的主张,却是错误的。这场争论为清政府出兵和收复新疆、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从而迅速揭开了左宗棠督兵新疆的战幕。(8分)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新疆战略地位重要,是保蒙古进而拱卫京师的重地。”可得出第(1)问。第(2)问,评述题先要述观点,再做评论。这场争论为清政府出兵和收复新疆、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从而迅速揭开了左宗棠督兵新疆的战幕。
19.(12分)
示例
论题:中世纪黑暗中孕育着光明。
阐述:进入11世纪,黑暗的欧洲中世纪孕育着曙光。经济上,庄园经济受到冲击,城市兴起,并获得自治权,市民阶层逐渐形成,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银行,贸易不断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产生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政治上,王权不断加强,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常备军队,征收税收,制定法律,发展外交等手段,逐渐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并与教会争夺最高权威,为近代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与新兴的资产阶级结成了同盟;思想文化上,一些大学兴起,城市文学发展冲击着中世纪文化,出现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
因此,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可知,中世纪的黑暗也孕育着近代的曙光。
【解析】首先,概括材料主题:中世纪黑暗中孕育着光明。然后进行阐述,可以从中古后期欧洲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进行说明,如:进入11世纪,黑暗的欧洲中世纪孕育着曙光。经济上,庄园经济受到冲击,城市兴起,并获得自治权,市民阶层逐渐形成,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银行,贸易不断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产生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政治上,王权不断加强,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常备军队,征收税收,制定法律,发展外交等手段,逐渐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并与教会争夺最高权威,为近代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与新兴的资产阶级结成了同盟;思想文化上,一些大学兴起,城市文学发展冲击着中世纪文化,出现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最后,进行总结升华。如:因此,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可知,中世纪的黑暗也孕育着近代的曙光。
20.(16分)
【答案】(1)学者(1)以个人的主观认识为依据,是唯心主义;学者(2)以因果性解释为
依据;学者(3)认为历史解释有时代特性;学者(4)认为应该以史实为依据,理解基础上
客观理性评价事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史观。(每点2分共8分)
(2)辛亥革命答案示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解释观:以史实为依据,
理性客观分析,多角度评价,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方面对历史事件进行历史解释。)
是什么?(2分)是指孙中山领导的发生于农历辛亥年,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
政体的全国性的革命。
为什么?(2分)是近代中国社会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的必然结
果。同时,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的努力也为辛亥革命提供了主观条件。组织上创立了兴中
会、同盟会等;思想上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广州、黄花岗起义等起义推动了革命
高涨。预备立宪和皇族内阁将清政府限于更加孤立的境地。
怎么样?(满分4分。1点2分,2点4分)
①是一次比较具有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
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②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现代化。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确
立责任内阁制、三权分立的政体等,具有反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③推动经济现代化:经济法令使民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显著增长,实业救国成
为历史潮流。
④推动思想现代化:三民主义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
深入人心。
⑤推动了社会文明: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如缠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
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
局限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政权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发动民众,组织不
严密,缺乏科学的纲领。(共8分)
【解析】(1)据材料序号(1)“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强调人们对同一历史现象,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不尽相同,千人千语”可知,学者(1)定义“历史解释”的依据是个人主观认识;据材料序号(2)“只有因果性解释可以当做严格意义上的一种解释”可知,学者(2)定义“历史解释”的依据是因果性解释;据材料序号(3)“每一代就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看待历史和重新解释历史”可知,学者(3)定义“历史解释”的依据是时代;据材料序号(4)“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可知,学者(4)定义“历史解释”的依据是以史料为依据、理解为基础上的理性客观的分析和评判,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要求。
(2)据所学知识,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辨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所以在对历史事件进行历史解释时,要以史实为依据,理性客观分析,多角度评价,从事件性质、事件原因、事件影响三方面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在对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进行历史解释时,主要从事件的性质、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的影响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尤其是在说明事件影响时,要能够辩证地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北省石家庄市名校联考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