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省前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适应性考试
历史试题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一书中统计了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的宰相人数及出身(见下表)。表中情况反映了( )
赵国 齐国 秦国 楚国 韩国 魏国 燕国
宰相人数 13 9 18 7 12 18 不详
出身 宗法贵族 5 8 5 3 11 9 不详
寒微之士 8 13 4 1 9 4
A.礼崩乐坏,陪臣执国命 B.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
C.天下为公,选贤任能 D.任人唯亲转向任人唯贤
2.如表是秦朝律法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秦朝的社会治理( )
材料 来源
凡法律令者,以教导民,去其淫僻,除其恶俗,而使之之于为善也。 睡虎地秦简《语书》
有贼杀伤人冲术(大道),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野,当赀(罚)二甲(盔甲)。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
自今以来,有殴詈其父母者,辄捕以律论,典智(知)弗告,迁。乡部啬夫知弗捕论,赀(罚)二甲(盔甲)而废。 岳麓秦简《秦令》
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而行告,告者罪。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
A.依托法律的实用性 B.强调执法的严苛性
C.突出伦理秩序建设 D.重视等级的森严性
3.解释唐代士族衰弱的原因时,许多学者认为是由于科举的兴起所致。然而美国的中国古代史专家陆威仪认为,这是倒果为因。虽然进士举越来越重要,但是旧的家族娴熟地掌握了这种考试,以至于进士举成为大家族确保自身永久地位的一条新途径。不同于后来中国朝代科举以笔试为主、考官无从知晓答题人身份的规定,唐代的科举要求主考人和应试者之间、应试者们自身之间一种广泛的、遵照礼仪的互动。科举过程中强烈的社会因素也总是优惠士族的子孙。关于这一史学争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历史研究虽然鼓励百家争鸣,但不必立异以为高,应诉诸公论
B.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新的历史解释不能脱离新史料的发掘
C.历史学追求史实的纯粹与客观,而家国情怀却常影响价值判断
D.历史学家需要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考证与辨析他所研究的事实
4.宋太祖在位时把武将宋催之女立为皇后,为其子赵德昭迎娶武将陈思让之女,将自己的妹妹嫁给武将高怀德,而自己的两个女儿也分别嫁给武将石守信之子石保吉、王审琦之子王承衍。宋太祖此举( )
A.意在缓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 B.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历史问题
C.旨在笼络武将参与国家治理 D.保障了文官集团的政治权力
5.有学者统计,宋元时期中国肥料种类计有46种,明清时期超过100种,《徐光启手记·广粪壤》即记载肥料107种。作物生产中肥料施用量也逐渐增大,清末太湖地区稻作生产中,肥料与用工比重由明代的1:2.65提增到1:1。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
A.农业精耕细作进一步发展 B.土地质量得到了普遍改善
C.土地投入远远高于其效益 D.劳动力的投入量逐渐减少
6.《清稗类钞》中提道:“金陵久为洪秀全所据,自湘乡曾忠襄公国荃克复以后,战兵虽遣裁,而留防湘军常万数。故同(同治帝1861年~1875年在位)、光(光绪帝1875年~1908年在位)年间,江督一缺,必於湘军宿将中选之,盖非此不足安其心,且恐有他变。”由材料推知,同、光年间( )
A.湘淮系官僚集团开始崛起 B.清政府中央权力日益下移
C.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D.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加剧对华侵略
7.如图为1928年《大公报》上刊载的一则征婚广告,男性对女性提出要“精通英文,具有姿色,富有革命思想”等要求,女性则表明自己“因反封建式婚姻与家庭脱离关系,要求男性经济独立,若经济充裕为侧室亦可”等内容。这反映出( )
图为征婚广告
A.拜金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B.思想解放的渐进性与艰巨性
C.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传统婚姻观念已被彻底摒弃
8.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访问中国时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信中所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 )
A.是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 B.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反帝反封革命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是以民主科学为旗帜的思想文化革新
9.新中国成立后,英国表示要给予中国“法律上的承认”,毛泽东希望利用英国这一态度向苏联施压,促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中苏缔约在即,毛泽东提出对中英建交谈判“拖一下”方针。中英最终于1954年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这体现了新中国( )
A.外交政策的包容性和普惠性 B.外交受到意识形态的严重束缚
C.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0.在1946年11月26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内蒙古自治政府”在其宣言中应当明确“内蒙古自治政府”非独立政府,而是中国真正民主联合政府的一部分。这( )
A.体现了自治政府的工作权限 B.反映了中共民族政策的成熟
C.使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得到落实 D.明确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
11.2012年至2022年,中国民营企业数量从1085.7万户增长到4700多万户,10年翻了两番多;中国民营经济具有“56789”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材料反映了( )
A.民营企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B.国民经济出现“民进国退”现象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结出了丰硕成果 D.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
12.有学者研究认为,雅典的城邦民主所规定的平等的发言权、提案权及担任公职的权利等,往往只有形式意义。原因在于,成千上万的公民要在一天之内完成繁缛的议事日程,显然无法详细审议每一提案,更不可能给每个人足够的发言机会。议题实际上往往被少数人垄断,公民难免成为民主的陪衬。这可以用来说明古代雅典( )
A.是寡头政治的典型代表 B.公民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C.城邦公民责任意识淡薄 D.民主政治运作存在缺陷
13.某学者研究中古时期某帝国时搜集的史料如下:该地降水少,可勉强从事农业。这里有一连接东西方的商路。公元6-7世纪,萨珊波斯与拜占庭帝国为控制这片地区展开了激烈争夺。该帝国在8世纪中期后进入繁荣时期,并维持了一两百年。该帝国( )
A.对控制的亚欧商路征重税 B.最高统治者称为苏丹
C.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D.都城名为君士坦丁堡
14.马克斯·韦伯说:“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实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新的社会伦理的本质是( )
A.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再生 B.中世纪城市自治和市民阶层兴起的反映
C.从政教合一到政教分离 D.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诉求
15.某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有如下一段:“这种体制(经济政策)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如下,请问这种体制(经济政策)最有可能的是( )
(1)经济决策缺乏民主,容易被唯意志论左右。
(2)经济过程缺乏激励机制,忽视劳动者的物质利益。
(3)忽视市场调节作用,否认商品货币关系。
(4)容易产生行业利益集团等。
A.“自由放任” B.国家干预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
16.20世纪50年代初,联邦德国经济部长路德维希·艾哈德意识到,联邦德国不能仅仅把欧洲作为销售市场,作为新工业化国家的供应商有很强大的优势,他所掌管的联邦经济部使国家经济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国外代表团争先恐后地到来。当中国在1978年、俄罗斯在1990年重回国际市场后,他的策略得到了更丰厚的回报。这表明联邦德国( )
A.发挥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B.抓住了国际市场的有利契机
C.利用了雄厚的工业生产基础 D.契合了福利国家发展的需要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慈善药房的兴起,为英国城市下层民众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服务。药房和志愿医院一样,主要通过捐赠获得资助,并将救济对象与捐赠者的推荐信相挂钩。药房的日常管理及设施、人员配备相对单一,使得其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慈善药房通常采用合股公司式的运作方式,其捐赠者不仅被赋予推荐病人的权力,还被赋予选举管理者的投票权。药房则主要提供门诊护理、医疗咨询及家庭探访服务,极大地弥补了医院的不足,使得它们能够照顾范围更广的病人。
——摘编自元鹏成《论近代英国惩善药房的兴起》
材料二 井冈山时期医院经费主要是通过打土豪、从国民党军队中缴获和向老百姓募捐筹集的方式解决的;中央苏区时期成立互济会(类似于今天的合作医疗),互济会成员看病不要钱,区、乡工作人员药费也能报销,红军家属和贫苦民众凭乡村苏维埃政府证明给予免费治疗。医治小病、购买膏药等也不要钱,并将人民的医药问题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明确规定:对一切雇佣劳动者“实行免费的医药帮助……不论是普通病还是因工致病、遇险受伤、职业病等,都不需要支付医药费,其家属也同样享受免费的医药帮助”。中央苏区各县、区、乡普遍建立药业合作社来保障药品的市场流通。私人捐助药品也成为当时药品大的来源途径之一。
——摘编自曾红、李瑞《论中央苏区时期医药卫生体系》
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慈善药房的特点。(4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央苏区发展医药卫生保障事业的意义。(6分)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慈善药房和中央苏区发展医药卫生保障事业的相似之处。(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无论是儒家、墨家,还是道家等古代思想流派,在社会生产生活中都主张“崇俭抑奢”,从而使“崇俭节用”思想始终成为中国传统消费思想的主流,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中国消费思想发展史就是一部崇俭抑奢文化史。特别是在古代,崇俭抑奢作为中国传统消费思想的核心理念,贯穿于帝王的圣旨御撰、官员的公文案牍,学者的讲章论著,平民百姓的家规家训等大部分文献典籍之中,清人朱柏庐著名的《治家格言》共600字,谈论节径的就达120字之多。“在中国消费思想史中,讲得最多、最久、最深刻的问道是奢俭问题,奢俭论,是中国消费思想的核心。”
——摘编自赵迎芳《中国优秀传统消费思想及其现代转换》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出现了一个显著的消费群体——商人。他们因为没有功名利禄的牵绊,在消费中体现出强大财力,引起社会瞩目。例如,“扬俗尚侈,蠹之自商始”商贾并凑,粮食馔,鲜衣服,丽车栋,婚丧嫁娶下至燕集务以华缛相高。”由于显赫的政治经济地位,官僚更易于成为奢侈的榜样,连被誉为中兴之臣张居正亦未能免俗,“牙盘上食,水陆过百品,居正犹以为无下箸处。”在奢侈风气影响下,普通百姓也以异乎寻常的热情积极投入到消费热潮中,在杭州,“本地上以商贾为业,人无担石之储,然不以储蓄为意,中舆夫仆隶奔劳终日,夜归归市肴酒,夫妇因醉而已,明日又为明日计”。
——摘编自欧磊《明代中后期奢侈风气差异特征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的消费观念,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消费观念的变化,并予以简要评价。(8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公元前750年到公元前550年是希腊人向海外移民的高峰时期。在地中海西部殖民是为了运入金、银等贵金属。黑海沿岸的殖民是为了控制粮食运输要道。在受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建立殖民地的地方,希腊人只建立商贸城市。殖民城邦的创建者仍可保留原来城邦的公民身份,殖民城邦与原城邦犹如子与母,在感情上有密切的关系,文化上也承袭母邦,但政治上基本独立。这些殖民城邦不仅是商贸中心和农业小国,也是非常重要的港口。到公元前5世纪时,希腊人的足迹已遍及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地方。
——摘编自马克壶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埃及,亚历山大不惧旅途艰险,亲自朝拜阿蒙神喻宣示所,感动得僧侣们直呼他是神的儿子。在巴比伦,他下令将薛西斯毁坏的马都克庙宇连同其他任何被波斯毁坏的庙宇都一一重建,他还亲自祭祀马都克。他不仅在一般城市,即使一些重要的大城市如苏萨、巴比伦等地也任命当地贵族出任总督。他号召马其顿士兵与当地居民联姻,并给予他们免税的优惠政策。他带头娶波斯帝国末代君主大流士三世的女儿为妻。亚历山大曾让三万波斯青年穿上马其顿服装,按马其顿的军训制度进行操练,组成一支强悍的骑兵队伍。
——摘编自宋慧娟《评亚历山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对外扩张的差异。(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对外扩张的共同影响。(6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李顿调查团报告书》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南京国民政府要求国联主持公道,促使日本联系国联通过决议派由英国季顿任团长的调奋团前往中国东北进行调查。1932年0日调查团完成调查报告书,1933年2月.国联大会通过了《李顿调查团报告书》。由于报告书没有满足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利益诉求。日本宣布退出国联。
◆主要内容
一、9月18日下午10时至10时30分之间,在铁路上或铁路附近,确曾有炸裂物爆发之事.……但事实上并未阻碍长春南下列车准时之到达.……实亦不足以证明日本军事行动之正当。
二、东三省为中国之东三省,直与其大部分移民所来之邻省河北、山东无异。
三、日本在中国东北拥有特殊权益,“凡不承认此点或忽视日本与该地区历史关系之解决不能认为满意”。
四、一般中国人对“满洲国政府”均不赞成,此所谓“满洲国政府”者在当地中国人心目中只是日人之工具而已。
五、建议在满洲实行高度自治,聘请相当数额之外国顾问。其中日本人应占一重要比例……(外国教官训练的特殊宪警)为东三省境内唯一武装实力。
——摘自《李顿调查团报告书》
◆社会各界反响蒋介石评论说,“余对此(李顿报告书)主张,有修正或保留之接受,不必拒绝,以弱国图强.非此不可也”。后中国驻日内瓦代表颜惠庆又进一步表示,“中国愿以公断,解决中日争案”,“无条件接受报告”。
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民主政府发出强烈通电,指出:“李顿报告稿公开地最无耻地宣布了共管中国的计划。……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号召全国民众武装起来。以革命的民族战争来粉碎李顿的报告。”
进步教育家马相伯对报告书提出批评。指出报告书“绝不必要”,中国朝野上下,应一致团结,“以国家土地人民为前提,以全国民众武力为后盾……本民治精神,用保甲办法废止内战,一致对外”。
——摘编自杨淑新《李顿调查团赴华调查及中国社会各界反响》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李顿调查团报告书》。
江苏省省前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适应性考试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DCDAA BBADD CDCDD A
二、材料题
17.(1)特点:资金来源主要通过捐赠的方式;药房的日常管理及设施、人员配备相对单一;药房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医疗服务对象较为广泛。(4分)
(2)意义:为苏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调动了苏区人民群众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为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发展医药卫生保障事业提供了借鉴。(6分)
(3)相似之处:都有捐助者参与;都关注弱势群体;服务范围都较为广泛;都对民生产生重要影响。(4分)
18.(1)消费观念:崇俭抑奢。
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资匮乏;小农经济占主导,中下层民众相对贫困;传统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影响;统治阶级的倡导;“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巩固统治、维护社会安定的现实需要。(6分)
(2)变化:从节俭转向奢侈。
评价:一方面,刺激消费,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封建礼教,推动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有利于市民阶层的壮大。另一方面,滋生重利轻义、追求奢侈等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资本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延缓社会转型;造成官场腐败,激化社会矛盾。(8分)
19.(1)差异:古希腊人以经济目的为主,马其顿人以政治目的为主;古希腊人在海外建立独立城邦,马其顿人对被征服地区实施直接统治;古希腊人到达地中海西部,马其顿人控制波斯帝国故地。(6分)
(2)影响: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一定破坏(引发与被征服地区的矛盾和冲突);加强了区域内各文明间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对后世区域文明产生深远影响。(6分)
20.评析:报告书指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计划性和占领中国东北的非法性及东北伪政权的傀儡性,承认中国在东北的主权;同时又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地位和权益;关于东北问题的解决,主张“国际共管”。李顿调查团的报告看似“公正”,实际上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它企图改变日本独占中国的现状,以维护列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是英、法等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的表现。报告书被国民政府无条件接受,日本则予以拒绝,甚至退出了国联。国民政府依靠国联解决中日问题的努力失败。民众对国联的作用有了重新的估计,认清了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认识到只有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才能达到反抗外来侵略,实现民族自强独立的目的。(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