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3 年秋季七年级期中教学素质联合拓展活动
历 史 学 科
(考试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
1. 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早期智人。下列哪处遗址能为研
究这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第一手史料( )
A. 元谋人遗址 B. 半坡遗址 C. 北京人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2. 考古学者得出“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主要依据是( )
A. 化石 B. 遗址 C. 传说 D. 文字
3. 据图判断,居住在这种房屋样式的原始居民是( )
A. 北京人
B. 半坡原始居民
C. 河姆渡人
D. 大汶口原始居民
4. 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5. 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稻城县。该遗址中发现了大量距今已有13万年、两面打制的手斧。这些
手斧产生于( )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青铜时代 D. 铁器时代
6. 距今5000年前后的大汶口晚期墓葬,有的有百余件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
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 )
A. 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B. 阶级分化的出现
C. 敬畏祖先观念的产生 D. 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7. 柳湾遗址,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的柳湾村。柳湾墓地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社会晚期氏 族公共墓地,共发掘出各种文化类型墓葬1700余座。出土文物近4万件,包括陶器、石器、
骨器、装饰品等。由此可见,研究史前文明最可信的依据是( )
A. 考古发掘 B. 口耳相传
C. 音像资料 D. 想象推理
第1页(共6页)
8. 小双同学查资料记下了下面的笔记,他搜索的主题词是( )
(
·远古传说
·涿鹿之战
阪泉之战
·人文初祖
)A. 黄帝和炎帝
B. 虞舜和大禹
C. 商纣和武王
D. 项羽和刘邦
9. 《史记》的记载是我们研究黄帝的重要资料,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集民间关
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表明( )
A. 《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述具有唯一性
B. 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
C. 口头传说不足以印证历史
D. 文献记载没有参考价值
10. 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内容纳入同一个
学习主题,则该主题最准确的表述是( )
A. 中华文明探源 B. 大变革的时代
C. 大一统的时代 D. 大分裂的时代
11. 小明的姓与我国第一个朝代的名称是一样的,小明姓什么( )
A. 夏 B. 商 C. 周 D. 秦
12. 约在公元前1600年,汤打败夏桀,建立商朝,那么这一年应该是( )
A. 公元前17世纪初期 B. 公元前17世纪末期
C. 公元前16世纪初期 D. 公元前16世纪末期
13. 了解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14. 如图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是( )
A. 四羊方尊
B. 司母戊鼎
C. 利簋
D. 毛公鼎
15. 我国古代有“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的说法,这体现了( )
A. 青铜器适用范围广泛
B. 青铜器主要用于食器
C. 青铜器的类型和数量成为权力和等级的象征
D. 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第2页(共6页)
16.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主要得益于() )
A. 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 青铜器在农业中的使用
C. 水利工程的兴修 D.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7. 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阵容整齐、军纪严明,特别富有战斗力,号称“虎狼之师”。其主要
原因是秦国( )
A. 度明 B. 鼓励耕织 C. 禁止私斗 D. 奖励军功
18.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中能反
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
A. 奴隶制度开始形成 B. 封建制度正式确立
C. 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D. 生产力飞速的发展
19. 下列材料探究的主题是( )
政局动荡不安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农业继续发展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各国进行变法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A. 夏商周的更替 B. 分封制的实施
C.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D. 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20. 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
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
A. 仁者爱人 B. 因材施教 C. 有教无类 D. 为政以德
21. 俗话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所学知识看,最早指出类似观点的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韩非
22. 首先把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的是在( )
A. 夏朝 B. 商朝 C. 秦朝 D. 汉朝
23.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的货币是( )
A. 银元 B. 蚁鼻钱 C. 刀币 D. 圆形方孔半两钱
24.“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诗句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 )
A. 大运河 B. 长城
C. 都江堰 D. 赵州桥
25. 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这说明秦( )
A. 实行中央集权 B. 增强地方势力
C. 恢复社会经济 D. 延续分封制度
第3页(共6页)
(
蓝成
b2'



… 6
) (


2ni
}
BR]
)26. 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关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指( )
A. 项羽、刘邦起义 B. 陈胜、吴广起义
C. 绿林、赤眉起义 D. 黄巾起义
27. 如图所示的农民起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领导人是陈胜、吴广
B. 地点在大泽乡
C. 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D. 推翻了秦朝统治
28. 以下是一个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




)
A. 西周、春秋 B. 春秋、战国 C. 东周、战国 D. 西周、东居
二、非选择题 (共4题,44分。其中第29题8分,第30题10分,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8分)
【材料】他(孔子)有个毕生服膺(铭记在心)的道德律,便是所谓的“仁”……他认 为仁是一切道德的实质,没有仁, 一切道德都归于空虚……
---傅乐成《中国通史》
(1)材料中孔子创立的学派是什么 (2分)
(2)小历认为,孔子说“仁是一切道德的实质”,所以他提倡“仁政”。小历的看法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6分)
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问题(10分)
【材料一】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西周建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 疆域,在交通非常不便的情况下,为了加强对广大地区的统治,周武王开始大规模地实行分封制, 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的土地和平民、奴隶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之后,让他们去建立
诸侯国,以拱卫王室。
第4页(共6页)
【材料二】西周分封制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周天子分封诸侯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依据。(4分)
(2)材料二中高居于示意图顶端的是谁 他下面的三层依次是谁 ( 4 分 )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起到的作用。 ( 2 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 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为了避免乱象重现,采用什么制度统治地方 (2分)
【材料二】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 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 ……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
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的特点。 (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郡县制的实行,对此后
历代王朝的重要意义。 ( 2 分 )
第5页(共6页)
【材料三】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 伟 业。 ……在建立起统一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秦始皇,又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推行 了巨大的统一工程,铸就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雏形。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当时
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局面,关键在于它找到了一套大一统制度,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有效
的一套规则,使整个中国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繁荣。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统一对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意义。 (4分)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商鞅变法前的秦国:秦国遗留了大量的奴隶制社会风俗,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比东方 六国晚了很久。 “六国卑秦,不与之盟”……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秦国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国家。
——摘编自《汉书》等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句,
符合材料主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分)
第6页(共6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