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天津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天津一中 2023-2024-1 高一年级
历史学科期中质量调查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 60分钟。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 第4页。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答题纸或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下表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北京周口店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距今约 70万年至20万年 中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
B 河姆渡遗址出土了精致的石制农具 河姆渡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存
C 殷墟遗址出土了大批刻有文字的龟甲 夏朝时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D 河南辉县出土了战国铁犁铧 春秋战国时期已普遍使用铁制农具
A. A B. B C. C D. D
2. 关于启的继位, 古书中有不同记载。 《史记·夏本纪》写道: “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史记》的记载比《战国策》更可信 B. 年代久远的文献不具备史料价值
C. 历史叙述本身是兼具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复杂过程 D. 历史结论无法确定
3、周王室通过分封将土地划分给诸侯,诸侯拥有分封土地的资源和收益,也需向周王室进贡。分封后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这说明分封制( )
A. 实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B. 确立了“家天下”的统治
C. 对地方直接行使管理权 D. 形成了“天下共主”的格局
4、 《孟子·滕文公上》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 同养公田。 ”据此可知,西周 ( )
A. 水利影响农业发展 B. 存在集体耕作方式
C. 土地私有制占主导 D. 天下为公社会和谐
5、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B.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C.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 D.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6、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德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刑治”、墨家主张“贤治”。其共同内涵
A. 思想自由 B. 重建秩序 C. 崇尚礼制 D. 回归周制
7、 “士”在西周时期指代贵族中的最后一个等级,其来源主要是分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其来源有庶民中的优秀者,也有落魄的贵族,导致“士”阶层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宗法制的逐渐瓦解 B. 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 私学兴起 D. 井田制的瓦解
8、春秋时期戎和狄与华夏杂居,互相融合,人们把畜力和农耕技术结合起来,遂发明了牛耕。于是,牛便由单纯用于祭祀变为农业生产工具。据此可知此时( )
A. 人们放弃华夷观念 B. 民族融合推动生产发展
C. 阶级关系变动剧烈 D. 国家统一推动牛耕出现
9、秦以前,一般人均可自称“朕”。秦统一后, “朕”成为皇帝的专属自称, 皇帝的命令专称为“诏”,其印章专称为“玺”,对皇帝的名字也要进行避讳。这些规定的主要意图是( )
A. 凸显皇帝独尊 B. 保证皇帝独裁 C. 重建礼乐文化 D. 宣扬皇帝功业
10、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的实质是
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11、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东巡至峄山,在山上刻石。原碑已毁,但碑文尚存。其文曰: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上文未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 王位世袭 B. 皇帝独尊 C. 秦扫六合 D. 尊崇儒术
12、汉初允许盐铁私营,主要由富商、豪强所控制,他们以利为本,价格自由决定,质量参差不齐,百姓不堪其苦。武帝时实行盐铁专卖政策,“贵贱有平而民不疑……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这一变化说明专卖政策 ( )
A. 促进了市场秩序的规范 B. 完善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C. 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 D. 增加了财政收入与来源
13、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 《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 “臣(董仲舒)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二者的主张
A. 都使传统文化遭遇灭顶之灾 B. 实质都是思想文化专制
C. 都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D. 实质都是加强中央集权
14、东汉初年, 人口达到5300万。东汉末年, 由于军阀割据混战, 人口锐减到一千多万, 曹操有诗云“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东汉末年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民起义瓦解东汉政权 B. 官僚集团的内讧
C. 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 D. 民族间战争不断
15、据《后汉书》记载,公元166年,两个彼此称呼对方为“大秦”但并未自称“大秦”的国家有了第一次外交接触。这两个国家处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一条蜿蜒在它们之间的、横跨数个文明带和气候带的“道路”将它们间接连接起来。这条“道路”是
A. 罗马大道 B. 丝绸之路 C. 波斯御道 D. 中国驰道
16、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邪王氏当权。晋元帝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 )
A. 士族政治制约皇权 B. 外戚独揽国家大权
C. 政治局面长期动荡 D. 民族交融影响稳定
17、南朝梁武帝笃信佛教, 以至有“皇帝菩萨”之称,但他却绝不敢忘记“事衣冠礼乐”。他多舍身出家,同时又立孔庙,置五经并编写《周易讲义》 《中庸讲疏》。这表明当时
A. 佛儒共同维护传统伦理 B. 佛儒思想的逐渐合流
C. 儒学居于政治优势地位 D. 统治者施行外儒内佛
18、下表是北朝尉迟氏(北魏“勋臣八姓”之一)墓志中关于祖源追溯的记载。据此推知,当时( )
时期 相关墓志 祖源追溯
永熙三年(534) 《尉陵墓志》 先踪盖夏后之世
天宝十年(559) 《尉娘娘墓志》 发颛顼之遐源,资有夏之苗裔
大象二年(580) 《尉茂墓志》 盖帝轩辕之苗裔也
A. 宗法观念强化 B. 北魏正统确立
C. 华夏认同加强 D. 南北交往密切
19、江南运河是隋代大运河的最南一段,隋炀帝时期全部疏通,地处运河上的常州“在唐称望县,地大人众,政繁务殷”,其出产的细纻、纸张被列为唐代贡品。这表明隋唐时期( )
A. 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 B. 政府工程推动了南北文化交流
C. 地理条件决定城市兴衰 D. 交通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
20、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门下省对各部门奏抄“凡是诏敕有不便者,涂而奏还”,称之“涂归”。据此可知, 门下省的职责是( )
A. 草拟诏令 B. 审核驳回 C. 执行政令 D. 统领六部
21、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以下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唐】刘禹锡《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 ”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A. 《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 《旧唐书》 《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C. 《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 《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22、 《新唐书》载: “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以布列天下。”这种状况的主要影响在于( )
A. 威胁了中央集权 B. 分割了宰相权力
C. 使选官制度完善 D. 加强了君主集权
23、唐王朝后期宦官专权程度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他们把持朝政独断专行,甚至连皇帝都唯宦官马首是瞻,且唐代后期宦官弑君、废君、立君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有如儿戏。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 )
A. 君主专制被颠覆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24、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唐初,除租、调外, 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了 ( )
A. 中央集权的衰弱 B. 农民徭役负担逐渐减弱
C. 对农民人身控制有所减弱 D. 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25、下表是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表(小姓,是非士族的地主;寒族,是一般的平民;制举,是皇帝临时举行并亲自参与的科举考试)据此可推知,唐代( )
类别 士族 小姓 寒族 人数总计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进士 589 71.0 109 13.1 132 15.9 830
明经 81 63.3 18 14.0 29 22.7 128
制举 88 65.7 10 7.4 36 26.9 134
A. 士族阶层拥有科举特权 B. 官吏人才来源基础扩大
C. 家族地位决定着中举率 D. 国家选才侧重政治素养
26、魏晋至隋唐时期, 因佛教广泛传播,各地修建了很多石窟寺,它们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其中,云冈石窟位于如图中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7、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 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 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B.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28、唐太宗时蒙古高原一带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是( )
A. 鲜卑 B. 突厥 C. 回纥 D. 吐蕃
29、2004 年,西安发现734年逝世于中国的学者井真成的墓志: “公姓井,字真成,国号日本。……蹈礼乐,袭衣冠,束带立朝,难与俦(与之媲美)矣。……以开元廿二年正月□日, 乃终于官弟,春秋卅六。”该墓志可以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
①井真成推崇并学习中华文化 ② 井真成可能是作为遣唐使出使长安
③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④ 井真成可能在玄宗时不幸英年早逝
A. ①② ④ B. ① ③ ④ C. ②③④ D. ① ② ③
30、据《后汉书》记载,纸由东汉蔡伦初创。但在一些西汉遗址出土了纸,如:新疆罗布淖尔地区的纸、甘肃天水放马滩的纸、灞桥纸等,这些纸张的出土让人们对蔡伦初创造纸术产生了怀疑。这说明( )
A. 考古发掘丰富历史研究 B. 纸在西汉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C. 历史研究难以形成定论 D. 纸由蔡伦初创属于虚构历史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非选择题)共2题,共40分。
31、 (20分)
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世, 灭人之国者, 固已为县矣。
——《日知录》卷二十二
克敌者, 上大夫受县, 下大夫受郡。
——《左传》哀公二年(公元前 493年)
(1) 材料一为我们了解先秦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4分)
材料二、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国王,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秦始皇推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 与材料相比,这种制度在管理形式和官员任命
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6分)
材料三 夏、 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 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四 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也:亟役万人,暴其刑威,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五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 岂非理而能然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3)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各是怎样评述的 (6分)
(4)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灭亡有无关系 结合上述材料,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4分)
32、 (20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楚越之地(长江流域及江南一带),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果隋嬴蛤,不待贾(商人)而足,地势饶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兵革勿用, 民不外劳,役务宽简, 氓庶(百姓)繁育。至余粮栖亩, 户不业阖, 盖东南之极也。 自晋氏流迁, 迄于太元(年号, 376~396)之世, 百许年中, 无风尘之警(战乱) , 区域之内晏如此。……自此以至于大明 (年号,
457~465)之际, 年逾六纪,民户繁育……良田亦数十万顷,亩值一金……鱼盐杞梓之利,充轫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一反映的生产方式是什么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 说明从西汉到南朝江南经济最主要的变化。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并指出其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10分)
(3)你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的前提条件 (4分)天津一中 2023-2024-1 高一年级
历史学科期中质量答案
1-5 BCDBA 6-10 BBBAA 11-15 DABCB 16-20 ACCDB
21-25 BACCB 26-30 BDBAA
31、 (20分)
【答案】(1)信息:春秋战国时期,已设立郡县;早期的县高于郡(或早期的郡县主要设在边远地区等)。(4分)
(2)制度:郡县制。特点: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 (6分)
(3)材料一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未实行分封,而采用了郡县制;材料二认为秦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激起人民反抗,而不是郡县制的过失;材料三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6分)
(4)示例:没有关系。因暴政引发农民起义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关系:制度创新能促进社会进步,但王朝的兴衰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采用何种制度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 (4分)
32、 (20分)
【答案】(1)生产方式:材料一是刀耕火种;变化:由人口稀少变为人丁兴旺;由生产落后、物资贫乏变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 (6分)
(2)原因: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江南的开发。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10分)
(3)稳定的社会环境;正确的政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技水平;良好的民族关系;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天津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