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同步练习(含解析)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古人出行必须持有官府发放的“路引”,相当于现代的身份证,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
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 B.保证政府赋税、福役和兵役来源
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D.保证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兵源
2.宋朝的户籍制度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划分城市户口与乡村户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等级观念的影响 B.城市经济的发展
C.征收赋税的需要 D.社会管理的需求
3.宋太祖时编订的《宋刑统 户婚律》规定,祖父母、父母在世,子孙不许“别籍异财”,否则徒三年,开宝二年,甚至对川峡地区的“别籍异财”诏以死罪的重刑。经太宗、真宗、仁宗至光宗时期的修订,不仅量刑大为减轻,还逐渐确立了子孙的财产权。对这一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B.反映出理学统治地位的巩固
C.反映出统治者法制意识的增强 D.导致宋代地方秩序严重失衡
4.南宋开始盛行以职业划分户种的做法,到元代发展为“诸色户计”,各色职业户均要向官府提供不同的劳役。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下诏:“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人户,许以原报抄籍为定,不得妄行变乱。违者治罪。”这反映出( )
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 B.政府重视对户籍的控制
C.户籍政策的变动具有开放性 D.私营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
5.元朝时期将工匠编入专门的“匠籍”,称做“匠户”,规定其身份世袭,不得脱籍改业;明代将匠户制度改为轮班轮作,允许班匠以银代役;清顺治年间宣布废除“匠籍”。上述变化( )
①体现出古代官营手工业管理体制的调整
②使统治者能够更方便快捷地征调各类工匠
③反映了官营手工业者人身依附关系的日趋松弛
④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春秋时期,“坐列贩卖”的商贾开始编入市籍并缴纳租税;秦朝将市籍与普通户籍相分离,对有市籍者及其亲属“勿予田字”、甚至发遣成边。这一变化说明( )
A.户籍制度源远流长 B.抑商政策始于春秋
C.工商食官制度形成 D.商人社会地位下降
7.清代福建农村家族在遗产继承中既有保障嫡长子特权的“抽长制”,又有照顾老年人、妇女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这种继承制度( )
A.旨在维护农村家族的和谐稳定 B.造成家族地权不断集中
C.说明清代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 D.导致宗法制愈来愈巩固
二、非选择题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福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福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节选自《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中国古代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综合分析这种做法的目的,B保证政府赋税、福役和兵役来源,较全面反映我国古代户籍管理的目的,故本题答案选B;A、C、D说法不够全面。
2.【答案】B
【解析】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于是有了“坊郭户”与“乡村户”划分,A、C、D不是主要原因,故B符合题意。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朝对“别籍异财”从重罪处罚到量刑减轻、确立子孙的财产权,体现了立法应当立足于社会现实。社会现实的变化,要求法律也要与之相应地变化,可知这一变化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A正确。材料没有提到理学的相关信息,排除B,材料考查的是对“别籍异财”的态度变化所折射出的社会现实,而非统治者法制意识的增强,排除C,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地方秩序相对稳定,排除D。
4.【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明朝的人口普查暂时以元朝的户籍为准,并且由户部在普查的基础上制订户籍,由户部保存,“不得妄行变乱”“违者治罪”,可见政府重视对户籍的控制,B正确;材料中国家对“诸色户计”严加控制,可见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没有松弛,排除A;由材料“不得妄行变乱“违者治罪”,可见户籍政策的变动没有开放性,排除C;材料没有比较私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信息,排除D。
5.【答案】C
【解析】材料中管理体制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发展,时代进步,也体现了统治者对劳动工匠人身控制的松弛,这样对统治者征调工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不是方便,故②不正确;其他组合项符合史实,故选C。
6.【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秦朝将市籍与普通户籍相分离,对有市籍者及其亲属‘勿予田字’、甚至发遣成边”来看,秦朝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下降。故答案为D,材料没有反映户籍制度的发展过程,排除A;商鞅变法首次提出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工商食官”是一种官营手工业制度,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福建农村家族经济在遗产继承中兼顾了宗法制和社会保障,这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族关系。B材料没有体现家族地权不断集中,而是强调维护农村家族的和谐稳定,排除。C不能通过材料中继承制度推断出清代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排除。D农村家族在遗产继承中有保障嫡长子特权的“抽长制”,不能体现宗法制愈来愈巩固,排除。
二、非选择题
8.【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福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可知其功能有征发民力;控制人民;征收赋税;统计人丁。
第(2)题第一同特点,根据材料中“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可知其特点为与土地和赋税制度紧密结合;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第二问原因,结合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状态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1)功能:征发民力:控制人民;征收赋税;统计人丁。
(2)特点:户籍逐渐成为控制人口的重要手段;历史悠久,由复杂到简单;与土地和赋税制度紧密结合;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财政危机;统治者的改革;农民的反抗斗争。
试卷第2页,总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同步练习(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