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平邑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表1为古籍中对禅让制的不同记载。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史料内容 来源
“尧舜之行,爱亲尊贤。爱亲故孝,尊贤故祥。孝之方,爱天下之民。禅之传,世亡隐德。” 《唐虞之道》,编著于战国中后期,是儒家论述禅让制度较为完整的文献
“昔免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免于平阳,取之帝位。” 古本《竹书纪年》于西晋年间盗掘战国时期魏袅王的 蒸菲中发现出土。记录了从夏代至魏裹王二十年的历史
A.神话传说不具有史料价值 B.文献记载必须与文物考古相互印证
C.时代愈近历史叙述愈客观 D. 立场和目的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记载
2.从西周时起,“中国”就是中华各族先民心中的权力中心,是政权合法性的来源地。“中国”一词 虽然没有成为某一民族或某一政权所独有的专有名词,但是各民族都可以自称“中国”,所以才 会有宋人的“中国”、契丹的“中国”、西夏的“中国”和金人的“中国”等各个民族的“中国”。这意 味着“中国”称谓( )
A.源自民族文化双向交流 B.是当时民族交融的产物
C.增强多元一体民族意识 D.加强了中华民族认同感
3.西汉晚期的小冰期一直延续到东汉,气候恶劣,自然灾害不断。在实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措施过程 中,负有监察职责的刺史职权逐渐扩大,渗透到地方行政权、司法权乃至军事权。这可以用来说明( )
A.东汉末地方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 B.地方监察机构演化变异必然趋势
C.气候因素导致东汉王朝走向灭亡 D.地方政府治理灾害能力不断增强
4.贞观初年,太宗签署了中书省起草的关于征点十八岁以下男丁为兵的敕文,下发到门下省。当时担任给事中的魏征,坚持不肯署敕,这个命令最终无效。这表明唐朝三省六部制( )
A.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B. 中枢机制的正常运行
C. 促使行政决策民主化 D.皇帝的独尊地位削弱
5.图1为唐中后期到北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税收数量折线图。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实物税到货币税转变 B. 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
C.封建经济的逐渐衰退 D. 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6.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较为健全,监察官员的管理制度尤为严格。如宋代仅御史每月至少必须奏事一次,叫做“月课”,如果上任以后百日之内无所纠弹则被认为是不称职,要被罢黜作外官,或罚“辱台钱”。这一规定旨在( )
A.提升监察制度效能 B.限制监察官员权力
C.完善官吏监督体制 D.构建权力制衡机制
7.图2为南宋至明清时期状元籍贯分布图。这反映( )
A.地理环境决定人才分布 B.北方人口数量日益下降
C.政治中心出现区域转移 D.经济水平影响教育程度
8.表2为清代纠纷调解的部分论述。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基层社会( )
出处 论述
安徽黔县《叶氏祖训家风》 族内偶有争端,必先凭劝谕处理,毋得速兴词讼
湖北获溪《章氏家乘》 凡同族争闹不能和解,当先遍告族长,族长代为剖析曲直
江西南昌魏氏《宗式】 一家之中,父兄治之; 一族之间,宗子治之
A.家族宗法自治的特征显著 B.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管控力度
C.确保了基层社会平安稳定 D.主要依靠儒学道德教化功能
9.表3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权建设演变表。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 政权建设
1931年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35年 瓦窑堡会议决议改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1936年 中国共产党在《致中国国民党书》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全中 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1937年 苏维埃共和国宣布取消
1940年 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提出了抗 日根据地政权的“三三制”原则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成功开辟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 D. 中共政权建设逐渐走向成熟
10.1905年《大公报》称:“科举停止后,考试学堂者毂击肩摩。译学馆现已大加扩充,拟于明春出示招 考,添设一班,以广学额而资造就”。该报于1906年7月13日又记:“(京师)有某官立学堂之某学 生,得父死之电而不奔丧”,因为“回乡里往返须三月之久,恐旷课而扣分数”。这反映了( )
A.学堂选官成为主要选官方式 B.近代教育呈现新旧交织的特征
C.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基本建立 D.制度变革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
11.20世纪60年代,在工农业生产中,逐渐派生出女拖拉机手、女子测量队、女子地勘队等以女性为主体的工人队伍,她们被称为“铁姑娘”,成为那个时代怒放的铿锵玫瑰。“铁姑娘”群体的出现反映了( )
A.妇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改造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
C.经济利益激发劳动者积极性 D.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精神风尚
12.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 ……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 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据此可推知( )
A.公民大会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 B.雅典民主政治实现了人人平等
C.雅典民主政治缺乏合理的程序 D.机会均等体制易导致权力滥用
13.1661年,路易十四在巴黎西郊修建规模宏大、极尽奢华的凡尔赛宫。凡尔赛宫最直观的标识是“太阳”,墙上、栏杆上、表盘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凡尔赛宫建好后,他把法国各地的贵族邀来居住。路易十四此举意在( )
A.炫耀奢华的宫廷生活方式 B.彰显王权建立专制统治
C.拉拢贵族对抗天主教势力 D.拉拢贵族建立民族国家
14.1700年.英国《吏治澄清法》规定,“凡接受皇家薪俸及年金的官吏,除各部大臣及国务大臣外,均不得为议会下院议员”。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则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基本前提。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文官职务常任原则遭到破坏 B.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遭到破坏
C.文官政治中立原则受到冲击 D.政党政治机制损害了文官制度
15.图3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占比情况(1995—2019)。这说明( )
图 3
A.美元丧失世界的主导地位 B.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C.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D.国际货币的多元化造成金融秩序混乱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乡绅之治
乡绅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至明朝中后期这一概念作为一个社会阶层被人们普遍认可和接受。 乡绅主要包括在任但休假居乡的官僚、离职或退休居乡的前官僚以及居乡持有功名、学品和学衔但 未入仕的官僚候选人等三类人。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乡绅因其文化上的独占性、政治上的特殊性、经济上的有闲性、地域范围的 接近性、社会关系的血缘同构性而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角。几千年封建皇族政权更选中乡绅治理 基层社会的习惯虽有调试与变迁,但“乡绅之治”在基层治理中的有效性使其始终未退出历史舞台。
——秦德君 毛光霞《中国古代“乡绅之治”:治理逻辑与现代意蕴》
材料二 传统乡绅一方面通过自身作用维持着县以下基层社会的自治,另一方面则在政治结 构上融入“大一统”的国家中。因此,儒家乡绅团体既是文化精英,又是率领民众的治理者,还是幹 旋于国家体系的政治家,在传统中国乡村承担着国家治理、社会团结、文明教化的功能。
乡绅阶层伴随帝制延续千年,乡绅作为皇权的代理人实际上延续了权力的逻辑,乡绅拟定的 “三纲五常”并非“启民自性”的礼制,而是“压迫齐民”的宗法,这是传统乡绅治理模式的实质。
—— 赵杨《中国传统社会的“乡绅之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乡绅之治”加以阐释。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赋税之变
材料一 图4为1970年西安市南郊出土的“怀集庸调”银饼。银饼正面刻有铭文:“怀集县(属岭南道广州),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注;这是唐朝岭南道广州怀集百姓所纳庸调在上缴朝廷时,由地方官府折纳的银饼。)
材料二 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清代康熙帝时实行“摊丁入亩”,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
(1)材料一“怀集庸调银饼”对研究唐代历史有何史料价值。(4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8分)
18.(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货币之路
材料一 表4 中国近代货币统一进程大事简表
时间 事件
1887年 张之洞率先设局自铸新式银元,此后各省纷纷仿行。
1910年 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定银元为国币,铸币权收归中央政府。
北洋时期 中央政府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铸壹圆银币, 但各省所铸小银币依然在流通,外国银行钞票也始终占主要地位,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1928年,国民政府提出废两改元,为统一货币打下基础。1935年, 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统一发行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后又将发 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
解放战争时期 法币因恶性通膨胀而走向崩溃,直到1949年中国货币还没有真正 意义上的统一。
——据冯郁《近代中国货币统一的进程》
材料二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 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第五种入篮货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末,人民币储备总额为 1228.02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份额为1.23,较2016年同期增加0.15个百分点,是继美元 (62.7)欧元(20.15)日元(4.89)英镑(4.54)加拿大元(2.02)和澳大利亚元(1.80)后的世界第七 大储备货币。
——摘编自谈俊《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政府统一货币的举措,并分析阻碍货币统一的因素。(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认识。(9分)
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之法
材料一
战争/危机 国际法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 规模国际战争,在德意志新教同盟与天主教同盟之 间爆发 1625年《战争与和平法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拿破仑战争(1803—1815年),拿破仑与反法同盟之 间的战争 1815年维也纳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1919年《凡尔赛条约》 1920年《国际联盟盟约》 1922年《华盛顿条约》
鲁尔危机(1923年) 1928年《非战公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1945年《联合国宪章》
材料二 纵观20世纪的历史,国际政治的现实即是冲突与秩序的交织。 ……但冲突的手段和 方式明显地受到了限制,战争作为政治的手段其正义性基本被否定,任何冲突都被置于人道与和平 的准则之下,国际法与国际组织越来越完善,这说明世界的秩序化程度已大大提高。这是世界文明 化的表现,但同时霸权的野蛮性在文明外衣的掩盖下继续延伸着。
——摘编自李鑫炜《大国冲突与世界秩序》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自拟论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沂水县、平邑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评分说明:
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本题所 分配的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D 2.C 3.A 4.B 5.B 6.A 7.D 8.A 9.C 10.D 11.D 12.D 13.B 14.C 15.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
作答应包含以下三个角度:
阐明“乡绅之治”出现的原因;
概括“乡绅之治”的特点或表现;
分析“乡绅之治”的影响、认识。
【示例】
“乡绅之治”的形成是中国古代社会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权力在乡村的退出,“皇 权不下县”和乡里制度为其提供了政治生存空间;科举制提供了人才保障;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与封 闭性是绅权形成的基础;儒家思想是绅权形成的文化支撑;家族血缘关系是绅权形成的社会基因。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乡绅参与基层决策与治理,是乡村治理的主体;乡绅之治具有社会功能与政府职能相结合的特 点;重视伦理道德和社会教化。(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乡绅在基层自治中发挥主体作用,促进了乡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乡绅传承了儒家文明,在 乡里起到了礼仪教化的功能;形成并保留了独特的乡村文化,凝聚了乡村宗族力量;节约行政成本, 创造社会财富。为后世基层治理提供了借鉴。但乡绅也有压迫乡里,禁锢思想的负面影响。(4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7.(12分)
(1)银饼为考古出土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是研究唐朝金融、赋税制度和社会经济 状况的第一手史料。(2分)“怀集县”,唐时属于岭南道广州,可用来研究唐朝地方行政制度等问 题;“庸调银”反映了当时实行租庸调制,可用来研究唐朝的赋税制度等问题;“专当官令王文乐典 陈友”反映了唐朝粮仓管理官员的设置情况,可用来研究唐朝的职官制度等问题。考古出土文物 可与文献所载相印证,形成二重互证。(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评价:结合材料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从其变革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减轻人 身依附关系、促进农业发展、减轻百姓负担、增加收入等多角度概括。
示例:
赋役制度重大变革基本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向;征税标准的演变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徭役规定的演变有利于保证农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人身控制的演变弱化了人民对国家依附关系、有利于人口的流动;人头 税的演变有利于统计人口的增长;商税地位的演变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影响了商业发展等。 (8分,答出其中四个角度即可)
18.(17分)
(1)举措:制定币制条例;集发行权于中央;以纸币取代铸币。(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因素:列强经济侵略与特权,外国银元大量流通;中央政府权威不足,信用不够;地方割据势力 强大;长期的战争,导致政局动荡,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传统经济占统治地位,民族工业发展受 制约。(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作答内容应包含以下两个角度:
背景:旧的国际货币体系已不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综 合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的信任和支持;中国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断努力。(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意义:加速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有助于世界金融新体系的调整和 发展;促进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建立。(3分)
19.(12分)
(一)史事
1.国际法形成的原因;
2.国际法发展的过程及其影响;
3.国际法的评价。
(二)表述
层次1:不能表述成文;
层次2:能表述成文,逻辑不够清晰,叙述不够完整;
层次3:能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叙述完整、连贯、条理,语言流畅。
(三)示例
论题:国际法推动世界秩序不断发展完善。(2分)
论述: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主权意识增强,国家利益和宗教纷争加剧,为减少武力冲突(战争), 国际法诞生。1618~1648年的30年战争促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开创了用国际会议谈判 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确立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成为共识。近代以来,国际法始终以避免战争和维 护和平为中心,且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4分)
20世纪以来的两次世界大战,大大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从国联的“全体一致”到《联合国宪 章》的“大国一致”,国际法不仅具有世界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大大保障了战后的世界 和平。(2分)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协议的签订,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修改,以及国际组织的出现,国际秩序 在不断发展完善。但由于国家利益冲突,历史遗留问题迟而未决,再加上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的存 在,国际法依然面临挑战。(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