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
1. “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1800年前后,铜钱一千文,可换白银一两;到了1838年前后,则需铜钱一千五六百文,才能换白银一两。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朝经济迅速发展 B. 清朝与西方各国通商贸易繁荣
C. 鸦片输入使白银外流 D. 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在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从18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夕,走私到中国的鸦片达40多万箱,从中国掠走3亿至4亿银元。结合题干材料“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到了1838年前后,则需铜钱一千五六百文,才能换白银一两。”可知,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鸦片输入使白银外流,C项正确;题干材料表明清朝大量白银外流,AB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B项;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D项。故选C项。
2.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沙俄有利。”恩格斯所评论战争的影响是(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10月,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趁火打劫,采取先武力强占再逼签条约的手段,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俄国是近代历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B项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中日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项;《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D项 。故选B项。
3.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表明这场战争( )
A.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引领中国的文明开化
C. 揭开中国近代化序幕 D. 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项正确;题干强调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引领中国的文明开化无关,排除B项;洋务运动揭开中国近代化序幕,排除C项;题干强调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战后美国获得的“权益”是( )
A. 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B. 在华开设工厂
C. 割占北方大片领土 D. 获得军费赔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因此战后美国获得的“权益”有公使可以进驻北京,A项正确;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割占北方大片领土的是沙俄,排除C项;《天津条约》规定赔偿英法巨额白银,美国没有获得军费赔偿,排除D项。故选A项。
5. 李鸿章曾经伤感地反省:“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他是对下列那次战争中国的战败有感而发的(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可知,李鸿章认为洋务运动失败了,根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还没有开始,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后开始洋务运动,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除C项。故选D项。
6. “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材料中“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中国历史上的
A. 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B. 黄巢起义和洋务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D. 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材料的时间是19世纪中叶,当时的农民运动主要是太平天国,而内部的分离倾向是指地主阶级出现了不同的观点,主要是指洋务派和顽固派,而不是戊戌变法,不符合题意;B.秋收起义是20世纪20年代,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特点,不符合题意;C.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在19世纪中叶给清政府以巨大的打击,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当时洋务派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而顽固派对此进行,造成的地主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符合题意;D.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19世纪末,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来进行分析。
7.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859年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一变化( )
A. 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B. 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 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 D. 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859年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文献从《天朝田亩制度》变成了《资政新篇》,《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体现了当时的时代发展的潮流,A项正确;《资政新篇》没有实施,也就没有挽救太平天国的危机,太平天国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排除B项;《天朝田亩制度》适应了农民阶级的需要,《资政新篇》并没有,排除C项;《资政新篇》因为没有得到实施,所以并没有打击清王朝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
8.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列强从中国带走了大量的茶和丝,茶和丝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茶、丝的生产。福建、浙江等地开始大规模种茶,还设立专门制作适合外国人口味的茶叶的加工厂。这样,从事小生产的中国农民被强性拽入资本主义市场,并成为附庸。”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
A. 外国资本纷纷涌入中国
B.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C. 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D. 中国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庸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列强获得了通商以及协定关税等特权,便利其在中国获得了茶叶和丝等大量原材料。一些地方开始大规模种茶和养蚕缫丝,甚至还设立专门制作适合外国人口味的茶叶的加工厂,手工业与农业逐渐分离,这样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就遭到破坏,故B符合题意。外国资本纷纷涌入中国是1895年以后,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在1842年就开始了,中国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在1901年以后,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9. 近代以来,京师同文馆等机构翻译了近四百部欧洲书籍,对当时的知识界产生了启发和影响。这说明它( )
A. 抵制了外来侵略 B. 传播了西方文化
C. 实现了自强求富 D. 维护了清朝统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近代以来,京师同文馆等机构翻译了近四百部欧洲书籍,对当时的知识界产生了启发和影响”和所学可知,京师同文馆是中国官方承办的第一个以西方语言文字、西方近代科学知识为教育内容和翻译内容的教育和翻译机构,京师同文馆等机构翻译了近四百部欧洲书籍,这反映了洋务运动推动了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抵制了外来侵略,排除A项;洋务运动最终失败,没有实现自强求富,且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维护了清朝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10. 1901年—1902年度,仅北京城和直隶省,自筹赔款就达1100万两,超过了地方的年财政收入。中国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承受了赔款之苦,在晚清最后十年里,中国的政治、经济权益进一步受到损害。据此可知,《辛丑条约》( )
A. 使清朝成为列强统治的工具 B. 加重了晚清官员的贪污腐败
C. 使得外务部凌驾于六部之上 D. 加剧了人民负担和民族危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1901年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 39年还清,本息共计 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这是近代史上赔款数额最大的条约,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负担,中国的政治、经济权益进一步受到损害也使得民族危机加深。D项正确;《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这一条款内容,标志着清朝成为列强统治的工具,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晚清官员的贪污腐败,排除B项;《辛丑条约》中“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这一条款内容,使得外务部凌驾于六部之上,排除C项。故选D项。
11. 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此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A. 弘扬了民主科学 B. 结束了君主专制
C. 实现了自强求富 D. 促进了思想启蒙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旨在说明戊戌变法促进思想启蒙,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但没实现国家富强,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启示青年“应战胜恶社会,而不为恶社会所征服”,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 自强、求富 B. 扶清、灭洋 C. 民主、科学 D. 民主、共和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从1915年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C项符合题意;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排除B项;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的奋斗目标,排除D项;故选择C。
【点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是民主和科学。
13. 下图是《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到1911年底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这说明了( )
A. 清政府统治已土崩瓦解 B. 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完成
C. 人民群众广泛支持革命 D. 扶清灭洋思想成为共识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到1911年底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和所学可知,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A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完成,排除B项;材料主旨反映清政府统治已土崩瓦解,没有体现人民群众广泛支持革命,排除C项;扶清灭洋思想是义和团运动中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4. 中山陵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孙中山为“唤起民众”制定的革命纲领的核心是( )
A. 三民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又一个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因此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
15. 陈老师办公桌上题开的书页如图,据此,你认为陈老师在读下列书籍中的哪一木
A. 《这个天国不太平》 B. 《洋务运动》
C. 《戊戌政变记》 D. 《传教士眼中的1911》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新生中国的领导人—袁世凯和孙中山”等信息可知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即构建了新的中国。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所以最符合题意的应该是《传教士眼中的1911》,故选D;太平天国运动是在1851—1864年,洋务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戊戌政变是在1898年,都与题意不符,排除ABC。
二、辨析改错题
16.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19世纪中期以后,列强觊觎中国边疆地区是从新疆开始的。
(2)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3)面对八国联军侵华,处于弱势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左宝贵壮烈殉国。
(4)1912年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建了国民党。
【答案】(1)错误;把“新疆”改为“东南海疆”
(2)错误;把“《天津条约》”改为“《北京条约》”。
(3)错误;把“左宝贵”改为“聂士成”
(4)正确
【解析】
【小问1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以后,列强觊觎中国边疆地区是从东南海疆开始的。原题错误,正确是把“新疆”改为“东南海疆”。
【小问2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原题错误,正确是把“《天津条约》”改为“《北京条约》”。
【小问3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面对八国联军侵华,处于弱势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原题错误,正确是把“左宝贵”改为“聂士成”。
【小问4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12年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建了国民党。原题正确。
三、材料解析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一览表(部分)。
通商口岸 设海关年代 通商口岸 设海关年代
上海 1854年 重庆 1890年
广州 1859年 沙市 1896年
宁波 1861年 苏州 1896年
福州 1861年 杭州 1896年
厦门 1862年 — —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材料二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而随后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加剧了民族危机。
——摘编自杨天宏《甲午战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情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对外开放且今已成为中国直辖市的通商口岸各一个,并说明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在地理位置上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影响,并简析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一个历史结论。
【答案】(1)《南京条约》:上海;《马关条约》:重庆。变化:由沿海、沿江深入到内地。
(2)影响:签订《马关条约》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发展器物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根本原因: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晚清中国的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解析】
【小问1详解】
通商口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规定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个通商口岸。故对外开放且今已成为中国直辖市的通商口《南京条约》有上海;《马关条约》有重庆。变化:根据材料一 中的通商口岸和地理位置可知,开放的通商口岸由沿海、沿江深入到内地。
【小问2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二“索得巨款,割走国土。而随后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加剧了民族危机。”和所学可知,签订《马关条约》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发展器物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根本原因:依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小问3详解】
结论: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使我们认识到晚清中国的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国贼曹汝霖等人。
——“五四”口号
材料二 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
——毛泽东《五四运动》1939年
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无抉择的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
——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
1941年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冶,只有没落的一途。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核心历史史实是什么?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毛泽东关于“五四运动”的基本观点。
(3)根据材料三,简述蒋介石对“五四运动”时期历史的基本态度。
(4)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答案】(1)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
(2)观点: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新起点;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形成了统一战线参加了革命;知识分子起到了先锋作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意思表达对即可)
(3)态度:批判新文化运动片面否定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肯定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4)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或爱国、民主、科学、进步。
【解析】
小问1详解】
历史史实:根据材料一、二、三可知,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核心历史史实是五四运动;性质:根据材料一“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国贼曹汝霖等人。”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小问2详解】
观点:根据材料二“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和“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关于“五四运动”的基本观点为: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新起点;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形成了统一战线参加了革命;知识分子起到了先锋作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
【小问3详解】
态度:依据材料三“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无抉择的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可以得出,蒋介石对“五四运动”时期历史的基本态度是批判新文化运动片面否定民族文化遗产;肯定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小问4详解】
五四精神: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可知,五四精神就是忧国忧民、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或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精神。
四、活动与探究
19.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探寻身边的历史”为主题展开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项目化学习一·图片中的历史】
材料一
(1)一组同学搜集了以上图片,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他们讲述图片中所纪念人物的主要事迹及其所蕴含的共同精神品质。
【项目化学习二·建筑中的历史】
材料二
(2)请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向世人报道这段历史。(要求:史实充分,感情真挚)
【答案】(1)示例一:邓世昌事迹:在1894年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奋勇杀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炮弹击中,壮烈殉国。
示例二:谭嗣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不愿逃走,甘为变法流血牺牲。
共同精神品格:是以天下为己任;不畏强暴,勇于抗争;忧国忧民;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勇于担当奉献,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等。
(2)报道:圆明园是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座宫殿庭园,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皇家园林。圆明园的建设始于清朝康熙时期,主要由康熙和雍正两代的皇帝进行规划和建设。由于其瑰丽壮观的建筑和精美的花园布局,被誉为东方的凡尔赛宫。然而,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遭到了英法联军的严重破坏。联军掠夺了园内的宝藏和文物,并将其大量建筑烧毁,珍贵的文物被洗劫一空,包括著名的红铜铸像“十二生肖铜像”。圆明园的破坏成为了侵略者侵犯中国国土和文化的象征,这一事件使得圆明园成为了中国人民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解析】
【小问1详解】
人物主要事迹:根据图片1“邓世昌”和所学可知,在1894年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奋勇杀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炮弹击中,壮烈殉国。根据图片2“谭嗣同”和所学可知,谭嗣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不愿逃走,甘为变法流血牺牲。
共同精神品质:结合所学可知,他们是以天下为己任;不畏强暴,勇于抗争;忧国忧民;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勇于担当奉献,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等。
【小问2详解】
报道: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圆明园是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座宫殿庭园,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皇家园林。圆明园的建设始于清朝康熙时期,主要由康熙和雍正两代的皇帝进行规划和建设。由于其瑰丽壮观的建筑和精美的花园布局,被誉为东方的凡尔赛宫。然而,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遭到了英法联军的严重破坏。联军掠夺了园内的宝藏和文物,并将其大量建筑烧毁,珍贵的文物被洗劫一空,包括著名的红铜铸像“十二生肖铜像”。圆明园的破坏成为了侵略者侵犯中国国土和文化的象征,这一事件使得圆明园成为了中国人民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
1. “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1800年前后,铜钱一千文,可换白银一两;到了1838年前后,则需铜钱一千五六百文,才能换白银一两。造成上述现象主要原因是( )
A. 清朝的经济迅速发展 B. 清朝与西方各国通商贸易繁荣
C. 鸦片输入使白银外流 D. 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沙俄有利。”恩格斯所评论战争的影响是(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表明这场战争( )
A.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引领中国的文明开化
C. 揭开中国近代化序幕 D. 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4.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战后美国获得的“权益”是( )
A. 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B. 在华开设工厂
C. 割占北方大片领土 D. 获得军费赔偿
5. 李鸿章曾经伤感地反省:“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他是对下列那次战争中国的战败有感而发的(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6. “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材料中“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中国历史上的
A. 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B. 黄巢起义和洋务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D. 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
7.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859年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一变化( )
A. 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B. 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 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 D. 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8.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列强从中国带走了大量的茶和丝,茶和丝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茶、丝的生产。福建、浙江等地开始大规模种茶,还设立专门制作适合外国人口味的茶叶的加工厂。这样,从事小生产的中国农民被强性拽入资本主义市场,并成为附庸。”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
A. 外国资本纷纷涌入中国
B.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C. 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D. 中国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庸
9. 近代以来,京师同文馆等机构翻译了近四百部欧洲书籍,对当时的知识界产生了启发和影响。这说明它( )
A. 抵制了外来侵略 B. 传播了西方文化
C. 实现了自强求富 D. 维护了清朝统治
10. 1901年—1902年度,仅北京城和直隶省,自筹赔款就达1100万两,超过了地方的年财政收入。中国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承受了赔款之苦,在晚清最后十年里,中国的政治、经济权益进一步受到损害。据此可知,《辛丑条约》( )
A. 使清朝成为列强统治的工具 B. 加重了晚清官员的贪污腐败
C. 使得外务部凌驾于六部之上 D. 加剧了人民负担和民族危机
11. 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此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A. 弘扬了民主科学 B. 结束了君主专制
C. 实现了自强求富 D. 促进了思想启蒙
12.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启示青年“应战胜恶社会,而不为恶社会所征服”,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 自强、求富 B. 扶清、灭洋 C. 民主、科学 D. 民主、共和
13. 下图是《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到1911年底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这说明了( )
A. 清政府统治已土崩瓦解 B. 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完成
C. 人民群众广泛支持革命 D. 扶清灭洋思想成为共识
14. 中山陵的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孙中山为“唤起民众”制定的革命纲领的核心是( )
A. 三民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
15. 陈老师办公桌上题开的书页如图,据此,你认为陈老师在读下列书籍中的哪一木
A. 《这个天国不太平》 B. 《洋务运动》
C. 《戊戌政变记》 D. 《传教士眼中的1911》
二、辨析改错题
16. 辨别下列史实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19世纪中期以后,列强觊觎中国边疆地区是从新疆开始的。
(2)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3)面对八国联军侵华,处于弱势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左宝贵壮烈殉国。
(4)1912年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建了国民党。
三、材料解析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一览表(部分)。
通商口岸 设海关年代 通商口岸 设海关年代
上海 1854年 重庆 1890年
广州 1859年 沙市 1896年
宁波 1861年 苏州 1896年
福州 1861年 杭州 1896年
厦门 1862年 — —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材料二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而随后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加剧了民族危机。
——摘编自杨天宏《甲午战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情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对外开放且今已成为中国直辖市的通商口岸各一个,并说明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在地理位置上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影响,并简析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一个历史结论。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国贼曹汝霖等人。
——“五四”口号
材料二 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
——毛泽东《五四运动》1939年
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无抉择的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
——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
1941年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冶,只有没落的一途。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核心历史史实是什么?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毛泽东关于“五四运动”的基本观点。
(3)根据材料三,简述蒋介石对“五四运动”时期历史的基本态度。
(4)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四、活动与探究
19.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探寻身边的历史”为主题展开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项目化学习一·图片中的历史】
材料一
(1)一组同学搜集了以上图片,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他们讲述图片中所纪念人物的主要事迹及其所蕴含的共同精神品质。
【项目化学习二·建筑中的历史】
材料二
(2)请根据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向世人报道这段历史。(要求:史实充分,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