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检测(答案)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宋代时期,常派特使巡行以了解官情民隐。熙宁末年,朝廷曾经下诏,在出外察访的特使中,如果有人任意违法,允许被巡察路的监司“觉察闻奏”。这反映了宋代( )
A.官僚系统存在严重腐败 B.中央信息渠道来源多元
C.国家监察体系更加完备 D.地方机构权力受到约束
2.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北宋并没有实现过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在它的北边,有辽政权。在它的西北边,有西夏政权。北宋与两者都签署了协议,如果比较“宋辽协议”和“宋和西夏的协议”,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因为北宋与它们的战争屡战屡败 ②北宋与对方都以兄弟相称
③北宋每年送钱物给对方 ④双方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宋真宗即位不久就沿袭传统,“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自是遂以为例。”之后,他还扩大了赐宴官员的范围,由原来的内朝高官扩大到外朝一般官员。宋真宗的做法旨在( )
A.继承传统节日文化 B.化解君相间的矛盾
C.强化官僚政治认同 D.弘扬民为邦本理念
4.宋代《玉壶清话》记载,党进本是目不识丁的武将,一日面见宋太祖时却大声说道:“臣闻上古,其风朴略,愿官家好将息。”引得旁人嗤笑。有人问他说:“太尉何故忽念此二句?”党进则言:“我尝见措大们(对士大夫的鄙称)爱掉书袋,我亦掉一两句,也要官家知道我读书来。”下列对该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
A.官僚政治发展提高武将综合素养 B.北宋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C.武将的社会和政治地位逐渐降低 D.治国理念变革影响朝堂风气
5.在宋朝路、州、县三级行政体系中,地方行政权力分工明确,县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使一个统一的行政机构能在不同级别间和谐运行。这说明宋朝的地方行政体制( )
A.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 B.不利于地方机构行政效率的提高
C.解决了吏治腐败的政治顽疾 D.将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有机结合
6.辽、夏、金三朝科举以经史、文学为考试内容,北方的少数民族士子通过学习儒家文化,萌生并强化了“懂礼即中国”、“用中国之礼则中国之”的观念。由此可知,科举制在北方推行( )
A.解决了各民族之间矛盾 B.加快了文化重心的转移
C.传播了“大一统”思想 D.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7.下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有( )

①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②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
③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族政治 ④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8.一位大臣上书:因我朝恩德,南北两国乃能以兄弟之礼,和平通好至今,长达数十年。有南方大臣竟利用编写前朝正史之便,将我祖先事迹列为四夷传。请我国史官也比照该国做法,将该国先世事迹,列于我朝国史之末。以上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
A.汉朝;利害之争 B.五代;南北之争 C.辽朝;正统之争 D.清朝;华夷之争
9.下面是某学生在探究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时,所选用的四幅有关北京地区的古代行政区划图。按各地图所反映的朝代先后排列,其正确的次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③①②④
10.金世宗时期,先后创立女真国子学和女真太学等,并以女真文字的儒家经典为教材。在此基础上,金世宗又创立了女真进士科,正式确立了女真、汉人分科取士的制度。此外,金世宗还将“女真字《孝经》,分赐护卫亲军”学习。金世宗的这些举措( )
A.标志儒学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意在强化政权的正统性和合法性
C.适应了政权封建化转型的趋势 D.加速了少数民族社会习俗的衰落
11.北宋时,中国人已懂得用烧煤炼钢,大型手工业雇佣数百全职的产业工人,而政府的两处军工业聘用八千工人,华北的钢铁业以1078年为例,年产达125万吨,而英国于1788年即工业革命之始才不过年产76000吨。这反映出当时( )
A.华北是全国炼钢业的中心 B.北宋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宋代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 D.宋代钢铁业领先于世界
12.朱熹云:“今缘文字印本多,人不着心读。汉时诸儒以经传相授者,只是暗诵,所以记得牢……以其无本,但记得耳。”朱熹所批评的现象折射出( )
A.大一统的社会局面 B.士大夫思想日益教条
C.重文轻武政策确立 D.南宋印刷业快速发展
13.宋代的统治者总结历代经验,认为人们的革命是封建统治的死敌。朱熹的哲学体系主要任务就在于从思想根源上消灭人民进行革命的念头,他吸取佛教的一些思想,但摒弃了与封建伦理关系有抵触的某些因素。这表明程朱理学( )
A.实现了佛儒一体化 B.具备官方哲学的必然性
C.从精神上摧毁人民 D.奠定封建专制统治基础
14.隋唐创制科举时,北方籍进士明显多于南方。“刘蜕破天荒”的典故,反映了当时南方进士的贫乏。然而终宋一代,南北地域差异彻底反转。科场上南方籍进士的数量,早已反超北方,科举重心南移已成既定事实。这反映出( )
A.南方经济发展带动文化繁荣 B.科举制的发展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C.宋代南北分卷制度弊端严重 D.北方文化事业发展遭受巨大破坏
15.(宋代)岳州知州指出:“(农民)自来兼作商旅……欲出榜招召,务令疾速归业。如贪恋作商,不肯回归,其田权许人请射(承佃耕种)”宋高宗采纳户部意见:“商人田产,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者,难(不应)许人请射。”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租佃制度不断发展 D.海外贸易的繁荣
16.如表反映了北宋时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变动的情况,据此可知( )
时间 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人数 全国农村劳动力人数 江南在全国占比
980年 890672人 16367175人 5.40%
1078年 2856844人 42340082人 6.70%
1102年 3227693人 46190560人 6.90%
A.北宋政治军事统治较稳定 B.北方战乱导致劳动力南迁
C.经济重心南移已基本完成 D.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元)脱脱等《宋史》
史料二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史料三 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史料一中“三冗”指哪“三冗”?分别指出“三冗”给宋王朝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2)史料二中王安石、司马光围绕什么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争论的实质,并回答变法触犯了哪部分人的既得利益。
(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涉及哪些领域?(至少写出4点)据史料三分析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金世宗完颜雍(1123—1189)即位之初,多次将参与纂修《辽史》的史官召入宫中,“讲论古今及时政利害,或至夜半”。世宗认为前代史书详备,而金代《实录》太简略,因此大定年间(1161—1189年)先后完成《太宗实录》《睿宗实录》《熙宗实录》的编修。……他曾对宰臣说:“海陵(完颜亮,金世宗前任君主)时,记注皆不完。人君善恶,为万世劝诫,记注遗逸,后世何观?”……大定二十年(1180年),金世宗对宰臣说:“近览《资治通鉴》,编次累代废兴,甚有鉴戒,司马光用心如此,古之良史无所加也。”海陵王被弑后,世宗为帝,他“禁近能暴海陵蛰恶者,辄得美仕,故当时史官修实录多所附会”。但世宗提倡实录史学,从开边政策、继承先祖传统、信任人臣以及注意处理内部关系等方面对继承人进行全面培养,并在民族关系上实行“南北讲好,与民休息”的政策。“大定之治”局面的出现均与此有所关联。
——摘编自吴怀祺《金世宗时期的史学和大定之治》
(1)根据材料,概括金世宗重视史学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金世宗重视史学的影响。
19.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大一统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齐头并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汉族为主体的伟大的中华民族,其思想文化的真正统一,也始于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空前统一的秦王朝,自春秋时期起涌现的华夏 民族融合告一段落。华夏民族自此同属一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趋向一致。秦朝政府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措施,很快实现了“书同文,行同伦” (《礼记·中庸》)的理想。“书同文”标志着秦王朝统治区域内文字和文化的统一,“行同伦”反映了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的一致。这种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到汉代以后“独尊儒术”,儒家思想被用来作为统一思想、道德和文化的武器。从此,统一的文化思想、统一的道德伦理和统一的心理素质,即统一的价值体系,在中华民族形成了。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等
材料二 “断诸北语,从正音”,“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跟。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黄门郎、司徒左长史宋并定诸州士族,多所升降。
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荣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
——摘自《魏书》《资治通鉴》
材料三 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模式下,重视“要在中央”,也强调因俗而治,并非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也有高度的灵活性。“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此期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阶段特征,并以文化方面的史实加以论证。(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促使鲜卑汉化的主要措施,从中华民族发展史角度解读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元代在东北地区的民族政策与唐代有何不同?从大一统的国家治理角度用一句话概括其历史意义。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它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并非国势强劲的时期;但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邓小南《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关于宋代历史再认识的维度》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观点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D
6.C
7.C
8.C
9.C
10.C
11.D
12.D
13.B
14.A
15.B
16.D
17.(1)危害:“冗官”造成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且财政困难;“冗兵”造成国家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低;“冗费”导致财政开支增加,不利于国家发展。
(2)问题:政府要不要“理财”。实质:祖宗之法是否可变。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3)领域:改革涉及农业、商业、水利、赋税、基层管理、军事训练、教育等诸多领域。原因:宋代商品货币经济活跃,王安石具有前瞻性。
18.(1)表现:亲近史官(重用史学人才);运用国家力量完善帝王实录编修;推崇历史的借鉴作用(推崇《资治通鉴》的史学追求);将历史经验教训活用于继承人培养和宋金关系处理上。(答出三点即可)
(2)简评:提高了金朝官修史书的水准;启发了金世宗的治国理政选择;有利于宋金文化交流和金朝统治的封建化;助推了“大定之治”的出现;其通过贬抑海陵王来自我标榜的倾向导致史书部分记载失实,不利于史学的健康发展。(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1)秦汉时期(秦汉大一统使)华夏族发展成为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秦汉时期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或统一的思想文化价值体系)
秦朝:统一文字、尊奉法家(以法治国)、焚书坑儒
汉朝: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2)措施:说汉语、改汉姓、仿照士族定门第、与汉族士族通婚
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促进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或北方民族大交融),,为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隋唐大一统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3)唐代:实行羁縻笼络(因俗而治),册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元代:直接行政管辖,设置辽阳行省。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20.答案示例:宋代既面临诸多问题,又取得许多成就,宋代在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基础上,可谓生于忧患,与周边政权长期对峙,国内积贫积弱局面不断发展,土地兼并阶级矛盾严重,亦可谓长于忧患,宋代的发展面临众多挑战,宋代又在社会经济制度建设,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众多成就,社会经济方面,传统农业成熟,小农经济发达,商品经济发展经济中心南移,城市经济繁荣,海上丝绸之路畅通,制度建设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分权基础上的集权,完善科举,科举制更加开放合理,科技方面实现了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改进,应用普及并及向外传播。理学产生,并逐步平民化,世俗化,生活化。市民文化繁荣,市民生活丰富,这些都是宋代文明昌盛的重要体现,这其中也有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从不同维度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全面的宋代,才会了解一个更完整的宋代。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检测(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