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检测(答案)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1935年,国民政府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1937年,国民政府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组织沿海工厂的内迁。以上做法( )
A.导致了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 B.有利于工业布局的均衡
C.体现了抗战的总体安排部署 D.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绝境
2.如表为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作出的部分规定。这表明国民政府( )
发表时间 出处 内容
1937年7月12日 《卢沟桥事件第二次会报》 必要时令第三者出绥东侵内蒙,以扰敌之侧背
1937年7月底 《第三者使用方面及经路之建议》 建议红军部队“一切旗帜、符号、服装,均改换”,并“以察东龙关为根据地,经赤城向丰宁、承德方面活动”
1937年8月3日 《卢沟桥事件第二十四次会报》 即令陕北朱、毛所部开绥东出察北,向热河挺进
A.意识到抗日根据地的价值 B.已经放弃反共的基本立场
C.调整对中国共产党的策略 D.主动建立与共产党的合作
3.毛泽东在某次大会上发表演讲:“有些同志以为我们的红帽子戴了十年,今天又戴三民主义帽子,就表示老不愿意……但如果旧帽子换上了新内容,那事情就变化了,不是不可戴的,反而变为可戴的了。”毛泽东的这一论述,旨在( )
A.号召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B.结束“左”倾错误的统治
C.团结一切力量应对时局变化 D.实现和平建国的政治目标
4.下图为《抗战漫画》1938年第12期刊载的梁白波的漫画《跑出厨房,走出闺房,去负杀敌的重任》。该漫画旨在( )
A.揭露日军所犯罪行,号召全民抗战
B.宣传团结抗战精神,倡导全民抗战
C.激励女性走出家庭,参与全民抗战
D.凸显女性抗战地位,动员全民抗战
5.1943年一位学者说:至于史学,此间(指北平)风气亦变。从前专重考证,事变后颇趋重实用,近又进一步,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讲《日知录》,亦欲正人心,端士习,不徒为精密之考证而已。此盖时势为之。可见,影响史学研究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个人学术的旨趣 B.优秀的史学传统
C.社会环境的变迁 D.理论研究的突破
6.下图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折线图。据此可以得出的准确结论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较快 B.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C.工业发展受国家战略影响 D.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7.中共中央进驻陕北初期,可供参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很少,而且多为外文书籍。1939年2月,中共中央干部教育部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纳入干部教育课程,并主持编著各种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一时间带有中国本土话语的哲学著作纷纷问世。这一变化( )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B.促进了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更新
C.提升了根据地民众的文化素养 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8.1944年12月,晋绥边区召开第四届群英(劳动英雄)大会,大会评选表彰各类英雄,听取边区领导关于1945年三大任务的报告,讨论劳武结合、变工互助、卫生文教等方面的问题,组织军民经验交流和练兵技术表演活动。由此可知,群英大会( )
A.践行了“三三制”原则 B.发挥了社会动员功能
C.是设置地方的参议会 D.促使大生产运动兴起
9.1941年中共新正县政府进行全县乡选,全县到会议员27人,其中女议员2人,回族议员2人,并聘请10位绅士参加,内有2人系清末秀才,会上选举了县参议会议长、常驻议员和政府委员会。这反映出(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了国家权力属于广大人民
C.边区政府确保了工人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
D.抗日民主政权团结抗日力量激发了民众参政热情
10.1941年下半年,国民政府决定全国田赋一律征收实物。下表是1941—1945年度田赋“三征”所得实物折合法币数与各年度税收比较表。据此可知,这一政策的实施( )
年度 谷麦(百万石) 折合法币数(百万元) 占税收的百分比
1941—1942 56.2 5,000 44.1
1942—1943 62.6 14,169 23.9
1943—1944 65.3 49,628 26.9
1944—1945 57.8 100,976 28.1
A.抑制了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 B.解决了国民政府的财政危机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一定程度利于缓解通货膨胀
11.1940年,香港《大公报》刊发社论称,“正太路自八月二十日被截断后,迄在游击军控制下,交通未能恢复,自然饶有价值,亦是最足令人兴奋的事态。……日人倘使还想‘征服’中国,推行‘新秩序’,真是做梦了”。这反映出( )
A.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
B.百团大战增强了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心
C.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D.正面战场有力遏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
12.1940年,《日本新闻》在日本影院强制上映,其中有关中国战场的新闻影片均是有选择地拍摄的一些当地“政治领袖”欢迎日军和日军“亲民”的画面,展现当地民众被日军“解放”的“喜悦”,并强调“大东亚战争”旨在把亚洲人民从欧美列强手中“解放”出来。日本此举的主要背景是( )
A.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政府 B.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C.日本在中国战场透支国力 D.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3.如图为某部文学作品的目录摘编,该作品反映的事件可能发生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发表宣言,提出三个条件: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此宣言意在( )
A.继续北伐战争,完成国家统一 B.开展土地革命,巩固革命政权
C.停止国共内战,抗击日本侵略 D.转移工作重心,夺取革命胜利
15.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掌握相关技术。这一做法意在( )
A.促进土地革命的深入落实 B.为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作准备
C.开展建设以巩固人民政权 D.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创造条件
16.毛泽东在1944年8月给博古的信中说:“民主革命的中心目的就是建立近代工业社会。”1945年他又强调:“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1948年,他又提出:“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目的。”据材料可知( )
A.工业化是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B.民主革命在此时段内基本完成
C.工业落后阻碍了民主革命进程 D.政府应当成为社会转型的主导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 事变与应变
·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据《告全国国民书》(1931年9月23日)
·只有广大群众的革命铁拳,才能制止帝国主义的暴行,驱逐帝国主义滚出中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1931年9月20日)
·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
——据鲁迅《“友邦惊诧”论》(1931年12月25日)
·当一个国家受到外国侵略时,首要的是他自己起来抗战,然后才有希望得到他国的援助,如果自己不去抗战,像你们国家这样,而希望别人替你们火中取栗,这是史无前例的。
——据国联秘书长艾文诺对中国驻国联代表吴秀峰的谈话(1933年)
(1)作为历史的观察者,结合所学,对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各方的“应变”分别作出简要的历史阐释。
(2)你是否赞同艾文诺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18.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频杀无辜,惨害所及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并分析为什么中国能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露宿街头》 图片为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馆藏纪实摄影作品,1949年5月27日,战地记者陆仁生摄于上海南京路。经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严格审查,由新华社首次公开发表,之后多家著名媒体转载刊登。时人称此壮举为解放军送给上海群众的“见面礼”,更多的人也由此断言:“国民党回不来了!”了
材料二 在上海战役初期,毛泽东就曾说过:“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打的不仅是一个军事仗,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仗,不仅要消灭敌人,还要保全城市,还要争取人心。”在1949年4月1日第三野战军公布的《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中就有一条明文规定:部队进入上海等大城市后“不住民房、商铺”。这就第一次把加强纪律性的思想提升到制度层面,成为解放军进城中的一条铁的纪律。
——摘自潘君祥《“仁义之师”进上海睡马路的历史解读》
材料三 进入上海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难关,是一个伟大的考验。…共产党不是没有进过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大革命时代进入过上海、武汉、南京等地,但是又被赶出来了。这次进去是否还会被人家赶出来呢?现在还敢不敢大胆地说一个“不”字,主要是看我们自己。
——摘自《陈毅军事文选》
(1)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当时国人为何会“由此断言‘国民党回不来了’”。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进入上海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难关”这一论断予以历史解读。
20.革命歌谣革命歌谣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路走来的有声记忆。
建党初期,为了加紧革命宣传,中国共产党通过了《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要求“当尽力编著通俗的歌谣小册子”。大革命时期,瞿秋白谈到“五卅运动”以后的社会状况时说:“听说上海街头巷口无一处没有不反对外人的招贴,无一处不唱反对外人侵略的歌谣。”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歌谣在革命运动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川陕苏区的《工农永远是主人》《加紧春耕》《戒烟歌》等歌谣巧妙地将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编入其中。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积极创作革命歌谣唱述新生活,如《插秧曲》中唱到:“一、二、三……绿映映……插得整齐又好看……我们是苏维埃公民,都得参加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歌谣迅速发展。结合当时的实际武装斗争所创作的《抗战动员歌》《杀敌歌》《收回失地保家乡》等抗战主题歌谣,面向群众和士兵四处传唱,一些革命歌谣还记载着日军的罪恶和中国人民的愤怒。此外,反映陕甘宁边区人民参与民主政治高涨热情的《乡选歌》等歌谣,也深受群众喜爱。
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创作热情高涨,对传统歌谣的改造日趋成熟。歌谣《停止打内战》《开会讨论来分田》《千年奴隶当了家》等在解放区广为传唱,传递出广大人民群众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摘编自邓登瑶《革命歌谣的演进历程、鲜明特征及价值意蕴》
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阐释革命歌谣的发展和时代价值。
参考答案
1.C
2.C
3.C
4.C
5.C
6.C
7.D
8.B
9.D
10.D
11.B
12.C
13.D
14.C
15.B
16.C
17.(1)从国民政府弱势外交的角度作答:如国民政府对日妥协,其主要忙于内战、幻想国联干预、反对民众抗争。
从中共积极抗争的角度作答:如中国共产党主张坚决抗日,要求收复失地,维护国家主权,同时抨击国民政府的卖国行径。
从知识分子群体批判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立场角度作答:如以鲁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忧国忧民,抨击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揭露日军侵华罪行,支持学生运动,对国联调停不抱希望,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2)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的以下两种观点,均可得分。
观点一:赞同。艾文诺的言论批判了南京国民政府对日妥协、依赖国联的错误政策,间接反映出国民政府的懦弱,同时也表明国联认清了日本通过九一八事变挑起侵略战争这一事实。
观点二:反对。艾文诺的言论从表面上看是在批判南京国民政府,但其实他是在为国联的绥靖行为进行推脱。他的这一言论无视国际正义,忽视了日本侵华的非正义性,表明了国联在处理国际争端上的软弱无力与欺软怕硬,体现出国联在维护华盛顿体系方面的重大挫败。
18.(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2)依据: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3)原因:英国请求中国求援;中国为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或保卫大西南。
原因: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4)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19.(1)原因:国民党倒行逆施导致经济、政治困局与军事败局,失去了民众支持;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节节胜利:解放军英勇善战且纪律严明,与国民党军队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体现民意、赢得民心。
(2)提示:考生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历史解读:
从时代背景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中国革命进入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最后胜利阶段。
从现实任务看,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促进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了实现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进入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的具体实践。
从战争态势看,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是向全国进军、解放全中国的开始,是对人民解放军能否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重大考验,是对人民军队的纪律性与战斗力的重大考验。
从党的地位看,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能否成功接管城市并学会建设城市和未来的新中国,能否防腐拒变,经受住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是对共产党人作风与执政能力的考验。
从民心向背看,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是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汇聚之地,这使得上海战役成为中国革命的风向标与民心向背的试金石。
20.建党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利用歌谣宣传革命。大革命时期,国共建立统一战线、反帝反军阀成为时代主题,革命歌谣宣传反帝反侵略。
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建立红色政权,武装反抗国民党,革命歌谣宣传了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歌颂新生活,鼓舞人民的斗争热情,开始在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抵御日军侵略成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这一时期革命歌谣主要反映了全民族抗战情况,激发了人民抗日热情,揭露了日军罪行。同时也宣传了抗日根据地共产党的民主选举制度。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挑起内战,歌谣传递了人民群众希望停止内战,当家作主的政治愿望以及对人民解放、革命必胜的信念。
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歌谣作为宝贵的红色资源,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教育群众、唤醒革命意识、激发反抗精神、推动文艺发展,它的变化与时代和与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成为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革命年代的见证。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检测(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