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阜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2.《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
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 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3.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国与少数民族举行了多次会盟。公元前721年,鲁隐公“会戎于潜”,重修与戎人的友谊。这一现象( )
A.体现了同源共祖意识的萌生 B.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C.加速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瓦解 D.导致了诸夏蛮夷界限的消失
4.某学者在论及商鞅变法时指出:“变法的意义不仅是单纯的改变法令规章,不仅是单纯的改变上层建筑,而是彻底的改革—军事改变、政治改变、政府组织和社会结构改变、风俗习惯改变。”下列文献史料,可以对其佐证的是( )
①“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②“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③“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篱草,草上之风必偃”,他认为只有统治集团的贤明,才能够实施“爱民,惠民”“使民于义”,若实行暴政,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最终丧失政权。这体现了孔子( )
A.“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B.“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
C.“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 D.“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6.秦灭六国后,又征服南方越族地区,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修五尺道加强对云贵一代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设置了九原郡,修筑长城和“直道”。秦朝的这些措施( )
A.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B.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C.推动了统一国家疆域的扩大 D.反映了因地制宜的治国方略
7.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战争连年不断,巨大的军费开支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带来沉重负担。而当时的富商大贾非但不佐国家之急,反而趁机加紧掠夺财富,致使朝廷财源枯竭。这一现象( )
A.推动了盐铁官营的实施 B.促使汉王朝采取了“与民休息”政策
C.导致了西汉王朝的衰弱 D.为丝绸之路的繁荣奠定了经济基础
8.下图中,图一到图二地方行政层级的变化反映出汉代( )
图一 图二
A.皇帝权力扩大 B.疆域日趋拓展 C.军阀割据消除 D.中央集权强化
9.从以下吕思勉《秦汉史》部分目录中可以剖析,两汉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第六章 汉末事迹 第一节元帝宽驰 第二节 成帝荒淫 第七章 新室始末 第三节衰帝纵恣 第五节 新莽败亡 第十章 后汉衰乱 第一节后汉外戚宦官之祸 第三节 党锢之祸 第十一章 后汉乱亡 第五节灵帝荒淫 第二节 董卓之乱
A.士族专权与外戚干政 B.土地兼并与藩镇割据
C.皇帝昏庸与宦官乱政 D.党锢之祸与边疆危机
10.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著作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的是( )
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氾胜之书》 D.《黄帝内经》
11.下图①②③阶段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
A.焚书坑儒、光武中兴、全国统一 B.五胡内迁、黄巾起义、文景之治
C.五胡内迁、孝文帝改革、全国统一 D.党锢之祸、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12.据长沙走马楼出土的吴简统计,孙吴时期临湘县乡吏总数的26%、县吏的40%,县卒的33%都出身于“潘”“蒸”“邓”“黄”“谢”五大家族,这反映当时( )
A.士族影响地方官的选用 B.南渡高门士族执掌朝政
C.江南经济有进一步发展 D.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成熟
13.据《南宋临安两志》记载:自陈置钱塘郡,隋废郡为杭州,户一万五千三百八十。唐贞观中,户三万五百七十一,开元中,户八万六千二百五十八。隋时苏州人户只有1.8万,唐天宝年间增至7.6万多户,元和年间又发展到10万多户。这主要缘于( )
A.政局颇为稳定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大运河的开通 D.铁犁牛耕开始普及
14.如表所示为隋朝至盛唐时期社会生活变化的部分描述。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
服饰文化 为便于妇女骑马,圆领长袍服装设计趋于流行
饮食文化 每年立春时节,朝廷向高级官员发放葡萄酒、胡饼
舞蹈文化 城市中人们对胡旋舞与胡腾舞钟爱有加
A.社会风气开放多元 B.民众生活富足
C.民族差异逐渐消亡 D.中外交流频繁
15.如表是唐玄宗、唐德宗年间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由此可知,唐德宗年间( )
道名 唐玄宗年间 唐德宗年间
河东道太原府 128905 124000
河北道赵那 63454 8157
关内道京兆府 66291 24202
河南道河南府 19476 18799
剑南道成都府 16090 14601
江南东道余杭都 86258 51276
A.赋役制度亟须调整 B.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C.均田制进一步发展 D.按丁征税正当其时
16.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宦官逐渐掌握了禁军,甚至还掌握着宰相和藩镇节度使的任免权。黄巢起义给了宦官和禁军沉重打击,而藩镇实力则进一步壮大。节度使朱温、李茂贞各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意。这反映了唐朝后期( )
A.外重内轻局面出现 B.宦官势力消亡
C.朝廷政治危机严重 D.宰相权力膨胀
17.下图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情况,由此可见,科举制度( )
A.完善了乡举里选的选拔程序 B.逐渐打开了社会流动的通道
C.进一步强化了士族贵族特权 D.使得中央决策体系日臻完备
18.《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省)、门下(省)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当行驳正”。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是(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
19.《西游记》中孙悟空是道教出身,七十二变就是向菩提祖师学的。“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既体现了佛法无边又存在着一定的等级观念。这从侧面折射出魏晋隋唐时期( )
A.佛教开始传入 B.佛道教广泛传播 C.儒学正统丧失 D.“三教合一”趋势
20.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科技快速发展,创造了许多中国乃至世界之最。以下对这一时期的科技著作评价正确的是( )
选项 科技著作 评价
A 《齐民要术》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B 《禹贡地域图》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C 《千金方》 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
D 《唐本草》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1.历史逻辑推导能力是历史学科的重要思维能力。下列推导符合逻辑的是( )
A.阶级关系新变化——铁犁牛耕——旧的贵族等级体系瓦解
B.秦暴政速亡——汉初“与民休息”——出现“文景之治”
C.分封制易形成割据——汉初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七国之乱”
D.士族没落——九品中正制创立——中央集权加强
22.五代是个“粗人以战斗取富贵”的时代。与此相反,宋朝“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统治集团形成了所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格局。这一变化体现出北宋( )
A.崇文抑武的国策 B.边防压力的减轻
C.因循守旧的风气 D.官僚队伍的膨胀
23.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国主元昊正式称帝,宋廷下诏削夺元昊官爵,停止互市。元昊虽屡战屡胜,但困于财力,于庆历四年(1044年)上誓表臣服,宋廷随即恢复互市,边疆出现了“商贩如织”的贸易盛况。由此可知,宋代( )
A.经济实力决定战争胜负 B.王安石变法的效果显著
C.榷场贸易推动国家统一 D.借助互市调整民族关系
24.据《大金国志》记载,天德三年(1151年),金朝仿汉人都城宫室样式营建燕京,其正门宣阳门上有重楼,三门并立,“中门绘龙,两偏绘凤,用金钉钉之。”这表明金朝( )
A.沿袭唐宋制度 B.统治者推崇中原文化
C.进入鼎盛时期 D.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
25.元朝在驿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并要求一昼夜要传达400里。这一规定旨( )
A.促进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B.为人民提供交通和生活便利
C.保障国家政令得到迅速贯彻 D.强化王朝境内的一体化管理
26.下图为明朝长城与九边重镇示意图。结合所学,下列选项中,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A.明朝修建长城主要是防范突厥袭扰 B.明朝在东北设奴儿干都司管理蒙古族
C.鞑靼曾在一次战役中俘获了明英宗 D.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
27.永乐六年九月,占城王孙舍杨随郑和入朝,明成祖赏赐舍杨白金二百两,钞百锭。明宪宗时期,兵部郎中刘大夏发问:“三保太监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纵得珍宝而回,于国家何益?”一度引发士人热议。这反映出明朝( )
A.宗藩外交增加财政负担 B.以防范西方殖民者为重
C.外贸税收成为重要财源 D.士人阶层观念保守陈旧
28.明代的内阁与清代的军机处都不是事实上的宰相府,无论是内阁制中的首辅,还是军机处的军机大臣,都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明代内阁首辅与清朝军机大臣的共同特点是( )
A.统领六部,协助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处理各地的军政事务
29.下表是清朝在各民族地区的管理举措。据表可知,清朝( )
地区 举措
西藏 设驻藏大臣与当地达赖、班禅共管,清廷监督实行“金瓶掣签”
新疆 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原维吾尔族头领伯克可世袭,由清廷委任并为其定品级
蒙古 设盟、旗两级单位,盟长、旗长由蒙古王公担任,清廷任命
云贵 在条件成熟地区取消了土司世袭之制,依汉制设立府、厅、州、县,任命流官管理
A.正式将西藏地区纳入中央版图 B.消除了民族分裂的隐患
C.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直接管理 D.因地制宜处理民族事务
30.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并介绍西方科技知识,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多位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曾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由此可见“中学西渐”( )
A.打破了知识中西壁垒 B.说明了儒家思想具有现代性
C.决定了欧洲社会转型 D.推动了欧洲现代思想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3分,第33小题15分,共40分)
31.开辟道路交通是中国古代王朝经略边疆的重要举措,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起到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统一后,秦朝铺设有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辐射于全国的驰道,并对在道路上行驶的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作了统一规定。为了与匈奴作战时能迅速地将军队派往长城,以咸阳为起点修筑了一条直线延伸向北的道路。秦朝还在山区修筑了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加强了对云、贵一带的控制。一条道路可以通往帝国最偏僻的地方,就中央而言,任何地方道路的中断,都意味着妨碍了对那里的统治。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秦汉帝国:始皇帝的遗产》
材料二 西域自昔戎胡错居,道路时为闭塞。至汉征匈奴,武帝闻月氏族与匈奴有怨,欲诱之共击匈奴,乃遣张骞使月氏……后霍去病破匈奴右地,金城河西、盐泽之间,不复有匈奴,于是……设四郡,武帝发使抵安息、奄察、黎轩诸国,使者相望于道。
唐初设州府以经营云贵,后扶南诏制吐蕃,又拓建、修缮道路。后南诏渐强,与唐交恶,以滇川黔相邻处之道入川,屡战于唐。为占滇川黔相邻地,南诏乃东向,建东城,修道路。唐为制防之,更视滇川黔相邻地之道路为重。二者乃战不息,皆有减损。
——据马亚辉《边疆经略与交通变迁的互动》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的举措,概括这些举措实施的政治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唐王朝经略边疆的相同方式。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时期“张骞使月氏”的影响。(6分)
32.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政局上虽交织着统一与分裂、稳定与动荡,但封建经济仍得到持续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长久统一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秦、汉政府鼓励农民垦荒,调动了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而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也使更大面积的土地开发成为可能。土壤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蚕桑培育技术都比前代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黄河流域出现了水稻的种植,麦、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广,单位粮食生产量较先秦时期也提高了3倍左右。黄河套区、河湟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逐渐成为新的粮食产区。
——摘编自王双怀《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
材料二 西汉、唐南北方人口分布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两项重要的水利灌溉工程。(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汉至唐朝中国人口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促进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6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
材料二 原始儒家的君臣观中存在一些明显消极的因素,他们虽然在理论(人性论)上承认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却没有推而广之于政治层面,承认政治权利上的平等,他们没有否定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和君臣、君民之间的从属关系。
——邵汉明《儒家哲学智慧》
材料三 隋唐尤其是宋明以后,儒学在中国、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都具有官方哲学地位,统治阶级用各种方式向社会灌输儒家思想,儒家伦理深刻影响了上述国家社会各个方面。
——汪德迈(法)著,陈彦译《新汉文化圈》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主要内容?(3分)
(2)材料二中“明显消极的因素”指什么?并分析其主要成因。(5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儒家文化对东亚国家产生了什么影响的?(5分)
(4)综合上述材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谈谈你的认识。(2分)
阜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C2.B3.B4.D5.C6.C7.A8.D9.C10.D
11.C12.A13.C14.A15.A16.C17.B18.C19.D20.C
21.B22.A23.D24.B25.C26.D27.A28.C29.D30.D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3分,第33小题15分,共40分)
31.(1)举措:修筑驰道、直道、五尺道;统一车轨;
政治意义:加强边疆管理:强化中央集权,巩固统一,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6分)
(2)方式:设置机构:开通道路:战争。
影响: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基础。(6分)
32.(1)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农业工具改进;农业科技进步;农产品出现南北交融;单位粮食产量提高;粮食产区的扩张。
名称:都江堰、郑国渠、芍陂。(7分)
(2)趋势:总人口数不断增加;南方比例逐渐超过北方。
原因: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技术;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6分)
33.(1)主要内容:爱国:自强;好学;诚信;求知;尊老爱幼等。(任3方面内容)(3分)
(2)消极因素:指等级制度(主奴等级);
主要成因:小农经济盛行;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儒家思想控制等。(任意2个角度)(5分)
(3)影响:儒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主要内容;儒学成为学校主要教学内容,深受统治阶级的欢迎;儒家伦理深刻影响着社会各方面,渗入人们的社会观念;汉字也随儒家文化传播至周边国家。(任4个方面史实)(5分)
(1)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西融合、传承与创新等。(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